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春日颂

第22页

    令嘉左右拧了拧脖颈,爬起来洗澡,最后推开衣帽间门,翻找连妙帮她收整好的运动套装,最后挑出一件打网球穿的收腰白色短袖,还有运动百褶裙。
    换完了又在床边趴下,吃力拖出一只箱子来,里头装着她从中学时期到现在买的所有网球拍。
    令嘉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有奶妈和佣人代劳,搬到这间公寓后,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连自己的校服都找不着放哪儿——能精准寻到自己哪粒扣子摆在哪只格子的转变”。
    可见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不是令嘉不能做好,而是过去她压根没机会学。
    她挑了只顺手的,试着挥动两下,刚放下球拍,门铃也适时响起来。
    第11章 chapter 11
    来之前,周伍和连妙已经就这件事达成共识。
    周伍:“陪打网球?套路老子在圈里见多了,有些有钱人看上去衣冠楚楚,其实人面兽心,龌龊又下流!”
    连妙同样生气,“这么单纯的孩子他竟然也忍心套路!”
    不过,在令嘉来开门的瞬间,两人面部表情又不约同完成了从义愤填膺到笑容满面的切换。
    周伍亲切问候,“早上好啊妹妹,这身很有活力嘛,运动也要注意防晒呀。”
    令嘉很好说话,当即便答应了,又往脸上涂了一层防晒。
    她头发刚吹干披散着,连妙便从洗手间找来梳子,“来令嘉,我帮你扎个高马尾,方便戴帽子。”
    帮她梳头时,连妙颇有些怀念,“六年级你体育课辫子散了不会扎,也是我给你扎的。”
    令嘉羞腆:“我一直到大学才学会绑低马尾,胡乱绑一绑那种。”
    主要从小都有奶妈帮忙,她的头发太茂盛厚重,自然风干还带点儿洋娃娃的波浪卷,背过手去操作有点困难。
    想到奶妈已经回国,令嘉又有些沮丧。
    连妙扎好又帮她编了个轻便的辫子,拿头绳收发尾时,切换了话题。
    “还记得吗?转学之前你送了我一对黄色蝴蝶结发绳,跟这个挺像的,现在还收在我床头的抽屉。”
    她也在工作以后才知道,蝴蝶结出自一个法国轻奢品牌,那曾是连妙人生收到的第一件、也最贵重的一件礼物。
    可惜令嘉眼神茫然,这样的小事显然已经从记忆中翻找不到了。
    不过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数不清、换不完五颜六色的发绳,她一时便把刚才突如其来的沮丧抛到脑后,毕竟幸运的人,能够用童年治愈一生大多数烦恼。
    两人一直从出门聊到商务车停在傅承致家大门外。
    熄了火,驾驶座的周伍低头,从风挡望出去,放眼环视了一圈连他这煤二代都想骂一声“该死的有钱人”的大别野,回头虎目含泪。
    “连妙全靠你了!”
    令嘉还没反应过来两人在打什么哑谜,又听周伍再次叮嘱她:“哥不陪你们进去了,妹妹,有事儿记得马上给哥打电话。”
    “哦。”
    令嘉稀里糊涂点头。
    —
    连妙身负重任、枕戈待旦——
    未曾想见到的“傅先生”,竟不是想象中上了年纪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反而身型颀长、脸蛋俊朗。
    他就站在院子的玫瑰花架底下,身后还跟着管家和助理,远远礼貌朝令嘉挥了挥手打招呼。
    盛夏的日光很晒,男人只随意穿了身瞧不出牌子的白T和运动短裤,没戴帽子,额头挽了避免运动时头发散下来挡到眼睛的黑色发带。四肢修长挺拔,肌肉覆盖均匀,年轻得像个运动明星。
    连妙心里稍微松弛,好嘛,俊男美女谈个恋爱倒也没什么不可。
    不过才走近,刚刚的印象瞬间被颠覆了。她眼瞧着男人把网球拍递给一旁的管家,毛巾擦了汗,风度翩翩朝令嘉递出手。
    “欢迎你,令嘉。”
    简单交谈后,年轻的男女并肩朝网球场走。
    连妙和霍普跟在后头。
    她英文听力一般,没能听懂两人谈话中的大部分内容,只隐约知道他们在谈自己的中学。
    两所公学都在伦敦,一所女校,一所男校,估计能聊挺多有意思的话题。
    很奇怪,这么优雅英俊的男人没能让连妙放下戒备,一回想见面时傅承致笑容,后颈的寒毛反而都竖了起来。
    明明傅承致也绅士对她颔首了,但那深不可测的距离感让她觉得自己和他身边的管家一样,都是蝼蚁般的工具人。
    在康纳混了两年,连妙也算见过不少大人物,有一套自己的识人方式,她能瞧出傅承致对人居高临下的冷漠。国内环境下生长的人民富豪,显然很难有这种自小培养出的、对人深入骨髓的漠视。
    令嘉的感受却又全然和连妙不一样。
    自从傅承致帮助宝恒摆脱了被破产清算的结局,他整个人在令嘉这儿都蒙上了层好人滤镜,一举一动都充满风度与善意。
    这种好感在令嘉聊天时发现傅承致出身伊顿,更上了一层楼。
    伊顿公学的毕业生通常被统称伊顿人,而伊顿人的口音也被叫做upper class accent,说白些就是高富帅口音。比如同样的单词“Slough”,伊顿和普通伦敦人的发音一下子就能听出区别。
    从伊顿到牛津,傅承致的教育背景和令嘉高度相似。毕竟圣保罗的别名就是女子伊顿,剑桥和牛津几个世纪以来更是明争暗斗、渊源深厚,聊起天来自然非常有亲切感。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