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大汗,镶白旗也都已经准备好了。”多尔衮进入营帐,今年他才十七岁,但是已经彰显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华,去年与蒙古对战中,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于他‘墨尔根戴青’美称,而这次皇太极准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入明之战,他也是主力之一。
“十四弟也来了啊。”皇太极笑着让多尔衮下座,“今日我们就最后落实对明的部署。”
莽古尔泰撩了撩衣袍,在皇太极提出了这样一个能够直入大明的军事计划后,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大汗,此战势在必行!就在八月,阿山、塞赫、查塔、莫洛浑,这群该死之人居然差点发生叛逃宁远,要向孙承宗投降,这简直就是我大金的耻辱。现在孙承宗驻兵宁远,还有毛文龙在皮岛那里又要立起来了,高丽人也是墙头草,又忘了我们把他们打痛之后的样子,局面对我们十分不利。”
“为今之计,我们一边现在辽河驻扎,让孙承宗不敢放松警惕。但是剩下绝大多数八旗子弟都要绕道蒙古,毁长城入明。”皇太极对明朝延边兵防十分有把握,除了辽东一带,其他的地方与纸糊的相差不了多少。这些年,后金与明朝耗了那么久,明朝把人力与钱财用到了哪里,没有人比后金这个敌人更清楚。
范文程作为皇太极的心腹,也参与到了这场绝密的军事讨论中来,“大汗所选择的时机,正是能让明朝措手不及的时候。这小半年来,因为粮食无收,陕北一带已经多有起.义频发。根据线报,在保定的平乱出动了京营,但也是死战了很久,现在明朝还在为了是不是要降罪京营指挥而陷入了一滩浑水。这时出兵,孙承宗虽有牵制之力,但若我们出其不意,很快就能突破脆弱的明朝边防,此后这一路攻入京城的路上,即便有孙承宗在后反击,可我们若能一举围困京城,他必然也要投鼠忌器。关键是边军不得入京是明朝的规矩。明朝皇帝如果能在这事情上强硬,那么也不会出现刚平定叛乱的京营,还没有能得到一个应有的赏赐,反而是要接受惩罚的结果了。”
皇太极听着大家的说法,微微点头,这个先发制人是他决定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应该是十拿九稳,就算不能攻破京城,也能在这一途抢掠不少的物资来充实八旗,除了这个计策冒险了一些,怎么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为何他心中,总是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明明就如范文程说的,这个进攻时机最能把明朝打的措手不及。趁着它内乱刚起,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京营的指挥权也出了大问题的时候,简直是天赐良机。
皇太极前思后想,只能把自己的不安归结到是因为这个计策本身太出人意料上。明朝皇帝不可能知道他们出兵的动态,也更谈不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让满朝弹劾京营统领之事了。是他多想了,那些明朝人就喜欢内乱,这不是早就知道的嘛。
“好!那么事不宜迟,明日我们就出战。此战事关大金的兴衰,务必要直捣黄龙,拿下京城!各位,关内的大把良田与银钱都在等着我们!”
***
咸元二年,后金历天聪三年,十月初一,比朱由检记忆中的日子更早上了十几天,‘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率领十万精兵绕道蒙古,从喜峰口突围直入大明。明朝上下,举朝哗.然,京师危矣。
皇太极突破遵化的速度极快,孙承宗虽有心回击,但此时更加重要的是确保京师没有问题,边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先是抢在了皇太极之前也赶往京城,要把后金八旗阻截在半路,还有一部分从后方牵制敌人。然而皇太极的目的明确,他绕过了孙承宗的防线,直扑京城。
今天早朝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一个人的脸色是正常的,大家都心有惴惴,如果后金真的攻入了京城应该怎么办?他们难道要南逃到南京去?不怪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大明与后金对仗已经十多年了,胜少败多,一直都是心腹大患。为了后金不知道有多少的军费投了进去,正是因为知道这是个劲敌,一定要好好防住,不然何必倾注了大明每年近一半的财力去做此事。
“平时,不都挺会说话的吗?!”朱由检看着这股沉闷有不安的气氛,最终开口打破了这样的不安沉默,“怎么今天倒是不说了。朕记得前段日子,谁还说过卢象升为帅杀孽太多,不遵仁义之道,应该把他撤职了。这几位难道不想前往前线,把这番话与皇太极也好好说说,说不定他于朕一样都广纳谏言,听了你们的话,就不再对大明烧杀抢掠,立地成佛了。”
那拨前阵子蹦跶欢快的人都统一噤声,眼神就盯着地上,在心中第一百零一次骂自己,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就应该请病假的,刚才瞄了一眼周围,就有好几个请病假的。
朱由检在上方把这些人的小动作都看得清楚,他也不会与这些无事生事,有事龟缩的人生气,若是满朝没有这些官员,大明也不可能是被后金打进来,就慌乱的大明。“你们现在想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卢象升领兵固守京师了吧?”
“臣等谨遵圣意——”
“行了,今天就散了吧。”朱由检看着大多数的黄蜡脸,胃口也不好了起来,本来就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为何就不能多一两个从容赴死的人呢?
