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叶皓听了,也不好再劝。
二皇子说的在情在理,守在商陵虽然安稳,但是确实也有很多问题。
若是能在泰安府打开局面,情况想必会好很多。
贾宝玉道:“既然殿下主意已定,那么召我二人前来,想必便是为了商陵之事了?”
二皇子笑道:“子衡猜的不错,待我去了泰安,商陵若是无得力之人主持,我也不放心,毕竟这里才是原定的赈灾中心地。
接下来,也会有两河之地的赈灾粮运送而至,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所以,我之后会令子衡为商陵赈灾使,全权监管商陵一切赈灾事宜。
另外,叶皓、王贞、商陵县令为副使,协助子衡。”
贾宝玉顿时推辞:“殿下此议不妥,论级别、经验,我不如王大人,论才学,我也不如叶兄,如何敢忝居之上?”
二皇子显然早知贾宝玉会如此说:“无论是王贞还是商陵县,我都不甚放心,至于表弟,他性子太好,我怕他镇不住人。
呵呵,当初在熙园,子衡与吴凡对赌时的姿态,我可是还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身边缺少可信任之人,子衡就莫要再藏愚守拙了,当全力助我才是。”
叶皓也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此时也不是推辞的时候,一切当以赈灾之事为首要,子衡难道不知当仁不让之理?”
话已至此,贾宝玉也无推辞的余地。
况且商陵之事这两日已经被二皇子安排妥当,他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而已。
保证场面不乱,这一点的把握他还是有的,因此领下这份差事。
如此一来,若是不出差错,回京之后自己也算有了一份有些重量的功绩了。
二皇子这是有意给他机会,他当心存感激。
……
二皇子在计议定了之后的第二日就动身离开了商陵,带走了所有五百名禁军将士。
贾宝玉一下子就成了商陵名义上的主官。
不过也是,贾宝玉身上原本就有正六品的职衔,又是巡按御史,担当此任,也算是勉强有资格。
王贞虽然有些不满,但是因为是二皇子的命令,也并未当面对贾宝玉有所抵制。
既然重任在身,贾宝玉也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不专断独行,每日招叶皓、王贞以及商陵县几个官员议事,共同裁决大小事宜。
王贞见贾宝玉并无恩威自用,狐假虎威之态,且从善如流,慢慢的也就放平了心态。
此行,还是以赈灾为重,其他都是小节。
倒是谢鲸谢大老粗,三不五时的没事就找贾宝玉喝酒,贾宝玉辞了两回,烦了,干脆避而不见。
这货是带兵的,级别又高,贾宝玉也不好斥责他吃酒这个行为。
因为除非战前,否则军中并无禁酒的明令。
在贾宝玉和众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商陵赈灾的事宜稳步的行进,虽有小差错,比如小股灾民哄抢事件,但在军队官兵的镇压下,都并未酿成凶险。
然而,赈灾并不只是请灾民吃粥这么简单的事情……
如何安置这些数量庞大的灾民,才是重中之重!
否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在一切事宜稳定之后,贾宝玉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安置灾民这个问题。
……
泰安府府衙,二皇子的临时行辕。
自到了泰安以来,简单的与泰安各地方官员接洽之后,二皇子便开始筹备赈灾事宜。
他们随行携带的粮食全部留在了商陵,而朝廷赈灾的款项也还没有运送抵达,所以二皇子便决定先从地方府库抽调粮食……
这一抽调,顿时让二皇子心中升起阵阵寒意!
原本应该十分充足的泰安府库,经查,竟然余粮不足五百石!
他当即下令将泰安知府扣押,可是泰安知府也有话说:其他的粮食都被地方官兵、青州驻军调拨而去,或者是被当地的豪族、士绅借去了,一时还不回来……
这种屁话二皇子自然是不信的,因为就算他说的是事实,也是严重的渎职。
朝廷明令,各地方府库,应当保持充足的存粮,以备朝廷调用,无户部之令,不得擅自动用。
将泰安知府下狱之后,二皇子也来不及去细究泰安究竟还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甚至都无暇去考虑如何处置泰安知府。
因为,没有粮食,赈灾之事,根本无从谈起!
于是他连发数十道急令,命周围各县、州、府向泰安运送粮草。
得到的回应便是,他们当地都有数不清的灾民需要赈济,实在抽调不出粮食。
于是,各县几石、十几石的数量应承着,各州,也最多二三十石粮食。
这些且罢了,最可恨的是,曲阜、濮阳等地的府库,因为天气炎热,下面的人员玩忽职守,接连发生意外的大火,导致所有府库存粮,十不存一……
当二皇子听到这些消息,差点喷出一口鲜血:“这些贪墨蛀虫,本殿下定要把他们碎尸万段!”
话虽如此,但是当务之急,确实不是杀人!
粮食凑不足,而泰安因为他的到来,导致灾民大量涌来,已经聚集了不下两万之数,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若是等到手中的粮食耗尽,别说安置灾民了,只怕灾民立刻就会变成暴民,变成匪患!
