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好好好!林巡抚怒极生笑,眼底却一片冰冷,你们既然要查,就给我仔仔细细地查。不过,要是没有查出任何东西,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船上的赵宽听他答应了,脸色不由有些发白。但他还是强自镇定下来,安慰自己他们应该找不到的,毕竟之前两次搜查,他们都没找到任何东西。
范举让水师的人分成几个小队分别上船,楚辞这次也不准备干站着了,跟着范举到了刚刚赵宽待的那艘船下面。
范大人,你常年和船打交道,你能看出这艘船大概多高吗?
范举皱着眉头打量了这条船一会儿,然后说道:从吃水量来看,这是一艘两千料大船,深度大约在两丈左右。
一丈在这时候大约是3.11米左右,那么两丈就是6.22米了。楚辞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范大人说的深度应该是从船舱到甲板的高度,如果算上甲板上的建筑,这艘船的高度应该在十米左右。
他踏上搭板,朝着船上走去,甲板上有什么东西一览无遗,楚辞只是短暂停留后,便往船舱里走。这船舱分为两层,一层在甲板上面,另一层则在甲板下面。
上层是主家和管事护卫们住的,房门都被之前进来的水师打开了,里面都挺空旷的,不像能藏东西的样子。楚辞顺着梯子往下,然后发现这下层比上层要矮和狭窄一些,他目测了一下,房间顶部和底部的距离不超过两米,就是他这样的都觉得太过逼仄了,要是寇静来了,必然会觉得更加难受。
这底下的船舱是个卖苦力的船员们住的地方,一个房间大概要住到七八个人,都是通铺,环境可以说是很差了。走过了好几个这样的房间,再往里走就是放置货物的仓库了。
士兵们还在这里面,放眼过去一地都是打开的箱子,箱子里放得是各色皮料,摸上去质地柔软,一试就知很昂贵。
所有箱子都检查过了吗?
查过了,每个箱子我们都打开搜查过了,除了皮货其他的都没有。
还有没有哪里没下去过?
没有了,这船舱只有上下两层,再无其他地方可以往下走了。
嗯。楚辞一边点头,一边突然用脚用力跺底下的板子。
士兵们和范举都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着楚辞,在他们看来,楚辞这是恼羞成怒了。
范举刚想劝几句,表情却突然严肃起来。刚刚楚辞用力一踩,他忽然听见了几声空心的通通声,这底下分明还有很大的空间才是。范举想起楚辞刚问的那个深度,心里忍不住肃然起敬,这分明是神童啊,就连这个都被他料到了。
一群人开始用脚踩地板,找了一圈后,终于发现了这个仓库的最薄弱处。他们掏出大刀将上面的板子撬开,还没等下去,一股新鲜的粮食味道便冲了上来。再一看,底下堆得满满都是用布袋装好的粮食
第400章 揭露身份
哈哈哈哈!范举拍着桌子, 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你是没看见啊,那个林甫同那张青筋暴涨的嘴脸, 他之前一口咬定那个姓赵的没问题,这下被我们拿个正着了!
祝元帅也笑:那老匹夫之前还拿粮草威胁我们, 这下子看他怎么有脸再说这事, 要是一个不高兴,本帅就把他做的这有眼无珠的事捅上去,看上面怎么治他。
范大人突然神色迟疑:这姓林的,好像是左边的。
哼!祝元帅眼神一厉, 什么左边右边,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我大魏的江山就是被他们败坏的, 要不然,区区倭国这样的弹丸小国, 怎敢来犯我大魏疆土?
话虽如此, 可如今上面不太平,咱们还是不要和他们起争端才是。他们是天子近臣, 人家说一句, 抵得上我们说一百句了。范大人自嘲地笑了。
祝元帅先是叹气, 然后恨恨地道:不捅上去便罢了, 但这粮草本帅是决计不会还给那奸商的,就放在军营里, 也够我们一两个月的嚼用了!
