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页
“是啊,少主。虽然我们在物质上无法与华人相对抗,但我们的精神远胜于对方。至少我们现在已经向世人证明了日本男儿的忠义与果敢!”一旁身为岛津家臣的有岛右卫门连忙附和道。
“可是,正因为我之前没能观察到中华朝的这些特点,这才是的整盘计划出现如此偏差,以致于我军陷入而今的困境。所以父亲,这件事我必须负责!”岛津恒忠再次猛然叩首道。
“好了,这件事的责任,你我都须承担。但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逐渐逼近的强敌。”岛津义久长叹了一声如此说道。他所指的“强敌”当然就是已然对熊本形成合围之势的联军。虽然倒幕军一直以来都叫嚣着“武士道精神能战胜一切强敌”。但在经过接二连三的惨败后,岛津等人也不得不在信中承认光有精神是不够的。用竹枪也不能抵挡住中华军的坚船利炮。
“主公,请恕老衲直言。就目前的形势看来,九州陷落恐怕只是时间地问题。”端坐在岛津义久身旁的一个和尚双手合十地说道。此人便是萨摩藩的国师慧能法师。而此次前往中原充当刺客的海慧正是他的师弟。
“这我知道。而且我们现在也已失去了求和的可能不是吗?”岛津义久瞥了一眼面前的判决书反问道。
“是的,主公。”慧能和尚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道:“但老衲不认为幕府能就此的倒酒粥。”
“国师的意思是华人会趁机占领九州?”岛津义久回头问道。
“确切的说是让幕府将九州割让给中华。”慧能和尚直言不讳地点穿道。
“国师说得没错,有消息称酒井已在下关与华人签署了密约,答应在消灭我们后将九州割让给中华朝。甚至还承认了‘秦津’这一称呼。”岛津恒忠颔首证实道。
“混蛋!真是太无耻了!”耳听慧能与岛津恒忠这么一说,在场的倒幕武士顿时一片哗然。
“但事实却就是如此。无论德川幕府同意与否,无论我等如何抵抗,都不可能阻止中华朝将九州改为秦津。”慧能语气沉重地说道。
“如果九州无可避免地将会被华人所占有,吾等惟有一死尽义!”有岛右卫门听罢当即拔出佩刀叫嚣道。在场的其他武士见状也跟着爆出了一副殉岛的架势。
然而岛津义久却并没有就此褒扬鼓励自己麾下的武士。相反却神情肃然地向众人宣布道:“战败的责任会由岛津家来承担。无论脚下地这片土地时被称作九州,还是秦津。都请诸君秉承武士的精神维护大和民族地名誉。不要忘了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诸君的举动。”
“孩儿愿与父亲一同承担此责任。”岛津恒忠跟着叩首道。
在场众人眼见岛津父子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身为宗主地责任,无不为之动容。在倭国庶民有庶民的责任,武士有武士的责任,君主有君主的责任。无论身处何种阶级,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都是一种受人崇敬的举动。反之则会被视作怯懦。此刻岛津父子虽已失败,但在他的家臣及追随者眼中却又是成功。一种精神上的成功。因此众人当下便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岛津义久的嘱托。至于在场的武士选择何种方式来完成这项嘱托则完全由他们的认识与能力来决定了。
弘武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岛津父子于熊本剖腹自尽。翌日慧能和尚宣读了岛津义久的遗命宣布萨摩藩向幕府投降,并于当晚自尽于自己的禅房。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盘踞在熊本地区的数万倒幕军纷纷放下了武器,或投降,或解散。动作之快,秩序之井然,让德川幕府与李耀斗反倒是有些难以适从起来。
“德川大人,你说倒幕派的人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呢?”中华军营中,李耀斗望着远处早已解除武备的熊本城纳闷地问道。出于谨慎的考虑,李耀斗在接到降书之后并没有立即率部进入这座倒幕军的大本营。同样的他也没有允许幕府军染指此城。因此就目前来说熊本城尚还处于无人统治状态。
“那是因为岛津父子已经彻底认识到天朝的强大与他们自身的浅薄。所以才会以死谢罪,以求博得天朝的原谅。”陪同李耀斗一起合围熊本的德川光国恭敬地说道。话说自从冈山一役后,德川光国就一直留在水户“养伤”。但这“伤”在怎么“养”都总该有个痊愈的时候。因此在酒井与中华朝方面签订“下关密约”后,这位水户藩主便就此适时复出了。
“哦。是这样吗?尔等的武士道精神不是不允许投降的吗?”李耀斗不置可否地努了努嘴。在他的印象当中那些倒幕派作战彪悍而又顽固,而且从来没有投降一说,战败几乎就是等同于死亡。事实上,中华军与倒幕派交战至今也确实没有俘虏过一个倒幕武士。因此面对而今倒幕派,准确地说是萨摩藩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李耀斗等一干中华军将领实在是难以适应。
“那时指作战之时。现在身为盟主与宗主的岛津义久已经宣布投降,并且与其子岛津恒忠一起承担了战败的责任。所以倒幕军上下也就欣然遵从其命令了。”德川光国恭敬地解释道。那表情就像是解释一件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的事情。对于倭人来说一旦选定了一条路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失败了,那他们就很自然地再选择另一条道路,然后再次全力以赴。而今包括德川光国在内的多数倭人都认为:岛津父子派刺客刺杀弘武女皇,是为了给受辱地天皇陛下报仇;弘武女皇出兵东瀛,是为了给自己的丈夫报仇。而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既然事实已经证明用武力无法挽回大和民族的声誉,那就换一条路换一种方式来寻求他们所期望的复兴与尊重。就目前来说倭国上下一致选择了遵守中华朝所订立的宗属关系。因此,这些在李耀斗等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举动却成了倭人顺理成章地选择。