--
二皇子说的在情在理,守在商陵虽然安稳,但是确实也有很多问题。
若是能在泰安府打开局面,情况想必会好很多。
贾宝玉道:“既然殿下主意已定,那么召我二人前来,想必便是为了商陵之事了?”
二皇子笑道:“子衡猜的不错,待我去了泰安,商陵若是无得力之人主持,我也不放心,毕竟这里才是原定的赈灾中心地。
接下来,也会有两河之地的赈灾粮运送而至,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所以,我之后会令子衡为商陵赈灾使,全权监管商陵一切赈灾事宜。
另外,叶皓、王贞、商陵县令为副使,协助子衡。”
贾宝玉顿时推辞:“殿下此议不妥,论级别、经验,我不如王大人,论才学,我也不如叶兄,如何敢忝居之上?”
二皇子显然早知贾宝玉会如此说:“无论是王贞还是商陵县,我都不甚放心,至于表弟,他性子太好,我怕他镇不住人。
呵呵,当初在熙园,子衡与吴凡对赌时的姿态,我可是还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身边缺少可信任之人,子衡就莫要再藏愚守拙了,当全力助我才是。”
叶皓也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此时也不是推辞的时候,一切当以赈灾之事为首要,子衡难道不知当仁不让之理?”
话已至此,贾宝玉也无推辞的余地。
况且商陵之事这两日已经被二皇子安排妥当,他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而已。
保证场面不乱,这一点的把握他还是有的,因此领下这份差事。
如此一来,若是不出差错,回京之后自己也算有了一份有些重量的功绩了。
二皇子这是有意给他机会,他当心存感激。
……
二皇子在计议定了之后的第二日就动身离开了商陵,带走了所有五百名禁军将士。
贾宝玉一下子就成了商陵名义上的主官。
不过也是,贾宝玉身上原本就有正六品的职衔,又是巡按御史,担当此任,也算是勉强有资格。
王贞虽然有些不满,但是因为是二皇子的命令,也并未当面对贾宝玉有所抵制。
既然重任在身,贾宝玉也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不专断独行,每日招叶皓、王贞以及商陵县几个官员议事,共同裁决大小事宜。
王贞见贾宝玉并无恩威自用,狐假虎威之态,且从善如流,慢慢的也就放平了心态。
此行,还是以赈灾为重,其他都是小节。
倒是谢鲸谢大老粗,三不五时的没事就找贾宝玉喝酒,贾宝玉辞了两回,烦了,干脆避而不见。
这货是带兵的,级别又高,贾宝玉也不好斥责他吃酒这个行为。
因为除非战前,否则军中并无禁酒的明令。
在贾宝玉和众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商陵赈灾的事宜稳步的行进,虽有小差错,比如小股灾民哄抢事件,但在军队官兵的镇压下,都并未酿成凶险。
然而,赈灾并不只是请灾民吃粥这么简单的事情……
如何安置这些数量庞大的灾民,才是重中之重!
否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在一切事宜稳定之后,贾宝玉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安置灾民这个问题。
……
泰安府府衙,二皇子的临时行辕。
自到了泰安以来,简单的与泰安各地方官员接洽之后,二皇子便开始筹备赈灾事宜。
他们随行携带的粮食全部留在了商陵,而朝廷赈灾的款项也还没有运送抵达,所以二皇子便决定先从地方府库抽调粮食……
这一抽调,顿时让二皇子心中升起阵阵寒意!
原本应该十分充足的泰安府库,经查,竟然余粮不足五百石!
他当即下令将泰安知府扣押,可是泰安知府也有话说:其他的粮食都被地方官兵、青州驻军调拨而去,或者是被当地的豪族、士绅借去了,一时还不回来……
这种屁话二皇子自然是不信的,因为就算他说的是事实,也是严重的渎职。
朝廷明令,各地方府库,应当保持充足的存粮,以备朝廷调用,无户部之令,不得擅自动用。
将泰安知府下狱之后,二皇子也来不及去细究泰安究竟还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甚至都无暇去考虑如何处置泰安知府。
因为,没有粮食,赈灾之事,根本无从谈起!
于是他连发数十道急令,命周围各县、州、府向泰安运送粮草。
得到的回应便是,他们当地都有数不清的灾民需要赈济,实在抽调不出粮食。
于是,各县几石、十几石的数量应承着,各州,也最多二三十石粮食。
这些且罢了,最可恨的是,曲阜、濮阳等地的府库,因为天气炎热,下面的人员玩忽职守,接连发生意外的大火,导致所有府库存粮,十不存一……
当二皇子听到这些消息,差点喷出一口鲜血:“这些贪墨蛀虫,本殿下定要把他们碎尸万段!”
话虽如此,但是当务之急,确实不是杀人!
粮食凑不足,而泰安因为他的到来,导致灾民大量涌来,已经聚集了不下两万之数,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若是等到手中的粮食耗尽,别说安置灾民了,只怕灾民立刻就会变成暴民,变成匪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