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第三,目前光是蒙学除了《三百千》外,还有《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渔翁对韵》等十余本书,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有重合,不若将他们整合放在一处,学子们学习起来也更加方便,记忆也能更加深刻。
楚辞的辩才无人能及,便是刚刚还觉得有些不妥当的听到他这席话,也觉得确实挺有道理的。
楚辞见众人态度有所松动,便抛下了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难道众位不想在史书上留名吗?
大家的视线一下子就聚焦在了楚辞身上,由此可见,大部分文人都逃不开名声的束缚。自古政客争权,商人逐利,对于他们这些文人来说,钱权虽也好,但并非他们最想要的,比起权霸一方,他们更喜欢青史留名。这也是为什么,御史台那些人总是以撞柱威胁帝王。
第383章 算学
青史留名的诱惑实在太大, 提学司的官员们在认真思考之后,举手表决了这件事。结果很喜人,除了两个顾虑太多弃权的, 几乎算是全票通过的。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时间又不等人,所以楚辞就开始着手安排这件事。当然, 他在安排工作之前,还写了一份公牍往上递。他毕竟只是一府提学, 上面还有两位顶头上司, 不事先通知他们一声还真不太好。如果以后让他们在别人口中得知了, 楚辞就要落个目中无人的名声了。
齐鲁直一如既往地不喜欢楚辞,对于他呈上来的公牍只粗粗看了几眼,然后评论了一句异想天开,便丢在一边不理会了。杜玉却不同,他仔细地看过公牍后, 便直接简装出行,来到了漳州府。
他到时, 楚辞正在给大家开会, 听到门房报说门口有一老者请见, 不由心生疑惑。再听完他的形容后,楚辞心中大概了解了来人的身份, 便暂停会议, 亲自到门口相迎。
提学司大门外,杜玉正负手抬头, 目不转睛地盯着提学司大门两旁贴着的对联,上面用一种笔法犀利,形态瘦长的字体书着书山有路唯勤是径, 学海无涯以苦作舟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化用了诗词,由学子自勉变成了苦口婆心的劝慰,贴在提学司门口倒也适用。
当然,杜玉观察的并不是内容,而是这种独特的字体,早就听人说楚辞写得一手好字,如今看来他人倒没有夸大。
杜大人,您来了怎么不先知会一声?倒显得我们怠慢了,还请大人不要见怪。楚辞和杜玉志趣相投,如今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箴言还挂在杜玉的书房里呢,所以楚辞和他说话时,也不会太拘束。
杜玉笑了:本就无事,何苦劳动地方官员来回奔波呢?如果把他的职位和现代做对比,那就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到市里巡查,地方官员是要亲自接待陪席的。
楚辞也笑了笑,这老头就带了一个下人过来,看来是真没打算惊动别人。而且他一来就直奔提学司衙门了,想必是冲着前几日他呈上的公牍来的。
果然不出楚辞所料,还没等走到他的书房里,杜玉就开门见山,表示想要听一听楚辞为编写教科书制定的具体的章程。
这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再加上会议室里还有一群人,所以楚辞干脆就没进书房,带着杜玉拐了个弯,直接来到了会议室里。
这些官员们本还在讨论,突然看见他们提学带着一个老头走了进来。等他们看清楚这个老头的长相,立刻就慌了,怎么正提学大人会突然莅临漳州府,难不成是想明察暗访,看看他们有没有认真办差?
