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远东商行
远东1628 作者:茶头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远东商行
先遣小组和情报部的人员,登上了两艘经过改装的内河机帆船,然后跟随着运送流民的内河船队缓缓的驶向了云梯关黄河入海口。
远东的内河机帆船都做了伪装处理,船身涂满了沥青,外观看起来显得斑驳破旧,甲板上也都弄得乱七八糟,硬帆看起来更是像散架了似的,反正看起来比黄河上行驶的大明船只还要破旧。
船队不时的就能遇到几艘破破烂烂的大明水师战船,远东公司已经通过贿赂、交易等各种手段,买通了附近的大明水师,使得远东运送流民的内河船队一路出海畅通无阻。
两艘内河机帆船终于驶入了黄河入海口,两边的河道非常宽广,河面变成一条条的黄褐带,正前方是大海,黄黄的河水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奔涌而来投入大海的怀抱。
河、海交汇处,如同两条美丽的彩带缠绕在一起,黄的河水在蓝的海面上随波逐流,形成一条黄蓝相交的分界线,黄色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艘艘机帆船的发动机开始纷纷启动,咆哮着逆流而上,向大明内陆驶去。这个时代的黄河水量极为充沛,越往东走河面上的船只就越多,船来舟往,络绎不绝,一幅繁华热闹,人声鼎沸的繁荣景象。
船队一路向西,经安东、清河、宿迁、徐州等地,进入了河南境内。船队一进河南,就陆续有船只不断的停靠在岸边,大批的流民聚集在这里,等着船队的到来。
两艘内河机帆船又经过几日的日夜航行,最后来到了洛阳。情报部已经通过电台和中原情报站取得了联系,中原情报站站长周卫凡已经带着十几个人,早早的等候在码头上。
船只刚一靠上码头,他们就迎了上来。大家在码头上简单寒暄一番,周卫凡就带领着大家来到了洛阳的一处院子。这里就是中原情报站的所在地,也是情报部在大明的情报中心。
如今中原情报站在河南干得有声有色。仗着福王府的淫威,中原情报部在河南和周边省份发展的很好,已经在河南、胡广北部、山陕南部等地建立完善的情报网。
中原情报站目前拥有几百名情报特工人员,以及大批的外围情报员。每年都向公司传递回大量的珍贵情报。还通过各种手段结交、控制了很多大明的官员、士绅和底层的胥吏。
中原情报站控制的远东商行,更是在大明各地都开有分号,商货畅销大明。每年光是通过经商所得的高额利润,就已经是天文数字。
但每年赚取的大量金银,都投入到收拢流民这头吞金巨兽的巨口之中。而且公司每年都要贴补大量银子和粮食。才能维持这个工作的正常运转。
周卫凡把先遣小组安置好了以后,就摆上了宴席,为李明一行人接风。席间周卫凡也向李明汇报了中原情报站的各项工作情况。当然主要还是移民的收拢和运送工作,周卫凡他们每天也都在黄河沿岸的流民收拢点儿起早贪黑的忙碌着。
李明听了周卫凡的汇报,笑着说道:“这几年大家辛苦了,我代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向中原情报站的所有员工表示慰问,你们对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都看在眼里,公司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据我们估计。未来几年大明北上还将持续干旱,还将有大批的各地流民向南方逃荒,你们的工作将会更加的艰巨。我希望中原情报站能再接再厉,尽最大的努力收拢更多的流民,然后运回辽东。周卫凡,你们今年计划运送多少流民?”
周卫凡想了下道:“原定是三十万,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差不多要四十万,至于最后超出多少,那就说不好了。因为每天都有各地的流民,来到我们设在黄河两岸的流民收拢中心,越来越多,实在无法估算最后的人数。但必定是大大超过原来的计划。”
李明和周比利互相看了一眼,都暗自苦笑了起来。看来今年的流民的人数不少啊,山东情报人员那里已经发来了电报,蔡华泽已经发动了所有力量,在山东、河北各地收拢流民,今年预计能收拢十万以上的流民。再加上关宁军的吴襄今年从河北等地收拢的流民。以及宋世平、郑芝龙和刘香运到辽东的流民。
预计今年公司移民的人数最少也要在五十万以上,甚至是远远不止这些。看来公司今年的移民任务很艰巨啊。从明年开始,受崇祯大旱影响,大明各地又将迎来一阵井喷式的流民潮。
第二天,李明又找来了周卫凡,让他领着梁玉洁去了远东商行。梁玉洁这次还有个任务,那就是代表公司,对中原根据地的各项账目进行调查。还将对远东商行以及宋世平所属的商团进行整合。
远东将组建唯一的远东商行,公司将对大明各地的商号店铺,进行统一管理。河套根据地以后的商业计划,也将纳入远东商行的规划之中。
未来远东商行将统筹规划公司在大明的所有商业行动,统一调配商货和资金。
整合后的远东商行,效率将大大增加,而且还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商品和资金的流通速度。
公司发动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以后,将控制大明北方漠南草场,届时也将彻底掌握北方的所有资源,统一规划大明的北方商路,将利益最大化。
这个计划一旦实施,河套根据地的商业开发计划,也将大大的加快。通过公司在大明的远东商行,向河套根据地提供物资保障,减少河套根据地对辽东物资的依赖性。
梁玉洁接手远东商行以后,马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远东商行原来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向现代社会的公司模式转变。
李明和周比利则是在中原情报站员工的带领下,对大明北方各地进行考察调研。然后会组织力量,北上山西、陕西和京师,建设北方情报站,扩大公司在大明的情报网。
