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南宋第一卧底(中)

第682页

    听到了他们俩的对话,那些门口监视的密探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他们的心中暗自想道:“原来这些东瀛人是干这个来的!这不是存心给四海钱庄的龙玉决东家添堵吗?”
    第1823章:巧将白银易铜钱、众目之下、换日偷天
    要说这件事,也确实挺有意思。
    这些东瀛人在把大量的军械卖给大宋朝廷之后,朝廷向他们支付的,当然就是从四海钱庄那里抢来的七百二十五万两白银。
    所以这些银子在从四海钱庄出去之后绕了一圈,居然又再次回到了四海的门前!
    至于说这些东瀛人拉着这么多银子来干什么?他们是来兑换铜钱的。
    要说在大宋这个时代,铸造铜钱的工艺极其发达。以至于在后世都留下了大量的宋代铜钱流传于世。
    这些宋钱铸造精美,分量十足。在民间一直流传到清末时期,一直到民国时候,还有一些偏远地方继续使用。
    所以这就造成了后世的现代,在古董市场里贩卖的古钱币里面,十枚里倒是有八枚,依然还是南北两宋时代的铜钱。
    与此相比,东瀛铸钱的技术却是十分低劣,导致他们本国的钱币极为稀少。
    所以东瀛人日常所用来花用的铜钱,基本是都是从华夏输入过去的。
    从汉代的五铢钱开始,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再到后来宋代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东瀛人使得全都是华夏运过去的钱。
    在宋代的海贸发达时期,往来临安的东瀛商人也不少。他们把东瀛那里盛产的金银、还有各种东瀛特产运到这里之后。这些东瀛商人除了贩运大宋货物回去,他们每次回国之前还有最后一道手续。
    那就是购买大量的大宋铜钱,然后把船舱里用来压舱的石头扔掉,用这些大宋铜钱来压舱。
    因为他们贩运货物回东瀛,或许还有一个售卖的环节。可是那些大宋铜钱却根本无需花费他们任何精力。一下船就会有东瀛钱铺以三成的利润将铜钱买下来。
    所以往年这些东瀛人回去的时候,大量采购铜钱都已经成了临安的一景儿了,今天这些探子见到也就丝毫不觉得稀奇了。
    ……
    眼前这些东瀛汉子,明显是听说四海钱庄是临安城最大的一家银楼(古代的银楼,也兼营货币兑换业务)所以他们这才会慕名来到四海商社。
    此时这些密探心中暗笑着想道:“这些东瀛汉子过来卖了武器之后,大概是没打算弄些货物回去贩运,而是干脆就盘算着把银子全都换成铜钱。”
    看他们这些人都是武人的打扮,并非什么商人。所以他们最有把握运回去就能赚钱的东西,就是铜钱了,这些东瀛人倒是也不傻!
    可是,这些探子嬉笑着想道:“等他们进去之后,龙玉决看到这原本属于自己的七百多万两银子,不知他的脸上会是什么表情?那一定是可笑的很!”
    除此之外,龙玉决还得招待这帮东瀛人,把这些银子留下之后,再付给他们海量的铜钱……一想到这里的时候,连这些密探都开始同情起倒霉的龙玉决来。
    在这之后,这些东瀛汉子就进去和四海钱庄里的人商谈价格去了。
    没过多久,大概是双方已经谈妥了,于是这一车一车的银子随即就被拉到了四海钱庄的仓库里。
    在这之后,又是大批的箱子被运了出来,装上了东瀛人的马车。
    这一次装上车的,是贴着四海商社封条的箱子,每一个细长形的箱子上面都贴着“足额铜钱100贯”的标签。
    这些箱子也是分外沉重,想必那里面也都被实实在在的铜钱给塞满了。
    这些箱子被装在了东瀛人运银子过来的马车上,由一名东瀛小厮带着车队,去码头那边装船压舱去了。
    不过银子换铜钱,按重量来说怎么也不能是一比一。所以这支声势浩大的马车队还得来回装运不知多少回,才能将价值七百五十万贯的铜钱运回船上。
    等到又过了一阵,就见这几个东瀛人点头哈腰的从里面走出来。
    在门廊下,几个剃着月代头的光脑袋此起彼伏,一边说话一边亮闪闪的鞠躬,看得人直晕车。
    而这个时候,出来送他们的却是那位钱庄的那位老掌柜。估计现在龙玉决已经烦透了这起子东瀛二货,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出面接待。
    ……
    只见这时,这位老掌柜笑着对为首的东瀛人说道:
    “我们店里的铜钱就这么多,余下来一大部分,我让伙计带着你们到临安城里,各处四海商铺里面去拿。那些零售店里面铜钱存得更多……几位先生此去海路平安!”
    “嗨!阿里嘎多!”
    就见那个高大的武士连忙鞠躬答谢,霎时间又是一片秃顶乱晃。
    这个时代的东瀛人来到大宋,每个人很会有一种蚂蚱成精,上了一回天宫的感觉。
    这片中华国土地大物博,物产丰盛。人物高大俊朗,诗才文采风流,每一样都是他们东瀛不曾具备的。
    更何况在这个时代,每一个识字的东瀛人,都拿苏东坡当神仙看待,几乎全都是苏子瞻的狂热铁粉。
    所以在大宋的土地上,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矮上三寸,也绝不可能有什么嚣张跋扈,仗势欺人的行为。
    嗯……所以我中华礼仪之邦,也不怎么歧视这帮东瀛人。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