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说完了版面设计,咱们再来说一说别的。这报纸我准备一月出两刊,分别在每月初二和每月十六发行。这样学子们朔望休假回来后,就能得到最新的消息了。各位大人觉得呢?
提学大人,下官决定,这是不是有点紧了?这四个版面的内容编排就要花去大半时间,而后印刷排版又要花时间上去,半月一期,能按时出来吗?王明做的事和这个有关,所以他对于印刷过程所占用的时间产生了怀疑,按照提学大人说的,恐怕会让时间很紧,他们恐怕无法再做别的事了。
楚辞听后,点了点头,他一眼望去,提学司来开会的大概有二十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编外人员,加起来一共不超过三十个。按原来的工作内容来说,这些人干活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忙里偷闲,聊聊八卦什么的。
但如果他们多了出版的任务之后,还要再处理原来的事情,这就紧张多了。看来务必再招一些人过来,专门负责校对排版印刷等事宜了。按照他们要出的报纸份数来看,恐怕至少得再招五个人。
想好之后,楚辞说道:刚刚王大人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不过这也好解决。我们只需再招几个人进来专门负责此事即可。招进来的人需要识字,口风紧,手脚又利落的,一应待遇比照着那些人来。这招人的事,不如就由王大人你负责吧?
王明心中暗喜,这招人一事可操作性大人。进衙门办差,是大部分人都梦寐以求的日子,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能不动心吗?
楚辞见他答应得痛快,便也笑了笑。这事无论谁去做都能得些好处,所以谁干都一样。他不用管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只需要王明给他找到合适的人手就可以了。身为上司,偶尔放点权下去,也能大大激励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软件方面没问题,硬件方面问题也不大。关于印刷设备,他们提学司本就有一套活字模板。只是一张报纸上要印的部分比较多,楚辞希望一张一下就印出来,而不是印好一部分再晒干印另外一部分。所以他让管理财政的周大人支银子再去买几套活字模板过来。
管理财政的一般都是会叫苦的,这周大人一被点到,马上就想诉诉苦,说些什么没钱的话,推搪一下后再接下,让上司记住他的功劳。可他到了嘴边的话在接触到楚辞似笑非笑的眼神后,便麻溜地吞了回去。这个霉头还是别去触得好啊!
开完会后,趁着各位大人回家换官服的时间,楚辞瘫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事做的时候是比较快乐的,特别是这件事还挺有挑战性的时候。可是累却一样还是有些累的。
下属只需要出谋划策,他却要统筹全局,还要全面部署下去,楚辞觉得他今天的脑力劳动量堪比打了一战,现在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觉。
可是他之前已经承诺了晚上的大餐了,要是出尔反尔的话,难免惹人诟病。官场上就是如此,一件小事在这个地方,都会被放到无限大。有时候你遭了祸,可能仅仅只是失言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某个动作让人不悦了。
楚辞觉得,这样活着很累。可是世上之人做哪件事又不累呢?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再累也必须要克服。
他拍了拍自己的脸,然后坐起灌了一杯冷茶下肚醒神。当他再站起来的时候,又是那个精神奕奕,光彩照人的楚提学了。
第341章 关于报纸的讨论
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第一期教育报做出来时,时间已经进入五月底。
因为这教育报内容比较有深度,比较适合县试班以上的学子, 所以楚辞决定,这报纸县试班以下的一班一份,县试班学子则每人一份,他让各个学校都登记好了人数, 以后报纸就按人数发下去,以免造成浪费。
楚辞还给知府衙门的人也送了几份报纸过去,这次教育报能够成功发行,知府大人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朝廷邸报只发到各地知府衙门,若他以此为难, 楚辞也没有办法。但自从上次码头那件事后, 陆知府对楚辞的态度就好上许多了。听他亲自上门讨要, 陆知府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并让提学司的人每五天过来抄一次。
六月初二这天, 当陆知府得知提学司的人上门送报纸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心想着还真叫他们弄出来了。可他心里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当时楚辞向他介绍时, 他也没认真去听。他本想让他们处理了便是, 但又觉得,这会儿既送来了, 那就看看也无妨,于是便让人留了一份下来。
陆知府让人将留下的那份报纸放在一边,等他处理完公务再看。这一处理就是一上午的时间,陆知府已经完全将那张报纸抛到了脑后。等他出去吃饭时, 却发现手下的官员们似乎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似乎和什么案子有关。
陆知府为官虽达不到什么在世青天的程度,但也不算昏庸。他心想着,能让这些人在饭桌上讨论的案子,必是大案无疑。他又回忆了一下这几次处理的公务,发现好像并无什么大案报上来,心里不禁有些生气。
诸位在谈什么案子?是哪个县发生的?县官何人,判决为何,为何不上报?