想到那几艘大船的船舱底部全都是去年秋天打上来的新粮, 祝元帅就气得慌, 他们吃得还是前面的陈粮呢!这无良奸商, 竟然宁愿里通外国, 也不愿意给水师,他就不配做个大魏人!
也许,他真的不是大魏人呢?楚辞方才只是静静地听两人说话,这会他突然开口,祝元帅和范举立刻就看了过来。
经历了这件事,祝威对楚辞也有了一点好感,他温和地说道:楚提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那赵宽的来历不是查清楚了吗?他怎么就不是一个大魏人了?
楚辞道:这两天,我翻了一下南闽的海志,发现凡是有大型海难事故发生,都会被记录在册。这记录包括好几项,比如说事故发生的年月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生者和死者的人数等等。
没错,这海志和县志差不多,只不过是专门记录海上发生的事情的。本官来时也曾翻阅过几本,发现每年夏天,几乎都有因暴风雨而沉没的船只。范举说道,当时楚辞问他要时,他还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现在看来,应该是这位楚提学发现了什么线索。
大人还记得赵宽今年多少岁吗?楚辞突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啊?范举先是疑惑,然后回忆了一下,好像今年五十有四了吧?
没错,这也就是说,距离他从海上飘来此地的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四年了。楚辞道,今年是天和五年,那么发生事故那年,应该是嘉佑三年对吧?
没错,可是这和他是不是倭人又有什么关系?祝元帅一脸懵。
您看这海志上写了,嘉佑三年一共发生了五次海难。其中死伤最多的,是八月份那次的,也就是赵宽从海上飘过来的那一次。据士兵们打探来的消息,是说有村民在一块浮木上发现了这个小孩,然后救他进村的。他交代自己名叫赵宽,其父叫赵顺。
祝元帅接过楚辞递来的海志,找到他说的这起事故,在遇难者名单里,很快找到了赵顺。
没错呀,他说的哪里有问题吗?祝元帅还是不太明白。
楚辞笑着摇摇头:这人从身份上看确实没问题,他死时三十五岁,也是个孤儿。赵宽被救几天后,他们的遗体才被打捞上来,当时船上的其他人都被亲朋好友认走了,唯有他们无依无靠。赵顺下葬后,赵宽被好心的村人们抚养长大,之后投桃报李,帮助村人做了许多好事。
楚辞把他这两天从士兵口中问来的东西做了个总结。
啧,听你这么一说,这倒像个有情有义的人啊。祝元帅说,范举也一同附和。
若我说,他不是赵顺的儿子呢?楚辞微微一笑,放出了重磅新闻。
那他是谁的儿子?难道老爹都会认错?两人登时来了兴趣,脑中胡乱补了些红杏出墙之类的风流韵事。
楚辞失笑:不是的,是这赵顺根本就不可能有儿子他是个阉人。
什么?!
两人惊讶地叫出声音,你是如何得知的?
我是看海志的时候看到这件事,便仔细查看了当时负责打捞的是哪些人,想要详细了解赵宽的身份。找到人之后,我就去拜访了一下,谁知我一问,那人竟也还有记忆。他们打捞尸体多年,能记住的一定是非同寻常之事,而后他们说的,果然非同一般。
这些捞尸之人的活计太过晦气,而且时间一久,泡涨了的尸体会呈现出巨人观,实在叫人恶心至极。所以官府为了安抚人心,在捞尸时允许他们做一点小动作。这个小动作就是扒衣赏,若死者身上有值钱的东西,就尽归他们所有。亲人若问起来,便只说沉入海底了。
因有这不菲的收入加成,所以他们才能将这活计一直干下去。而他们之所以记得嘉佑三年的事情,是因为他们在打捞到的其中一具尸体上摸钱时,竟意外发现对方是一个下面残缺不全的阉人,这个发现顿时让他们皱眉不已。
那,他们怎么能确定,这阉人就是赵顺呢?祝元帅问道,没想到小小的一本海志上,竟然会有如此稀奇古怪之事发生。
范举也是一脸恍惚地看着楚辞,这什么人啊?看得和他是同一本海志吗?
