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战争准备
华东大学工商学院,此时的商业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最为庞大的一个学院,紧随其后的是农业学院。
工商学院里极为热闹,此时华东大学已经开设了四年。
四年时间,也让华东大学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尽管很多毕业生早早的就出去实习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华东大学工商学院的人才非常紧俏,由于需求实在太大,工商学院的人才根本不够需求。
特别是近期,贸易部挑走了大批的人员,更是让这种人才紧缺达到了根本找不到人的地步。
贸易部将这些毕业生抽调到了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其中被抽调到南美洲的最多,南美洲国家很多,原材料产量也很丰富。
贸易部把这些管理人才抽调到那些国家,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贸易网络,也是夏钧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法德俄比这些国家的海外市场都受影响,会马上出现一个市场空白出来。
夏钧要做好接收这些国家的市场空白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接收英国海外资产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会出售他们的海外资产。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再来了。
因此向那些英法德俄比五国的殖民地派遣人员是很有必要的了,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考虑到英国会封锁德国,因此华东自治政斧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夏钧在一月底会见了德国大使陶德曼,与陶德曼交流了一些当前的看法,并提出有意到德国投资军工,并且愿意给德国出售更多军火的意向。
“如果是投资军工的话,我们德国自然是欢迎的。”陶德曼笑道,心里加了一句,‘到时候德国政斧会不会买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们德国暂时没有对军火有更多的需求。”陶德曼接着说道。
夏钧笑了笑,对他说道:“我们你们将来会有需求的,不如这样吧!我们可以先将军火运至德国储存起来,如果德国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再出售给你们,如果不需要,我们也可以再运回来。”
“我想我们的皇帝会答应的。”陶德曼听了点头道,欧洲的两的阵营已经快到交战的时候了。
如果中国愿意把军火提前运到德国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反正放在拿里对德国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能随时购买取用,这自然是大好事。
对夏钧来说,能把军火储存到德国去,自然也是的大好事。
协约国的生意虽然好做,但毕竟有人争啊!美国和曰本到时都在做,华东自治政斧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不可能所有生意都是华东自治政斧的。
因为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被英国封锁,所以没什么生意做。但若是提前把物资放到德国去,那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到时候做德国的生意,直接换到黄金用潜艇运回来,或者干脆就放在德国也可以,反正德国只是战败,并未被占领,只是没有把黄金运回来来得保险。
到时候买几艘远洋运输潜艇也就可以了,远洋运输潜艇也不是太贵的东西。
至于军工厂,则是其中的重要布局。
夏钧可以选择在不同时期,给德国生产不同武器,以此来平衡战局。
赚多少钱无所谓,夏钧要的是黄金。钱,用工业是可以赚到的,但黄金却不是那么好弄的。
另外延长战事,也是夏钧的考虑之一。
只要把战事延长了,那么他就能从协约国那里赚到更多的钱。
……陶德曼把华东自治政斧的意向向威廉二世报告了之后,威廉二世很高兴,还专门免费提供了土地给华东自治政斧开设军工厂和修建仓库之用。
威廉二世自然很高兴,德国上下也有考虑过,一旦战争爆发,海上交通线很可能受到影响。
虽然他们认为很快就能战胜协约国,但有人把军火储备在自己家里,这等好事怎会拒之门外?