大家心中思绪万千,但行礼的动作却仿佛事先说好了一样,看起来特别整齐划一。
杜玉笑呵呵地让他们免礼,然后又说,他今日到来是为了求教的,大家不必如此拘束,就当没他这个人就行了。说着,便在前排找了个位置坐下,等着听楚辞说话。
其他人见状,也一个个的都正襟危坐,把会议室的气氛弄得十分严肃。楚辞于众目睽睽之下独自站在上方,心里竟突然生出了点压力来。
他刚想说话,却见杜玉突然举起手:楚大人,可否让他们也给老夫拿个空白本子过来?他见众人桌前都有厚厚的一本,本子翻到了中间,看样子前面没少下功夫。
他的诉求自然不能忽视,所以楚辞立刻示意外头的小厮去拿一套纸笔过来。杜玉看看自己的毛笔,又看看他们手上明显细小坚硬的木炭,脸上划过了一丝不解。
这木炭其实就是炭笔,因为普通的木炭较脆,稍一用力便会弄断,所以楚辞找了很多会烧炭的人想办法,才用一种叫做铁木的树,烧制出了这种质地坚硬,不易折断的炭笔。平时用时未免弄脏手,只需在外面卷上一条草纸便可,模样和现代的铅笔看起来也差不多了。
这东西只在提学司内部使用,楚辞也没有往外推广。原因在于现在的试卷都还是用毛笔作答的,若是那些刚入学的孩童使惯了铅笔,毛笔字肯定就不好看了。不过市面上已经有人学着用了,像那些整日计算的账房先生们,就觉得炭笔比毛笔更方便点。
楚辞没有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因为刚刚已经耽误了时间,所以他上台之后,便继续开始安排任务。
刚刚我们说到了算学一书的编纂,我想问问大家,对大食人使用的数字有什么看法?
楚辞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举手了:大人说的可以那些弯弯曲曲的字?下官当初曾在官驿待过一段时间,对这东西倒是有些了解。
既然如此,就请黄大人上来在黑板上将其书写出来。楚辞本以为他们只是听说过,但这会儿有会写的,立刻就抓了壮丁上来。
黄大人回忆了一下那些数字,然后拿起粉笔,略显生涩地在黑板上写下零到九这十个数,而后还在他们的旁边写上了大写的数字。
在没有接触过的人眼里,这些数字看起来就像条条蚯蚓,但在楚辞看来,却是满满的熟悉。为了逼迫自己适应古代社会,楚辞几乎就没有使用过这些数字,但凡需要计算的,都是用算盘或者码子,这两种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可是,比起他从小学习的计算方法来看,这两种又有些难了。
楚大人,您是想在算学书中使用这种数字吗?有人敏感地察觉到了什么,他们提学从不说废话,那么他当众介绍这些东西的目的就很明确了。
楚辞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他们提学司现在闻弦歌而知雅意的人太多了,开起会来简直棒极了。
没错,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数字。黄大人,你既然会写这种数字,那会不会他们的计算方法呢?
黄大人摇了摇头,道:这些大食人将其视为秘法,轻易不肯传人,我也只知道写法。
楚辞点点头,那些生意人自然不是打着传经送道的目的来的,不肯透露也是情理之中。不过他透不透露也没关系,反正他都会。
本官机缘巧合之下,曾学到些解题的方法,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楚辞说完,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写了四个符号,然后用这些大人熟悉的语言给解释何为加减乘除。
这些大人长期和楚辞共事,早已熟悉他的说话方式,所以没用一点时间,他们就明白了这几个符号的含义。杜玉看看众人,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其实还有些疑惑。曾记得当年自己在学堂念书时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如今竟也落后于人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解释清楚符号后,楚辞就在黑板上刷刷地写下了四道算数题,加减乘除各一。然后他说:大家不妨一起算一算,看看谁用的时间更短。
这些都是简单的两位数计算,这些大人一边对照数字,一边在脑中计算,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古代计算乘法用的也是口诀,只不过他们的口诀是小九九表,也就是倒过来背诵的那份。计算除法时,他们大多用的是试商法,此法较为深奥,一般人难以熟练运用,所以在秀才试时,如果哪一年出现了三位数以上的除法问题,那么就可以说,这一年的试题是有些偏难的。
楚辞在他们算完之后,也不假思索的写出了答案。
对了答案后,楚辞擦去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出了几道三位数的加减乘除,这下子乘除法计算起来就有些难度了。底下的大人们过了一会儿,才逐渐有人算出来。
楚辞再一次毫不费力地写出了答案,等他想要出四位数的题时,有一位官员举起了手,问能不能让他出题。
楚辞只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便点头同意了。这人上来后也没停顿,拿着粉笔就出了题。
楚大人,您还能像刚才一样直接写出答案吗?他觉得,楚辞应该是知道答案的。
楚辞如他所愿,为难地摇了摇头,不等这人说话,他先开了口:直接写出来有点困难,不过我可以和你们比一比,下面选出四位大人来,一人做一道,我做四道,然后咱们比一比速度,看谁更快些,怎么样?