说起来真的被后金攻入京城,死的还是他这个皇上,这些大臣只要是降了,还是能活着的。
--
“十四弟也来了啊。”皇太极笑着让多尔衮下座,“今日我们就最后落实对明的部署。”
莽古尔泰撩了撩衣袍,在皇太极提出了这样一个能够直入大明的军事计划后,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大汗,此战势在必行!就在八月,阿山、塞赫、查塔、莫洛浑,这群该死之人居然差点发生叛逃宁远,要向孙承宗投降,这简直就是我大金的耻辱。现在孙承宗驻兵宁远,还有毛文龙在皮岛那里又要立起来了,高丽人也是墙头草,又忘了我们把他们打痛之后的样子,局面对我们十分不利。”
“为今之计,我们一边现在辽河驻扎,让孙承宗不敢放松警惕。但是剩下绝大多数八旗子弟都要绕道蒙古,毁长城入明。”皇太极对明朝延边兵防十分有把握,除了辽东一带,其他的地方与纸糊的相差不了多少。这些年,后金与明朝耗了那么久,明朝把人力与钱财用到了哪里,没有人比后金这个敌人更清楚。
范文程作为皇太极的心腹,也参与到了这场绝密的军事讨论中来,“大汗所选择的时机,正是能让明朝措手不及的时候。这小半年来,因为粮食无收,陕北一带已经多有起.义频发。根据线报,在保定的平乱出动了京营,但也是死战了很久,现在明朝还在为了是不是要降罪京营指挥而陷入了一滩浑水。这时出兵,孙承宗虽有牵制之力,但若我们出其不意,很快就能突破脆弱的明朝边防,此后这一路攻入京城的路上,即便有孙承宗在后反击,可我们若能一举围困京城,他必然也要投鼠忌器。关键是边军不得入京是明朝的规矩。明朝皇帝如果能在这事情上强硬,那么也不会出现刚平定叛乱的京营,还没有能得到一个应有的赏赐,反而是要接受惩罚的结果了。”
皇太极听着大家的说法,微微点头,这个先发制人是他决定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应该是十拿九稳,就算不能攻破京城,也能在这一途抢掠不少的物资来充实八旗,除了这个计策冒险了一些,怎么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为何他心中,总是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明明就如范文程说的,这个进攻时机最能把明朝打的措手不及。趁着它内乱刚起,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京营的指挥权也出了大问题的时候,简直是天赐良机。
皇太极前思后想,只能把自己的不安归结到是因为这个计策本身太出人意料上。明朝皇帝不可能知道他们出兵的动态,也更谈不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让满朝弹劾京营统领之事了。是他多想了,那些明朝人就喜欢内乱,这不是早就知道的嘛。
“好!那么事不宜迟,明日我们就出战。此战事关大金的兴衰,务必要直捣黄龙,拿下京城!各位,关内的大把良田与银钱都在等着我们!”
***
咸元二年,后金历天聪三年,十月初一,比朱由检记忆中的日子更早上了十几天,‘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率领十万精兵绕道蒙古,从喜峰口突围直入大明。明朝上下,举朝哗.然,京师危矣。
皇太极突破遵化的速度极快,孙承宗虽有心回击,但此时更加重要的是确保京师没有问题,边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先是抢在了皇太极之前也赶往京城,要把后金八旗阻截在半路,还有一部分从后方牵制敌人。然而皇太极的目的明确,他绕过了孙承宗的防线,直扑京城。
今天早朝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一个人的脸色是正常的,大家都心有惴惴,如果后金真的攻入了京城应该怎么办?他们难道要南逃到南京去?不怪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大明与后金对仗已经十多年了,胜少败多,一直都是心腹大患。为了后金不知道有多少的军费投了进去,正是因为知道这是个劲敌,一定要好好防住,不然何必倾注了大明每年近一半的财力去做此事。
“平时,不都挺会说话的吗?!”朱由检看着这股沉闷有不安的气氛,最终开口打破了这样的不安沉默,“怎么今天倒是不说了。朕记得前段日子,谁还说过卢象升为帅杀孽太多,不遵仁义之道,应该把他撤职了。这几位难道不想前往前线,把这番话与皇太极也好好说说,说不定他于朕一样都广纳谏言,听了你们的话,就不再对大明烧杀抢掠,立地成佛了。”
那拨前阵子蹦跶欢快的人都统一噤声,眼神就盯着地上,在心中第一百零一次骂自己,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就应该请病假的,刚才瞄了一眼周围,就有好几个请病假的。
朱由检在上方把这些人的小动作都看得清楚,他也不会与这些无事生事,有事龟缩的人生气,若是满朝没有这些官员,大明也不可能是被后金打进来,就慌乱的大明。“你们现在想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卢象升领兵固守京师了吧?”
“臣等谨遵圣意——”
“行了,今天就散了吧。”朱由检看着大多数的黄蜡脸,胃口也不好了起来,本来就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为何就不能多一两个从容赴死的人呢?
说起来真的被后金攻入京城,死的还是他这个皇上,这些大臣只要是降了,还是能活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