一连串的发问让讨论正欢的几位大人脑子发懵,待明白过来是上峰发问时,他们马上解释道:并非是漳州府之案,这是杜撰的。
陆知府一听,感到十分奇怪,一个杜撰的案子也值得他们在吃饭时还要讨论吗?
把那杜撰的案子也说与本官听一听?陆知府在桌子上坐下,示意下人将饭摆上。
是,大人。这案子说有一人名叫张三,夜间熟睡之际突闻异响,原是一贼人李四入院想要偷窃。张三起身,在柴房拿了一根木棒出门准备与其搏斗,谁知那李四胆小,撒腿就往外跑。张三提棒追去,那李四慌不择路,掉入路旁深坑,折颈而死。次日,李四家人以杀人罪将张三告上公堂,试问若你是县官,将如何判案?那位大人口齿伶俐,抢先将这案子说了出来。
诸位以为如何?陆知府就着故事下饭,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有一掌管礼房的大人就说了:这李四虽有意盗窃,但他罪不至死,张三未免太凶悍了些。依下官之意,应该将其收监,徒三年。
此举不妥,户房大人就摇头了,虽然李四之死确与张三有关,可这乃李四盗窃在前,依下官看,只需让张三赔付银子若干即可。
可李四并未偷得任何财物,他既然跑了,证明其有悔过之心,不该得饶人处且饶人吗?张三这般穷追猛打,以至李四性命不保,他家中亦有妻儿老小,生者何辜?岂是区区几两银子就能了事的?礼房下一典吏说道。
不曾偷得,就不算偷盗了吗?那李四会摔死也是因为做贼心虚,怎么能怪张三呢?
这几位大人讨论着讨论着,竟然饭也不吃了。一边认为张三虽然有罪但因其追赶的是贼人,只需赔偿即可。另一边却觉得李四无大过乃张三逼迫而死,需要依法处置。
知府大人坐在旁边一边吃,一边想:好在这几位都不涉及刑狱案件,要不然的话,还不知有多少冤假错案发生。古人言,术业有专攻,此言果然不虚啊!
大人,您怎么看?下面的人吵了一会,觉得好像忽视了陆知府,便来问他的意见,两边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陆知府的支持。
陆知府慢条斯理地放下碗筷,悠悠说道:此案应判张三无罪,李四入院盗窃在前,失足在后,与他人何干?李四家人告的无理,但念其乃死者家属,已然痛心疾首,故不治罪。
此话一出,两边都傻眼了。因为他们无论怎么争论,都认为张三是有责任的,只是责任多少而已。不曾想,他竟然无罪吗?
看着各位大人小小的眼睛里透露出大大的疑惑,陆知府笑了笑,说道:若众位不明白,可去向刑房游大人请教一下,他专精律法条文,一定能给大家解释清楚。对了,这案子是何人杜撰,还颇有趣味的。
这就是今日送来的报纸上出的题,大人公务繁忙,应还未看吧?
