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页
“伯鸾,这事你怎么看?”姚启圣把两封信往桌子上一摆,然后用左手的食指轻轻扣击着桌面问道。
“大人。依属下看这两份信说的都是事实。陈大人来信时可能京师那边地局势尚不明朗。因此才嘱咐我等要谨慎行事。而黄首相的信多半是朝廷局势已经明朗。故而才催促我们这边早些下手。”高鹏想了一下回答道。
哼。都是些没用地废话!姚启圣闭着眼睛在心中暗嘲道。对于高鹏说的这些内容他根本不用想就已经了然于心了。此刻真正让姚启圣觉得麻烦的是京师那边的最终结果。难道朝廷已经利用嘉定的事扳倒陈家明了?不,不像。要是陈氏已倒现在局势绝对不会像这样波澜不惊。更何况黄宗羲在信中的语气丝毫没有得意的地方。相反倒是处处透着股子的谨慎。那么说来陈氏没倒!一想到这里姚启圣的眉头不由拧得更深了。倘若陈氏没倒而京师那边又催着自己这边结案,那就说明在这件事他们已然是失败了。想那陈家明,想那香江商会势必不会善罢甘休。此记得眼看着新一届的大选即将临近。这对当前的内阁来说实在是一桩令人忧心的事。
眼见姚启圣一直闭目养神不理会自己。高鹏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并没有说到点子止。于是他低头又将思绪整理了一番后。忽然灵光一闪道:“大人,您说会不会现在朝廷与香江商会都在查这桩案子,所以黄首相才急着要我们这边早做了结?毕竟之前在这里我们也发现了香江商会冯贵等人的行踪。”
听高鹏这么一说姚启圣猛地睁开了眼睛。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姚启圣发现他先前还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过这么一点拨立即迎刃而解。不过他可不认为香江商会会有同朝廷比赛破案的可能。毕竟双方在暗中角力不是一天两天了。香江商会真要抢先破案的话早就动手了。此刻的他更为担心的是香江商会会不会抢在自己破案前头先去衙门告上一状。倘若那样的话原本的被告转眼间就会成原告。弄不好香江商会那边还会倒打一耙告自己这边办案不利!
想到这里姚启圣忽觉自己的心头一阵恶寒。却见他害然起身猛地一拍桌子道:“快!快去县衙门!”
“大人不换官袍吗?”高鹏突见姚启圣如此着急不禁有些诧异。可姚启圣却一跺脚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取了官印先去了衙门坐镇再说!”
事实也正如姚启圣所料。陈家明在面圣之后便嘱咐冯贵带着先前搜罗的诸罗证据赶往嘉定击鼓鸣冤。以期抢在朝廷立案之前先行告上一状。这样一来香江商会不仅能在此案上取得先机。还能在舆论上博取同情。已经闯了大祸的冯贵在接到命令后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日夜兼程之下倒也在翌日的上午赶到了嘉定。
随着一声嘶鸣马车不偏不倚地停在了衙门口。冯贵跟着飞也似地冲出了马车,撩着长袍跑上了阶梯,取了鼓锤死命地敲击道:“冤枉!冤枉!大人!小人有冤要伸!”
“何人在外喧哗啊!”过了半晌之后衙门朱红色的大门终于开了。却见一干差役簇拥着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中年官员与两个白衣文士走了出来。
冯贵一见正主出了门立即丢下鼓锤捧着状子奔上前想要告状。却不想一抬眼就瞧见了赫然站在那青袍官员身后姚启圣。惊讶之余他不禁脱口而出道:“姚…姚大人!”
“哦,本官道是谁呢。原来是香江银行的冯掌柜啊。怎么冯掌柜要告状?”姚启圣带着笑容和蔼的问道。
此刻的冯贵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他还是定了定神。恭敬地把手中的状子递交给了一旁的青袍官员道:“大人,小人受香江商会之托特来状告嘉定大兴号欺世盗名毁我香江商会的名誉!”
