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页
中华朝的士林怎么都没想到,当初权宜之计下的一纸文书,竟然会成为对他们所有人地束缚。借着今日为皇子上课的机会,陈邦彦等人原本想要试探一下女皇的态度。而皇长子也确实如他们所意料的那样提出了那个敏感地问题。却不想,双方才一交手,就被王夫之几句话给弄得不了了之了。
见此情形,陈邦彦下意识地憋了一眼王夫之。然而作为当事人地王夫之是一副若无其事地模样。而坐在他们对面的杨禹轩显然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可正当他想要进一步打破砂锅问到底之时,竹帘后头突然传出了母亲慈祥而又庄严的声音:“华儿,你有何问题要问师傅吗?”
“回母亲,孩儿刚才已经问了。王师父也已为孩儿解答。”杨念华回过身恭顺地行李道。
“恩。那好吧。今天的课就到这儿。几位师傅辛苦了,各赏锦缎一匹,中午就留下来用膳吧。轩儿、禹儿你们随朕来。”孙露说罢,便欣然起身在一干宫女地簇拥下,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了上书房。
虽然这样结束课程让陈邦彦等人多少觉得有些失落,但女皇既然这么说了,众人也只得起身恭送道:“谢陛下圣恩。”
接下来地午膳众人除了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客套话外,多少都显得有些索然无味。因此一用完膳陈邦彦等人便各自打道回了府。一路上与王夫之共乘一辆马车的吴伟业显然还在为先前的辩论耿耿于怀。却见他一抹胡子冷哼道:“这根本就是事先有预谋的。他们是不满意,陛下让我等也来给皇子授课。所以想借这次机会给我等来个下马威。”
“梅村,你多虑了吧。其实陈议长他们也只是在回答陛下的问题而已。”望着一脸愤然的同僚,王夫之淡然地安慰道。对于女皇如此的安排,王夫之当然心知肚明。若说不在乎上位者的态度那是在撒谎。这并不是说王夫之畏惧当权者的权威。而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在心底总是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一展才华。现今能给皇子授课乃是一个为天下学者所羡慕的良机。须知,历来为太早授课之人,一旦新皇登基必然会为新皇所重用。此外帝王儿时所学亦会影响到他日后的为政。在士林眼中在可堂上对太子施加影响,丝毫不亚于日后在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因此,也怪不得吴伟业如此在乎了。
“若是如此那是最好。”吴伟业口气嘲弄地说道。在他看来王夫之虽然学识渊博,为人谦和,但有时也太过软弱了一些。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就埋怨道:“而农,刚才你真不应该那么快就打圆场。老夫不相信真辨不过李光先那厮。”
面对有些争强好胜的吴伟业,王夫之不为所动动地说道:“在下刚才也不过是在回答二殿下的提问罢了。”
“二殿下?”吴伟业眉毛一挑回味道。虽然王夫之称杨念华为“二殿下”,多少让他觉得有点不适应。不错,杨念华确实是金枝玉叶,中华帝国也确实有女主的先例。但这并不代表杨念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能超过之前历朝的公主。更何况还有唐朝太平公主这个恶例在先。因此多数文臣士人都下意识地将杨念华排除在外。
“殿下身为陛下的次女,又尚未被册封为公主,称其为二殿下并不为过吧。陛下让二殿下陪同大殿下一同上课,可见陛下对二殿下的期望也是颇高啊。”王夫之抬起头微笑道。
“这么说来也有道理。”吴伟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又不无感叹地说道:“二殿下也快要及荜了吧。想来殿下留在宫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
“是啊。不过无论如何殿下终究是陛下的骨血,不是吗?”王夫之像是在自言自语般喃喃道。他的表现,让坐在对面的吴伟业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分明从王夫之的口中听出了一丝异样。
正当吴伟业为王夫之莫名的态度感到不安之时,在京师的首相府邸中黄宗羲却在与冒辟疆等人开诚布公地讨论者杨念华未来在皇室中地地位。
“什么顺位继承?”在听完黄宗羲的说法之后冒辟疆头一个惊讶地叫道。
“辟疆,别太激动。我朝还是嫡长制,只不过陛下想在定下太子之后,依照‘帝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无子嗣,兄终弟及’的原则再列一份即位顺序表以防不测。并想以此制定一套完整的《皇室即位法》。”黄宗羲表情悠然地解释道。
由于嫡长制比较能够减少争夺皇位地冲突,对于政治秩序的稳定最为有利。此外它还符合中国古代家族本位的伦理要求。因此嫡长制自从在周代被确立之后,除了秦王朝因短命而亡未立太子外,其余朝代均将其奉为“万世上法”。但在实际操作终,嫡长制却时常因为各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原因或是宫廷阴谋而无法贯彻。毕竟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生得出男孩,亦不是每一个皇子都身心健康的。而出于皇帝个人的好恶以及各种权贵势力所干涉地皇位继承更是不计其数。为此,明朝曾定下废除宰相制、母后不垂帘、外戚不掌政、不预养宗室、元子不封王、太子监国等一系列制度。不过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往往是重点培养地太子半途夭折,却由原本故意放弃地藩王来即位。
因此就黄宗羲等人来说还是能理解女皇的这一举动的。特别是对于目前人丁并不兴旺的中华皇室来说,一套合理地即位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地了。不过对于女皇计划中提及的某些细节,还是让大臣们觉得有些惊讶的。却见沈犹龙跟着便摸着胡须犹豫道:“预先定下即位顺序表也不无不可。反正继承人地身份一经公开就会为天下人所关注。朝廷反倒是能对其进行监视。只不过将二殿下也书入继承表之中,这妥当吗?”
