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南宋第一卧底(中)

第1285页

    所以此时师宝瑛将军下城单独面见杨妙真,却也在常理之中。
    ……
    在这之后师宝瑛下了城,顺着酸枣门到了城外,和杨妙真两个人会合到了一起。
    在今天早上,当杨妙真发现蒙军再次蠢蠢欲动之后。她随即就带兵出城在城墙下列阵,准备跟蒙军对冲厮杀。
    话说现在蒙古队伍里,并没有看见体型高大的投石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蒙军手里最强的远程武器,其实就是弓箭。
    而杨妙真的部队手中的钢臂弩,完全可以做到对蒙古军队做出远程压制。所以杨妙真当时觉得出城列阵而战没有丝毫风险,反而可以和城头上的火炮形成叠加杀伤,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这支军队的远程火力。
    第2347章:山东妙真形迹显、荼毒百万、献计一言
    可是当杨妙真跟师宝瑛见了面之后,她听到师将军转述了刚才城上的发生的事,并且把统帅沈墨发给他们的命令也向杨妙真传达了之后,就见杨妙真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那好,那咱们就按照原计划,装作不知道黄九六河决口这件事。”
    就见这时的杨妙真挑了一下柳眉道:“待会儿蒙古军冲过来,我军就用钢臂弩跟他们对射。”
    “如果他们要是后撤,山东军就按照原计划压上去追击敌军……这不就是老师说的将计就计了吗?”
    当杨妙真说到这里时,姑娘一回头就看到师宝瑛将军的眉宇间,隐约露出了一丝忧虑之色。
    就见杨妙真愣了一下,随即便摇头笑了笑。
    师宝瑛露出了这样的神情,杨妙真当然知道原因是什么。
    如果黄河决堤,洪水冲过来,南京城内虽然势必被大水漫灌。从各处水门以及城门里涌进去的黄河水,几乎可以立即让南京城内的水深达到一丈以上。
    可是即便如此,因为南京城还有宽阔厚重的城墙。所以师宝瑛将军的三千陆战队,再怎么也不至于被洪水淹死。
    可是城外杨妙真的山东军却是截然不同!
    他们不但要直面黄河决口时冲来的洪峰,而且整支山东军所有士兵的身上,还都穿着厚重的铠甲!
    一旦要是敌军掘开黄河,那就意味着他们这支山东军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
    而在这种情况下,杨妙真将军居然毫不犹豫的听从了统帅的命令。这让师宝瑛诧异之余,也对山东军的命运产生了一丝忧虑。
    “您以为我不知道黄河是怎么回事吗?师将军?”
    这时的杨妙真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向着师宝瑛说道:“一旦大水冲来,四万山东军必然全军覆没,这个后果我怎么会想不到?”
    “不过……老师何许人也?”
    只见这时的杨妙真嘴角含笑,却像是对她自己和这支部队的命运,丝毫都不担心一样。
    就见她笑着说道:“老师让妙真将计就计,必有他的道理。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我们这些人的命,都是统帅救的。”
    “所以他就是让我们现在就冲进黄河,山东军全军上下也没人会皱一皱眉头!”
    ……
    这时听到了杨妙真的话,师宝瑛在一旁也是叹服着点了点头。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这支山东军在统帅去山东四五个月,收服了他们之后,竟然变成了这样一支极度忠于沈墨的军队!
    至于杨妙真本人,她竟然也像沈墨那些天骄营弟子一般,对她的老师沈墨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信任!
    ……
    与此同时,正在杨妙真和师宝瑛将军两人对话之时,对面的蒙古军也正在做着大战之前的准备。
    此时先锋军阿勒坦将军正在和扎剌儿元帅在一起,布置这次的军事行动。
    在这之前,阿勒坦被船拦在了黄河对岸之后。他还是飞快的找到了黄河河冰上可以涉渡的地方,绕了个圈子赶回了南京城下。
    虽然他这一次被杨妙真欺骗,以至于没有能抓住山东军。可是由于蒙古军极其快速的行军速度,使得他也并没有落后山东军太多。
    就在杨妙真到达南京,城内对四万色牧人军队围剿的那场大战结束后的当天晚上,阿勒坦就赶回了蒙军大营。
    在这之后,他立刻就向自己的主帅扎剌儿献上了开掘黄河、水淹南京这条毒计。因为阿勒坦现在已经知道,他的对手到底是谁了!
    ……
    这位智谋极高的蒙军先锋将军阿勒坦,当然不可能长久的被杨妙真蒙在鼓里。他在追击杨妙真走出山东之际,已经留下了一支斥候队。
    他让这支部队在杨妙真来了一招金蝉脱壳的那个地方,山东西路东平府一带搜罗本地百姓,做了几番审问。
    然后,当阿勒坦绕过黄河开化地段,寻找冰面直扑南京的时候,这支斥候队已经给他带来了消息。
    让阿勒坦难以置信的是,这支犹如犹如鬼魅一般来去如风的队伍,竟然真的是之前的山东红袄军!
    不过这支军队显然已经是今非昔比,他们有着大量的钢臂弩和战马,而且士卒训练极其精良。甚至军中将帅指挥作战的水准也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变得极为厉害!
    再加上山东军这一次回到南京,和城上的火炮配合作战,打得默契无间……等阿勒坦把所有这些情报汇集到一起之后。他立刻就想到了山东军身上,会产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