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他犹豫一下,低声说:“谢大人,此时尚早,不如随我去城外村边走一圈,您就知道了。”
“好!”杜长秋也不拒绝,他翻身爬到繁星背上,繁星是不肯让赵宝儿骑的,杜长秋就让赵宝儿跟着黄鹤上马,一马一牛就这么直接出了城。
开始黄鹤还不敢全速打马出发,直到发现大人不知道哪里弄来的牛居然速度极快,他纵马驰骋,发现这牛都闲庭信步地跟上,不由暗暗称奇。
很快,两人就到了城外的村庄,远远地,杜长秋就看到了仿佛中年脱发一般的稀稀拉拉的丘陵。
开始说了,华容县这边地貌比较复杂,县衙外面这里出去,很大一片村子是丘陵,山中林木繁多,倒是富庶,但是道路就十分堪忧,名义上那一片是大业的属地,但是管理起来特别乱,村民经常还被附近的部落欺负。
每次跋山涉水地派兵丁过去,部落的人就直接退入深山,等兵丁走了,继续出来欺压一下村民,甚至抢走村中的女人,遇到狠的还会杀人,弄得民不聊生。
不但如此,住在村中的村民辛勤耕种,可山地困难,先前还好,后来连着耕作麦、栗、稻下来,虽然精心侍弄,但是慢慢地地力依然流失,很快良田变贫,地里的产出从两到三石,直接变成了一石不到。
在大业,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也就是说,现在良田的亩产是两三百斤。
和中世纪的五六十斤比起来,这几乎已经是神一般的产量了,但是和后世的资料比起来,这产量分分钟是要饿死人。
尤其是大业苛捐杂税也不少,这些村民每个人种个几亩地,交税和租,加起来最少的时候六成,遇到县令不当个人的,巧立名目之下,八到九成也是正常,遇到荒年,如果赋税不减少,只怕还得卖儿卖女地缴赋税,十分可怜。
所以说,只要是封建时代,平民就遇不到什么好事,基本都是做牛做马苦哈哈地过日子。
杜长秋想到这里,心中已经摇头,这一圈走下来,看到这些丘陵地带的田地,更是有些头疼。
他记得在资料之中,看到他的祖先们耕田种地还是非常厉害的,此时这么一看,确实也是如此,华容县的百姓确实比中世纪这边的耕种要精心一些,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梯田。
而且普通百姓真真是辛苦,昨天还在飘着雪花,今天杜长秋和黄鹤这一路纵马到了这田地边,还能看到有老农担着农具,从山上田地里晃晃悠悠地走下来,田地间还有农人在忙着给地里盖稻草。
“他们这是在种什么?”杜长秋一看这些行为,就知道是在种冬季的作物,华容县这边冬季的寒冷时间较少,最多一两场大雪,温度也不会像杜长秋之前遇到的那么可怕,是能重活冬季作物的,此时地里还有不少大白菜萝卜之类的菜蔬。
“跃冬的小麦。”黄鹤看着远处田地里的农人,轻声说,“谢大人,这地方往年辛苦耕种,来年尚有二三石麦子可收,可从前年开始,不知为何,所收食物越来越少,这两年甚至有绝收之相。”
杜长秋听黄鹤继续说,两人边走边看,黄鹤一边解释,杜长秋慢慢明白,为什么好好一个还算自给自足,就是穷了点的华容县,如今给弄成这样了。
几乎是两人到了田地边,稍微一看,杜长秋就大概明白这减产的原因了。
经历两个世界种田,杜长秋别的经验没有,但是一看这田地里的土的样子,杜长秋就瞬间感觉这土有些不对劲。
他几步走过去,在黄鹤惊愕的眼神之中,一把抓起田里的土,默默打开检测器,分析土壤的成分。
果然一扫描之下,杜长秋立刻发现,这土里非常有问题,已经出现了非常轻度的盐碱化。
华容县水土养人,本是个好地方,按照自然风貌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盐碱化土地的,这个绝对是后期对土地的护理不利,杜长秋一看,就发现田地边的沟渠都非常浅,有些旁边甚至没有排水的沟渠。
水田旁边没有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基本上来大水了直接放水一层层排走就好,但是听黄鹤说,这里的村民习惯了稻麦轮种,旱田和水田这么轮番作业,是需要严格监测整个水土的情况的。
并不是说你夏天种稻谷,冬天放了水之后种小麦就可以,从排水、施肥、保证水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精确的把控,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大面积地整座山全部进行耕种,这样没有任何遮挡,水土长期流失,雨季漫灌,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土地开始盐碱化,简直是必然结果。
现在减收只是正常,如果彻底完成转化,基本上就会寸草不生,而且最可怕的是,它的面积还会扩散,就像是大地之上的传染病一样。
而等到盐碱化真的完成,形成一定的规模的话,基本上就代表了这块地就完蛋了。以现有的生产力,绝对完成不了对大型盐碱化土地的转化,毕竟盐碱地的控制在杜长秋他们所在的时代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还是伴随着一些植物自身的性能变异造成的。
由此可知,这盐碱地的杀伤力到底多么可怕。
因此杜长秋一看到这个土壤分析,心中立刻有数了。但是他没出声,大致用检测器查看了一下这几座光秃秃的山的布局和大致的水土情况,确定目前不是特别罕见的连续大暴雨,这里暂时还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紧急的危机。