既然大人这样说了,那咱们便比一比。底下很快选出了四个人,其中有一个是提学司的账房,提学司里一应支出都要经过他的手,可以说,他是司里和数字打交道最多的人。于是,大家直接把除法题给了他。
杜玉乐呵呵地做了裁判,他一声令下后,四人开始作答。分到加减法的官员很快就算出了自己的那道题,等他们抬头看时,却发现楚辞的答案已经工整地写在上面了,与他们算出来的分毫不差。
分到乘法的那位官员有些着急了,四位数相乘的题他根本就没有做过。虽有迹可循,但速度却很慢。他忍不住抬头看去,却发现楚辞已经在计算除法了。
比赛的结果不言而喻,楚辞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不过楚辞也没什么高兴的,从现代随便拎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就可以轻易算出答案。古人只是没有掌握方法罢了,等他们掌握了方法,说不定他还算不过他们呢。
看着众人变得求知若渴的神情,楚辞也不藏私,直接开始授课,把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底下无论老少,无论官职大小,俱都拿着笔认真写写算算。楚辞透过他们,仿佛看到了日后拿到新教材的幼童们。算数学好了,就算日后不能靠科举发家,也能靠这个聊以糊口。
第384章 险象环生
经历了一堆习题的摧残, 这些大人们就初步制定算学教科书的讨论总算告一段落。相比较他们国家的字,还是这些简单的数字更易学些。想到楚大人教给他们的一些计算方法,这些大人就不由得心潮澎湃, 虽然算学对他们来说, 地位和诗词文章不可同日而语, 但能够将其掌握, 也不失为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当然, 这种数字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他们的字, 一来并非所有人都会使用这种字,二来,提学大人在教授他们时也说过了, 这些数字因为简单易写,所以很容易被改动, 若是在做生意时使用, 很容易会被人钻空子。
说完, 还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
这让原本觉得楚辞更加推崇异邦算学的官员们心里舒服了一些, 就说嘛, 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哪有他们的好用!
半天的会议结束后, 楚辞让他们先去吃饭, 然后自己领着杜玉回到了后衙。此时张虎已经备了一桌酒菜,其中有好几个, 都是他去附近酒楼买来的。因为他听说这个人是他家老爷的上司, 他怕这位吃不惯他做的饭, 会生气怪罪他家老爷。
然而杜玉对他点的菜根本就没怎么动筷子,反而更喜欢他亲手做的那几样,特别是一道用柚子皮腌制的小菜, 更是深得他心。
在吃饭时,楚辞了解到,这些杜提学也是外地人,他的家乡因气候原因,吃的口味都比较重。这闽地沿海,大家吃东西时更喜欢清淡鲜美的,这就导致了杜提学每次在外面吃东西时,总是胃口缺缺。楚辞见他是真的喜欢,当下便承诺在他走时送一罐给他,这东西厨房放了几坛子,都是张虎和外面的大娘那里学来,再根据他们的口味调的。
饭毕,杜提学来到了书房,开始考较那几个小家伙的学问。刚刚在饭桌上时他见这几个小的谈吐不俗,就已经动了心思。
几个小的见他亲切慈祥,心里也不害怕,他问什么便答什么,遇到比较难的也没有不懂装懂,认真思考过后仍不会的便虚心请教。杜玉的夫人孩子都在老家,像这种儿孙绕膝的感觉他难得体会,而且还是这些聪慧灵秀的孩子,一个多时辰下来,他的笑意就没从脸上下去过,一身儒雅端庄的气质早已从身上褪去。
午休过后,他又拿着本子和笔跟着楚辞来到会议室,继续听他们开会。上午讨论的是关于算学的教科书,下午讨论的自然就是诗词文章类的了。对于这一内容来说,显然底下这些官员们更有发言权。
楚辞直接拿着本子坐到了下面,让提学司的官员们轮流上台发言。在楚辞来之前,提学司里的人都不太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害怕自己说的东西一个不慎就会变成他人攻讦的对象,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沉默为金的。
后来楚辞来了,他很不习惯这样的会议,便开始着手改变,每次会议都会让人起来发言,毕竟还制定了奖励机制,只要发言的内容是正当合理的,便记一笔,奖励待月末再予以发放。
杜玉一边听一边记,时不时还转头看一眼楚辞的笔记,他年纪大了,写字的速度根本比不上他们说的速度,而楚辞拿着根炭笔笔走龙蛇,笔尖摩擦着纸面不断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一根小羽毛搔动着杜玉的心,他也想试一试这炭笔写字是什么样的感觉了,字写得快,字迹还小,他记一面的内容,楚辞只需半页,而且反面也能写。对于一些穷苦的读书人来说,这也能节省不少的开支了。
下午的会议结束后,他们暂时为新教材定下了几本书的某些章节,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它们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去了。除这两本书之外,楚辞还考虑过要不要编写其他教科书,如思想品德、科学之类的。这个念头一起,瞬间就被他自己否决了,现在还是封建社会,他最好不要做太多挑战皇权的事,否则谁也救不了他。
分好编写组的人员后,楚辞很诚心地请杜玉担任总编辑。杜玉推辞,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出力,哪能抢功呢?