陆知府听了,便将剩下的饭几口吃了,借口处理公务回到办公之所,将搁置在一旁的报纸打开看了起来。
被留下的官员们见陆知府走了,便也飞快地吃完饭,而后又一起去了刑房,想要弄清楚陆知府判案的根据是什么。
刑房游大人刚刚处理了一桩案件,此刻正坐在刑房办事处吃东西。他是个北方人,此刻正拿着煎饼大葱蘸酱,吃得津津有味的。
几位大人怎么过来了?游大人见几位平常不太见面的同僚今天一起过来了,心中疑惑非常。
这几人被大葱的味道熏了一下,很想立刻出去,可是思及案子,还是坚强的留了下来。游大人,咱们有一个案子想让你帮忙解解惑,不知你现在可有空?
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礼部典吏将案件和判决都说了一遍,还小心机地将这判决是知府下的隐瞒下来,生怕他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了公正。
游大人听完笑了笑,说道:我还说是甚的疑难杂案,这不明摆着吗?大魏律有云,夜闯民宅者,可就地诛杀。别说张三只是追出去,便是他直接乱棒将李四打死,也无需偿命。毕竟谁知道那李四夜闯民宅是想盗窃还是杀人呢?
大人们听后,都沉默了。游大人能理解他们对于律法条文不熟悉的原因,因为职责不同,他们无需深入了解。但这几位大人还是受到了刺激,一个个都决定回家后就看看大律令,以免再像今天一样丢人。
不止知府衙门在讨论这张报纸,漳州府内所有拿到报纸的学子们也都在议论。
当天,府学山长在接到用油纸包裹好的报纸时,就忙不迭地用裁纸的小刀将其划开了。
包装一拆,教育报这三个字就出现在眼前。这是楚辞亲自书写让人刻出来的,大写加粗的字迹看上去无比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府学山长小心地扯出一张报纸,先看了第一个版面。这上面写着时政要闻,然后下面分列了几个数字,第一条消息就是关于最近南闽省城破获水匪一案的事。大标题的下面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破案的过程及最后的处理方法,看得府学山长是心惊肉跳的。他原本只隐隐听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内里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一想到贼人杀害当地百姓,利用他们的身份潜伏其中他就毛骨悚然。
看完了第一条后,他又接着看下面几条。这里面都是朝廷内外的大事和最新发布的政令,看完后,府学山长陡然有了一种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的感觉。
看完第一版面后,他又翻到第二个版面,上面是一篇史论《刑赏至论》。这是淳德五年,南闽考生林志远在殿试时所做的一篇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他得以成为南闽省第一位状元郎,后又入内阁,死时官拜正一品。
府学山长乃林家后人分支,当他看完这篇文章后,难免热泪盈眶。他没想到,除了林家人之外,竟还有人能记得这篇文章,并且刊登在报纸上任众人品鉴。他一直相信,林家的没落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的祖上曾经证明过,只要肯发愤读书,一定就能出人头地!
林山长急于让所有人都能看见林家先祖的这篇文章,于是他便唤来教员,让他赶紧去到每个班,把报纸发下去。
和山长不同的事,所有的夫子和学子在拿到报纸的那一刻,都率先翻找第三个版面的内容。
前段时间山长去提学司开会,回来就介绍了一下报纸的事情,还让学子们都写了文章交上去,说要投稿什么的。被选上的文章能刊登出来,据说还有什么稿费,最重要的是,还有可能会被提学大人亲自评点,这可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快看快看!这里面有府学学子的文章,第一篇就是!只见一个学子大声喊到,就好像上面是他的名字一样。
大家顺着他的指点找到了第一篇,只见上面第一行印着《何谓学也》四个大字,第二行字略小些,上面写着漳州府学乡试甲班陈毓之,指导夫子孟道远。这果然就是他们府学的学子写的!
大家认真地看完了这位叫陈毓之的学子写的文章,心里忍不住叹服,怪不得人家能上报纸呢,这无论是文笔还是对书籍的理解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好。
赞叹过后,他们又接着往下。下面是点评,点评人那里赫然写着漳州府提学楚辞几个大字,原来他们说提学大人有可能会亲自点评竟是真的!