夏钧收到回复,也很高兴。
就考虑在德国开设什么军工的时候,夏钧想了想,决定在德国开设一个战车工厂,以及一个飞机制造厂以及航弹制造厂。
另外就是在德国开设一个反坦克枪制造厂,以及一个反坦克地雷制造厂,以及一个高射炮制造厂。
就反坦克的问题,第一批战车由英国的MarkI开始,投入对抗德军的战壕。而在一战时期的一般步机枪火力完全拿它们没辄,绝大部份的装甲车在战场上简直无可匹敌。不过这时期的步兵很少面对装甲车,因为在壕沟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在地表上行动。虽然装甲车和战车在面对火炮、迫炮或是手榴弹的情况下并非无敌,但普通步兵在面对装甲车时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直接射击武器。
最初提升贯穿力的尝试是使用“反向弹头”(reversedbullet),这种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枪相同的弹药和弹头,只是弹头是反着装入弹壳内,并增加装药量。
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说像德军的“K子弹”(德军正式名称:PatroneSmKKurz7.92mm),它也能由一般步枪发射。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在与装甲表面垂直射入的情况下,它有约30%的机率能贯穿当时战车8mm厚的装甲,而在100公尺距离射击的情况下,最多能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K子弹制造费用昂贵,因此它通常只配发给能有效使用它们的狙击手或是其他技术较高的射手。普通的步枪兵只能凑合著使用效用更低而且要更靠近目标的“反向弹头”。
当然,其他手榴弹或迫击炮之类的反战车武器还是优先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子弹都会对步枪造成损伤,首先是因为枪管的磨耗速度太快;其次是它们的高膛压会让枪栓卡死,只能用敲的方式才能打开枪栓,这同时也可能会造成退壳勾无法退出弹壳,子弹壳底缘抓破让弹壳卡在枪内。
而射击增加装药的子弹所造成的应力也有可能会让较旧或是承受力较弱的枪从枪膛处爆开(简单来说,和膛炸差不多),轻则步枪报销,重则让射手受伤甚至死亡。因为上述的原因,K子弹和反向弹头并未受到士兵的好评。
但不管怎么说,它们还是给了步兵在紧急状况下阻止战车或至少杀伤乘员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弹头能贯穿才行。
就这些反坦克武器来说都不怎么奏效,但反坦克枪用来对付一战时期的坦克却是十分不错。
尽管这些步枪在对付二战初期的战车(轻型战车像德国的一号/二号坦克之类)有不错的效果,但随着新型战车的装甲愈来愈厚,单兵携行式的反战车枪效用愈来愈低,最初还有口径到20mm的小型“炮”可以用,但很快地变成得用锥形装药这类使用化学能的反战车枪榴弹才有效。
不过那是二战的事情了,一战的时候,反坦克枪还是很好用的。
为什么给德国人反坦克枪?
这是为了让他们抗衡英国坦克啊!
等战争打到坦克上场时,德国也会有坦克,但在双方都有坦克的基础上,华东自治政斧肯定会大量向英国出售先进坦克的。
这时候若是德国招架不住了怎么办?
那自然就是给他们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枪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反坦克地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加速英国佬的坦克报销速度,从而让中国拿到更多的坦克订单。
另外反坦克地雷1918年由德国人研制。1916年,坦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这导致了反坦克地雷的诞生。受坦克威胁最大的德国人在1918年道德将炮弹改装成反坦克地雷,随后又研制了两种制式化的反坦克地雷,用于对付英、法军的坦克,获得了一定的战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中被地雷毁伤的坦克占整个毁伤坦克的21%,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美军被地雷毁伤的坦克都占整个毁伤坦克的70%。在近年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是把反坦克地雷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坦克兵器应用于实战。
据美军估算,布设10000枚炸履带和炸底甲的地雷场,就有毁伤4200辆坦克的潜在能力,即使其中只有半数地雷起作用,仍有毁伤2000辆坦克的能力。而10000枚地雷造价为30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仅相当于两辆豹-Ⅱ坦克或400枚至500枚“米兰”反坦克导弹的价格。然而用这些坦克或导弹无论如何也不具备有毁伤2000辆坦克的能力,可见使用反坦克地雷具有何等意义。战争实践还表明,反坦克地雷亦是弱军制胜强敌的有力兵器。
夏钧看完资料,感觉很犹豫啊!
以后自己也有装甲部队,反坦克地雷出现后,以后可能会作茧自缚。
但仔细想想,反坦克地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发展成熟,他不弄出反坦克地雷,别的国家也回弄出这种武器,毕竟也不是什么太技术的东西。
至于开到德国去的战车工厂和飞机制造厂,还需要配备一个发动机制造厂。
不过设备需要钱和积分。
投资一个反坦克枪制造厂也不太多积分,一千万点积分就足以建造一个年产一万架反坦克枪的军工厂了。
反坦克地雷的制造厂那就便宜许多了,只需要五百万点积分就能建设一个年产反坦克地雷十万枚的军工厂。
至于战车工厂,粉碎者Ⅰ到粉碎者Ⅱ,并不需要兑换,只要把图纸拿到德国去,在德国就可以订购设备。
13式战车的制造设备,夏钧并不打算给德国人。