--
见此情形,陈邦彦下意识地憋了一眼王夫之。然而作为当事人地王夫之是一副若无其事地模样。而坐在他们对面的杨禹轩显然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可正当他想要进一步打破砂锅问到底之时,竹帘后头突然传出了母亲慈祥而又庄严的声音:“华儿,你有何问题要问师傅吗?”
“回母亲,孩儿刚才已经问了。王师父也已为孩儿解答。”杨念华回过身恭顺地行李道。
“恩。那好吧。今天的课就到这儿。几位师傅辛苦了,各赏锦缎一匹,中午就留下来用膳吧。轩儿、禹儿你们随朕来。”孙露说罢,便欣然起身在一干宫女地簇拥下,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了上书房。
虽然这样结束课程让陈邦彦等人多少觉得有些失落,但女皇既然这么说了,众人也只得起身恭送道:“谢陛下圣恩。”
接下来地午膳众人除了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客套话外,多少都显得有些索然无味。因此一用完膳陈邦彦等人便各自打道回了府。一路上与王夫之共乘一辆马车的吴伟业显然还在为先前的辩论耿耿于怀。却见他一抹胡子冷哼道:“这根本就是事先有预谋的。他们是不满意,陛下让我等也来给皇子授课。所以想借这次机会给我等来个下马威。”
“梅村,你多虑了吧。其实陈议长他们也只是在回答陛下的问题而已。”望着一脸愤然的同僚,王夫之淡然地安慰道。对于女皇如此的安排,王夫之当然心知肚明。若说不在乎上位者的态度那是在撒谎。这并不是说王夫之畏惧当权者的权威。而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在心底总是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一展才华。现今能给皇子授课乃是一个为天下学者所羡慕的良机。须知,历来为太早授课之人,一旦新皇登基必然会为新皇所重用。此外帝王儿时所学亦会影响到他日后的为政。在士林眼中在可堂上对太子施加影响,丝毫不亚于日后在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因此,也怪不得吴伟业如此在乎了。
“若是如此那是最好。”吴伟业口气嘲弄地说道。在他看来王夫之虽然学识渊博,为人谦和,但有时也太过软弱了一些。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就埋怨道:“而农,刚才你真不应该那么快就打圆场。老夫不相信真辨不过李光先那厮。”
面对有些争强好胜的吴伟业,王夫之不为所动动地说道:“在下刚才也不过是在回答二殿下的提问罢了。”
“二殿下?”吴伟业眉毛一挑回味道。虽然王夫之称杨念华为“二殿下”,多少让他觉得有点不适应。不错,杨念华确实是金枝玉叶,中华帝国也确实有女主的先例。但这并不代表杨念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能超过之前历朝的公主。更何况还有唐朝太平公主这个恶例在先。因此多数文臣士人都下意识地将杨念华排除在外。
“殿下身为陛下的次女,又尚未被册封为公主,称其为二殿下并不为过吧。陛下让二殿下陪同大殿下一同上课,可见陛下对二殿下的期望也是颇高啊。”王夫之抬起头微笑道。
“这么说来也有道理。”吴伟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又不无感叹地说道:“二殿下也快要及荜了吧。想来殿下留在宫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
“是啊。不过无论如何殿下终究是陛下的骨血,不是吗?”王夫之像是在自言自语般喃喃道。他的表现,让坐在对面的吴伟业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分明从王夫之的口中听出了一丝异样。
正当吴伟业为王夫之莫名的态度感到不安之时,在京师的首相府邸中黄宗羲却在与冒辟疆等人开诚布公地讨论者杨念华未来在皇室中地地位。
“什么顺位继承?”在听完黄宗羲的说法之后冒辟疆头一个惊讶地叫道。
“辟疆,别太激动。我朝还是嫡长制,只不过陛下想在定下太子之后,依照‘帝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无子嗣,兄终弟及’的原则再列一份即位顺序表以防不测。并想以此制定一套完整的《皇室即位法》。”黄宗羲表情悠然地解释道。
由于嫡长制比较能够减少争夺皇位地冲突,对于政治秩序的稳定最为有利。此外它还符合中国古代家族本位的伦理要求。因此嫡长制自从在周代被确立之后,除了秦王朝因短命而亡未立太子外,其余朝代均将其奉为“万世上法”。但在实际操作终,嫡长制却时常因为各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原因或是宫廷阴谋而无法贯彻。毕竟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生得出男孩,亦不是每一个皇子都身心健康的。而出于皇帝个人的好恶以及各种权贵势力所干涉地皇位继承更是不计其数。为此,明朝曾定下废除宰相制、母后不垂帘、外戚不掌政、不预养宗室、元子不封王、太子监国等一系列制度。不过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往往是重点培养地太子半途夭折,却由原本故意放弃地藩王来即位。
因此就黄宗羲等人来说还是能理解女皇的这一举动的。特别是对于目前人丁并不兴旺的中华皇室来说,一套合理地即位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地了。不过对于女皇计划中提及的某些细节,还是让大臣们觉得有些惊讶的。却见沈犹龙跟着便摸着胡须犹豫道:“预先定下即位顺序表也不无不可。反正继承人地身份一经公开就会为天下人所关注。朝廷反倒是能对其进行监视。只不过将二殿下也书入继承表之中,这妥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