这点评上面首先肯定了陈毓之的文章,说他文笔流畅,条理清晰,除此之外,大人还说他深得魏晋遗风,以古写今,令人赞叹。当然,夸奖过后,楚大人点出了这文章里的几处毛病并加以修改,又教了他几句遣词造句的方法,还给他推荐了几本书去看。
这点评看得众人羡慕不已,要知道楚提学可是今科的状元郎,还是大魏有史以来第一个三元及第,有他指导,还愁乡试不过?
当然,这种评价只是大家带着滤镜看世界的结果。只是对于被点评的学子本人来说,确实有种醍醐灌顶的效果。他因为自己是府学甲班的学子,难免就有些自视甚高了,他总认为自己写的文章已趋完美,没有一处需要改正的,殊不知看在博学之士的眼里,他的文章其实破绽百出。这里面有一些他和夫子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被提出来了,若他没有及时发现改正遣词用句上的坏习惯,日后必定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到时再来找原因就为时已晚了。
陈毓之想到这里,便拿出纸笔,将楚提学给他修改过后的文章誊抄下来。抄完后再一读,果然与之前有许多不同了!
他把这张纸折好放了起来,又抽出了一张纸,开始写下一期报纸投稿想要发表的文章。像他这样做的还有好些人,虽然这一次他们没有上榜,但难保下一次不会轮到他们。
第342章 指定购买
第一期的教育报在刚出版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因为这都是在校园内部发行的。可等学子们朔望日回去,将那报纸与其家人分享后,知道的人就多了起来。
报纸是个新鲜玩意儿, 文人对其自然爱不释手。家中有长辈念书但不在学堂之中的, 拿起这报纸就不愿意放下了。如今街头巷尾, 无论读不读书的, 都在讨论这教育报。
有那会做生意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 脑子灵光一闪,就找到提学司来了。提学司的吏员接待了他之后, 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就报了上去。一番辗转之后,终于来到了楚辞的面前。楚辞初听闻有生意人上门时,还有些疑惑,毕竟玉融丸的生意也不是他在做,难不成是走后门来了?
他摆摆手示意不见,那吏员却有些迟疑。楚辞久不闻他退去, 便放下笔,抬眼一看他的表情, 笑了, 王典吏,这人究竟是什么来头,竟让你如此为难?难不成是你的亲朋好友?
恋耽美
提学大人,下官决定,这是不是有点紧了?这四个版面的内容编排就要花去大半时间,而后印刷排版又要花时间上去,半月一期,能按时出来吗?王明做的事和这个有关,所以他对于印刷过程所占用的时间产生了怀疑,按照提学大人说的,恐怕会让时间很紧,他们恐怕无法再做别的事了。
楚辞听后,点了点头,他一眼望去,提学司来开会的大概有二十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编外人员,加起来一共不超过三十个。按原来的工作内容来说,这些人干活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忙里偷闲,聊聊八卦什么的。
但如果他们多了出版的任务之后,还要再处理原来的事情,这就紧张多了。看来务必再招一些人过来,专门负责校对排版印刷等事宜了。按照他们要出的报纸份数来看,恐怕至少得再招五个人。
想好之后,楚辞说道:刚刚王大人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不过这也好解决。我们只需再招几个人进来专门负责此事即可。招进来的人需要识字,口风紧,手脚又利落的,一应待遇比照着那些人来。这招人的事,不如就由王大人你负责吧?
王明心中暗喜,这招人一事可操作性大人。进衙门办差,是大部分人都梦寐以求的日子,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能不动心吗?
楚辞见他答应得痛快,便也笑了笑。这事无论谁去做都能得些好处,所以谁干都一样。他不用管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只需要王明给他找到合适的人手就可以了。身为上司,偶尔放点权下去,也能大大激励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软件方面没问题,硬件方面问题也不大。关于印刷设备,他们提学司本就有一套活字模板。只是一张报纸上要印的部分比较多,楚辞希望一张一下就印出来,而不是印好一部分再晒干印另外一部分。所以他让管理财政的周大人支银子再去买几套活字模板过来。
管理财政的一般都是会叫苦的,这周大人一被点到,马上就想诉诉苦,说些什么没钱的话,推搪一下后再接下,让上司记住他的功劳。可他到了嘴边的话在接触到楚辞似笑非笑的眼神后,便麻溜地吞了回去。这个霉头还是别去触得好啊!