在战车方面,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不重视,而且到后面重视起来的时候,设计出来的坦克也非常烂。
开设在德国的战车制造厂只是为了在德国人重视的时候再出手给他们的而已。
主要卖给德国人的还是飞机,以及高射炮。
飞机,主要就是重锤Ⅰ到重锤Ⅲ,以及鲲鹏Ⅰ和鲲鹏Ⅱ,以及福克战斗机和雄鹰Ⅱ侦察机。
重锤型轰炸机是战术轰炸机,用于战场上的轰炸。
鲲鹏型轰炸机是战略轰炸机,用于远程轰炸,主要是用来轰炸敌人的城市,就战略轰炸机诞生起,一直有一个问题让人反复进行思考,那就是对敌人的城市进行轰炸,真的能迫使战胜结束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原子弹。
但用来打击敌人的士气,已经摧毁敌人的工厂、战略要点却是很好的选择。
福克战斗机在机身前方装有机枪,所以空中格斗能力比在机身侧面装机枪的雄鹰Ⅰ侦察机强悍的多,因此雄鹰型飞机是侦察机,但雄鹰Ⅱ型侦察机也使用福克战斗机上面的装置,格斗能力甚至比福克战斗机还要强,因为雄鹰Ⅱ的飞行速度远比福克战斗机要快得多。
至于高射炮,是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
它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多数配有火控系统,能自动跟踪和瞄准目标。高射炮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射击。
高射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按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口径小于60毫米的为小口径高射炮,60~100毫米的为中口径高射炮,超过100毫米的为大口径高射炮。
小口径高射炮有的弹丸配用触发引信,靠直接命中毁伤目标;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
大、中口径高射炮的弹丸配用时间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些国家用地空导弹逐步取代了大、中口径高射炮。但由于地空导弹在低空存在射击死区,小口径高射炮仍获得发展。
给德国人高射炮,那是为了加快协约国的飞机的损耗速度,这样有利于中国出口飞机以谋取暴利。
当然,给德国人什么年代的高射炮有的选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高射炮使用了光学测距机、听音机、探照灯等配合高射炮对空作战。
20世纪30年代,采用机械模拟式指挥仪计算射击诸元,用电缆同时向各炮传送射击诸元,缩短了传送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炮瞄雷达、机电指挥仪和火炮组成的高射炮系统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测定目标坐标,并提高了精度。火炮上增加了随动装置,能自动瞄准,消除了人工艹作的误差,提高了瞄准速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自行高射炮系统,有的系统采用了红外、电视跟踪和激光测距,配合雷达对目标实施观测,并配用多功能的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使求取射击诸元的速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
高射炮也就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高射炮效果最差,甚至是没什么太大效果,这个阶段的高射炮德国人自己就能设计出来。给德国人制造这个阶段的高射炮等于是没有加强德国的防空能力。
因此夏钧要给德国人第二个阶段的高射炮,而且是只给德国,不会给协约国。第二个阶段的高射炮需要一亿点积分才能买到。
第三个阶段,需要五亿点积分。
第四个阶段,则需要二十亿点积分。
显然第四个阶段的高射炮已经变得十分变态了,虽然是小口径,大口径已经被导弹取代,但如果把60年代以后的高射炮拿到二战,那无疑就像是虐待儿童一样,所需积分自然也就极高了。
不过夏钧详细看了资料后发现,德国原来已经有高射炮了,而且还拥有世界上姓能最优秀的77mm高射炮。
既然这样,那就没必要在德国建设高射炮制造厂了,到时候把机械模拟式指挥仪计算射击诸元,用电缆同时向各炮传送射击诸元的技术卖给德国就行了。
同时兑换了高射炮科技,华东自治政斧有就有了高射炮技术。虽然不是很用的上这个年代的高射炮技术,但想要兑换下一级别的高射炮技术,必须从最低级的兑换起,除非自己研制出了这样的技术。
此时夏钧手上也就剩下三亿多点积分,由于大量工厂到处在建,夏钧在治污上就花费不少积分。
特别是现在工厂往内陆省份发展,经常是东一个西一个的,更是加剧了排污上的费用支出。
就工业来说,排放一点黑烟倒没什么太大影响,毕竟世界各国都在排,但污水排进河里就不好治理了。
不管是对黑烟还是污水,夏钧现在都在治理。加上之前又给买了一批设备,同时还买了第一代航母的科技,手上积分又差不多见底了。
所以夏钧用这些积分,买了高射炮的科技,以及反坦克枪的制造厂,又买了飞机制造所需的设备和制造战车所需的设备,积分彻底见底。
不过这些积分砸下去,却是买了很多飞机制造设备,飞机制造能力可以提升到每天二十架最大的鲲鹏轰炸机,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话,每天造个三十架不是问题。
至于发动机制造厂,夏钧最终没有在德国建造,毕竟只是需要发动机的话,华东发动机制造厂可以先往德国储备几千台发动机,储备个五千台总够用了吧!
……杭州湾内,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装货。
一箱箱军火被小心的搬上船,这些军火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冲锋枪、轻机枪、狙击枪、子弹、炮弹。
夏钧站在远处看着,心里憧憬着。
这些全是华东自治政斧之前一年里储备起来的军火,总成本达到两亿五千万元。这些军火被搬上船,夏钧想,这批军火起码能从德国人手里弄到五亿元的黄金吧!
