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页
“是啊,在军校待了一年人倒真是结实了不少。可能是在那里作息比较有规律吧。老实说朕也不知道他究竟学了些什么。”孙露望背挺得直直的儿子柔声笑道。
“陛下无须多虑,殿下年纪虽幼,但聪慧稳重,只要多加磨练,他日必能有番作为。”黄宗羲颇为起劲的说道。比起即将退休的陈邦彦,仕途正呈上升趋势的黄宗羲对皇长子的态度又是另一种感受了。刚刚满四十八岁他,俨然已是内阁中最年轻的重臣了。只要不出意外未来的二十年内将是他仕途发展的黄金期。而那时候也恰恰正是皇长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将意味着黄宗羲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两朝重臣。如此情形对于任何一个人臣来说都不能不算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更何况就皇长子目前的所表现出来的资质来看,其未尝也不是一个可塑的明主。
然而面对臣子们期盼的眼神,孙露却依旧显得十分坦然。却见她摆了摆手说道:“朕可没去想那么远的事情啊。轩儿现在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朕以为一个孩子该玩的时候就玩,该淘气的时候就淘气,该有朋友的时候就有朋友。这样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嘛。”说着她又回头向儿子问道:“轩儿,你在军校认识新伙伴了吗?”
似是而非的杨禹轩抬头望了望母亲,又看了看一旁的陈邦彦等人,用敬语回答道:“回母亲,虞尹、嗣兴他们对我都很好。”
“那就和他们做朋友吧。”女皇微笑着建议道。
可一旁的陈邦彦与黄宗羲听罢脸色却都随之微微沉了一下。他们知道这虞尹、嗣兴分别是指陈邦彦的么子陈虞尹与李定国的长子李嗣兴。两人与皇长子年纪相仿又都在军校念书,能相互结交本是十分正常的是。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是陈邦彦儿子。但这真值得高兴吗。有道是伴君如伴虎,生在帝王家或许本就不该有朋友。一想到这些陈邦彦不禁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去好好找儿子谈一谈。至于那个李嗣兴则更令人担忧。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他是李定国当年从辽东抱回来的。将这样一个人放在皇长子身边又是否合适呢。
然而正当陈、黄盘算着如何为皇长子营造一个完美的军校生活环境之时,孙露却突然打断了他们的思考道:“不知两位卿家今日前来见朕究竟所为何事?”
给女皇冷不丁地这么一提醒,两人这才反应过来,想到自己今日前来是另有要事的。于是黄宗羲赶忙从怀里掏出了先前给陈邦彦看过的那几份报纸,递给女皇道:“陛下,请您先看看这几份东西。”
眼见黄宗羲说得郑重其事,孙露自然也是不敢怠慢。却见她接过了那几份报纸,上下扫了一眼后,渐渐地露出笑容道:“哦,原来是预言啊。洪水四起,天灾降临吗…说了很多嘛。”
“陛下,这些日子以来相似的妖言惑众的文章屡见不鲜。臣以为此风不整,则国之不宁。还请陛下圣裁早做定夺。”黄宗羲拱手严辞道。
可女皇却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复。而是开玩笑似地回头向年幼的皇子问道:“轩儿你怎么看预言啊?”
“恩…母亲,预言是说会发生的事吧。那么‘早晨太阳升起’、‘冬去春来’这些话也是预言吗?”杨禹轩眨巴着眼睛问道。
面对皇子天真的疑问,在场的几个大人都忍不住开怀大笑了起来。特别是黄宗羲连忙就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殿下说得好!冬去春来、日落月升,本就是自然的法则。我朝疆域广阔,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海多如牛毛,每年会发一两次水灾,或是打雷时击中一两棵树木皆是正常之事。也只有那些无知乡野村夫村妇才会相信那些神棍的鬼话。”
“咳,只可惜百姓有时候宁愿相信神棍的预言也不原相信现实。”陈邦彦叹了口气道。
对于他的叹息,孙露本人也是感触颇深。国人或许对宗教并不狂热,但对迷信却始终深信不移。如果说在这个科学与迷信并存的时代还有哪儿个教派或学派是彻底反对迷信的话,那当属东方的儒家与西方的清教。正统儒家对迷信其实仅限于容忍其存在。但在现实中迷信却又是历代王朝愚民的一项重要手段。一方面用迷信愚弄百姓,另一方面却又时常被民间的迷信所左右,这或许就是迷信与古老帝国最为微妙的地方了吧。因此就算孙露本人并不相信迷信,也不屑使用迷信来忽悠老百姓,却也不得不直面迷信。
然而正当大人们长吁短叹之时,给撇在一旁的杨禹轩却突然又嘟囔了一句道:“母亲,要是有人深信预言,为实现预言而付诸行动,这又算不算呢?”
