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南宋第一卧底(中)

第1207页

    ……
    姜姑娘收到沈墨那封信的时候是在金华城下,在这之后,她很快就得到了另一个消息。
    说起这个消息,就要说到有两支从一开始出现,就一直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的部队了。
    他们就是从剑门关那里一个追一个逃,一路跑到了中原腹心之地的两支队伍。
    其中由西夏大将阿沙敢不和伍朝阳率领的五万西夏大军,有三万铁鹞子和两万步跋子在后面追击。
    而金军的西路军大将移剌蒲阿,他原本的七万大军在剑门关下遭遇偷袭,只剩下了三万,正在前面疯了一般的向着中原内陆逃窜。
    当姜姑娘收到了伍朝阳给她发来的飞鸽传书,她随即就在地图上确定了移剌蒲阿那支金军逃兵的位置。
    那个地方叫做安庆府,位于长江以北。
    ……
    在这之后,姜姑娘随即就展开了行动。
    她让配合自己行动的通州海军,也就是余九郎和赵金锭他们那一伙海军陆战队。一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直接到了长江上的安庆府一段。
    之后余九郎他们就开始沿途搜罗船只,不管是渔船还是货船一概征用。将它们编成一列之后沿江而下,一直向着下游顺水漂流而去。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移剌蒲阿那支金军,眼看着到了长江边上,却根本没有船来渡河。
    在这之后,移剌蒲阿这些人抓捕了几个本地渔民,很快就得到了江面上所有船只的去向。
    原来它们在顺江而下以后,被囤积到了贵池对面的长江北岸一带。
    没错,就是那个孟珙率领部队防守的贵池!
    ……
    在这种情况下,移剌蒲阿当然就毫不犹豫的就奔着船去了。于是他们就被姜姑娘像钓鱼一般,给钓到了贵池城隔江相对的对岸。
    也正是因为如此,姜姑娘才得以判断出,完颜守绪一定会走三条道路中的中线,因为只有那条线能够通往贵池方向。
    而这一切,却全部发生在完颜守绪自己都没有把目光,转移向徽州的那个时刻!
    所以当天,在完颜守绪的军帐里面。郭虾蟆兴奋不已的走进大帐,将手指向了地图上的徽州。告诉这位金国天子,说这里的地形可以摆脱后面的通州军。
    与此同时,走进帅帐里的完颜合达手中的那封书信,正是和他们隔着一条长江的移剌蒲阿送来的。
    所以完颜守绪的作战计划,也随即就确定了下来。
    他想要利用徽州四水汇聚的地形,甩开后面的敌军。在这之后以全军直扑贵池,接应移剌蒲阿那三万残余军队,这件事就已经再没什么悬念了。
    因为以完颜守绪他们这些人看来,通州军一定不会料想到他们摆脱了追踪以后,竟然会一路转道向北,南辕北辙的一直赶到长江边上的贵池附近。
    所以他们才会故意的向北,有意让通州军误认为金国大军摆脱了他们之后,必定会急匆匆的向南。
    就此,金军后面的那只通州追兵,很有可能也会急忙向南追去。
    而完颜守绪这支部队,却可以借此机会,从容接应到移剌蒲阿的三万大军。然后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转头向南,继续进发。
    而这个时候,战略主动就应该落到了金军的那一方……可是完颜守绪却做梦也没想到一件事!
    他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出了一个纰漏……就是移剌蒲阿在长江边上横渡的地点贵池,竟然是姜姑娘为他们选定,故意引诱着他们过去的!
    第2280章:欲钓金鳌坐云头、万军为饵、长江做钩
    所以姜姑娘用长江上的船支引来了移剌蒲阿,让他以为自己是经过一次迅猛的突袭,才抢走了长江边上的那些船。
    但是实际上移剌蒲阿的军队拿到船之后,姜姑娘知道金军绝不会在长江上顺流而下,因为那样他们就离完颜守绪越来越远了。
    同时他们也绝不会划着船,费力的逆流而上一段距离,从别的地段渡过长江。
    ……
    在整件事中,移剌蒲阿拿到船后,立刻就会急匆匆的过江。却没有意识到,他只有这一个选择。
    完颜守绪得知了自己的军队三万人渡过长江之后,立刻就会一边给通州军故布疑阵,一边顺势接应自己的部队。由此他必选徽州四河之间的中路,必到贵池!
    ……当时的他,也只有这一个选择!
    这就是姜姑娘曾经说过的:“当一个人以为自己面临选择的时候,他其实是别无选择的。”这句话的含义!
    ……
    可是看到这里的时,也许会有人问了。
    为什么姜姑娘不直接把船彻底放到长江下游,将移剌蒲阿的那支军队堵死在长江边上,任由伍朝阳带领着西夏军,将他们彻底歼灭呢?
    那是因为这支三万人的金军,在姜姑娘的心中早已经成了鱼饵。他们的生死存亡根本就不重要,姜姑娘要用它将完颜守绪的大军向北调动,让他一直靠近长江!
    而这个三万人做成的庞大鱼饵,果然发挥了作用。
    ……
    就在完颜守绪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姜姑娘却利用它走中线的这件事,逼迫着孟珙不得不到贵池那边去守城。
    姜姑娘之所以叫孟珙片甲不得出城,就是因为她知道一旦移剌蒲阿的三万溃兵渡过长江,完颜守绪的十余万大军肯定是随即便到。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