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吴无玥庆幸朱由检在知道了江南大灾的时候,就同意了他将大批受灾死亡的尸体火化的意见。虽然说世人讲究入土为安,能够接受火化的人不多,可是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为了活下来的人着想。不能让尸体上的病气传染给幸存者,这也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源头。
“朝廷也已经颁布法令,从今日起凡是引用的水都要烧开了才能喝,以而避凉水中的病气,不过烧水是要柴火的,那些家中原有的柴火估计也都浸泡的不能用了,还要重新劈砍,都是麻烦的事情。”
吴有性听着吴无玥的话,只能微微摇头,不要看南这个地方繁华,但是它的繁华只是属于一小部分人。大多数的百姓在太平时节还能过下去,可是当大灾忽到毁坏了他们的一切,以后的生活对于活下来的人,也许是另一种苦难。
南方有海啸,北方的日子也一样难熬。六月以来少见雨水,等到了七月下旬的时候,整个畿辅京师周围一带都没有下过雨,大旱的阴影笼罩在北方各地,京师周围的赤地千里成了无法避免的恶梦。
而往西北那里看,陕西等地在大旱下的颗粒无收已经可以预见,大旱过后是大饥的命运也避无可避。
温体仁这两天是脑袋都要大了,没有一封奏折不是来要粮食的,大家都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照这样子下去,今年秋天的时候,粮食的产粮估计能够糊口就不错了。南方被淹了,北方干裂了土地,四处都需要朝廷的救济,去年从藩王那里好不容易拿来的一些粮食,今年就要去了四成。“皇上,这里是各地预估的粮食救济份额。臣与毕大人已经计算过了,按照这个份额发放下去,是目前朝廷能承受的最大数了。要是再多一些,今后几年的情况就都控制不住了。”
“你放着,等下朕仔细看。比起能拿出多少的粮食来赈灾,眼下朕更加关心有到底有多少粮食真的能够被灾民领到,而不是有人从中发了灾难财,中饱私囊了!”朱由检刚刚看的奏折是江南那里锦衣卫的调查结果。让那群官员修个水利,也过去有小半年了,居然还是动也没有动过,才让这次的灾情那样的惨烈,所有的泄.洪设备几乎都处在半瘫痪的状态,根本就是让百姓以血肉之躯面对来势凶猛的洪灾。
☆、第六十四章
江南官场的复杂由来以久,可以说自从那里成为了繁华之地后,这种水中摸鱼的事情就没有停止过,那里会是朝堂上几个派系斗争的缩影之地,如果有一个手段狠辣的人坐镇江南那多少还能缓解一下。但到了明朝的这个时期,江南的问题已经算不上大问题。因为那里相对民生稳定,工商业繁华,没有谁要揭.竿.而.起,比起日益看不到缓解希望的北方,江南算是偏安一隅。
当然这次的海啸带来的大难,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
说来南涝北旱一直是朝廷要正视的两大难题,面对旱灾这个年代不可能南水北调,所以更加棘手,而面对洪灾则已经有了前人的献策,那就是修筑水利工程。比如说这次遭难的杭州,在钱塘江的边上,东苕溪的右岸大堤有一个西险大塘,始建于东汉,在宋朝完工,这段绵延千里的堤坝,是杭州北部至关重要的安全屏障。
“万历年的时候,这个堤坝修补过几次,但里水位高、汛期中也不稳定,不是一次出现了淹没农田的事情。朕在年前的时候已经说过让他们重新勘察,要是有什么漏洞要及时地补上,不要等出了大事,那就为时已晚了。这次海啸萧山一带直面冲击,因为那里是临海避无可避,但杭州一带呢?!要不是水路被泥沙拥堵,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吗!”