朝廷有个惯例,但凡是遣回原籍的阉人,官府必须登记在册,以备不时之需。当时我听说有阉人之后,就心生怀疑,于是假借了范大人的名义,去府衙调取了嘉佑年间的册子,然后便在上面发现了赵顺的名字,他在宫中时叫小顺子,是先帝登基之时大赦后宫,他才得以出宫的。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就是有人故意假借赵顺的身份伪装成大魏百姓,然后得以成功潜入我大魏境内套取情报对吗?祝元帅恍然大悟,这赵宽,就是他们选中的奸细!因为一般别人只会提防大人,谁又会提防小孩子呢?
范举也道:倭人心计竟然如此之深,蛰伏了数十年才暴露本性,可见其很早之前就已经存有狼子野心了。
祝元帅表情凝重:这事,我一定要上报给陛下知晓才行。只有陛下重视,那些援军才能尽快赶到这里。
大人,奏折之中楚辞说了一半,就被祝威打断了。
楚提学,你放心,这奏折之中老夫一定不会隐瞒你的功劳,听说之前的奸细案也有你的手笔在内,老夫这次一并记上去。祝威起身用大掌拍了拍楚辞的肩膀,然后大步流星往外走去,丝毫不给楚辞解释的机会。
楚辞欲哭无泪,他是想说能不能别提他呀!
范举了解他的想法,但并不支持:楚提学,你是有大才之人,当一个提学官,实在是埋没了你。当初你从京城出来,难道不想早点调回去吗?
说完,也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难道不想早点调回去吗?
楚辞愣愣地站在屋里,脑子里不断回荡着范大人说的这句话。
他不想吗?
想的呀!
他的爱人和朋友大多在那里,晋阳和文海也上京赶考去了,虽然今年的会试推迟了,但他们大概也都会留在京城读书的吧?
还有寇静静。
他一直都在等他,一年,两年,到如今已是第三年了。他的心会一直坚定下去吗?说实话,从去年十二月份起,楚辞就没再收到寇静寄来的信了。
楚辞倒是寄了几封过去,可是信件递交到驿站的人手里后,就有如石牛入海一般,不知踪迹了。
初时他安慰自己,寇静一定是有要事耽搁了,因为徐管家和小钰儿,也同样没有收到过信了。他再怎么样,也不会不要自己的小侄儿的,这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后来他终于得到消息,原来寇静主动请缨去支援西南边境了!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楚辞是有些慌乱的,沉下心来思考后,他明白了寇静的想法。他是想赶快攒满功绩,好升官,等到有话语权后,再想办法把自己弄回去。
这几年虽不在一起,但他们通信十分频繁。楚辞也发现原本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寇静变得贪功了。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因为他被发配到这里来了。楚辞了解他的为人,这样一心追逐功名的他,一定不快乐。但为了自己,他还是去做了。
如果他能早点回去的话,寇静应该会更快乐一点吧?也不用为了他虚与委蛇,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了。
想通之后,楚辞便决定以后再也不韬光养晦了,他要赶紧做出成绩来,重新回到上面的视线里,然后调回京城去!
元帅大人,等等!楚辞小跑着追上了祝元帅,范举心里暗暗替他着急,难不成楚辞还希望能帮他掩藏身份吗?
楚提学,什么事?
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考虑进攻榆关岛以及其他海岛的事了。
你是说?祝元帅眼睛瞪得老大。
现在最大的奸细已经抓捕,就算还有漏网之鱼,也没有他的能力强,暂时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并且,赵宽急于运送粮食过去,一定是因为那些倭人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这时候攻其不备的话,必能出奇制胜,打那群倭人一个措手不及!