除了这些军火,还有战车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的设备。
夏钧并未傻到去德国建造什么子弹制造厂,虽然德国人需要子弹、炮弹等诸多军火,但你开到德国人国内,那是用德国人能弄到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他们自然是把原材料给本[***]火公司生产了,例如克虏伯工厂等等,哪里会傻到把原本就很紧缺的原材料交给中[***]工厂去生产。
当然,如果成本有优势的话,倒也是可以的。不过那样的话,夏钧要投入的成本也自然就高了。
他也不知道在德国的商业会运作的如何,所以并不想投入太多的东西进去。
就当前的投入来说,就算亏本了没什么,只要德国佬能坚持住,夏钧就能从英国佬、法国佬那里把钱赚回来。
船队在当天傍晚装货完毕,然后在五艘潜艇,以及刚下水的海盾Ⅰ型巡洋舰和三艘镇东Ⅰ型驱逐舰的护航下驶出了杭州湾,船队中还跟随着两艘补给船。
这支船队将驶往德国。
德国已经在那里提供了地皮,华东自治政斧可以在那里修建工厂和仓库,另外德国政斧还提供了几个免费仓库以供华东自治政斧使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的阴云在靠近,华东自治政斧想以商业方式进行贷款的可能姓就大大的降低了。
各国银行基本上对亚洲的业务都没兴趣了,两个阵营的各国都在从海外抽调资本,以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到1914年初,人们普遍都意识到,两个阵营要开战了。
华东自治政斧上下也对委员长的眼力佩服得不行,战争爆发之前并非是毫无预兆的,但问题是在明显的预兆出现之前就能看出战争的到来,这种眼力却不是谁都能有的。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各工厂各企业都在努力的扩大产能,机械制造厂更是因此一天三班倒二十时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机械制造,以满足各工厂对新设备的需要。
纺织业发展最快了,由于有大量的棉花供应,以及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纺织业扩张速度是任何行业所不能相比的。
服装业也因为纺织业的带动,出现了很大的增长。
中国的纺织业从卖纱线、卖棉布,转向卖服装,深加工能力因为夏钧提供的各种服装设计而加强。
采煤业也因为杭州到太原的铁路开通后而飞速发展,其国内的烧煤基本上能够自己供应上了。
英国在中国的采煤业算是滚蛋了。
钢铁业因为煤炭的供应充足,而且随着澳大利亚大铁矿的矿山建设投产后,也在飞速的发展着。
更重要的是钢铁行业有足够的内需支撑,繁多的工程和到处都在修的铁路,这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做为支撑。
这三个行业已经走好了足够的准备,就等着英国佬一开战,就取代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而在运输业上,现在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商船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二十艘的地步,一部分是由华东船舶制造公司制造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夏钧偷偷兑换的。
由于华东自治政斧在大量造船,其他国家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连内部也没怎么察觉其中的诡异之处。
而华东近海运输公司,随着集装箱码头的使用,利润大大增加。
就以原先削价竞争的价格来说,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还要亏损的,都是靠华东的那些工厂支持才撑下来。
而使用了集装箱以后,就算是削价的价格,也是有略微盈利的。
怡和洋行这下算是彻底撑不住了,加上英国正在抽调资本,英国商人都忙着回国准备战争。
所以怡和洋行在年初也随着太古洋行而倒闭,倒闭的怡和洋行开始出售他们的商船,但结果却没人买,只有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开出了一个白菜价。
谁都看得出来现在中国的近海运输已经被中国人所垄断了,因此没有哪个傻子愿意将资本投入到这个深渊中来。
最后怡和洋行只得将手上的船以白菜价卖给了华东近海运输公司,从此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独霸国内运输。
不管是沿海港口间的,还是长江水道的。
这无疑在运输上形成了一个隐姓的贸易壁垒,这让其他国家在中国的市场迅速丧失,忙于准备战争的各国也无心应对。
曰本想应对,但暂时缺乏有效手段。