朱由检最生气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明朝与以往的历朝历代不一样。从明成祖之后,南京这个曾经的首都没有被废弃,南京城里面还有一个六部,设六部尚书与侍郎职位,虽然那里的官员多半没有实权,但没有实权这样的事情是相对而言的,除了南京礼部之外,其他五部根本不能说没有实权。
南京户部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可以说大明一半的税收都是从那里来的。同样,两淮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是南京吏部负责,北京吏部不得干涉。
南京户部的责任以后再说,但是江南的水利到了这样的程度,南京吏部官员没有查出一点问题,还有南京工部就像对民生工程瞎眼了,这样的问题居然视而不见。
倒霉终于是别人了,温体仁不厚道地想,他也不可能做什么兔死狐悲状,南边那一块对于京城这里的政令充耳不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前只要能把税粮收上来,一般来说,京城这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谁让这次出了大难,南方这几百年都没有受过这种罪了,皇上借着这个由头要下手,他只能说是个好时候。
“臣已经把江南这些年的资料调出来,好好调查一番。”
“不用麻烦了。”朱由检否决了这个提议,江南是查不清楚的,查清楚了那就是一大批的脑袋落地,“南京六部任职的臣工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他们以前也都在京城呆过,朕不相信他们去了秦淮河,就被那里的暖风吹的找不到北了。你同下面说,南京六部的职权确实比不过京城六部,但是他们也辖制了两淮一带,我朝最重要的地域之一,除了兵部这次不用动,礼部因为朕不在南方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之外,其他的四部好好想一下,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
--
“朝廷也已经颁布法令,从今日起凡是引用的水都要烧开了才能喝,以而避凉水中的病气,不过烧水是要柴火的,那些家中原有的柴火估计也都浸泡的不能用了,还要重新劈砍,都是麻烦的事情。”
吴有性听着吴无玥的话,只能微微摇头,不要看南这个地方繁华,但是它的繁华只是属于一小部分人。大多数的百姓在太平时节还能过下去,可是当大灾忽到毁坏了他们的一切,以后的生活对于活下来的人,也许是另一种苦难。
南方有海啸,北方的日子也一样难熬。六月以来少见雨水,等到了七月下旬的时候,整个畿辅京师周围一带都没有下过雨,大旱的阴影笼罩在北方各地,京师周围的赤地千里成了无法避免的恶梦。
而往西北那里看,陕西等地在大旱下的颗粒无收已经可以预见,大旱过后是大饥的命运也避无可避。
温体仁这两天是脑袋都要大了,没有一封奏折不是来要粮食的,大家都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照这样子下去,今年秋天的时候,粮食的产粮估计能够糊口就不错了。南方被淹了,北方干裂了土地,四处都需要朝廷的救济,去年从藩王那里好不容易拿来的一些粮食,今年就要去了四成。“皇上,这里是各地预估的粮食救济份额。臣与毕大人已经计算过了,按照这个份额发放下去,是目前朝廷能承受的最大数了。要是再多一些,今后几年的情况就都控制不住了。”
“你放着,等下朕仔细看。比起能拿出多少的粮食来赈灾,眼下朕更加关心有到底有多少粮食真的能够被灾民领到,而不是有人从中发了灾难财,中饱私囊了!”朱由检刚刚看的奏折是江南那里锦衣卫的调查结果。让那群官员修个水利,也过去有小半年了,居然还是动也没有动过,才让这次的灾情那样的惨烈,所有的泄.洪设备几乎都处在半瘫痪的状态,根本就是让百姓以血肉之躯面对来势凶猛的洪灾。
☆、第六十四章
江南官场的复杂由来以久,可以说自从那里成为了繁华之地后,这种水中摸鱼的事情就没有停止过,那里会是朝堂上几个派系斗争的缩影之地,如果有一个手段狠辣的人坐镇江南那多少还能缓解一下。但到了明朝的这个时期,江南的问题已经算不上大问题。因为那里相对民生稳定,工商业繁华,没有谁要揭.竿.而.起,比起日益看不到缓解希望的北方,江南算是偏安一隅。
当然这次的海啸带来的大难,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
说来南涝北旱一直是朝廷要正视的两大难题,面对旱灾这个年代不可能南水北调,所以更加棘手,而面对洪灾则已经有了前人的献策,那就是修筑水利工程。比如说这次遭难的杭州,在钱塘江的边上,东苕溪的右岸大堤有一个西险大塘,始建于东汉,在宋朝完工,这段绵延千里的堤坝,是杭州北部至关重要的安全屏障。
“万历年的时候,这个堤坝修补过几次,但里水位高、汛期中也不稳定,不是一次出现了淹没农田的事情。朕在年前的时候已经说过让他们重新勘察,要是有什么漏洞要及时地补上,不要等出了大事,那就为时已晚了。这次海啸萧山一带直面冲击,因为那里是临海避无可避,但杭州一带呢?!要不是水路被泥沙拥堵,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吗!”
朱由检最生气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明朝与以往的历朝历代不一样。从明成祖之后,南京这个曾经的首都没有被废弃,南京城里面还有一个六部,设六部尚书与侍郎职位,虽然那里的官员多半没有实权,但没有实权这样的事情是相对而言的,除了南京礼部之外,其他五部根本不能说没有实权。
南京户部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可以说大明一半的税收都是从那里来的。同样,两淮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是南京吏部负责,北京吏部不得干涉。
南京户部的责任以后再说,但是江南的水利到了这样的程度,南京吏部官员没有查出一点问题,还有南京工部就像对民生工程瞎眼了,这样的问题居然视而不见。
倒霉终于是别人了,温体仁不厚道地想,他也不可能做什么兔死狐悲状,南边那一块对于京城这里的政令充耳不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前只要能把税粮收上来,一般来说,京城这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谁让这次出了大难,南方这几百年都没有受过这种罪了,皇上借着这个由头要下手,他只能说是个好时候。
“臣已经把江南这些年的资料调出来,好好调查一番。”
“不用麻烦了。”朱由检否决了这个提议,江南是查不清楚的,查清楚了那就是一大批的脑袋落地,“南京六部任职的臣工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他们以前也都在京城呆过,朕不相信他们去了秦淮河,就被那里的暖风吹的找不到北了。你同下面说,南京六部的职权确实比不过京城六部,但是他们也辖制了两淮一带,我朝最重要的地域之一,除了兵部这次不用动,礼部因为朕不在南方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之外,其他的四部好好想一下,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