楚辞侃侃而谈,在祝、范二人眼里,他浑身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第401章 伪装
榆关岛和其他几座岛屿面积都不算太大, 但岛上草木众多,倭人躲藏起来倒也方便,是个易守难攻的位置。
按照祝元帅之前的想法, 他是想直接派兵包围这几座岛屿,然后不断收缩包围圈,再将他们一网打尽的。
只是这样一来, 恐怕就得牺牲许多士兵的性命了。倭人驻扎在那里已久, 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哪里是轻易就能打下来的?
可是, 凡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把这些倭人赶回他们的老家,死伤的人只会更多。
楚辞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觉得, 如果能不耗费那么多的兵力解决问题, 岂不是更好?
祝威苦笑道: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这样的位置, 除非我们只包围不进攻, 等到倭人弹尽粮绝了再自投罗网。可是那几座岛上虽然没有粮食, 但鸟兽虫鱼之类的东西却不少。素闻倭人喜生食, 吃这些亦可饱腹,围困这一招恐不太好用。
楚辞摇着头:我们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倭人食这些东西呢?只有亲自送上粮食,才能显出我大魏泱泱大国的气度。
范举一听, 心道不好,怎的这楚辞竟也染上了迂腐酸儒的脾气, 说出这等助长敌人气焰的话呢?可当他抬眼看见楚辞脸上那带着些许算计的笑容后, 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又被他咽了回去。
一旁的祝威也察觉他话中之意, 可是对于他具体的想法还是有些捉摸不透,他略显热切地问道:楚提学有何高见?不妨直言便是,咱们自己人说话,就不要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了。我和老范脑子直,弯子绕得太多了容易打结。
楚辞失笑,他在古代打交道多的还是文官,都是爱面子皮薄的,乍一听祝威这样的滚刀肉说话,还有些不太适应呢。
范举也帮腔:是啊,楚兄弟,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听听。我还以为文官只会念之乎者也呢,若每个文官都似你这般,我们这帮大老粗也就都服气啦。
一顶又一顶的高帽戴得楚辞有些飘飘然,他沉溺了一会儿,然后清醒过来,认真地说:赵宽被抓一事,估计倭人们应该还不清楚,只要我们让人易容成赵宽的样子,将粮草送给他们,再暗中下药,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将这些倭人擒住。
恋耽美
船上的赵宽听他答应了,脸色不由有些发白。但他还是强自镇定下来,安慰自己他们应该找不到的,毕竟之前两次搜查,他们都没找到任何东西。
范举让水师的人分成几个小队分别上船,楚辞这次也不准备干站着了,跟着范举到了刚刚赵宽待的那艘船下面。
范大人,你常年和船打交道,你能看出这艘船大概多高吗?
范举皱着眉头打量了这条船一会儿,然后说道:从吃水量来看,这是一艘两千料大船,深度大约在两丈左右。
一丈在这时候大约是3.11米左右,那么两丈就是6.22米了。楚辞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范大人说的深度应该是从船舱到甲板的高度,如果算上甲板上的建筑,这艘船的高度应该在十米左右。
他踏上搭板,朝着船上走去,甲板上有什么东西一览无遗,楚辞只是短暂停留后,便往船舱里走。这船舱分为两层,一层在甲板上面,另一层则在甲板下面。
上层是主家和管事护卫们住的,房门都被之前进来的水师打开了,里面都挺空旷的,不像能藏东西的样子。楚辞顺着梯子往下,然后发现这下层比上层要矮和狭窄一些,他目测了一下,房间顶部和底部的距离不超过两米,就是他这样的都觉得太过逼仄了,要是寇静来了,必然会觉得更加难受。
这底下的船舱是个卖苦力的船员们住的地方,一个房间大概要住到七八个人,都是通铺,环境可以说是很差了。走过了好几个这样的房间,再往里走就是放置货物的仓库了。
士兵们还在这里面,放眼过去一地都是打开的箱子,箱子里放得是各色皮料,摸上去质地柔软,一试就知很昂贵。
所有箱子都检查过了吗?
查过了,每个箱子我们都打开搜查过了,除了皮货其他的都没有。
还有没有哪里没下去过?
