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到异界开直播

第245页

    现在来齐国,齐国竟然将这么贵重的物件给他们吃,真是太慷慨了!
    小兵听完安娘的话,目瞪口呆道:“可番薯在我们齐国,每家每户都种了啊,产量高着呢,你们也放心,到时候确认了你们的身份,通过检查后你们成为齐国的子民,日后也能领取到粮种的。”
    安娘:!!!
    原来在夏国只有上层人才能吃的东西在齐国竟是家家户户都有吗?
    这齐国,究竟得富裕到什么样的程度!?!
    ……
    虽然祁邪已经下令尽快让人收纳流民,给他们尽快安排住的地方,商鞅也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法组织人手加紧时间扩大永邑城的范围,周边不少的空地都被划分成住宅区,准备修建新房,至于食物,也不过是多废些番薯罢了,以现在的储存量,再想想过两个月又能丰收一波的数量,便也不心疼了。
    就他们现在的国力而言,就算是再养几万人也是绰绰有余!
    虽然流民们被容纳的快,但还是有不少的流民没能坚持到这一步,光是在城门口就有十几具骨瘦嶙峋的尸体,九月份的天还是热的,公孙启害怕起瘟疫,连忙让人将尸骨焚烧干净,埋进土堆里。
    一系列措施有条不紊的实施下去,不仅很好的安抚了千里迢迢赶过来的流民,也安抚好了永邑城里的现任居民们,毕竟大部分流民还没有涌入到永邑城里去,而是在外头不是吗?想想外面的战火连天,不少百姓起了怜悯之心,这时候王宫再贴出告示来一个百年纪念碑的无偿捐款,许多家里富庶的商户,或是小贵族连着捐出了不少银钱。
    钱能赚着,可这名声难赚呐!
    有了这笔钱,户部的压力顿减,黄潜对商鞅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商先生,这次若没有你的帮助,我这还真是不好交代,多谢商先生的鼎力相助。”
    商鞅道:“客气,只是太医院那边的药材,还请黄侍郎多多关注。”
    黄潜心思一转,顿时明白他说的是公孙启那边,笑的一派和谐,“放心,太医院那边药材我定时不会少的。”
    见他如此上道,商鞅便放了心,转身离开了户部。
    另一头简时也没闲着,以胭脂铺的名义捐了一大笔银钱出去,生怕那边不够用。
    云月每日都打探那边的消息回来跟简时说清楚,当得知所有流民都安排妥当的时候,简时这才松懈下来,每日秋鸾院和胭脂铺两头跑,开始整日里瞎闲逛。而邢邵和张天华见着祁邪对简时放松了警惕,没那么多关注的时候,开始天天在简时面前出现,念叨着华夏那边如何如何之类的话。
    简时一开始还很给面子的听一听,后面直接来个闭门不见,躲在宅子里悠闲度日,活生生的过上了猪一般的生活。
    祁邪每夜都抽空远远的看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寝殿工作到大半夜,为的就是尽快将夏国拿下,擒住姬玉!
    ……
    时间一转眼就是两年。
    这两年时间里,齐国的发展极为迅勐,国都永邑城更是繁华无比,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井井有条的进行中。然夏国昱二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慢,二国联手接连灭了两个小诸侯国,剩下的几个更小的诸侯国皆是敞开城门,任由自己的疆土并入夏昱二国境内,最后竟只有齐,昱,夏三国尚存。
    而夏国显然被接连的胜仗给蒙蔽了双眼,是在深秋的季节里,对齐国开始了第一轮进犯。
    “报!北上匣口二里处,探查到一支军队,约莫五万大军!”
    快马加鞭的急报让一众朝臣震惊不已。
    “什么?可看清是哪个诸侯国的军队?”一朝臣问道。
    进殿报导的小兵迅速道:“夏国的大军!”
    小兵的回答引起整个朝堂的轩然大波,不少人神情慌张,六神无主。董良和商鞅见状皆是呵斥几句,大殿上这才安静了下来。
    商鞅率先站出来道:“启禀君上,五万大军兵临北面匣口处,臣认为只需派弓箭手前往即可。”
    说完便抬头向上望去。
    两年的时间,祁邪的面容几乎未曾有过改变,一头瀑布般的白发依旧刺眼,只是两年前满身的狠戾被他收了起来,一眼望去就是个成熟俊俏的青年。
    祁邪瞥了眼商鞅,正准备出声,另一边董良站出来反驳道:“启禀君上,臣认为商相的法子不可取。”
    自从两年前处理流民一事上二人有功,就被祁邪分封了左右相,朝臣们皆是以二人为首,分别站立不同的派系。商鞅是主战,董良主和,因此商鞅身后站的大多都是新扶植出来的武将,而董良那边则是安于现状,思想迂腐的文臣。每到有什么事情需要共同商讨的事后两派必是争锋相对,各不相让。
    不管什么方面上。
    董良:“夏国率五万精兵来犯,可他们并没有什么理由来攻打我们齐国,倘若我们以礼相待,天下人定会耻笑他夏国野蛮不知礼数!”
    商鞅:“夏国来犯,正是我齐国大扬国威的时候,此时若畏畏缩缩,不将他们打退,士气定会受到影响!”
    董良:“可若我们迎战,近两年的发展皆毁于一旦,不如递封书信,询问来由在做打算!”
    见他冥顽不明,商鞅当即下了一剂狠药,“递什么书信?他们要打借口不就有个现成么?两年前我们屠杀了夏国使臣,其中便是卿大夫崔学义家的一对儿女,董相这是忘记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