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
这就是工房过的日子,也难怪钱工书一看到这两房的老大,就一直心神不宁,直到自己憋不住,终于一改往日不敢争取的心思,吭哧吭哧地对杜长秋表明起自己的优点来。
钱工书真的不想离开这里,倒不是因为熬盐的利润,而是呆在这里,他感觉到他的存在感,一切都是如此地有意义,而且还能学到无数好东西。
谢大人随口一句话,就足够他受益匪浅,能琢磨出不少新鲜东西来。
钱工书很喜欢现在的日子,他一点也不想被吏房和礼房的人赶走。
“不错,学工科,数学是绝对必须要学的,数学里藏着宇宙和终极的答案。”杜长秋正在跟钱工书说到这个熬盐小镇的后期规划,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开始一点也没发现钱工书为什么突然跟他说这个话,就随口回答。
但是回答完,他看到钱工书脖子都红透了,十分羞窘的模样,楞了一下,杜长秋才反应过来,终于懂了钱工书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他笑了一下,说:“这里是工部盯着建设起来的,后期还得工部改良器械,盯着匠人们把这里做起来呢,可不能少了你在这里盯着。”
“大人……”钱工书好容易挣扎着说出这些仿佛自夸的话,本来羞窘的快不敢看人,但是他没想到谢大人居然会真的给他类似承诺一般的答案,震惊地抬头看杜长秋,激动的泪花都快出来了。
他憋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只憋出一句:“大人,卑职必然不负所托,一定好好干!”
用媳妇巧娘的话说,回家叭叭叭嘴巴都不停,能跟她说半个小时,一出门半截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狗肉上不得正席就是钱有为。
不过钱有为钱工书也不在意了,往年他确实因为这个习惯吃了不少亏,但是这一刻,钱工书再也不觉得羞愧了。他觉得以前自己遇到的事情不怪自己不会说话,而怪之前没人欣赏他这种埋头干事儿的性格。
像是谢大人就是埋头干事儿的人,所以才会欣赏他!
钱工书心中又是兴奋又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还有对谢大人的深深感激,甚至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令他接下来的一整天都恨不得打鸡血一样,晚上还就着熬盐那灶头,拿着杜长秋给他们发的纸,沾着墨水一点点勾画新的小镇设计图。
这小镇是杜长秋原本就设想好的,华容是大县,说是一个县城,但是其实面积比后世的几个市都大,光是良田就不知道多少,如果长期在华容发展,那么此时的县城选址其实是非常有问题的。
按道理来说,城市的选址最好是进可攻退可守,但是华容却更像是担着整个广源郡与边境山中的外族冲突的最前方的使命,整个县城出去,过四五座山就是山中部落的聚集之地,往年多有矛盾摩擦,出过不少人命。
城市选址十分重要,各担负自己的使命,一年后北方会开始乱起来,整个中原都会陷入战火,杜长秋身在华容,如果不想腹背受敌,这个华容县的选址还真的让人头大。
但是也有自己的好处,就是足够偏远,真打起来,中原乱成一锅粥,都不怕大军开拔进来,光是翻山就足够麻烦了。
只是需要警惕一下山中部族与百姓的冲突,避免内室起火。
对此杜长秋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熬盐这地方不但他打算迁一些自愿打工的熬盐人家来,还打算直接落地让这个小镇发展起来,前期甚至还会驻兵,就是为了防止附近的部落为了盐攻打这里。
他把这个想法跟钱工书详细地解释了一下,钱工书奋发了一晚上,很快画出来了新的设计图。
“你需要多久?”杜长秋看到这个设计图,十分写意的国画风,但是加上解释还是看的十分明白,杜长秋理解之后,立刻发问。
“若是再招劳力,修建运盐的道路加上这个小镇的边防,加起来得数千人劳作不休半年左右。”钱工书挂着好大一黑眼圈,但是他精神却十分好,杜长秋一问,他立刻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可这造价十分不菲,若是想达到大人您前些日子说的风雨不蚀,只怕光是糯米都要二十万石,才足够修建出这围墙。”
杜长秋一听,顿时才反应过来,此时大业的修建方式最主要还是糯米作为增加黏性的主材料,修建城墙或者屋子的时候,都是现场熬煮糯米粥,然后搅拌灰浆,接着现作现用。
这种方式其实非常厉害,因为糯米的黏性非常高,富含百分百的支链淀粉让它十分柔韧,且与石灰反应,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糯米灰浆会变成坚硬的碳酸钙,这种坚硬的碳酸钙加上柔韧的支链淀粉,造就的建筑物风雨不侵,几百年一点不变都十分正常。
其耐腐蚀和强韧程度,甚至远超水泥。
可问题是这糯米灰浆也有个非常巨大的副作用,就是造价太高昂,糯米的产量,如今大业每亩也就两三石,比普通稻谷的产量还少一点,把整个华融全部的糯米加起来,都凑不出修建小镇城墙的糯米用量来。
“不行,不能用糯米灰浆。”杜长秋一想就明白了,立刻否决了糯米灰浆这个选项。
“那就用砖墙加泥胚?”钱工书也觉得县衙之中的财政可负担不了这个,盐也不知道能卖多少,自然也不能先把步子迈大了。
只是想到这里,钱工书又愁起来了,又说:“可是砖窑里的库存光是修房子都用的差不多了,如今砖瓦匠人天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干呢,只怕还供不上,若是还想继续供城墙,只怕做死了也赶不上这用的速度啊。”
--
钱工书真的不想离开这里,倒不是因为熬盐的利润,而是呆在这里,他感觉到他的存在感,一切都是如此地有意义,而且还能学到无数好东西。
谢大人随口一句话,就足够他受益匪浅,能琢磨出不少新鲜东西来。
钱工书很喜欢现在的日子,他一点也不想被吏房和礼房的人赶走。
“不错,学工科,数学是绝对必须要学的,数学里藏着宇宙和终极的答案。”杜长秋正在跟钱工书说到这个熬盐小镇的后期规划,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开始一点也没发现钱工书为什么突然跟他说这个话,就随口回答。
但是回答完,他看到钱工书脖子都红透了,十分羞窘的模样,楞了一下,杜长秋才反应过来,终于懂了钱工书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他笑了一下,说:“这里是工部盯着建设起来的,后期还得工部改良器械,盯着匠人们把这里做起来呢,可不能少了你在这里盯着。”
“大人……”钱工书好容易挣扎着说出这些仿佛自夸的话,本来羞窘的快不敢看人,但是他没想到谢大人居然会真的给他类似承诺一般的答案,震惊地抬头看杜长秋,激动的泪花都快出来了。
他憋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只憋出一句:“大人,卑职必然不负所托,一定好好干!”