他原本对于这个新式教科书还是有点质疑的,但今天一天下来,他发现这些人并非是想一出是一出,针对可能有的问题他们都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方方面面考虑的极为周全。
杜玉不是那种老古板,见不得一点改变,他是看好楚辞他们的想法的。
楚辞知他顾虑,劝道:提学大人,您德高望重,深受闽地官员和夫子学生们的爱戴,此书的总编辑,非得由您当不可。到时候初版书出来了,还得靠您老审核和作序呢!事实上,我原本就想请您和齐大人一同担任的,但
楚辞笑了笑,下面的话不言而喻了。杜玉点点头,齐鲁直这人既迂腐又胆小,心胸也很狭窄,这些年和他一起共事,杜玉着实也生过不少气。
话已如此,老夫再推托反倒不好了。总编辑一职,老夫就接下了。这样吧,老夫有一好友在仕林中名气很大,待书出好后,我再请他题个词吧。杜玉道,官场之上自然是他名气更大,可是在读书人中间,还是他那位好友更广为人知,不知闽地百姓,就连外省的许多学者也曾为见他一面而奔波不断。
恋耽美
楚辞的辩才无人能及,便是刚刚还觉得有些不妥当的听到他这席话,也觉得确实挺有道理的。
楚辞见众人态度有所松动,便抛下了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难道众位不想在史书上留名吗?
大家的视线一下子就聚焦在了楚辞身上,由此可见,大部分文人都逃不开名声的束缚。自古政客争权,商人逐利,对于他们这些文人来说,钱权虽也好,但并非他们最想要的,比起权霸一方,他们更喜欢青史留名。这也是为什么,御史台那些人总是以撞柱威胁帝王。
第383章 算学
青史留名的诱惑实在太大, 提学司的官员们在认真思考之后,举手表决了这件事。结果很喜人,除了两个顾虑太多弃权的, 几乎算是全票通过的。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时间又不等人,所以楚辞就开始着手安排这件事。当然, 他在安排工作之前,还写了一份公牍往上递。他毕竟只是一府提学, 上面还有两位顶头上司, 不事先通知他们一声还真不太好。如果以后让他们在别人口中得知了, 楚辞就要落个目中无人的名声了。
齐鲁直一如既往地不喜欢楚辞,对于他呈上来的公牍只粗粗看了几眼,然后评论了一句异想天开,便丢在一边不理会了。杜玉却不同,他仔细地看过公牍后, 便直接简装出行,来到了漳州府。
他到时, 楚辞正在给大家开会, 听到门房报说门口有一老者请见, 不由心生疑惑。再听完他的形容后,楚辞心中大概了解了来人的身份, 便暂停会议, 亲自到门口相迎。
提学司大门外,杜玉正负手抬头, 目不转睛地盯着提学司大门两旁贴着的对联,上面用一种笔法犀利,形态瘦长的字体书着书山有路唯勤是径, 学海无涯以苦作舟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化用了诗词,由学子自勉变成了苦口婆心的劝慰,贴在提学司门口倒也适用。
当然,杜玉观察的并不是内容,而是这种独特的字体,早就听人说楚辞写得一手好字,如今看来他人倒没有夸大。
杜大人,您来了怎么不先知会一声?倒显得我们怠慢了,还请大人不要见怪。楚辞和杜玉志趣相投,如今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箴言还挂在杜玉的书房里呢,所以楚辞和他说话时,也不会太拘束。
杜玉笑了:本就无事,何苦劳动地方官员来回奔波呢?如果把他的职位和现代做对比,那就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到市里巡查,地方官员是要亲自接待陪席的。
楚辞也笑了笑,这老头就带了一个下人过来,看来是真没打算惊动别人。而且他一来就直奔提学司衙门了,想必是冲着前几日他呈上的公牍来的。
果然不出楚辞所料,还没等走到他的书房里,杜玉就开门见山,表示想要听一听楚辞为编写教科书制定的具体的章程。
这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再加上会议室里还有一群人,所以楚辞干脆就没进书房,带着杜玉拐了个弯,直接来到了会议室里。
这些官员们本还在讨论,突然看见他们提学带着一个老头走了进来。等他们看清楚这个老头的长相,立刻就慌了,怎么正提学大人会突然莅临漳州府,难不成是想明察暗访,看看他们有没有认真办差?