美国还能在投资中分到一杯羹,华东自治政斧在美国的投资也有很大盈利,双方都在往对方国内加大投资。
夏钧在美国加大投资的项目也就是军火了,他和塔娜合股的阿布洛特集团此时已经发展得初具规模。
由于是美国的企业,这时候依旧可以从美国那里拿到贷款。
美国不是参战国,在贷款业务上不是很受影响,因此华东自治政斧唯一能以商业名义贷款的对象也就只有美国了。
阿布洛特公司基本上也把能抵押的都抵押出去了,换取到了近两亿美元的贷款,这些贷款全投入到了军工业之中。
(未完待续)
工商学院里极为热闹,此时华东大学已经开设了四年。
四年时间,也让华东大学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尽管很多毕业生早早的就出去实习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华东大学工商学院的人才非常紧俏,由于需求实在太大,工商学院的人才根本不够需求。
特别是近期,贸易部挑走了大批的人员,更是让这种人才紧缺达到了根本找不到人的地步。
贸易部将这些毕业生抽调到了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其中被抽调到南美洲的最多,南美洲国家很多,原材料产量也很丰富。
贸易部把这些管理人才抽调到那些国家,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贸易网络,也是夏钧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法德俄比这些国家的海外市场都受影响,会马上出现一个市场空白出来。
夏钧要做好接收这些国家的市场空白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接收英国海外资产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会出售他们的海外资产。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再来了。
因此向那些英法德俄比五国的殖民地派遣人员是很有必要的了,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考虑到英国会封锁德国,因此华东自治政斧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夏钧在一月底会见了德国大使陶德曼,与陶德曼交流了一些当前的看法,并提出有意到德国投资军工,并且愿意给德国出售更多军火的意向。
“如果是投资军工的话,我们德国自然是欢迎的。”陶德曼笑道,心里加了一句,‘到时候德国政斧会不会买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们德国暂时没有对军火有更多的需求。”陶德曼接着说道。
夏钧笑了笑,对他说道:“我们你们将来会有需求的,不如这样吧!我们可以先将军火运至德国储存起来,如果德国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再出售给你们,如果不需要,我们也可以再运回来。”
“我想我们的皇帝会答应的。”陶德曼听了点头道,欧洲的两的阵营已经快到交战的时候了。
如果中国愿意把军火提前运到德国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反正放在拿里对德国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能随时购买取用,这自然是大好事。
对夏钧来说,能把军火储存到德国去,自然也是的大好事。
协约国的生意虽然好做,但毕竟有人争啊!美国和曰本到时都在做,华东自治政斧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不可能所有生意都是华东自治政斧的。
因为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被英国封锁,所以没什么生意做。但若是提前把物资放到德国去,那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到时候做德国的生意,直接换到黄金用潜艇运回来,或者干脆就放在德国也可以,反正德国只是战败,并未被占领,只是没有把黄金运回来来得保险。
到时候买几艘远洋运输潜艇也就可以了,远洋运输潜艇也不是太贵的东西。
至于军工厂,则是其中的重要布局。
夏钧可以选择在不同时期,给德国生产不同武器,以此来平衡战局。
赚多少钱无所谓,夏钧要的是黄金。钱,用工业是可以赚到的,但黄金却不是那么好弄的。
另外延长战事,也是夏钧的考虑之一。
只要把战事延长了,那么他就能从协约国那里赚到更多的钱。
……陶德曼把华东自治政斧的意向向威廉二世报告了之后,威廉二世很高兴,还专门免费提供了土地给华东自治政斧开设军工厂和修建仓库之用。
威廉二世自然很高兴,德国上下也有考虑过,一旦战争爆发,海上交通线很可能受到影响。
虽然他们认为很快就能战胜协约国,但有人把军火储备在自己家里,这等好事怎会拒之门外?
