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南宋第一卧底(中)

第723页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封军报送过来就告诉她锦州失陷。这位姚里氏立刻就意识到,这次她面对的,只怕是一场形势严峻的危机!
    如今东辽的军队都散落在各处边界上,尤其是跟东夏之间交界的隆州府,更是全国半数的精锐士兵都聚集在那里。
    可是摆在姚李氏面前的情况急如星火,她绝对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了。因为接下来这支不明来历的敌军,很可能一路向北攻城略地,直奔着咸州府而来。
    所以姚里氏立即做了决定,她把辽阳府、韩州府和沈州府几个内陆的州府兵抽调出来,汇合成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
    同时她还任命自己国内的大将军耶律录奴为将,让他迅速集结大军向着锦州进发,尽快收复这座重镇!
    于是,从各个州府之中抽调的士兵,开始迅速向着咸宁府方向集结。而年过六旬的耶律录奴也随即挂帅出征。
    一时之间,整个辽东大地战云密布,围绕着锦州这座重镇,一场大战即将就此展开!
    ……
    在锦州休整了五天之后,沈墨的第二批队伍,另外两万人的山东军也到了。
    沈墨没有让后赶来的这支山东军入城,而是让他们在锦州城南,小凌河对岸的群山中扎营。
    随即,沈墨就收到了咸平府方面的密报。一支东辽大军正向着锦州方面反扑而来!
    沈墨这两天一直在看地图,进入了夏秋之际之后,辽东地区接连迎来了几场暴雨。锦州附近的几条河道,全都被上游冲下来的河水灌了个沟满槽平。
    这样一来,山东军的移动速度势就必要受到影响。沈墨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所以沈墨现在也急于离开这片水网纵横的地区,准备向着东辽国纵深处,更北的地方前进。
    在掠夺了锦州府库之后,沈墨将其中藏着的大量金银装到了木排上,让它们顺水漂流。
    木排上还有几名战士用长杆控制着方向,他们只需要注意不在浅滩上搁浅,就可以一直顺着小凌河漂流到入海口附近。
    如今的海军舰船“飞翔的河南人号”,已经完成了它第一阶段“火种计划”的任务。现在这艘蒸汽船正在小凌河入海口附近等着。
    这批木排上载着的锦州府库金银,只要顺水漂流几十里,就可以和守株待兔的蒸汽船会合了。
    同时,广鹿岛的师宝瑛也传来了海军就位的消息。
    这样一来,沈墨布下的几条线之中,就有两条线已经顺利完成了预订的任务,这让沈墨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这时的沈墨虽然身在敌国,处在强敌环伺之下,他面临的情况也随时会发生巨变。但是咱们这位沈郎君的心中,却并没有多担心。
    因为辽东这片地域,他在前世就十分熟悉。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四万山东大军,足以应付任何突发事件。
    还有,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什么小小东辽,而是铁木真的蒙古大军!
    ……
    这一次他们即将迎战东辽的一万五千大军,沈墨却并没有打算迎头上去将他们击溃。
    因为这是人家的地方,一旦发生了敌军逃散的情况,那些溃兵被人收拢之后,随即就会重新被编入军队,继续和他对着干。
    所以这次沈墨牢牢占据锦州,在这里以逸待劳,就是要全歼这支东辽讨伐军!
    从沈墨攻下锦州城的那天开始算起,一直到了十一天后。东辽军队终于由北向南,向着锦州方向靠近过来。
    十多天才来到锦州城下,这对于一支现代军队来说,简直就是慢的令人发指。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次东辽发兵的速度可以称得上是极其惊人了。
    ……
    耶律录奴元帅率领着一万五千东辽大军,很快就来到了锦州城北,五十余里处的大奉国寺。
    这大奉国寺是辽国开泰九年,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这里同时也有一座县城。
    于是这位老将军耶律录奴,就在带兵在这里休息了一夜。
    随后次日一早,他一边派出探马收集锦州方面的情况,一面率军向着锦州方向徐徐前进。
    这位耶律录奴今年六十多岁,已经是须发皆白。他在耶律留哥时代就深受国主的信任。这位老将军平生作战勇猛果决,少有败绩。
    如今姚里氏派他来,也是万全之计。东夏国内现在最能打的一位老将军,现在也就是他了。
    经过了半天的行军,耶律录奴率军来到了锦州城北的鸡冠山附近。
    就在这时,他忽然见到前方自己派出去的探马,正在顺着山道向它奔行过来。
    第1859章:铁甲巍巍东辽兵、狼狈万端、凌水河中
    只见这名探马小校滚鞍下马之后,浑身汗水淋漓的大声回禀道:“报大帅!锦州城内敌军,正出城向南逃窜!”
    “他们携带着大量从城内抢掠来的财物,已经逃出城门。现在有一部分部队正在城东方向的浅滩,涉水渡九六过小凌河!”
    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见耶律录奴立刻皱了皱眉。
    只见他挥手让探马再探再报,而自己则率领着大军加快了速度,向着锦州城方向冲去。
    果然!
    一到锦州附近,耶律录奴远远就看到一片身穿着杂乱褴褛的农民军部队,正在向小凌河的对岸撤退。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