ps:感谢修竹、南伯仏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远东商行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远东商行
先遣小组和情报部的人员,登上了两艘经过改装的内河机帆船,然后跟随着运送流民的内河船队缓缓的驶向了云梯关黄河入海口。
远东的内河机帆船都做了伪装处理,船身涂满了沥青,外观看起来显得斑驳破旧,甲板上也都弄得乱七八糟,硬帆看起来更是像散架了似的,反正看起来比黄河上行驶的大明船只还要破旧。
船队不时的就能遇到几艘破破烂烂的大明水师战船,远东公司已经通过贿赂、交易等各种手段,买通了附近的大明水师,使得远东运送流民的内河船队一路出海畅通无阻。
两艘内河机帆船终于驶入了黄河入海口,两边的河道非常宽广,河面变成一条条的黄褐带,正前方是大海,黄黄的河水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奔涌而来投入大海的怀抱。
河、海交汇处,如同两条美丽的彩带缠绕在一起,黄的河水在蓝的海面上随波逐流,形成一条黄蓝相交的分界线,黄色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艘艘机帆船的发动机开始纷纷启动,咆哮着逆流而上,向大明内陆驶去。这个时代的黄河水量极为充沛,越往东走河面上的船只就越多,船来舟往,络绎不绝,一幅繁华热闹,人声鼎沸的繁荣景象。
船队一路向西,经安东、清河、宿迁、徐州等地,进入了河南境内。船队一进河南,就陆续有船只不断的停靠在岸边,大批的流民聚集在这里,等着船队的到来。
两艘内河机帆船又经过几日的日夜航行,最后来到了洛阳。情报部已经通过电台和中原情报站取得了联系,中原情报站站长周卫凡已经带着十几个人,早早的等候在码头上。
船只刚一靠上码头,他们就迎了上来。大家在码头上简单寒暄一番,周卫凡就带领着大家来到了洛阳的一处院子。这里就是中原情报站的所在地,也是情报部在大明的情报中心。
如今中原情报站在河南干得有声有色。仗着福王府的淫威,中原情报部在河南和周边省份发展的很好,已经在河南、胡广北部、山陕南部等地建立完善的情报网。
中原情报站目前拥有几百名情报特工人员,以及大批的外围情报员。每年都向公司传递回大量的珍贵情报。还通过各种手段结交、控制了很多大明的官员、士绅和底层的胥吏。
中原情报站控制的远东商行,更是在大明各地都开有分号,商货畅销大明。每年光是通过经商所得的高额利润,就已经是天文数字。
但每年赚取的大量金银,都投入到收拢流民这头吞金巨兽的巨口之中。而且公司每年都要贴补大量银子和粮食。才能维持这个工作的正常运转。
周卫凡把先遣小组安置好了以后,就摆上了宴席,为李明一行人接风。席间周卫凡也向李明汇报了中原情报站的各项工作情况。当然主要还是移民的收拢和运送工作,周卫凡他们每天也都在黄河沿岸的流民收拢点儿起早贪黑的忙碌着。
李明听了周卫凡的汇报,笑着说道:“这几年大家辛苦了,我代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向中原情报站的所有员工表示慰问,你们对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都看在眼里,公司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据我们估计。未来几年大明北上还将持续干旱,还将有大批的各地流民向南方逃荒,你们的工作将会更加的艰巨。我希望中原情报站能再接再厉,尽最大的努力收拢更多的流民,然后运回辽东。周卫凡,你们今年计划运送多少流民?”
周卫凡想了下道:“原定是三十万,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差不多要四十万,至于最后超出多少,那就说不好了。因为每天都有各地的流民,来到我们设在黄河两岸的流民收拢中心,越来越多,实在无法估算最后的人数。但必定是大大超过原来的计划。”
李明和周比利互相看了一眼,都暗自苦笑了起来。看来今年的流民的人数不少啊,山东情报人员那里已经发来了电报,蔡华泽已经发动了所有力量,在山东、河北各地收拢流民,今年预计能收拢十万以上的流民。再加上关宁军的吴襄今年从河北等地收拢的流民。以及宋世平、郑芝龙和刘香运到辽东的流民。
预计今年公司移民的人数最少也要在五十万以上,甚至是远远不止这些。看来公司今年的移民任务很艰巨啊。从明年开始,受崇祯大旱影响,大明各地又将迎来一阵井喷式的流民潮。
第二天,李明又找来了周卫凡,让他领着梁玉洁去了远东商行。梁玉洁这次还有个任务,那就是代表公司,对中原根据地的各项账目进行调查。还将对远东商行以及宋世平所属的商团进行整合。
远东将组建唯一的远东商行,公司将对大明各地的商号店铺,进行统一管理。河套根据地以后的商业计划,也将纳入远东商行的规划之中。
未来远东商行将统筹规划公司在大明的所有商业行动,统一调配商货和资金。
整合后的远东商行,效率将大大增加,而且还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商品和资金的流通速度。
公司发动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以后,将控制大明北方漠南草场,届时也将彻底掌握北方的所有资源,统一规划大明的北方商路,将利益最大化。
这个计划一旦实施,河套根据地的商业开发计划,也将大大的加快。通过公司在大明的远东商行,向河套根据地提供物资保障,减少河套根据地对辽东物资的依赖性。
梁玉洁接手远东商行以后,马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远东商行原来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向现代社会的公司模式转变。
李明和周比利则是在中原情报站员工的带领下,对大明北方各地进行考察调研。然后会组织力量,北上山西、陕西和京师,建设北方情报站,扩大公司在大明的情报网。
ps:感谢修竹、南伯仏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远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