第228页
刘襄眉梢微微一动,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魏菱要给她相看的表弟,郑元昭。两个人咬耳朵的功夫,郑元昭已经站在了亭下,男人噙着笑,拱拱手与魏菱打招呼:“嫂嫂。”
他又看向坐在魏菱身边的姑娘,唤了一声:“刘姑娘。”
刘襄“哎?”了一声,“你怎么认得我?”说着话,她扭头看向魏菱,觉得定然是魏菱给郑元昭说的了。
郑元昭站在亭外,依旧没动,笑着说:“刘姑娘误会嫂嫂了,并非是她与我说的。”魏菱无辜地举起手来,打趣郑元昭:“我都还没说呢,你怎的就知道这是刘姑娘了?”
郑元昭耳廓微微泛了红,“刘姑娘与宋先生共同创立了晋江书院,天下谁人不识,元昭自然是认得的。”他不想要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停留,目光在刘襄身上徘徊之后,又腼腆地垂落下去,将手上抱着的画卷奉上,“今日听闻刘姑娘来了,便想着赠姑娘一幅画……望姑娘莫要嫌弃。”
“画儿?”刘襄眉梢一挑,“能卖钱的?”
“噗。”魏菱笑出声来。
郑元昭还是笑着,“是在下画的,不值什么钱。”
刘襄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知晓自己说错了话,便补救道:“是公子画的,那才是值钱的,于我来说,那就是无价之宝。”
郑元昭耳廓更红,等魏菱过来取了画,他头也不回地转头就走。
魏菱哈哈大笑,爽朗的声音响彻整个院落,魏菱说:“瞧元昭那脸红的样子,定然是心悦你了!快快瞧瞧,元昭他是送你什么画儿了?”
“你莫要胡说了。”刘襄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郑元昭送的画。
郑元昭的画工自然是不必多说,画上画着的,竟然是晋江书院中的模样,是学子读书看书的画卷,魏菱眼尖,从簇拥的学生之间找出了刘襄来。
画上的刘襄,笑眼盈盈,朝气勃发,比春日里的花儿还要漂亮灿烂上几分。
魏菱啧啧两声:“我说元昭这小子怎的忽然送了幅来给你,原来是画了你啊。”魏菱笑着说,也让刘襄不禁回忆起了那天的事情来。
那日有几个举子听闻晋江书院的名声,便想要来参观参观,刘襄便都应了。彼时学生们正放了课,准备着回家去,那头的举子们就已经做起了诗来,引得无数学子驻足看去。
那日刘襄离开书院迟,得等所有学子们离开了再锁好门,所以一直等着。
月升日落,夜色落下,终于是等到晋江书院中清静了下来,她在锁门灭灯的时候,捡到了一块儿上好的白玉吊坠,刘襄估摸着是哪个学子落下的,便打算明日再问问。
吹灭了书院里最后一盏灯,灰暗之中,身后竟然传来了脚步声。
刘襄心头咯噔一跳,大晚上的,自然是吓了个够呛,她正打算着快快离开,身后急忙赶来的人却是说话了:“姑娘,在下落了个玉佩在书院里,可否进去找找?”
清润的声音,越过夜色落入耳中。
听着不像是什么坏人,刘襄转身看去,那人隐没在黑暗里,不太能看清楚面容,唯独能看清那双如春水般的眼眸里,漾着光亮。
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捡到的玉佩,攥在手心里问:“可是一块红玉?”
那人摇头道:“并非是红玉,而是在下临行前家母所赠的白玉。”
那捡到的那块白玉就是这个人的了。
刘襄将放在身上的白玉取来,走过来递给了那人,她才堪堪能看清楚他的相貌。即便夜色昏暗,却也没掩盖住他的清秀。
如今看了郑元昭这一幅画,刘襄才慢慢回想起来。
郑元昭好似长得,和那夜见到的书生有些相似啊,应当就是他了。
想到郑元昭慌忙离开的模样,刘襄不禁一笑,索性就将画给收了起来,回头再问问他,为何要画这么一幅画。
第二次和郑元昭见面的机会,来得极快。
依旧是魏菱有意撮合,将两个人一起约去了游湖踏春,魏菱倒是好,拉上宋青婵便去喝茶听人唱戏去了,只留下一只船上,刘襄与郑元昭四目相对。
刘襄也不是什么扭捏的人,笑起来就问:“郑公子,上次为何要画那样一幅画啊?”
郑元昭一双通透温润的眼眸,深深瞧着她带笑的眼,垂下眼睑,道:“那日和好友去晋江书院时,碰巧是见到姑娘迎面走来,笑意明媚,甚是好看。”
“好看?”
“嗯。那日……我看了许久都没有回过神,还遗失了母亲送的玉佩,幸得姑娘捡到了。”郑元昭的声音很好听,顺着春风缓缓道来。
刘襄似乎没有那么抗拒与他相见了。
她笑着说:“哈哈,那日我捡到的时候还在想,是哪个学生如此粗心大意,原来是郑公子你啊。”
郑元昭也笑了起来,默默替她布置上新鲜的糕点,刘襄几口就吃没了,也是巧了,这糕点正是她喜欢吃的滋味。
曾几何时啊,秦郅听闻她喜欢吃豌豆糕,大半夜的也替她寻了过来。
刘襄怔住,见状,郑元昭有些紧张起来,小心翼翼问:“可是不喜欢吃这个口味的?我、我还以为你是喜欢的,你若不喜,我差人去换掉。”
她回过神来,“你怎知我喜欢吃这个?”