大家心中思绪万千,但行礼的动作却仿佛事先说好了一样,看起来特别整齐划一。
杜玉笑呵呵地让他们免礼,然后又说,他今日到来是为了求教的,大家不必如此拘束,就当没他这个人就行了。说着,便在前排找了个位置坐下,等着听楚辞说话。
其他人见状,也一个个的都正襟危坐,把会议室的气氛弄得十分严肃。楚辞于众目睽睽之下独自站在上方,心里竟突然生出了点压力来。
他刚想说话,却见杜玉突然举起手:楚大人,可否让他们也给老夫拿个空白本子过来?他见众人桌前都有厚厚的一本,本子翻到了中间,看样子前面没少下功夫。
他的诉求自然不能忽视,所以楚辞立刻示意外头的小厮去拿一套纸笔过来。杜玉看看自己的毛笔,又看看他们手上明显细小坚硬的木炭,脸上划过了一丝不解。
这木炭其实就是炭笔,因为普通的木炭较脆,稍一用力便会弄断,所以楚辞找了很多会烧炭的人想办法,才用一种叫做铁木的树,烧制出了这种质地坚硬,不易折断的炭笔。平时用时未免弄脏手,只需在外面卷上一条草纸便可,模样和现代的铅笔看起来也差不多了。
这东西只在提学司内部使用,楚辞也没有往外推广。原因在于现在的试卷都还是用毛笔作答的,若是那些刚入学的孩童使惯了铅笔,毛笔字肯定就不好看了。不过市面上已经有人学着用了,像那些整日计算的账房先生们,就觉得炭笔比毛笔更方便点。
楚辞没有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因为刚刚已经耽误了时间,所以他上台之后,便继续开始安排任务。
刚刚我们说到了算学一书的编纂,我想问问大家,对大食人使用的数字有什么看法?
楚辞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举手了:大人说的可以那些弯弯曲曲的字?下官当初曾在官驿待过一段时间,对这东西倒是有些了解。
既然如此,就请黄大人上来在黑板上将其书写出来。楚辞本以为他们只是听说过,但这会儿有会写的,立刻就抓了壮丁上来。
黄大人回忆了一下那些数字,然后拿起粉笔,略显生涩地在黑板上写下零到九这十个数,而后还在他们的旁边写上了大写的数字。
在没有接触过的人眼里,这些数字看起来就像条条蚯蚓,但在楚辞看来,却是满满的熟悉。为了逼迫自己适应古代社会,楚辞几乎就没有使用过这些数字,但凡需要计算的,都是用算盘或者码子,这两种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可是,比起他从小学习的计算方法来看,这两种又有些难了。
楚大人,您是想在算学书中使用这种数字吗?有人敏感地察觉到了什么,他们提学从不说废话,那么他当众介绍这些东西的目的就很明确了。
楚辞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他们提学司现在闻弦歌而知雅意的人太多了,开起会来简直棒极了。
没错,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数字。黄大人,你既然会写这种数字,那会不会他们的计算方法呢?
