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正文 第 27 章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作者:张永廷

    第 27 章

    从此明军形势急转直下,秦良玉也无力回天。三年之后,公元1644年春,张献忠再度挥师进川,大举进攻夔州。秦良玉深知四川形势危在旦夕,亲手绘制了全蜀形势、城池关隘、用兵险要、设障布防等详尽的军事作战图表,上呈巡抚陈士奇,希望官军能增兵坚守蜀地13处险隘。陈士奇昏庸无能,不予采纳。良玉并不死心, 又椎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刘之勃建议,刘巡按倒是同意她的计策,然国家实已势穷力竭,他本人手中无兵可发、无粮可增,良好的愿望只能化为泡影。

    秦良玉无可奈何,仅以孤军于夔州迎战义军,结果溃败返乡。她的失败,标志着蜀地的沦陷。张献忠在攻克万县、重庆、成都之后称帝,建立“大西”政权。但遵义、黎州及秦良玉的石砫地区始终未归于“大西”。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统治中国276年的朱明王朝,就此寿终正寝。秦良玉服孝痛哭,几次昏绝。张献忠向各地土司发送印信,各地土司大多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当众毁之,怒斥来者,“我的两个兄弟都为国战死,我一孱弱妇人蒙受国恩20余年,如今国家有难,我岂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随后,她召集部属郑重声明,“石砫一地有敢从贼者,诛灭全族!”慑于秦良玉威名,张献忠始终不敢入犯石砫。后来张献忠去世,秦良玉得以寿终。

    不久,被明廷征调到湖广御敌的独子马祥麟战死于襄阳。他给秦良玉留下铁骨铮铮的遗言,“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见到儿子的绝笔血书,泪如雨下,但随即擦干眼泪,挥笔写道,“好,好,真吾儿!”

    相信看过《杨门女将》的观众都会记得,佘太君在杨府祝寿之时,沙场传来杨宗保死讯,其情其景何等类似。

    1646年,清军攻占北京,大举南侵。72岁的秦良玉继续效忠于南明政权,毅然接受隆武政权“太子太保总镇关防”的官印,准备前往福建抗清,然郑芝龙叛变,隆武帝被捉,未能成行。

    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西南颠沛流离的南明永历帝派人加秦良玉为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当时秦良玉已74岁,久卧病床,但是见到信使前来,仍然瞿然而起,拜伏受诏,“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使者大喜,即刻回朝复命,可惜的是,几日之后,也就是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因病抱恨而终,南明朝廷谥号“忠贞”。

    秦良玉一生传奇色彩颇浓,抗金、抗清、平定叛乱,历经明朝三代君王,东挡西杀,功勋卓著。丈夫含冤屈死,秦良玉仍然痴心不改,一心为国,其忍辱负重,以大局为重的形象更似传说中的“杨门女将”。

    秦良玉一生心向中央政府,忠贞不二,破家为国,数赴国难,至死不叛国,不降清,大义凛然,为历代仁人志士叹息称绝。秦氏和马氏二族,数年之间,死于国事者甚众,堪称忠烈。她的两个兄弟先后战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几个侄儿一生为国血战,或死或伤,代价惨重。秦良玉死后,其孙马万年把她葬于回龙山。

    可叹的是,如此女中豪杰,“文革”中墓地也不能幸免,被“红卫兵”砸墓挖棺,干出连满清政府都没能做出的令人发指之事。这些革命小将毁墓的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秦良玉是“土司婆娘”,出身“反动”;其二,她胆敢抵抗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逆不道。

    历史终有公论,奥运会火炬接力图形所选的凤纹,就出自明朝廷御赐秦良玉的平金绣龙凤袍。秦良玉请缨抗清,威震四海,屡立战功,声名远扬,为后世传颂。

    清代教育家李西讴有诗《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四川营为秦良玉进京勤王兵营驻地。又有诗赞曰,“一旅勤王寡妇高,平如召见荷殊遭;未曾杨邵贻巾帼,特为江山赐战袍”,“料敌如神操胜算,裙钗一例合封侯”,“慷慨勤王大义伸,桃花马上走风尘;中原方镇知多少,不及将军一女人”。

    清末女英雄秋瑾有一组感怀秦良玉的诗篇,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其一:

    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其二:

    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其三: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著名女作家谢冰莹,曾经充分表达了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子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稷,爱国忠君。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  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  石砫,这种爱国保家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  敬佩,更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永远学习的!