夏钧收到回复,也很高兴。
就考虑在德国开设什么军工的时候,夏钧想了想,决定在德国开设一个战车工厂,以及一个飞机制造厂以及航弹制造厂。
另外就是在德国开设一个反坦克枪制造厂,以及一个反坦克地雷制造厂,以及一个高射炮制造厂。
就反坦克的问题,第一批战车由英国的MarkI开始,投入对抗德军的战壕。而在一战时期的一般步机枪火力完全拿它们没辄,绝大部份的装甲车在战场上简直无可匹敌。不过这时期的步兵很少面对装甲车,因为在壕沟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在地表上行动。虽然装甲车和战车在面对火炮、迫炮或是手榴弹的情况下并非无敌,但普通步兵在面对装甲车时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直接射击武器。
最初提升贯穿力的尝试是使用“反向弹头”(reversedbullet),这种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枪相同的弹药和弹头,只是弹头是反着装入弹壳内,并增加装药量。
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说像德军的“K子弹”(德军正式名称:PatroneSmKKurz7.92mm),它也能由一般步枪发射。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在与装甲表面垂直射入的情况下,它有约30%的机率能贯穿当时战车8mm厚的装甲,而在100公尺距离射击的情况下,最多能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K子弹制造费用昂贵,因此它通常只配发给能有效使用它们的狙击手或是其他技术较高的射手。普通的步枪兵只能凑合著使用效用更低而且要更靠近目标的“反向弹头”。
当然,其他手榴弹或迫击炮之类的反战车武器还是优先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子弹都会对步枪造成损伤,首先是因为枪管的磨耗速度太快;其次是它们的高膛压会让枪栓卡死,只能用敲的方式才能打开枪栓,这同时也可能会造成退壳勾无法退出弹壳,子弹壳底缘抓破让弹壳卡在枪内。
而射击增加装药的子弹所造成的应力也有可能会让较旧或是承受力较弱的枪从枪膛处爆开(简单来说,和膛炸差不多),轻则步枪报销,重则让射手受伤甚至死亡。因为上述的原因,K子弹和反向弹头并未受到士兵的好评。
但不管怎么说,它们还是给了步兵在紧急状况下阻止战车或至少杀伤乘员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弹头能贯穿才行。
就这些反坦克武器来说都不怎么奏效,但反坦克枪用来对付一战时期的坦克却是十分不错。
尽管这些步枪在对付二战初期的战车(轻型战车像德国的一号/二号坦克之类)有不错的效果,但随着新型战车的装甲愈来愈厚,单兵携行式的反战车枪效用愈来愈低,最初还有口径到20mm的小型“炮”可以用,但很快地变成得用锥形装药这类使用化学能的反战车枪榴弹才有效。
不过那是二战的事情了,一战的时候,反坦克枪还是很好用的。
为什么给德国人反坦克枪?
这是为了让他们抗衡英国坦克啊!
等战争打到坦克上场时,德国也会有坦克,但在双方都有坦克的基础上,华东自治政斧肯定会大量向英国出售先进坦克的。
这时候若是德国招架不住了怎么办?
那自然就是给他们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枪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反坦克地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加速英国佬的坦克报销速度,从而让中国拿到更多的坦克订单。
另外反坦克地雷1918年由德国人研制。1916年,坦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这导致了反坦克地雷的诞生。受坦克威胁最大的德国人在1918年道德将炮弹改装成反坦克地雷,随后又研制了两种制式化的反坦克地雷,用于对付英、法军的坦克,获得了一定的战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中被地雷毁伤的坦克占整个毁伤坦克的21%,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美军被地雷毁伤的坦克都占整个毁伤坦克的70%。在近年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是把反坦克地雷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坦克兵器应用于实战。
据美军估算,布设10000枚炸履带和炸底甲的地雷场,就有毁伤4200辆坦克的潜在能力,即使其中只有半数地雷起作用,仍有毁伤2000辆坦克的能力。而10000枚地雷造价为30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仅相当于两辆豹-Ⅱ坦克或400枚至500枚“米兰”反坦克导弹的价格。然而用这些坦克或导弹无论如何也不具备有毁伤2000辆坦克的能力,可见使用反坦克地雷具有何等意义。战争实践还表明,反坦克地雷亦是弱军制胜强敌的有力兵器。
夏钧看完资料,感觉很犹豫啊!
以后自己也有装甲部队,反坦克地雷出现后,以后可能会作茧自缚。
但仔细想想,反坦克地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发展成熟,他不弄出反坦克地雷,别的国家也回弄出这种武器,毕竟也不是什么太技术的东西。
至于开到德国去的战车工厂和飞机制造厂,还需要配备一个发动机制造厂。
不过设备需要钱和积分。
投资一个反坦克枪制造厂也不太多积分,一千万点积分就足以建造一个年产一万架反坦克枪的军工厂了。
反坦克地雷的制造厂那就便宜许多了,只需要五百万点积分就能建设一个年产反坦克地雷十万枚的军工厂。
至于战车工厂,粉碎者Ⅰ到粉碎者Ⅱ,并不需要兑换,只要把图纸拿到德国去,在德国就可以订购设备。
13式战车的制造设备,夏钧并不打算给德国人。