没有了,这船舱只有上下两层,再无其他地方可以往下走了。
嗯。楚辞一边点头,一边突然用脚用力跺底下的板子。
士兵们和范举都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着楚辞,在他们看来,楚辞这是恼羞成怒了。
范举刚想劝几句,表情却突然严肃起来。刚刚楚辞用力一踩,他忽然听见了几声空心的通通声,这底下分明还有很大的空间才是。范举想起楚辞刚问的那个深度,心里忍不住肃然起敬,这分明是神童啊,就连这个都被他料到了。
一群人开始用脚踩地板,找了一圈后,终于发现了这个仓库的最薄弱处。他们掏出大刀将上面的板子撬开,还没等下去,一股新鲜的粮食味道便冲了上来。再一看,底下堆得满满都是用布袋装好的粮食
第400章 揭露身份
哈哈哈哈!范举拍着桌子, 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你是没看见啊,那个林甫同那张青筋暴涨的嘴脸, 他之前一口咬定那个姓赵的没问题,这下被我们拿个正着了!
祝元帅也笑:那老匹夫之前还拿粮草威胁我们, 这下子看他怎么有脸再说这事, 要是一个不高兴,本帅就把他做的这有眼无珠的事捅上去,看上面怎么治他。
范大人突然神色迟疑:这姓林的,好像是左边的。
哼!祝元帅眼神一厉, 什么左边右边,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我大魏的江山就是被他们败坏的, 要不然,区区倭国这样的弹丸小国, 怎敢来犯我大魏疆土?
话虽如此, 可如今上面不太平,咱们还是不要和他们起争端才是。他们是天子近臣, 人家说一句, 抵得上我们说一百句了。范大人自嘲地笑了。
祝元帅先是叹气, 然后恨恨地道:不捅上去便罢了, 但这粮草本帅是决计不会还给那奸商的,就放在军营里, 也够我们一两个月的嚼用了!
想到那几艘大船的船舱底部全都是去年秋天打上来的新粮, 祝元帅就气得慌, 他们吃得还是前面的陈粮呢!这无良奸商, 竟然宁愿里通外国, 也不愿意给水师,他就不配做个大魏人!
也许,他真的不是大魏人呢?楚辞方才只是静静地听两人说话,这会他突然开口,祝元帅和范举立刻就看了过来。
经历了这件事,祝威对楚辞也有了一点好感,他温和地说道:楚提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那赵宽的来历不是查清楚了吗?他怎么就不是一个大魏人了?
楚辞道:这两天,我翻了一下南闽的海志,发现凡是有大型海难事故发生,都会被记录在册。这记录包括好几项,比如说事故发生的年月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生者和死者的人数等等。
没错,这海志和县志差不多,只不过是专门记录海上发生的事情的。本官来时也曾翻阅过几本,发现每年夏天,几乎都有因暴风雨而沉没的船只。范举说道,当时楚辞问他要时,他还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现在看来,应该是这位楚提学发现了什么线索。
大人还记得赵宽今年多少岁吗?楚辞突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啊?范举先是疑惑,然后回忆了一下,好像今年五十有四了吧?
没错,这也就是说,距离他从海上飘来此地的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四年了。楚辞道,今年是天和五年,那么发生事故那年,应该是嘉佑三年对吧?
没错,可是这和他是不是倭人又有什么关系?祝元帅一脸懵。
您看这海志上写了,嘉佑三年一共发生了五次海难。其中死伤最多的,是八月份那次的,也就是赵宽从海上飘过来的那一次。据士兵们打探来的消息,是说有村民在一块浮木上发现了这个小孩,然后救他进村的。他交代自己名叫赵宽,其父叫赵顺。
祝元帅接过楚辞递来的海志,找到他说的这起事故,在遇难者名单里,很快找到了赵顺。
没错呀,他说的哪里有问题吗?祝元帅还是不太明白。
楚辞笑着摇摇头:这人从身份上看确实没问题,他死时三十五岁,也是个孤儿。赵宽被救几天后,他们的遗体才被打捞上来,当时船上的其他人都被亲朋好友认走了,唯有他们无依无靠。赵顺下葬后,赵宽被好心的村人们抚养长大,之后投桃报李,帮助村人做了许多好事。
楚辞把他这两天从士兵口中问来的东西做了个总结。
啧,听你这么一说,这倒像个有情有义的人啊。祝元帅说,范举也一同附和。
若我说,他不是赵顺的儿子呢?楚辞微微一笑,放出了重磅新闻。
那他是谁的儿子?难道老爹都会认错?两人登时来了兴趣,脑中胡乱补了些红杏出墙之类的风流韵事。
楚辞失笑:不是的,是这赵顺根本就不可能有儿子他是个阉人。
什么?!