    秦良玉25岁开始平叛,50多岁两次北上抵抗后金,这与戏文中的穆桂英年少时大破天门,50岁挂帅平定西夏,有着某些类似。秦良玉与穆氏家族一样,与播州杨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播州杨氏之败,与秦良玉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女人被朝廷直接封以高官的现象非常少,封以军职的就更为罕见。秦良玉的故事一定为“杨门女将”的故事小说提供了某种样板。

    如今,当人们乘长江轮东下漫游三峡,船过丰都快到忠县时,就会看到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江上明珠——石宝寨。寨上所建的十二层楼飞阁内,供奉着巾帼英雄秦良玉的塑像。这里已成为海内外游人所景仰的三峡风光,每当人们登临览胜, 必然要瞻仰这位杰出的女军事家、巾帼英雄。秦良玉一生与传说中的“杨家将”一样,南北征战,建功无数,永远值得后人称颂和崇敬。

    第十一章 十二寡妇:虚幻的时尚之痛

    杨家将故事除了塑造出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等一系列男性英雄,还设计了佘令婆、柴郡主、穆桂英、广被困陷绝地。噩耗传来,已经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毅然上殿请缨,率领杨门女将出征。她们在十二连城与西夏军队交锋,十二寡妇各守一城,与西夏军队展开血战。由于杨门女将个个武艺高强,又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十二连城,最终打败了西夏大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十二寡妇”当以佘太君为首,加上几个儿子的遗孀共8个儿媳,还有广年已六十,当年为躲狄青陷害,隐匿家中四十多年,外界都以为他早已去世。

    (在《杨家府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膝下有四子一女,长子公正一郎,次子唐兴二郎,三子彩保三郎,四子怀玉四郎,女儿满堂春。)

    当时杨文广与杜月英所生的女儿满堂春主动请缨,杨宣娘不放心,要试她的武功。杨宣娘是杨文广的姐姐,也即满堂春的姑姑,当年杨文广兵陷柳州城时,杨宣娘成功解围,立下大功。杨宣娘与满堂春比武一段,很像京剧《杨门女将》中穆桂英试探杨文广、决定他是否能随军西征的那场戏,只是人物和辈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杨宣娘连试两阵,满堂春表现出色,获得了出征允可。

    书中交代,当时木夫人已死,魏老夫人还在。按《杨家府演义》的说法,穆桂英50岁生的杨文广,征西时杨文广60岁,若她在世则是110的年纪了,所以木夫人已死是很合于情理的事情。

    杨宣娘请出魏老夫人,决定与满堂春、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没有进行任何交待,因而很难搞清她们的身份,给人的感觉是先有了“十二寡妇”的说法,然后临时拼凑的人物。

    木夫人应该就是穆桂英,魏老夫人是谁,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这十二员女将都是寡妇也让人一头雾水,前文还说满堂春年幼,怎么突然间也成了寡妇,杨宣娘是杨文广的姐姐,怎么也成了寡妇,如果是寡妇应该住在婆家才对,怎么老不离开娘家……总之,《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的说法太过牵强,不仅如此,她们出征的新罗国也是一个令人生疑的地方。

    传统意义上的新罗国存在于朝鲜半岛,建国于公元前57年,它与高句丽、百济曾经并存,被称为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

    660年,新罗联合唐朝军队灭掉百济,663年击败倭军,668年灭亡高句丽,朝鲜进入了统一的新罗时代。

    780年之后,新罗因王位继承等问题发生暴乱,由此走向衰落。892年新罗王族建立后百济国、901年又建立后高句丽国,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代。最终后高句丽武将王建夺取后高句丽政权,建立高丽王朝,并于935年灭亡新罗,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宋朝建立的时候,新罗国早已不复存在,而且新罗在朝鲜半岛,不与宋朝接界,更不会出现在西部。很显然,杨家将中的新罗国是一个虚化挪移的国名,究竟为何,后文还要论及。

    尽管小说提供的“十二寡妇”名单不够靠谱,但对其英雄事迹不吝惜赞美之词,有诗为证:“十二孀人出事戎,腰悬龙剑识雌雄。风云入阵惊神鬼,关塞胡尘一扫空。”

    《杨家府演义》中领军的杨宣娘,很有穆桂英的风范,后人有可能将她的事迹合在了穆桂英身上,不再提杨宣娘。

    第四十四回,杨宗保之女杨宣娘解柳州之困,不逊于传说中穆桂英与佘太君的帅才。

    第 27 章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