“从晋江书院回周家,路上会路过陆家,陆家对面,正巧是有一家糕饼铺子,我曾见过姑娘几次在那儿买豌豆糕,想来是喜欢吃的。”
--
他又看向坐在魏菱身边的姑娘,唤了一声:“刘姑娘。”
刘襄“哎?”了一声,“你怎么认得我?”说着话,她扭头看向魏菱,觉得定然是魏菱给郑元昭说的了。
郑元昭站在亭外,依旧没动,笑着说:“刘姑娘误会嫂嫂了,并非是她与我说的。”魏菱无辜地举起手来,打趣郑元昭:“我都还没说呢,你怎的就知道这是刘姑娘了?”
郑元昭耳廓微微泛了红,“刘姑娘与宋先生共同创立了晋江书院,天下谁人不识,元昭自然是认得的。”他不想要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停留,目光在刘襄身上徘徊之后,又腼腆地垂落下去,将手上抱着的画卷奉上,“今日听闻刘姑娘来了,便想着赠姑娘一幅画……望姑娘莫要嫌弃。”
“画儿?”刘襄眉梢一挑,“能卖钱的?”
“噗。”魏菱笑出声来。
郑元昭还是笑着,“是在下画的,不值什么钱。”
刘襄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知晓自己说错了话,便补救道:“是公子画的,那才是值钱的,于我来说,那就是无价之宝。”
郑元昭耳廓更红,等魏菱过来取了画,他头也不回地转头就走。
魏菱哈哈大笑,爽朗的声音响彻整个院落,魏菱说:“瞧元昭那脸红的样子,定然是心悦你了!快快瞧瞧,元昭他是送你什么画儿了?”
“你莫要胡说了。”刘襄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郑元昭送的画。
郑元昭的画工自然是不必多说,画上画着的,竟然是晋江书院中的模样,是学子读书看书的画卷,魏菱眼尖,从簇拥的学生之间找出了刘襄来。
画上的刘襄,笑眼盈盈,朝气勃发,比春日里的花儿还要漂亮灿烂上几分。
魏菱啧啧两声:“我说元昭这小子怎的忽然送了幅来给你,原来是画了你啊。”魏菱笑着说,也让刘襄不禁回忆起了那天的事情来。
那日有几个举子听闻晋江书院的名声,便想要来参观参观,刘襄便都应了。彼时学生们正放了课,准备着回家去,那头的举子们就已经做起了诗来,引得无数学子驻足看去。
那日刘襄离开书院迟,得等所有学子们离开了再锁好门,所以一直等着。
月升日落,夜色落下,终于是等到晋江书院中清静了下来,她在锁门灭灯的时候,捡到了一块儿上好的白玉吊坠,刘襄估摸着是哪个学子落下的,便打算明日再问问。
吹灭了书院里最后一盏灯,灰暗之中,身后竟然传来了脚步声。
刘襄心头咯噔一跳,大晚上的,自然是吓了个够呛,她正打算着快快离开,身后急忙赶来的人却是说话了:“姑娘,在下落了个玉佩在书院里,可否进去找找?”
清润的声音,越过夜色落入耳中。
听着不像是什么坏人,刘襄转身看去,那人隐没在黑暗里,不太能看清楚面容,唯独能看清那双如春水般的眼眸里,漾着光亮。
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捡到的玉佩,攥在手心里问:“可是一块红玉?”
那人摇头道:“并非是红玉,而是在下临行前家母所赠的白玉。”
那捡到的那块白玉就是这个人的了。
刘襄将放在身上的白玉取来,走过来递给了那人,她才堪堪能看清楚他的相貌。即便夜色昏暗,却也没掩盖住他的清秀。
如今看了郑元昭这一幅画,刘襄才慢慢回想起来。
郑元昭好似长得,和那夜见到的书生有些相似啊,应当就是他了。
想到郑元昭慌忙离开的模样,刘襄不禁一笑,索性就将画给收了起来,回头再问问他,为何要画这么一幅画。
第二次和郑元昭见面的机会,来得极快。
依旧是魏菱有意撮合,将两个人一起约去了游湖踏春,魏菱倒是好,拉上宋青婵便去喝茶听人唱戏去了,只留下一只船上,刘襄与郑元昭四目相对。
刘襄也不是什么扭捏的人,笑起来就问:“郑公子,上次为何要画那样一幅画啊?”
郑元昭一双通透温润的眼眸,深深瞧着她带笑的眼,垂下眼睑,道:“那日和好友去晋江书院时,碰巧是见到姑娘迎面走来,笑意明媚,甚是好看。”
“好看?”
“嗯。那日……我看了许久都没有回过神,还遗失了母亲送的玉佩,幸得姑娘捡到了。”郑元昭的声音很好听,顺着春风缓缓道来。
刘襄似乎没有那么抗拒与他相见了。
她笑着说:“哈哈,那日我捡到的时候还在想,是哪个学生如此粗心大意,原来是郑公子你啊。”
郑元昭也笑了起来,默默替她布置上新鲜的糕点,刘襄几口就吃没了,也是巧了,这糕点正是她喜欢吃的滋味。
曾几何时啊,秦郅听闻她喜欢吃豌豆糕,大半夜的也替她寻了过来。
刘襄怔住,见状,郑元昭有些紧张起来,小心翼翼问:“可是不喜欢吃这个口味的?我、我还以为你是喜欢的,你若不喜,我差人去换掉。”
她回过神来,“你怎知我喜欢吃这个?”
“从晋江书院回周家,路上会路过陆家,陆家对面,正巧是有一家糕饼铺子,我曾见过姑娘几次在那儿买豌豆糕,想来是喜欢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