黄大人摇了摇头,道:这些大食人将其视为秘法,轻易不肯传人,我也只知道写法。
楚辞点点头,那些生意人自然不是打着传经送道的目的来的,不肯透露也是情理之中。不过他透不透露也没关系,反正他都会。
本官机缘巧合之下,曾学到些解题的方法,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楚辞说完,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写了四个符号,然后用这些大人熟悉的语言给解释何为加减乘除。
这些大人长期和楚辞共事,早已熟悉他的说话方式,所以没用一点时间,他们就明白了这几个符号的含义。杜玉看看众人,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其实还有些疑惑。曾记得当年自己在学堂念书时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如今竟也落后于人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解释清楚符号后,楚辞就在黑板上刷刷地写下了四道算数题,加减乘除各一。然后他说:大家不妨一起算一算,看看谁用的时间更短。
这些都是简单的两位数计算,这些大人一边对照数字,一边在脑中计算,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古代计算乘法用的也是口诀,只不过他们的口诀是小九九表,也就是倒过来背诵的那份。计算除法时,他们大多用的是试商法,此法较为深奥,一般人难以熟练运用,所以在秀才试时,如果哪一年出现了三位数以上的除法问题,那么就可以说,这一年的试题是有些偏难的。
楚辞在他们算完之后,也不假思索的写出了答案。
对了答案后,楚辞擦去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出了几道三位数的加减乘除,这下子乘除法计算起来就有些难度了。底下的大人们过了一会儿,才逐渐有人算出来。
楚辞再一次毫不费力地写出了答案,等他想要出四位数的题时,有一位官员举起了手,问能不能让他出题。
楚辞只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便点头同意了。这人上来后也没停顿,拿着粉笔就出了题。
楚大人,您还能像刚才一样直接写出答案吗?他觉得,楚辞应该是知道答案的。
楚辞如他所愿,为难地摇了摇头,不等这人说话,他先开了口:直接写出来有点困难,不过我可以和你们比一比,下面选出四位大人来,一人做一道,我做四道,然后咱们比一比速度,看谁更快些,怎么样?
既然大人这样说了,那咱们便比一比。底下很快选出了四个人,其中有一个是提学司的账房,提学司里一应支出都要经过他的手,可以说,他是司里和数字打交道最多的人。于是,大家直接把除法题给了他。
杜玉乐呵呵地做了裁判,他一声令下后,四人开始作答。分到加减法的官员很快就算出了自己的那道题,等他们抬头看时,却发现楚辞的答案已经工整地写在上面了,与他们算出来的分毫不差。
分到乘法的那位官员有些着急了,四位数相乘的题他根本就没有做过。虽有迹可循,但速度却很慢。他忍不住抬头看去,却发现楚辞已经在计算除法了。
比赛的结果不言而喻,楚辞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不过楚辞也没什么高兴的,从现代随便拎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就可以轻易算出答案。古人只是没有掌握方法罢了,等他们掌握了方法,说不定他还算不过他们呢。
看着众人变得求知若渴的神情,楚辞也不藏私,直接开始授课,把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底下无论老少,无论官职大小,俱都拿着笔认真写写算算。楚辞透过他们,仿佛看到了日后拿到新教材的幼童们。算数学好了,就算日后不能靠科举发家,也能靠这个聊以糊口。
第384章 险象环生
经历了一堆习题的摧残, 这些大人们就初步制定算学教科书的讨论总算告一段落。相比较他们国家的字,还是这些简单的数字更易学些。想到楚大人教给他们的一些计算方法,这些大人就不由得心潮澎湃, 虽然算学对他们来说, 地位和诗词文章不可同日而语, 但能够将其掌握, 也不失为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当然, 这种数字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他们的字, 一来并非所有人都会使用这种字,二来,提学大人在教授他们时也说过了, 这些数字因为简单易写,所以很容易被改动, 若是在做生意时使用, 很容易会被人钻空子。
说完, 还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
这让原本觉得楚辞更加推崇异邦算学的官员们心里舒服了一些, 就说嘛, 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哪有他们的好用!
