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页
又语重心长道,“做人做事一样的道理,都不能计较眼前的一点得失,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你要是一直在宫里,会有现在这般沉稳?早惹得人人讨厌了。别人不说,你瞅瞅老八是如何对待兄弟和下人们的。再想想你当初在宫里的样子。”
六阿哥埋头哽咽道:“儿臣错了,请皇阿玛责罚。”
“起来吧。”康熙走过来,扶起他,“你虽然没在宫里,但朕却是一直关注着你。这几年,性子收敛了不少。也懂事了,和你四哥关系处的不错。等出征回来,朕就让宗人府把你的名字改记在德妃名下,还继续用胤祚这个名字。”
“谢皇阿玛。”六阿哥站起身的时候,一脸的泪。
“不用谢朕。”康熙掏出自己的手巾递给他,“待会儿出去了,去承乾宫,向你皇额娘谢恩,是她提出来的。说你快到了议亲的年龄,再在裕亲王府住下去,地位尴尬。”
宁寿宫里,太后看着内务府送过来的五万两银票,眉开眼笑。她就知道,给了皇后赏,用不多久,银子就会加倍的回来。
这就叫两好搁一好。两个人相互帮衬着,谁的日子都好过。
“你往承乾宫跑一趟。”太后吩咐田嬷嬷,“哀家今晚准备吃火锅,问问皇后来不来。”
田嬷嬷提醒道:“奴才听说,最近万岁爷的晚膳都是摆在承乾宫。”不是只有她听说,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太后笑道:“问不问是哀家的事,来不来是另外一回事,去问吧。”
作者有话说:
第216章 向弱
田嬷嬷去承乾宫的时候, 毓庆宫的德柱也在。德柱送来了一笼青团子,说是太子爷刚吃了这道点心,大赞美味,让他送来给皇后娘娘尝尝。
青团是南方的小吃, 由艾草汁和糯米制作而成, 里面包豆沙或是莲蓉。佟宝珠早几年就在太后那里, 吃过一次。觉得艾叶的味道怪怪的, 以后再没有要过这道糕点。
“这颜色真好, 碧绿清透, 带着春天的气息。”佟宝珠让人接下后,给了德柱二两银子的赏钱, “好好侍候你主子。不能因为你主子待人宽和,就偷懒耍滑。你是毓庆宫里的老人, 要给其他人做出表率。”
“谢谢娘娘教诲,奴才记下了。”
“最重要的一点。”佟宝珠迟疑了片刻后,决定还是再叮嘱几句,“身为贴身奴才,要管着嘴巴,主子的日常行为,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随口说出去。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给你主子带来麻烦。另外,要时刻替主子着想,瓜田李下是非之地,要想办法让主子远离。”
“奴才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德柱回到毓庆宫, 把进入承乾宫之后所见所闻, 一字不漏的禀告给了太子爷。
“奴才出来的时候, 遇见了田嬷嬷。”
“她去做什么?”太子问。田嬷嬷是太后的贴身宫人, 也是老人了,不是重要的事,一般不会由她出面。
德柱道:“奴才也不知。”
第一次往承乾宫里送食物,就遇上了太后跟前的人。太子一时间有些为难。青团虽说在宫里不常吃,但也不算是稀罕物。他是想借这件小事,表达一下,身为儿子对阿玛额娘的亲近之心。
一道点心而已,不送皇祖母也正常。
但被宁寿宫的人遇上,就不一样了。田嬷嬷若是知道德柱是送点心,回去又把此事说给了皇祖母。
皇祖母会怎么想呢?
若是毓庆宫里,此时还有青团,也好办,赶紧再让其他宫人去送。可现在没了,一共就六个,他吃了两个,另外四个全送去了承乾宫。
太子心神不宁的时候,又想起了元后赫舍里氏。倘若后宫里有亲额娘在,他可以去额娘那里,把这个情况告诉额娘,额娘自会想办法帮他解围。
有福晋也好,可以让福晋去想办法化解。
转念又想到,假如他现在有福晋,这种小事,根本就不用他来操心。就像大福晋那样,三天两头往承乾宫里跑,大哥十天半月不去承乾宫,依旧显得和皇额娘很亲近。
还有老三。老三很少去承乾宫,但老三的同母姐姐三公主经常在皇额娘身边。
太子这么一想,好像只有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心里顿觉凄凉。就在这时,宫人来报,说承乾宫的大宫女采月奉皇后之命,来给太子爷传话。
“把她带过来吧。”太子强打起精神,又恢复了笑脸。
“禀太子爷,娘娘说今晚宁寿宫里支锅子,她和万岁爷待会儿过去;您若是有空,让您也过去。”采月向太子见了礼之后,说道,“娘娘还说糯米不好消化,青团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多食。年轻的时候饮食不注意,到年纪大些肠胃就不好了。像前段时间,太后闹了次胃病,这才好,才敢吃火锅。”
太子心里豁然开朗,脸上的笑意也自然了不少:“吾正得闲,吾待会儿就过去。”
太后问皇后来不来一起吃火锅,就是表示一下亲热。没料到皇后说要来,皇帝也来,还有太子。准备的食材不够用啊!宁寿宫里一下子忙碌起来。好在御膳房里什么食材都有,不一会儿也就凑齐了。