那青袍官员接过状子粗略的一看之后立即回头向现旁的姚启圣惊讶道:“姚大人,此人状告的正是您查的那一桩案子。”
“哦,有这事?”明知故问的姚启圣取过状子看了看后。随即带着极其自信的笑容说道:“果真如此,还真是凑巧啊。”
见此情形那青袍官员立即会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对正在懊恼之中的冯贵宣布道:“既然如此不若将两案并做一案调查审理吧。”
那知姚启圣却连连摇头道:“哎。调查可以一并进行。至于立案嘛,还是分而立之罢。这毕竟关系着香江商会的名誉啊。”
第363节 达和约中奥拟签字 扬国威君臣议阅兵
“官府查封了大兴号!”
“大兴号的韩老板卷着钱跑路啦!”
“大兴号同香江商会根本就没有关系!”
随着嘉定官府贴出查封大兴号缉拿韩半瓶的通告之后,整个嘉定府顿时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在之前的半年仅嘉定一县就有近八成的乡绅商贾对大兴号进行了投资,更不用说周边那些经过熟人介绍入伙的投资者了。原本以为经过印度洋的一役大兴号会更加兴旺,却不想转眼之间竟会迎来这样的结局。而让那些投资者更感恐慌的是,当他们争先恐后地赶到大兴号门前时却发现等待他们的只有官府冰冷的封条以及荷枪实弹的官兵,原本打下的如意算盘,人们直到此时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那“最后一个”。
而就在整个江南为大兴号事件鸡飞狗跳之时,一直在汤山行宫避暑的弘武女皇也起驾回了京师。不过孙露在这会儿回京倒并不是为了处理大兴号事件,事实上正好相反,自从嘉定县衙门正式立案之后,不管是香江商会还是内阁都没有再去过问这件事,仿佛这一干人等与嘉定发生的那桩案件都毫无关系一样,就算有报社想要打探这次事件背后的内部消息,得到的回复也一概是无可奉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朝堂上的风向就由原先闹哄哄的股市转向了捷报频传的印度洋。
--
“大人。依属下看这两份信说的都是事实。陈大人来信时可能京师那边地局势尚不明朗。因此才嘱咐我等要谨慎行事。而黄首相的信多半是朝廷局势已经明朗。故而才催促我们这边早些下手。”高鹏想了一下回答道。
哼。都是些没用地废话!姚启圣闭着眼睛在心中暗嘲道。对于高鹏说的这些内容他根本不用想就已经了然于心了。此刻真正让姚启圣觉得麻烦的是京师那边的最终结果。难道朝廷已经利用嘉定的事扳倒陈家明了?不,不像。要是陈氏已倒现在局势绝对不会像这样波澜不惊。更何况黄宗羲在信中的语气丝毫没有得意的地方。相反倒是处处透着股子的谨慎。那么说来陈氏没倒!一想到这里姚启圣的眉头不由拧得更深了。倘若陈氏没倒而京师那边又催着自己这边结案,那就说明在这件事他们已然是失败了。想那陈家明,想那香江商会势必不会善罢甘休。此记得眼看着新一届的大选即将临近。这对当前的内阁来说实在是一桩令人忧心的事。
眼见姚启圣一直闭目养神不理会自己。高鹏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并没有说到点子止。于是他低头又将思绪整理了一番后。忽然灵光一闪道:“大人,您说会不会现在朝廷与香江商会都在查这桩案子,所以黄首相才急着要我们这边早做了结?毕竟之前在这里我们也发现了香江商会冯贵等人的行踪。”
听高鹏这么一说姚启圣猛地睁开了眼睛。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姚启圣发现他先前还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过这么一点拨立即迎刃而解。不过他可不认为香江商会会有同朝廷比赛破案的可能。毕竟双方在暗中角力不是一天两天了。香江商会真要抢先破案的话早就动手了。此刻的他更为担心的是香江商会会不会抢在自己破案前头先去衙门告上一状。倘若那样的话原本的被告转眼间就会成原告。弄不好香江商会那边还会倒打一耙告自己这边办案不利!
