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南宋第一卧底(中)

第646页

    常铁豪这一次是代表成都军,过来接收新装备的。
    最新生产出来的武穆二型步枪,已经开始装备沈墨的四个野战军。虽然枪支的数量依然有限,但是军队中装备热武器的比例还是在不断的稳步上升。
    武穆二型和三型这两种步枪,如果要是沈墨稍稍放松一些制造标准,作为战时装备快速生产的话,现在列装的速度最起码还能快一倍。
    但是在沈墨的命令下,部队里使用的步枪,在精准度和耐用性方面的要求反而提得更高,所以生产的速度始终都没有大幅度的加快。
    按照沈墨的要求,所有的步枪在故障和维护方面的性能都是十分顶尖。这样一支步枪,平均要发射三千发子弹之后枪管才会报废。
    在这之前,这支步枪在野战军手中退役之后,还要翻新修理之后装备地方守备部队。在这之后再交给民兵作为武器,要充分发掘它的所有使用效能之后才允许退役。
    所以沈墨的要求不是快速装备,而是造出一把来,就要有一把靠得住、深受战士信赖的步枪。这对于沈墨的精兵政策来说至关重要,也能极大的加强战士对自己武器的信心。
    一把经常损坏,怎么打都打不准的步枪,对于士气的破坏是极大的,更在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从这一点上来说,沈墨宁可武器的数量少一些,也绝不肯粗制滥造一支枪。
    这次常铁豪是代表成都军方过来验收新枪的,因为他除了是一位战斗英雄之外,也是成都军中射术最准的特等射手。
    除了常铁豪之外,靶场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人,这次就是一个重要人物了。他就是川蜀三路的民政官宋慈。
    这一次宋慈是有任务从通州这里经过,所以沈墨顺便把他拉到靶场上来,让他接受一次为期三天的基本防卫训练。
    其中包括近距离武器射击,还有基础格斗术之类的战术技能。
    沈墨让宋慈接受这样的训练,其中的原因也很有意思。
    因为上一次沈墨在四川和宋慈交手的时候,宋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件事。一是宋慈的智慧如海,对人心的揣测极其精准。
    同时另一方面,宋慈的武力水准之底下,也是让沈墨分外吃惊。
    对于宋慈这一类重要人物,沈墨除了派侍卫贴身保护之外,还要给他们自己随身佩戴枪支,作为预防危险情况的防卫手段。
    所以宋慈这次要是不接受训练的话,连枪带在身上都不知道怎么用,那就成了笑话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慈也来到了靶场。他听到了沈墨的介绍以后,也笑着跟杨妙真一行人挨个儿打了招呼。
    早在杨妙真她们去到四川参观的时候,就曾经见到过这位宋大人。所以杨妙真第二次见面也跟宋慈熟络了许多。
    在这之后,他们几个人就被沈墨带到了一个四面通透的草棚子里。在他们的对面,就是一排枪靶。
    一看见草棚子里的桌子上摆的那些长短枪支。杨妙真她们立刻就是一副心痒难耐的样子。
    沈墨看见他们已经急不可待,于是招呼过来一个班的卫士,让他们挨个教会这些人打枪。
    首先试射的是左轮手枪,杨妙真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小小的武器,威力居然如此惊人!
    随着手枪弹的一发发的射出去,二十五米外身穿盔甲的靶人,被打的就像漏勺相仿。
    杨妙真她们这些人立刻被这种小巧而犀利的武器吸引住,喜欢得爱不释手!
    第1792章:军械惊煞红袄将、攻城火箭、震天一响
    他们这些人戴上了防护耳朵的耳罩,随后就在卫士的指导下,射击25米外的靶子……说实话这个距离对于第一次拿起手枪的人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不过杨妙真她们在卫士的指导下,飞快的就掌握了射击要领,每一轮射击的成绩都渐渐的有所提高。
    在硝烟之中,靶场上清脆的枪声不断响起。沈墨在旁边笑着看红袄军这些将领们向着靶子射击,对于杨妙真的射击成绩也是啧啧称奇。
    杨妙真姑娘,不愧是二十来岁就有了“天下无敌手”之称。她对于武器这类东西的掌握,真可以说堪称天才。
    因为杨妙真常年使用大枪,臂力和手腕稳定性,还有对肌肉的控制力都是一流。更何况她平素里除了梨花枪之外,还以弓箭射术闻名于世,眼力自然也是又准又狠。
    所以这位女将军一掌握了射击技巧,随即就迅速跨越了新手阶段,开始枪枪命中靶心。
    这样的好成绩让杨妙真本人也是每打完一轮,就不由自主的像个小女孩一样跳起来欢呼一阵。
    跟杨妙真相比,宋慈可就差得多了。就连岳老三那个家伙也是手上极为稳定,相比之下这位宋大人打靶的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
    “怪不得惠父当年用诸葛连弩射我的时候,怎么射都射不中!”这时候,沈墨也在旁边笑着调侃宋慈:“看来你在这方面,是真没什么天赋。”
    “拿我一个文臣跟武将比,统帅也真是不厚道!”这个时候,宋慈一边呯呯的打靶,一边还不忘了向沈墨抱怨。
    一听到这位宋惠父先生,居然还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还拿连弩射过老师!这时的杨妙真也不由得惊讶的又看了宋慈一眼。
    在这之后,等到手枪练习得差不多了,大家又开始学习步枪射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