开完会后,趁着各位大人回家换官服的时间,楚辞瘫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事做的时候是比较快乐的,特别是这件事还挺有挑战性的时候。可是累却一样还是有些累的。
下属只需要出谋划策,他却要统筹全局,还要全面部署下去,楚辞觉得他今天的脑力劳动量堪比打了一战,现在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觉。
可是他之前已经承诺了晚上的大餐了,要是出尔反尔的话,难免惹人诟病。官场上就是如此,一件小事在这个地方,都会被放到无限大。有时候你遭了祸,可能仅仅只是失言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某个动作让人不悦了。
楚辞觉得,这样活着很累。可是世上之人做哪件事又不累呢?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再累也必须要克服。
他拍了拍自己的脸,然后坐起灌了一杯冷茶下肚醒神。当他再站起来的时候,又是那个精神奕奕,光彩照人的楚提学了。
第341章 关于报纸的讨论
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第一期教育报做出来时,时间已经进入五月底。
因为这教育报内容比较有深度,比较适合县试班以上的学子, 所以楚辞决定,这报纸县试班以下的一班一份,县试班学子则每人一份,他让各个学校都登记好了人数, 以后报纸就按人数发下去,以免造成浪费。
楚辞还给知府衙门的人也送了几份报纸过去,这次教育报能够成功发行,知府大人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朝廷邸报只发到各地知府衙门,若他以此为难, 楚辞也没有办法。但自从上次码头那件事后, 陆知府对楚辞的态度就好上许多了。听他亲自上门讨要, 陆知府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并让提学司的人每五天过来抄一次。
六月初二这天, 当陆知府得知提学司的人上门送报纸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心想着还真叫他们弄出来了。可他心里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当时楚辞向他介绍时, 他也没认真去听。他本想让他们处理了便是, 但又觉得,这会儿既送来了, 那就看看也无妨,于是便让人留了一份下来。
陆知府让人将留下的那份报纸放在一边,等他处理完公务再看。这一处理就是一上午的时间,陆知府已经完全将那张报纸抛到了脑后。等他出去吃饭时, 却发现手下的官员们似乎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似乎和什么案子有关。
陆知府为官虽达不到什么在世青天的程度,但也不算昏庸。他心想着,能让这些人在饭桌上讨论的案子,必是大案无疑。他又回忆了一下这几次处理的公务,发现好像并无什么大案报上来,心里不禁有些生气。
诸位在谈什么案子?是哪个县发生的?县官何人,判决为何,为何不上报?
一连串的发问让讨论正欢的几位大人脑子发懵,待明白过来是上峰发问时,他们马上解释道:并非是漳州府之案,这是杜撰的。
陆知府一听,感到十分奇怪,一个杜撰的案子也值得他们在吃饭时还要讨论吗?
把那杜撰的案子也说与本官听一听?陆知府在桌子上坐下,示意下人将饭摆上。
是,大人。这案子说有一人名叫张三,夜间熟睡之际突闻异响,原是一贼人李四入院想要偷窃。张三起身,在柴房拿了一根木棒出门准备与其搏斗,谁知那李四胆小,撒腿就往外跑。张三提棒追去,那李四慌不择路,掉入路旁深坑,折颈而死。次日,李四家人以杀人罪将张三告上公堂,试问若你是县官,将如何判案?那位大人口齿伶俐,抢先将这案子说了出来。
诸位以为如何?陆知府就着故事下饭,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有一掌管礼房的大人就说了:这李四虽有意盗窃,但他罪不至死,张三未免太凶悍了些。依下官之意,应该将其收监,徒三年。
此举不妥,户房大人就摇头了,虽然李四之死确与张三有关,可这乃李四盗窃在前,依下官看,只需让张三赔付银子若干即可。
可李四并未偷得任何财物,他既然跑了,证明其有悔过之心,不该得饶人处且饶人吗?张三这般穷追猛打,以至李四性命不保,他家中亦有妻儿老小,生者何辜?岂是区区几两银子就能了事的?礼房下一典吏说道。
不曾偷得,就不算偷盗了吗?那李四会摔死也是因为做贼心虚,怎么能怪张三呢?