半天的会议结束后, 楚辞让他们先去吃饭, 然后自己领着杜玉回到了后衙。此时张虎已经备了一桌酒菜,其中有好几个, 都是他去附近酒楼买来的。因为他听说这个人是他家老爷的上司, 他怕这位吃不惯他做的饭, 会生气怪罪他家老爷。
然而杜玉对他点的菜根本就没怎么动筷子,反而更喜欢他亲手做的那几样,特别是一道用柚子皮腌制的小菜, 更是深得他心。
在吃饭时,楚辞了解到,这些杜提学也是外地人,他的家乡因气候原因,吃的口味都比较重。这闽地沿海,大家吃东西时更喜欢清淡鲜美的,这就导致了杜提学每次在外面吃东西时,总是胃口缺缺。楚辞见他是真的喜欢,当下便承诺在他走时送一罐给他,这东西厨房放了几坛子,都是张虎和外面的大娘那里学来,再根据他们的口味调的。
饭毕,杜提学来到了书房,开始考较那几个小家伙的学问。刚刚在饭桌上时他见这几个小的谈吐不俗,就已经动了心思。
几个小的见他亲切慈祥,心里也不害怕,他问什么便答什么,遇到比较难的也没有不懂装懂,认真思考过后仍不会的便虚心请教。杜玉的夫人孩子都在老家,像这种儿孙绕膝的感觉他难得体会,而且还是这些聪慧灵秀的孩子,一个多时辰下来,他的笑意就没从脸上下去过,一身儒雅端庄的气质早已从身上褪去。
午休过后,他又拿着本子和笔跟着楚辞来到会议室,继续听他们开会。上午讨论的是关于算学的教科书,下午讨论的自然就是诗词文章类的了。对于这一内容来说,显然底下这些官员们更有发言权。
楚辞直接拿着本子坐到了下面,让提学司的官员们轮流上台发言。在楚辞来之前,提学司里的人都不太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害怕自己说的东西一个不慎就会变成他人攻讦的对象,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沉默为金的。
后来楚辞来了,他很不习惯这样的会议,便开始着手改变,每次会议都会让人起来发言,毕竟还制定了奖励机制,只要发言的内容是正当合理的,便记一笔,奖励待月末再予以发放。
杜玉一边听一边记,时不时还转头看一眼楚辞的笔记,他年纪大了,写字的速度根本比不上他们说的速度,而楚辞拿着根炭笔笔走龙蛇,笔尖摩擦着纸面不断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一根小羽毛搔动着杜玉的心,他也想试一试这炭笔写字是什么样的感觉了,字写得快,字迹还小,他记一面的内容,楚辞只需半页,而且反面也能写。对于一些穷苦的读书人来说,这也能节省不少的开支了。
下午的会议结束后,他们暂时为新教材定下了几本书的某些章节,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它们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去了。除这两本书之外,楚辞还考虑过要不要编写其他教科书,如思想品德、科学之类的。这个念头一起,瞬间就被他自己否决了,现在还是封建社会,他最好不要做太多挑战皇权的事,否则谁也救不了他。
分好编写组的人员后,楚辞很诚心地请杜玉担任总编辑。杜玉推辞,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出力,哪能抢功呢?
他原本对于这个新式教科书还是有点质疑的,但今天一天下来,他发现这些人并非是想一出是一出,针对可能有的问题他们都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方方面面考虑的极为周全。
杜玉不是那种老古板,见不得一点改变,他是看好楚辞他们的想法的。
楚辞知他顾虑,劝道:提学大人,您德高望重,深受闽地官员和夫子学生们的爱戴,此书的总编辑,非得由您当不可。到时候初版书出来了,还得靠您老审核和作序呢!事实上,我原本就想请您和齐大人一同担任的,但
楚辞笑了笑,下面的话不言而喻了。杜玉点点头,齐鲁直这人既迂腐又胆小,心胸也很狭窄,这些年和他一起共事,杜玉着实也生过不少气。
话已如此,老夫再推托反倒不好了。总编辑一职,老夫就接下了。这样吧,老夫有一好友在仕林中名气很大,待书出好后,我再请他题个词吧。杜玉道,官场之上自然是他名气更大,可是在读书人中间,还是他那位好友更广为人知,不知闽地百姓,就连外省的许多学者也曾为见他一面而奔波不断。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