在战车方面,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不重视,而且到后面重视起来的时候,设计出来的坦克也非常烂。
开设在德国的战车制造厂只是为了在德国人重视的时候再出手给他们的而已。
主要卖给德国人的还是飞机,以及高射炮。
飞机,主要就是重锤Ⅰ到重锤Ⅲ,以及鲲鹏Ⅰ和鲲鹏Ⅱ,以及福克战斗机和雄鹰Ⅱ侦察机。
重锤型轰炸机是战术轰炸机,用于战场上的轰炸。
鲲鹏型轰炸机是战略轰炸机,用于远程轰炸,主要是用来轰炸敌人的城市,就战略轰炸机诞生起,一直有一个问题让人反复进行思考,那就是对敌人的城市进行轰炸,真的能迫使战胜结束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原子弹。
但用来打击敌人的士气,已经摧毁敌人的工厂、战略要点却是很好的选择。
福克战斗机在机身前方装有机枪,所以空中格斗能力比在机身侧面装机枪的雄鹰Ⅰ侦察机强悍的多,因此雄鹰型飞机是侦察机,但雄鹰Ⅱ型侦察机也使用福克战斗机上面的装置,格斗能力甚至比福克战斗机还要强,因为雄鹰Ⅱ的飞行速度远比福克战斗机要快得多。
至于高射炮,是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
它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多数配有火控系统,能自动跟踪和瞄准目标。高射炮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射击。
高射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按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口径小于60毫米的为小口径高射炮,60~100毫米的为中口径高射炮,超过100毫米的为大口径高射炮。
小口径高射炮有的弹丸配用触发引信,靠直接命中毁伤目标;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
大、中口径高射炮的弹丸配用时间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些国家用地空导弹逐步取代了大、中口径高射炮。但由于地空导弹在低空存在射击死区,小口径高射炮仍获得发展。
给德国人高射炮,那是为了加快协约国的飞机的损耗速度,这样有利于中国出口飞机以谋取暴利。
当然,给德国人什么年代的高射炮有的选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高射炮使用了光学测距机、听音机、探照灯等配合高射炮对空作战。
20世纪30年代,采用机械模拟式指挥仪计算射击诸元,用电缆同时向各炮传送射击诸元,缩短了传送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炮瞄雷达、机电指挥仪和火炮组成的高射炮系统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测定目标坐标,并提高了精度。火炮上增加了随动装置,能自动瞄准,消除了人工艹作的误差,提高了瞄准速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自行高射炮系统,有的系统采用了红外、电视跟踪和激光测距,配合雷达对目标实施观测,并配用多功能的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使求取射击诸元的速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
高射炮也就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高射炮效果最差,甚至是没什么太大效果,这个阶段的高射炮德国人自己就能设计出来。给德国人制造这个阶段的高射炮等于是没有加强德国的防空能力。
因此夏钧要给德国人第二个阶段的高射炮,而且是只给德国,不会给协约国。第二个阶段的高射炮需要一亿点积分才能买到。
第三个阶段,需要五亿点积分。
第四个阶段,则需要二十亿点积分。
显然第四个阶段的高射炮已经变得十分变态了,虽然是小口径,大口径已经被导弹取代,但如果把60年代以后的高射炮拿到二战,那无疑就像是虐待儿童一样,所需积分自然也就极高了。
不过夏钧详细看了资料后发现,德国原来已经有高射炮了,而且还拥有世界上姓能最优秀的77mm高射炮。
既然这样,那就没必要在德国建设高射炮制造厂了,到时候把机械模拟式指挥仪计算射击诸元,用电缆同时向各炮传送射击诸元的技术卖给德国就行了。
同时兑换了高射炮科技,华东自治政斧有就有了高射炮技术。虽然不是很用的上这个年代的高射炮技术,但想要兑换下一级别的高射炮技术,必须从最低级的兑换起,除非自己研制出了这样的技术。
此时夏钧手上也就剩下三亿多点积分,由于大量工厂到处在建,夏钧在治污上就花费不少积分。
特别是现在工厂往内陆省份发展,经常是东一个西一个的,更是加剧了排污上的费用支出。
就工业来说,排放一点黑烟倒没什么太大影响,毕竟世界各国都在排,但污水排进河里就不好治理了。
不管是对黑烟还是污水,夏钧现在都在治理。加上之前又给买了一批设备,同时还买了第一代航母的科技,手上积分又差不多见底了。
所以夏钧用这些积分,买了高射炮的科技,以及反坦克枪的制造厂,又买了飞机制造所需的设备和制造战车所需的设备,积分彻底见底。
不过这些积分砸下去,却是买了很多飞机制造设备,飞机制造能力可以提升到每天二十架最大的鲲鹏轰炸机,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话,每天造个三十架不是问题。
至于发动机制造厂,夏钧最终没有在德国建造,毕竟只是需要发动机的话,华东发动机制造厂可以先往德国储备几千台发动机,储备个五千台总够用了吧!
……杭州湾内,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装货。
一箱箱军火被小心的搬上船,这些军火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冲锋枪、轻机枪、狙击枪、子弹、炮弹。
夏钧站在远处看着,心里憧憬着。
这些全是华东自治政斧之前一年里储备起来的军火,总成本达到两亿五千万元。这些军火被搬上船,夏钧想,这批军火起码能从德国人手里弄到五亿元的黄金吧!