用媳妇巧娘的话说,回家叭叭叭嘴巴都不停,能跟她说半个小时,一出门半截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狗肉上不得正席就是钱有为。
不过钱有为钱工书也不在意了,往年他确实因为这个习惯吃了不少亏,但是这一刻,钱工书再也不觉得羞愧了。他觉得以前自己遇到的事情不怪自己不会说话,而怪之前没人欣赏他这种埋头干事儿的性格。
像是谢大人就是埋头干事儿的人,所以才会欣赏他!
钱工书心中又是兴奋又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还有对谢大人的深深感激,甚至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令他接下来的一整天都恨不得打鸡血一样,晚上还就着熬盐那灶头,拿着杜长秋给他们发的纸,沾着墨水一点点勾画新的小镇设计图。
这小镇是杜长秋原本就设想好的,华容是大县,说是一个县城,但是其实面积比后世的几个市都大,光是良田就不知道多少,如果长期在华容发展,那么此时的县城选址其实是非常有问题的。
按道理来说,城市的选址最好是进可攻退可守,但是华容却更像是担着整个广源郡与边境山中的外族冲突的最前方的使命,整个县城出去,过四五座山就是山中部落的聚集之地,往年多有矛盾摩擦,出过不少人命。
城市选址十分重要,各担负自己的使命,一年后北方会开始乱起来,整个中原都会陷入战火,杜长秋身在华容,如果不想腹背受敌,这个华容县的选址还真的让人头大。
但是也有自己的好处,就是足够偏远,真打起来,中原乱成一锅粥,都不怕大军开拔进来,光是翻山就足够麻烦了。
只是需要警惕一下山中部族与百姓的冲突,避免内室起火。
对此杜长秋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熬盐这地方不但他打算迁一些自愿打工的熬盐人家来,还打算直接落地让这个小镇发展起来,前期甚至还会驻兵,就是为了防止附近的部落为了盐攻打这里。
他把这个想法跟钱工书详细地解释了一下,钱工书奋发了一晚上,很快画出来了新的设计图。
“你需要多久?”杜长秋看到这个设计图,十分写意的国画风,但是加上解释还是看的十分明白,杜长秋理解之后,立刻发问。
“若是再招劳力,修建运盐的道路加上这个小镇的边防,加起来得数千人劳作不休半年左右。”钱工书挂着好大一黑眼圈,但是他精神却十分好,杜长秋一问,他立刻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可这造价十分不菲,若是想达到大人您前些日子说的风雨不蚀,只怕光是糯米都要二十万石,才足够修建出这围墙。”
杜长秋一听,顿时才反应过来,此时大业的修建方式最主要还是糯米作为增加黏性的主材料,修建城墙或者屋子的时候,都是现场熬煮糯米粥,然后搅拌灰浆,接着现作现用。
这种方式其实非常厉害,因为糯米的黏性非常高,富含百分百的支链淀粉让它十分柔韧,且与石灰反应,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糯米灰浆会变成坚硬的碳酸钙,这种坚硬的碳酸钙加上柔韧的支链淀粉,造就的建筑物风雨不侵,几百年一点不变都十分正常。
其耐腐蚀和强韧程度,甚至远超水泥。
可问题是这糯米灰浆也有个非常巨大的副作用,就是造价太高昂,糯米的产量,如今大业每亩也就两三石,比普通稻谷的产量还少一点,把整个华融全部的糯米加起来,都凑不出修建小镇城墙的糯米用量来。
“不行,不能用糯米灰浆。”杜长秋一想就明白了,立刻否决了糯米灰浆这个选项。
“那就用砖墙加泥胚?”钱工书也觉得县衙之中的财政可负担不了这个,盐也不知道能卖多少,自然也不能先把步子迈大了。
只是想到这里,钱工书又愁起来了,又说:“可是砖窑里的库存光是修房子都用的差不多了,如今砖瓦匠人天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干呢,只怕还供不上,若是还想继续供城墙,只怕做死了也赶不上这用的速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