--
“可是,正因为我之前没能观察到中华朝的这些特点,这才是的整盘计划出现如此偏差,以致于我军陷入而今的困境。所以父亲,这件事我必须负责!”岛津恒忠再次猛然叩首道。
“好了,这件事的责任,你我都须承担。但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逐渐逼近的强敌。”岛津义久长叹了一声如此说道。他所指的“强敌”当然就是已然对熊本形成合围之势的联军。虽然倒幕军一直以来都叫嚣着“武士道精神能战胜一切强敌”。但在经过接二连三的惨败后,岛津等人也不得不在信中承认光有精神是不够的。用竹枪也不能抵挡住中华军的坚船利炮。
“主公,请恕老衲直言。就目前的形势看来,九州陷落恐怕只是时间地问题。”端坐在岛津义久身旁的一个和尚双手合十地说道。此人便是萨摩藩的国师慧能法师。而此次前往中原充当刺客的海慧正是他的师弟。
“这我知道。而且我们现在也已失去了求和的可能不是吗?”岛津义久瞥了一眼面前的判决书反问道。
“是的,主公。”慧能和尚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道:“但老衲不认为幕府能就此的倒酒粥。”
“国师的意思是华人会趁机占领九州?”岛津义久回头问道。
“确切的说是让幕府将九州割让给中华。”慧能和尚直言不讳地点穿道。
“国师说得没错,有消息称酒井已在下关与华人签署了密约,答应在消灭我们后将九州割让给中华朝。甚至还承认了‘秦津’这一称呼。”岛津恒忠颔首证实道。
“混蛋!真是太无耻了!”耳听慧能与岛津恒忠这么一说,在场的倒幕武士顿时一片哗然。
“但事实却就是如此。无论德川幕府同意与否,无论我等如何抵抗,都不可能阻止中华朝将九州改为秦津。”慧能语气沉重地说道。
“如果九州无可避免地将会被华人所占有,吾等惟有一死尽义!”有岛右卫门听罢当即拔出佩刀叫嚣道。在场的其他武士见状也跟着爆出了一副殉岛的架势。
然而岛津义久却并没有就此褒扬鼓励自己麾下的武士。相反却神情肃然地向众人宣布道:“战败的责任会由岛津家来承担。无论脚下地这片土地时被称作九州,还是秦津。都请诸君秉承武士的精神维护大和民族地名誉。不要忘了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诸君的举动。”
“孩儿愿与父亲一同承担此责任。”岛津恒忠跟着叩首道。
在场众人眼见岛津父子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身为宗主地责任,无不为之动容。在倭国庶民有庶民的责任,武士有武士的责任,君主有君主的责任。无论身处何种阶级,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都是一种受人崇敬的举动。反之则会被视作怯懦。此刻岛津父子虽已失败,但在他的家臣及追随者眼中却又是成功。一种精神上的成功。因此众人当下便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岛津义久的嘱托。至于在场的武士选择何种方式来完成这项嘱托则完全由他们的认识与能力来决定了。
弘武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岛津父子于熊本剖腹自尽。翌日慧能和尚宣读了岛津义久的遗命宣布萨摩藩向幕府投降,并于当晚自尽于自己的禅房。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盘踞在熊本地区的数万倒幕军纷纷放下了武器,或投降,或解散。动作之快,秩序之井然,让德川幕府与李耀斗反倒是有些难以适从起来。
“德川大人,你说倒幕派的人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呢?”中华军营中,李耀斗望着远处早已解除武备的熊本城纳闷地问道。出于谨慎的考虑,李耀斗在接到降书之后并没有立即率部进入这座倒幕军的大本营。同样的他也没有允许幕府军染指此城。因此就目前来说熊本城尚还处于无人统治状态。
“那是因为岛津父子已经彻底认识到天朝的强大与他们自身的浅薄。所以才会以死谢罪,以求博得天朝的原谅。”陪同李耀斗一起合围熊本的德川光国恭敬地说道。话说自从冈山一役后,德川光国就一直留在水户“养伤”。但这“伤”在怎么“养”都总该有个痊愈的时候。因此在酒井与中华朝方面签订“下关密约”后,这位水户藩主便就此适时复出了。
“哦。是这样吗?尔等的武士道精神不是不允许投降的吗?”李耀斗不置可否地努了努嘴。在他的印象当中那些倒幕派作战彪悍而又顽固,而且从来没有投降一说,战败几乎就是等同于死亡。事实上,中华军与倒幕派交战至今也确实没有俘虏过一个倒幕武士。因此面对而今倒幕派,准确地说是萨摩藩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李耀斗等一干中华军将领实在是难以适应。
“那时指作战之时。现在身为盟主与宗主的岛津义久已经宣布投降,并且与其子岛津恒忠一起承担了战败的责任。所以倒幕军上下也就欣然遵从其命令了。”德川光国恭敬地解释道。那表情就像是解释一件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的事情。对于倭人来说一旦选定了一条路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失败了,那他们就很自然地再选择另一条道路,然后再次全力以赴。而今包括德川光国在内的多数倭人都认为:岛津父子派刺客刺杀弘武女皇,是为了给受辱地天皇陛下报仇;弘武女皇出兵东瀛,是为了给自己的丈夫报仇。而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既然事实已经证明用武力无法挽回大和民族的声誉,那就换一条路换一种方式来寻求他们所期望的复兴与尊重。就目前来说倭国上下一致选择了遵守中华朝所订立的宗属关系。因此,这些在李耀斗等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举动却成了倭人顺理成章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