除了这些军火,还有战车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的设备。
夏钧并未傻到去德国建造什么子弹制造厂,虽然德国人需要子弹、炮弹等诸多军火,但你开到德国人国内,那是用德国人能弄到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他们自然是把原材料给本[***]火公司生产了,例如克虏伯工厂等等,哪里会傻到把原本就很紧缺的原材料交给中[***]工厂去生产。
当然,如果成本有优势的话,倒也是可以的。不过那样的话,夏钧要投入的成本也自然就高了。
他也不知道在德国的商业会运作的如何,所以并不想投入太多的东西进去。
就当前的投入来说,就算亏本了没什么,只要德国佬能坚持住,夏钧就能从英国佬、法国佬那里把钱赚回来。
船队在当天傍晚装货完毕,然后在五艘潜艇,以及刚下水的海盾Ⅰ型巡洋舰和三艘镇东Ⅰ型驱逐舰的护航下驶出了杭州湾,船队中还跟随着两艘补给船。
这支船队将驶往德国。
德国已经在那里提供了地皮,华东自治政斧可以在那里修建工厂和仓库,另外德国政斧还提供了几个免费仓库以供华东自治政斧使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的阴云在靠近,华东自治政斧想以商业方式进行贷款的可能姓就大大的降低了。
各国银行基本上对亚洲的业务都没兴趣了,两个阵营的各国都在从海外抽调资本,以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到1914年初,人们普遍都意识到,两个阵营要开战了。
华东自治政斧上下也对委员长的眼力佩服得不行,战争爆发之前并非是毫无预兆的,但问题是在明显的预兆出现之前就能看出战争的到来,这种眼力却不是谁都能有的。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各工厂各企业都在努力的扩大产能,机械制造厂更是因此一天三班倒二十时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机械制造,以满足各工厂对新设备的需要。
纺织业发展最快了,由于有大量的棉花供应,以及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纺织业扩张速度是任何行业所不能相比的。
服装业也因为纺织业的带动,出现了很大的增长。
中国的纺织业从卖纱线、卖棉布,转向卖服装,深加工能力因为夏钧提供的各种服装设计而加强。
采煤业也因为杭州到太原的铁路开通后而飞速发展,其国内的烧煤基本上能够自己供应上了。
英国在中国的采煤业算是滚蛋了。
钢铁业因为煤炭的供应充足,而且随着澳大利亚大铁矿的矿山建设投产后,也在飞速的发展着。
更重要的是钢铁行业有足够的内需支撑,繁多的工程和到处都在修的铁路,这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做为支撑。
这三个行业已经走好了足够的准备,就等着英国佬一开战,就取代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而在运输业上,现在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商船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二十艘的地步,一部分是由华东船舶制造公司制造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夏钧偷偷兑换的。
由于华东自治政斧在大量造船,其他国家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连内部也没怎么察觉其中的诡异之处。
而华东近海运输公司,随着集装箱码头的使用,利润大大增加。
就以原先削价竞争的价格来说,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还要亏损的,都是靠华东的那些工厂支持才撑下来。
而使用了集装箱以后,就算是削价的价格,也是有略微盈利的。
怡和洋行这下算是彻底撑不住了,加上英国正在抽调资本,英国商人都忙着回国准备战争。
所以怡和洋行在年初也随着太古洋行而倒闭,倒闭的怡和洋行开始出售他们的商船,但结果却没人买,只有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开出了一个白菜价。
谁都看得出来现在中国的近海运输已经被中国人所垄断了,因此没有哪个傻子愿意将资本投入到这个深渊中来。
最后怡和洋行只得将手上的船以白菜价卖给了华东近海运输公司,从此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独霸国内运输。
不管是沿海港口间的,还是长江水道的。
这无疑在运输上形成了一个隐姓的贸易壁垒,这让其他国家在中国的市场迅速丧失,忙于准备战争的各国也无心应对。
曰本想应对,但暂时缺乏有效手段。
美国还能在投资中分到一杯羹,华东自治政斧在美国的投资也有很大盈利,双方都在往对方国内加大投资。
夏钧在美国加大投资的项目也就是军火了,他和塔娜合股的阿布洛特集团此时已经发展得初具规模。
由于是美国的企业,这时候依旧可以从美国那里拿到贷款。
美国不是参战国,在贷款业务上不是很受影响,因此华东自治政斧唯一能以商业名义贷款的对象也就只有美国了。
阿布洛特公司基本上也把能抵押的都抵押出去了,换取到了近两亿美元的贷款,这些贷款全投入到了军工业之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