这几位大人讨论着讨论着,竟然饭也不吃了。一边认为张三虽然有罪但因其追赶的是贼人,只需赔偿即可。另一边却觉得李四无大过乃张三逼迫而死,需要依法处置。
知府大人坐在旁边一边吃,一边想:好在这几位都不涉及刑狱案件,要不然的话,还不知有多少冤假错案发生。古人言,术业有专攻,此言果然不虚啊!
大人,您怎么看?下面的人吵了一会,觉得好像忽视了陆知府,便来问他的意见,两边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陆知府的支持。
陆知府慢条斯理地放下碗筷,悠悠说道:此案应判张三无罪,李四入院盗窃在前,失足在后,与他人何干?李四家人告的无理,但念其乃死者家属,已然痛心疾首,故不治罪。
此话一出,两边都傻眼了。因为他们无论怎么争论,都认为张三是有责任的,只是责任多少而已。不曾想,他竟然无罪吗?
看着各位大人小小的眼睛里透露出大大的疑惑,陆知府笑了笑,说道:若众位不明白,可去向刑房游大人请教一下,他专精律法条文,一定能给大家解释清楚。对了,这案子是何人杜撰,还颇有趣味的。
这就是今日送来的报纸上出的题,大人公务繁忙,应还未看吧?
陆知府听了,便将剩下的饭几口吃了,借口处理公务回到办公之所,将搁置在一旁的报纸打开看了起来。
被留下的官员们见陆知府走了,便也飞快地吃完饭,而后又一起去了刑房,想要弄清楚陆知府判案的根据是什么。
刑房游大人刚刚处理了一桩案件,此刻正坐在刑房办事处吃东西。他是个北方人,此刻正拿着煎饼大葱蘸酱,吃得津津有味的。
几位大人怎么过来了?游大人见几位平常不太见面的同僚今天一起过来了,心中疑惑非常。
这几人被大葱的味道熏了一下,很想立刻出去,可是思及案子,还是坚强的留了下来。游大人,咱们有一个案子想让你帮忙解解惑,不知你现在可有空?
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礼部典吏将案件和判决都说了一遍,还小心机地将这判决是知府下的隐瞒下来,生怕他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了公正。
游大人听完笑了笑,说道:我还说是甚的疑难杂案,这不明摆着吗?大魏律有云,夜闯民宅者,可就地诛杀。别说张三只是追出去,便是他直接乱棒将李四打死,也无需偿命。毕竟谁知道那李四夜闯民宅是想盗窃还是杀人呢?
大人们听后,都沉默了。游大人能理解他们对于律法条文不熟悉的原因,因为职责不同,他们无需深入了解。但这几位大人还是受到了刺激,一个个都决定回家后就看看大律令,以免再像今天一样丢人。
不止知府衙门在讨论这张报纸,漳州府内所有拿到报纸的学子们也都在议论。
当天,府学山长在接到用油纸包裹好的报纸时,就忙不迭地用裁纸的小刀将其划开了。
包装一拆,教育报这三个字就出现在眼前。这是楚辞亲自书写让人刻出来的,大写加粗的字迹看上去无比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府学山长小心地扯出一张报纸,先看了第一个版面。这上面写着时政要闻,然后下面分列了几个数字,第一条消息就是关于最近南闽省城破获水匪一案的事。大标题的下面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破案的过程及最后的处理方法,看得府学山长是心惊肉跳的。他原本只隐隐听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内里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一想到贼人杀害当地百姓,利用他们的身份潜伏其中他就毛骨悚然。
看完了第一条后,他又接着看下面几条。这里面都是朝廷内外的大事和最新发布的政令,看完后,府学山长陡然有了一种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的感觉。
看完第一版面后,他又翻到第二个版面,上面是一篇史论《刑赏至论》。这是淳德五年,南闽考生林志远在殿试时所做的一篇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他得以成为南闽省第一位状元郎,后又入内阁,死时官拜正一品。
府学山长乃林家后人分支,当他看完这篇文章后,难免热泪盈眶。他没想到,除了林家人之外,竟还有人能记得这篇文章,并且刊登在报纸上任众人品鉴。他一直相信,林家的没落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的祖上曾经证明过,只要肯发愤读书,一定就能出人头地!