两人惊讶地叫出声音,你是如何得知的?
我是看海志的时候看到这件事,便仔细查看了当时负责打捞的是哪些人,想要详细了解赵宽的身份。找到人之后,我就去拜访了一下,谁知我一问,那人竟也还有记忆。他们打捞尸体多年,能记住的一定是非同寻常之事,而后他们说的,果然非同一般。
这些捞尸之人的活计太过晦气,而且时间一久,泡涨了的尸体会呈现出巨人观,实在叫人恶心至极。所以官府为了安抚人心,在捞尸时允许他们做一点小动作。这个小动作就是扒衣赏,若死者身上有值钱的东西,就尽归他们所有。亲人若问起来,便只说沉入海底了。
因有这不菲的收入加成,所以他们才能将这活计一直干下去。而他们之所以记得嘉佑三年的事情,是因为他们在打捞到的其中一具尸体上摸钱时,竟意外发现对方是一个下面残缺不全的阉人,这个发现顿时让他们皱眉不已。
那,他们怎么能确定,这阉人就是赵顺呢?祝元帅问道,没想到小小的一本海志上,竟然会有如此稀奇古怪之事发生。
范举也是一脸恍惚地看着楚辞,这什么人啊?看得和他是同一本海志吗?
朝廷有个惯例,但凡是遣回原籍的阉人,官府必须登记在册,以备不时之需。当时我听说有阉人之后,就心生怀疑,于是假借了范大人的名义,去府衙调取了嘉佑年间的册子,然后便在上面发现了赵顺的名字,他在宫中时叫小顺子,是先帝登基之时大赦后宫,他才得以出宫的。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就是有人故意假借赵顺的身份伪装成大魏百姓,然后得以成功潜入我大魏境内套取情报对吗?祝元帅恍然大悟,这赵宽,就是他们选中的奸细!因为一般别人只会提防大人,谁又会提防小孩子呢?
范举也道:倭人心计竟然如此之深,蛰伏了数十年才暴露本性,可见其很早之前就已经存有狼子野心了。
祝元帅表情凝重:这事,我一定要上报给陛下知晓才行。只有陛下重视,那些援军才能尽快赶到这里。
大人,奏折之中楚辞说了一半,就被祝威打断了。
楚提学,你放心,这奏折之中老夫一定不会隐瞒你的功劳,听说之前的奸细案也有你的手笔在内,老夫这次一并记上去。祝威起身用大掌拍了拍楚辞的肩膀,然后大步流星往外走去,丝毫不给楚辞解释的机会。
楚辞欲哭无泪,他是想说能不能别提他呀!
范举了解他的想法,但并不支持:楚提学,你是有大才之人,当一个提学官,实在是埋没了你。当初你从京城出来,难道不想早点调回去吗?
说完,也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难道不想早点调回去吗?
楚辞愣愣地站在屋里,脑子里不断回荡着范大人说的这句话。
他不想吗?
想的呀!
他的爱人和朋友大多在那里,晋阳和文海也上京赶考去了,虽然今年的会试推迟了,但他们大概也都会留在京城读书的吧?