帝后到的时候,铜制的鸳鸯锅“咕嘟”的欢快。
火锅是最能联络感情膳食,几个人围着圆桌坐,身份的高低就淡化了。再加上是在一个锅里捞食,场面十分温馨。
--
六阿哥埋头哽咽道:“儿臣错了,请皇阿玛责罚。”
“起来吧。”康熙走过来,扶起他,“你虽然没在宫里,但朕却是一直关注着你。这几年,性子收敛了不少。也懂事了,和你四哥关系处的不错。等出征回来,朕就让宗人府把你的名字改记在德妃名下,还继续用胤祚这个名字。”
“谢皇阿玛。”六阿哥站起身的时候,一脸的泪。
“不用谢朕。”康熙掏出自己的手巾递给他,“待会儿出去了,去承乾宫,向你皇额娘谢恩,是她提出来的。说你快到了议亲的年龄,再在裕亲王府住下去,地位尴尬。”
宁寿宫里,太后看着内务府送过来的五万两银票,眉开眼笑。她就知道,给了皇后赏,用不多久,银子就会加倍的回来。
这就叫两好搁一好。两个人相互帮衬着,谁的日子都好过。
“你往承乾宫跑一趟。”太后吩咐田嬷嬷,“哀家今晚准备吃火锅,问问皇后来不来。”
田嬷嬷提醒道:“奴才听说,最近万岁爷的晚膳都是摆在承乾宫。”不是只有她听说,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太后笑道:“问不问是哀家的事,来不来是另外一回事,去问吧。”
作者有话说:
第216章 向弱
田嬷嬷去承乾宫的时候, 毓庆宫的德柱也在。德柱送来了一笼青团子,说是太子爷刚吃了这道点心,大赞美味,让他送来给皇后娘娘尝尝。
青团是南方的小吃, 由艾草汁和糯米制作而成, 里面包豆沙或是莲蓉。佟宝珠早几年就在太后那里, 吃过一次。觉得艾叶的味道怪怪的, 以后再没有要过这道糕点。
“这颜色真好, 碧绿清透, 带着春天的气息。”佟宝珠让人接下后,给了德柱二两银子的赏钱, “好好侍候你主子。不能因为你主子待人宽和,就偷懒耍滑。你是毓庆宫里的老人, 要给其他人做出表率。”
“谢谢娘娘教诲,奴才记下了。”
“最重要的一点。”佟宝珠迟疑了片刻后,决定还是再叮嘱几句,“身为贴身奴才,要管着嘴巴,主子的日常行为,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随口说出去。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给你主子带来麻烦。另外,要时刻替主子着想,瓜田李下是非之地,要想办法让主子远离。”
“奴才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德柱回到毓庆宫, 把进入承乾宫之后所见所闻, 一字不漏的禀告给了太子爷。
“奴才出来的时候, 遇见了田嬷嬷。”
“她去做什么?”太子问。田嬷嬷是太后的贴身宫人, 也是老人了,不是重要的事,一般不会由她出面。
德柱道:“奴才也不知。”
第一次往承乾宫里送食物,就遇上了太后跟前的人。太子一时间有些为难。青团虽说在宫里不常吃,但也不算是稀罕物。他是想借这件小事,表达一下,身为儿子对阿玛额娘的亲近之心。
一道点心而已,不送皇祖母也正常。
但被宁寿宫的人遇上,就不一样了。田嬷嬷若是知道德柱是送点心,回去又把此事说给了皇祖母。
皇祖母会怎么想呢?
若是毓庆宫里,此时还有青团,也好办,赶紧再让其他宫人去送。可现在没了,一共就六个,他吃了两个,另外四个全送去了承乾宫。
太子心神不宁的时候,又想起了元后赫舍里氏。倘若后宫里有亲额娘在,他可以去额娘那里,把这个情况告诉额娘,额娘自会想办法帮他解围。
有福晋也好,可以让福晋去想办法化解。
转念又想到,假如他现在有福晋,这种小事,根本就不用他来操心。就像大福晋那样,三天两头往承乾宫里跑,大哥十天半月不去承乾宫,依旧显得和皇额娘很亲近。
还有老三。老三很少去承乾宫,但老三的同母姐姐三公主经常在皇额娘身边。
太子这么一想,好像只有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心里顿觉凄凉。就在这时,宫人来报,说承乾宫的大宫女采月奉皇后之命,来给太子爷传话。
“把她带过来吧。”太子强打起精神,又恢复了笑脸。
“禀太子爷,娘娘说今晚宁寿宫里支锅子,她和万岁爷待会儿过去;您若是有空,让您也过去。”采月向太子见了礼之后,说道,“娘娘还说糯米不好消化,青团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多食。年轻的时候饮食不注意,到年纪大些肠胃就不好了。像前段时间,太后闹了次胃病,这才好,才敢吃火锅。”
太子心里豁然开朗,脸上的笑意也自然了不少:“吾正得闲,吾待会儿就过去。”
太后问皇后来不来一起吃火锅,就是表示一下亲热。没料到皇后说要来,皇帝也来,还有太子。准备的食材不够用啊!宁寿宫里一下子忙碌起来。好在御膳房里什么食材都有,不一会儿也就凑齐了。
帝后到的时候,铜制的鸳鸯锅“咕嘟”的欢快。
火锅是最能联络感情膳食,几个人围着圆桌坐,身份的高低就淡化了。再加上是在一个锅里捞食,场面十分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