--
“好!”杜长秋也不拒绝,他翻身爬到繁星背上,繁星是不肯让赵宝儿骑的,杜长秋就让赵宝儿跟着黄鹤上马,一马一牛就这么直接出了城。
开始黄鹤还不敢全速打马出发,直到发现大人不知道哪里弄来的牛居然速度极快,他纵马驰骋,发现这牛都闲庭信步地跟上,不由暗暗称奇。
很快,两人就到了城外的村庄,远远地,杜长秋就看到了仿佛中年脱发一般的稀稀拉拉的丘陵。
开始说了,华容县这边地貌比较复杂,县衙外面这里出去,很大一片村子是丘陵,山中林木繁多,倒是富庶,但是道路就十分堪忧,名义上那一片是大业的属地,但是管理起来特别乱,村民经常还被附近的部落欺负。
每次跋山涉水地派兵丁过去,部落的人就直接退入深山,等兵丁走了,继续出来欺压一下村民,甚至抢走村中的女人,遇到狠的还会杀人,弄得民不聊生。
不但如此,住在村中的村民辛勤耕种,可山地困难,先前还好,后来连着耕作麦、栗、稻下来,虽然精心侍弄,但是慢慢地地力依然流失,很快良田变贫,地里的产出从两到三石,直接变成了一石不到。
在大业,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也就是说,现在良田的亩产是两三百斤。
和中世纪的五六十斤比起来,这几乎已经是神一般的产量了,但是和后世的资料比起来,这产量分分钟是要饿死人。
尤其是大业苛捐杂税也不少,这些村民每个人种个几亩地,交税和租,加起来最少的时候六成,遇到县令不当个人的,巧立名目之下,八到九成也是正常,遇到荒年,如果赋税不减少,只怕还得卖儿卖女地缴赋税,十分可怜。
所以说,只要是封建时代,平民就遇不到什么好事,基本都是做牛做马苦哈哈地过日子。
杜长秋想到这里,心中已经摇头,这一圈走下来,看到这些丘陵地带的田地,更是有些头疼。
他记得在资料之中,看到他的祖先们耕田种地还是非常厉害的,此时这么一看,确实也是如此,华容县的百姓确实比中世纪这边的耕种要精心一些,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梯田。
而且普通百姓真真是辛苦,昨天还在飘着雪花,今天杜长秋和黄鹤这一路纵马到了这田地边,还能看到有老农担着农具,从山上田地里晃晃悠悠地走下来,田地间还有农人在忙着给地里盖稻草。
“他们这是在种什么?”杜长秋一看这些行为,就知道是在种冬季的作物,华容县这边冬季的寒冷时间较少,最多一两场大雪,温度也不会像杜长秋之前遇到的那么可怕,是能重活冬季作物的,此时地里还有不少大白菜萝卜之类的菜蔬。
“跃冬的小麦。”黄鹤看着远处田地里的农人,轻声说,“谢大人,这地方往年辛苦耕种,来年尚有二三石麦子可收,可从前年开始,不知为何,所收食物越来越少,这两年甚至有绝收之相。”
杜长秋听黄鹤继续说,两人边走边看,黄鹤一边解释,杜长秋慢慢明白,为什么好好一个还算自给自足,就是穷了点的华容县,如今给弄成这样了。
几乎是两人到了田地边,稍微一看,杜长秋就大概明白这减产的原因了。
经历两个世界种田,杜长秋别的经验没有,但是一看这田地里的土的样子,杜长秋就瞬间感觉这土有些不对劲。
他几步走过去,在黄鹤惊愕的眼神之中,一把抓起田里的土,默默打开检测器,分析土壤的成分。
果然一扫描之下,杜长秋立刻发现,这土里非常有问题,已经出现了非常轻度的盐碱化。
华容县水土养人,本是个好地方,按照自然风貌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盐碱化土地的,这个绝对是后期对土地的护理不利,杜长秋一看,就发现田地边的沟渠都非常浅,有些旁边甚至没有排水的沟渠。
水田旁边没有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基本上来大水了直接放水一层层排走就好,但是听黄鹤说,这里的村民习惯了稻麦轮种,旱田和水田这么轮番作业,是需要严格监测整个水土的情况的。
并不是说你夏天种稻谷,冬天放了水之后种小麦就可以,从排水、施肥、保证水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精确的把控,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大面积地整座山全部进行耕种,这样没有任何遮挡,水土长期流失,雨季漫灌,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土地开始盐碱化,简直是必然结果。
现在减收只是正常,如果彻底完成转化,基本上就会寸草不生,而且最可怕的是,它的面积还会扩散,就像是大地之上的传染病一样。
而等到盐碱化真的完成,形成一定的规模的话,基本上就代表了这块地就完蛋了。以现有的生产力,绝对完成不了对大型盐碱化土地的转化,毕竟盐碱地的控制在杜长秋他们所在的时代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还是伴随着一些植物自身的性能变异造成的。
由此可知,这盐碱地的杀伤力到底多么可怕。
因此杜长秋一看到这个土壤分析,心中立刻有数了。但是他没出声,大致用检测器查看了一下这几座光秃秃的山的布局和大致的水土情况,确定目前不是特别罕见的连续大暴雨,这里暂时还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紧急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