林山长急于让所有人都能看见林家先祖的这篇文章,于是他便唤来教员,让他赶紧去到每个班,把报纸发下去。
和山长不同的事,所有的夫子和学子在拿到报纸的那一刻,都率先翻找第三个版面的内容。
前段时间山长去提学司开会,回来就介绍了一下报纸的事情,还让学子们都写了文章交上去,说要投稿什么的。被选上的文章能刊登出来,据说还有什么稿费,最重要的是,还有可能会被提学大人亲自评点,这可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快看快看!这里面有府学学子的文章,第一篇就是!只见一个学子大声喊到,就好像上面是他的名字一样。
大家顺着他的指点找到了第一篇,只见上面第一行印着《何谓学也》四个大字,第二行字略小些,上面写着漳州府学乡试甲班陈毓之,指导夫子孟道远。这果然就是他们府学的学子写的!
大家认真地看完了这位叫陈毓之的学子写的文章,心里忍不住叹服,怪不得人家能上报纸呢,这无论是文笔还是对书籍的理解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好。
赞叹过后,他们又接着往下。下面是点评,点评人那里赫然写着漳州府提学楚辞几个大字,原来他们说提学大人有可能会亲自点评竟是真的!
这点评上面首先肯定了陈毓之的文章,说他文笔流畅,条理清晰,除此之外,大人还说他深得魏晋遗风,以古写今,令人赞叹。当然,夸奖过后,楚大人点出了这文章里的几处毛病并加以修改,又教了他几句遣词造句的方法,还给他推荐了几本书去看。
这点评看得众人羡慕不已,要知道楚提学可是今科的状元郎,还是大魏有史以来第一个三元及第,有他指导,还愁乡试不过?
当然,这种评价只是大家带着滤镜看世界的结果。只是对于被点评的学子本人来说,确实有种醍醐灌顶的效果。他因为自己是府学甲班的学子,难免就有些自视甚高了,他总认为自己写的文章已趋完美,没有一处需要改正的,殊不知看在博学之士的眼里,他的文章其实破绽百出。这里面有一些他和夫子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被提出来了,若他没有及时发现改正遣词用句上的坏习惯,日后必定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到时再来找原因就为时已晚了。
陈毓之想到这里,便拿出纸笔,将楚提学给他修改过后的文章誊抄下来。抄完后再一读,果然与之前有许多不同了!
他把这张纸折好放了起来,又抽出了一张纸,开始写下一期报纸投稿想要发表的文章。像他这样做的还有好些人,虽然这一次他们没有上榜,但难保下一次不会轮到他们。
第342章 指定购买
第一期的教育报在刚出版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因为这都是在校园内部发行的。可等学子们朔望日回去,将那报纸与其家人分享后,知道的人就多了起来。
报纸是个新鲜玩意儿, 文人对其自然爱不释手。家中有长辈念书但不在学堂之中的, 拿起这报纸就不愿意放下了。如今街头巷尾, 无论读不读书的, 都在讨论这教育报。
有那会做生意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 脑子灵光一闪,就找到提学司来了。提学司的吏员接待了他之后, 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就报了上去。一番辗转之后,终于来到了楚辞的面前。楚辞初听闻有生意人上门时,还有些疑惑,毕竟玉融丸的生意也不是他在做,难不成是走后门来了?
他摆摆手示意不见,那吏员却有些迟疑。楚辞久不闻他退去, 便放下笔,抬眼一看他的表情, 笑了, 王典吏,这人究竟是什么来头,竟让你如此为难?难不成是你的亲朋好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