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南宋第一卧底(中)

第246页

    “你到底想说什么?”只见阿里班无奈的从蒲速的手里夺过皮囊壶,自己也灌了两口。
    这种皮囊壶上面通常都是带着绿釉,有时候也叫马镫壶。别看他的名字里带着“皮囊”二字,但是实际上却是陶瓷烧制的。
    只不过按照女真族的习俗,他们在战马上挂着的用于饮水和饮酒的皮囊,都是皮革缝制的。所以即便后来采用硬陶烧制,这种壶也依然做成了皮囊的形状。上面甚至还刻画着缝纫时候的针脚。
    被他们两个人轮流痛饮之后,如今这只皮囊壶里面的马奶酒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就见这时的蒲速,向着阿里班摇头说道:
    “大人还是把侦骑放出去,把周围的一二百里方圆,像梳子一样梳理一遍吧!沈墨这小子用兵诡异莫测,可别被他弄出什么伏兵来,杀咱们个措手不及!”
    说完,就见蒲速摇着头,提着剩下的小半壶酒走了。
    而此时的阿里班想了半天,终究还是派出了侦骑探马,在周围的地域里仔细梳理一番。以便确认在狄道附近这片区域,还有没有其他的敌军。
    在这些侦骑连夜出发之后,阿里班照常喝酒饮宴,嘻嘻哈哈的和自己手下的军官笑闹在一起。
    ……
    就在距他们40里远的南川堡,沈墨正带着自己的部队在这里宿营。
    那些军营房的火炕上,毛皮褥子里面的虱子跳蚤不计其数。当你把褥子掀开之后,就会发现土炕上黑乎乎的一片,全是这种吸血小虫!
    甚至就连泥土抹成的墙上,细细的墙缝里都一排排的爬满了臭虫。
    没奈何,沈墨的部队用硫磺手榴弹各自熏了一遍自己宿营的营房。用硫磺烟雾杀死了成千上万的虱子跳蚤。
    然后他们又将营房里所有的皮毛褥子全都扔出去烧掉,这才算是在南城堡里住了下来。
    如今沈墨的内功已经渐渐变强,对于这种严寒的侵袭,他倒也并不十分太在意。所以沈墨在墙根儿底下背风的地方搭了帐篷,作为他今晚的居处。
    说实话,不管有没有虱子臭虫一类的东西,就营房里的那脚丫子股味儿,沈墨也觉得自己还不如住在露天地儿里呢!
    在今天晚上,沈墨并没有吩咐放出暗哨。狂飙营500人全都在南川堡里歇息。因为在他们的外围,有阿旺的狼群在警戒!
    第1443章:一场误判满盘输、将军夜宿、虎狼猛扑
    此地的环境,正是阿旺的狼群最喜欢的家乡风土。所以在这样熟悉的环境里,原本就异常强悍的狼群侦察兵,现在更是战斗力猛然提升。在它们的拱卫之下,沈墨完全不用担心会受到敌人的偷袭。
    在晚饭的炊烟散去之后,夜幕渐渐降临。
    月下的南川堡空气寒冷如冰,凛冽的寒风在夜空中阵阵的呼啸。
    此时的沈某躺在帐篷中一边修习着内功,一边尽力的清除自己脑海中的杂念。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数万大军的统帅,实力越来越庞大。可是同时沈墨心理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在从前的时候,沈墨对于自己在拯救大宋的时候能做多少。自己究竟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他的心里都是没有一丁点的把握。所以在那个时候,他的心里也说不上什么压力。
    可是一旦沈墨的势力发展到了现在这样,似乎是自己每一步都在离成功越来越近,同时沈墨的压力也越发大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到了这种程度,自己已经不允许犯下任何错误了!
    他手里现在可是攥着数万人的性命,几千里的江山,也聚集了改变华夏历史的全部希望!
    自己现在不能失败,不能前功尽弃,更不能因此畏首畏尾,趋于保守!
    所以他面前的这条路越发艰险难行,而沈墨现在除了竭尽全力,已经别无他途!
    ……
    一夜好睡之后,眼看着天际出现了鱼肚白,再有小半个时辰天就该亮了。
    临洮路都总管阿里班披挂上了铠甲,带着亲军一路走到了宅邸外面,跨上战马向着校场疾驰而去。
    此时在校场上,已经汇合了狄道的六千官军!
    这是大金国在狄道本地所有的青壮,三个“猛安”中所有的战士都聚集在这里。
    在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之中,猛安指的是千夫长,谋克说的是百夫长。
    与此同时,“猛安”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在本地的一个部落,也叫做一猛安。
    在这样的猛安里,通常有八九百户到三两千户不等,包含着老老少少所有的居民。
    他们的土地全都是由大金国统一授予,按照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时候的祖制,通常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猛安谋克户有权从国家分得一份土地,由自己的家庭成员耕种。这就是所谓的“牛头地”。同时他们还有向国家服兵役、徭役和赋税的义务。
    但是他们田地的赋税非常低,几乎相当于没有。可是同时由于这些女真族人骁勇善战,他们要服的兵役倒是极其沉重的。
    在金国,朝廷每隔一年就要在各地的猛安谋克里征发兵员,阿里班本人就是16岁上头从这里离开家乡,去金国部队里服役的。
    由于太祖时期距离这里年代久远,所以有的猛安人数越来越少,已经不足3000户的数目,而有猛安的却是户口越来越多。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