还有寇静静。
他一直都在等他,一年,两年,到如今已是第三年了。他的心会一直坚定下去吗?说实话,从去年十二月份起,楚辞就没再收到寇静寄来的信了。
楚辞倒是寄了几封过去,可是信件递交到驿站的人手里后,就有如石牛入海一般,不知踪迹了。
初时他安慰自己,寇静一定是有要事耽搁了,因为徐管家和小钰儿,也同样没有收到过信了。他再怎么样,也不会不要自己的小侄儿的,这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后来他终于得到消息,原来寇静主动请缨去支援西南边境了!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楚辞是有些慌乱的,沉下心来思考后,他明白了寇静的想法。他是想赶快攒满功绩,好升官,等到有话语权后,再想办法把自己弄回去。
这几年虽不在一起,但他们通信十分频繁。楚辞也发现原本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寇静变得贪功了。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因为他被发配到这里来了。楚辞了解他的为人,这样一心追逐功名的他,一定不快乐。但为了自己,他还是去做了。
如果他能早点回去的话,寇静应该会更快乐一点吧?也不用为了他虚与委蛇,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了。
想通之后,楚辞便决定以后再也不韬光养晦了,他要赶紧做出成绩来,重新回到上面的视线里,然后调回京城去!
元帅大人,等等!楚辞小跑着追上了祝元帅,范举心里暗暗替他着急,难不成楚辞还希望能帮他掩藏身份吗?
楚提学,什么事?
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考虑进攻榆关岛以及其他海岛的事了。
你是说?祝元帅眼睛瞪得老大。
现在最大的奸细已经抓捕,就算还有漏网之鱼,也没有他的能力强,暂时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并且,赵宽急于运送粮食过去,一定是因为那些倭人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这时候攻其不备的话,必能出奇制胜,打那群倭人一个措手不及!
楚辞侃侃而谈,在祝、范二人眼里,他浑身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第401章 伪装
榆关岛和其他几座岛屿面积都不算太大, 但岛上草木众多,倭人躲藏起来倒也方便,是个易守难攻的位置。
按照祝元帅之前的想法, 他是想直接派兵包围这几座岛屿,然后不断收缩包围圈,再将他们一网打尽的。
只是这样一来, 恐怕就得牺牲许多士兵的性命了。倭人驻扎在那里已久, 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哪里是轻易就能打下来的?
可是, 凡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把这些倭人赶回他们的老家,死伤的人只会更多。
楚辞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觉得, 如果能不耗费那么多的兵力解决问题, 岂不是更好?
祝威苦笑道: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这样的位置, 除非我们只包围不进攻, 等到倭人弹尽粮绝了再自投罗网。可是那几座岛上虽然没有粮食, 但鸟兽虫鱼之类的东西却不少。素闻倭人喜生食, 吃这些亦可饱腹,围困这一招恐不太好用。
楚辞摇着头:我们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倭人食这些东西呢?只有亲自送上粮食,才能显出我大魏泱泱大国的气度。
范举一听, 心道不好,怎的这楚辞竟也染上了迂腐酸儒的脾气, 说出这等助长敌人气焰的话呢?可当他抬眼看见楚辞脸上那带着些许算计的笑容后, 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又被他咽了回去。
一旁的祝威也察觉他话中之意, 可是对于他具体的想法还是有些捉摸不透,他略显热切地问道:楚提学有何高见?不妨直言便是,咱们自己人说话,就不要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了。我和老范脑子直,弯子绕得太多了容易打结。
楚辞失笑,他在古代打交道多的还是文官,都是爱面子皮薄的,乍一听祝威这样的滚刀肉说话,还有些不太适应呢。
范举也帮腔:是啊,楚兄弟,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听听。我还以为文官只会念之乎者也呢,若每个文官都似你这般,我们这帮大老粗也就都服气啦。
一顶又一顶的高帽戴得楚辞有些飘飘然,他沉溺了一会儿,然后清醒过来,认真地说:赵宽被抓一事,估计倭人们应该还不清楚,只要我们让人易容成赵宽的样子,将粮草送给他们,再暗中下药,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将这些倭人擒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