想到这里姚启圣忽觉自己的心头一阵恶寒。却见他害然起身猛地一拍桌子道:“快!快去县衙门!”
“大人不换官袍吗?”高鹏突见姚启圣如此着急不禁有些诧异。可姚启圣却一跺脚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取了官印先去了衙门坐镇再说!”
事实也正如姚启圣所料。陈家明在面圣之后便嘱咐冯贵带着先前搜罗的诸罗证据赶往嘉定击鼓鸣冤。以期抢在朝廷立案之前先行告上一状。这样一来香江商会不仅能在此案上取得先机。还能在舆论上博取同情。已经闯了大祸的冯贵在接到命令后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日夜兼程之下倒也在翌日的上午赶到了嘉定。
随着一声嘶鸣马车不偏不倚地停在了衙门口。冯贵跟着飞也似地冲出了马车,撩着长袍跑上了阶梯,取了鼓锤死命地敲击道:“冤枉!冤枉!大人!小人有冤要伸!”
“何人在外喧哗啊!”过了半晌之后衙门朱红色的大门终于开了。却见一干差役簇拥着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中年官员与两个白衣文士走了出来。
冯贵一见正主出了门立即丢下鼓锤捧着状子奔上前想要告状。却不想一抬眼就瞧见了赫然站在那青袍官员身后姚启圣。惊讶之余他不禁脱口而出道:“姚…姚大人!”
“哦,本官道是谁呢。原来是香江银行的冯掌柜啊。怎么冯掌柜要告状?”姚启圣带着笑容和蔼的问道。
此刻的冯贵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他还是定了定神。恭敬地把手中的状子递交给了一旁的青袍官员道:“大人,小人受香江商会之托特来状告嘉定大兴号欺世盗名毁我香江商会的名誉!”
那青袍官员接过状子粗略的一看之后立即回头向现旁的姚启圣惊讶道:“姚大人,此人状告的正是您查的那一桩案子。”
“哦,有这事?”明知故问的姚启圣取过状子看了看后。随即带着极其自信的笑容说道:“果真如此,还真是凑巧啊。”
见此情形那青袍官员立即会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对正在懊恼之中的冯贵宣布道:“既然如此不若将两案并做一案调查审理吧。”
那知姚启圣却连连摇头道:“哎。调查可以一并进行。至于立案嘛,还是分而立之罢。这毕竟关系着香江商会的名誉啊。”
第363节 达和约中奥拟签字 扬国威君臣议阅兵
“官府查封了大兴号!”
“大兴号的韩老板卷着钱跑路啦!”
“大兴号同香江商会根本就没有关系!”
随着嘉定官府贴出查封大兴号缉拿韩半瓶的通告之后,整个嘉定府顿时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在之前的半年仅嘉定一县就有近八成的乡绅商贾对大兴号进行了投资,更不用说周边那些经过熟人介绍入伙的投资者了。原本以为经过印度洋的一役大兴号会更加兴旺,却不想转眼之间竟会迎来这样的结局。而让那些投资者更感恐慌的是,当他们争先恐后地赶到大兴号门前时却发现等待他们的只有官府冰冷的封条以及荷枪实弹的官兵,原本打下的如意算盘,人们直到此时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那“最后一个”。
而就在整个江南为大兴号事件鸡飞狗跳之时,一直在汤山行宫避暑的弘武女皇也起驾回了京师。不过孙露在这会儿回京倒并不是为了处理大兴号事件,事实上正好相反,自从嘉定县衙门正式立案之后,不管是香江商会还是内阁都没有再去过问这件事,仿佛这一干人等与嘉定发生的那桩案件都毫无关系一样,就算有报社想要打探这次事件背后的内部消息,得到的回复也一概是无可奉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朝堂上的风向就由原先闹哄哄的股市转向了捷报频传的印度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