年幼皇子无心的一句询问,让一干君臣当场就楞在了那里。毫无疑问后一种情况才是上位者最为担心的事情。不过既然儿子提及了这一问题,孙露也觉得有必要同陈、黄二人谈一下。于是她随即回头向皇子嘱咐了一句道:“好了轩儿,时间也不早了。你还是快点去祖母那里吧。难得回来一次,别让老人家等久了。”
“是,母亲。”杨禹轩听罢顺从地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向在场的两位重臣一一道了别后,便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却不想刚走出书房,迎面就遇上了正在外头玩耍的妹妹。只见杨念华身穿杏黄小衫,抱着只花纹鲜艳的小皮球一路小跑着上来拉住他道:“哥,你陪我玩吧。”
刚刚被母亲撵出来的杨禹轩显然还有些闷闷不乐。眼看着又被妹妹给缠上了,于是他当即就撇起了小嘴说道:“我才不玩小孩子家的东西呢。”
--
“陛下无须多虑,殿下年纪虽幼,但聪慧稳重,只要多加磨练,他日必能有番作为。”黄宗羲颇为起劲的说道。比起即将退休的陈邦彦,仕途正呈上升趋势的黄宗羲对皇长子的态度又是另一种感受了。刚刚满四十八岁他,俨然已是内阁中最年轻的重臣了。只要不出意外未来的二十年内将是他仕途发展的黄金期。而那时候也恰恰正是皇长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将意味着黄宗羲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两朝重臣。如此情形对于任何一个人臣来说都不能不算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更何况就皇长子目前的所表现出来的资质来看,其未尝也不是一个可塑的明主。
然而面对臣子们期盼的眼神,孙露却依旧显得十分坦然。却见她摆了摆手说道:“朕可没去想那么远的事情啊。轩儿现在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朕以为一个孩子该玩的时候就玩,该淘气的时候就淘气,该有朋友的时候就有朋友。这样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嘛。”说着她又回头向儿子问道:“轩儿,你在军校认识新伙伴了吗?”
似是而非的杨禹轩抬头望了望母亲,又看了看一旁的陈邦彦等人,用敬语回答道:“回母亲,虞尹、嗣兴他们对我都很好。”
“那就和他们做朋友吧。”女皇微笑着建议道。
可一旁的陈邦彦与黄宗羲听罢脸色却都随之微微沉了一下。他们知道这虞尹、嗣兴分别是指陈邦彦的么子陈虞尹与李定国的长子李嗣兴。两人与皇长子年纪相仿又都在军校念书,能相互结交本是十分正常的是。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是陈邦彦儿子。但这真值得高兴吗。有道是伴君如伴虎,生在帝王家或许本就不该有朋友。一想到这些陈邦彦不禁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去好好找儿子谈一谈。至于那个李嗣兴则更令人担忧。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他是李定国当年从辽东抱回来的。将这样一个人放在皇长子身边又是否合适呢。
然而正当陈、黄盘算着如何为皇长子营造一个完美的军校生活环境之时,孙露却突然打断了他们的思考道:“不知两位卿家今日前来见朕究竟所为何事?”
给女皇冷不丁地这么一提醒,两人这才反应过来,想到自己今日前来是另有要事的。于是黄宗羲赶忙从怀里掏出了先前给陈邦彦看过的那几份报纸,递给女皇道:“陛下,请您先看看这几份东西。”
眼见黄宗羲说得郑重其事,孙露自然也是不敢怠慢。却见她接过了那几份报纸,上下扫了一眼后,渐渐地露出笑容道:“哦,原来是预言啊。洪水四起,天灾降临吗…说了很多嘛。”
“陛下,这些日子以来相似的妖言惑众的文章屡见不鲜。臣以为此风不整,则国之不宁。还请陛下圣裁早做定夺。”黄宗羲拱手严辞道。
可女皇却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复。而是开玩笑似地回头向年幼的皇子问道:“轩儿你怎么看预言啊?”
“恩…母亲,预言是说会发生的事吧。那么‘早晨太阳升起’、‘冬去春来’这些话也是预言吗?”杨禹轩眨巴着眼睛问道。
面对皇子天真的疑问,在场的几个大人都忍不住开怀大笑了起来。特别是黄宗羲连忙就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殿下说得好!冬去春来、日落月升,本就是自然的法则。我朝疆域广阔,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海多如牛毛,每年会发一两次水灾,或是打雷时击中一两棵树木皆是正常之事。也只有那些无知乡野村夫村妇才会相信那些神棍的鬼话。”
“咳,只可惜百姓有时候宁愿相信神棍的预言也不原相信现实。”陈邦彦叹了口气道。
对于他的叹息,孙露本人也是感触颇深。国人或许对宗教并不狂热,但对迷信却始终深信不移。如果说在这个科学与迷信并存的时代还有哪儿个教派或学派是彻底反对迷信的话,那当属东方的儒家与西方的清教。正统儒家对迷信其实仅限于容忍其存在。但在现实中迷信却又是历代王朝愚民的一项重要手段。一方面用迷信愚弄百姓,另一方面却又时常被民间的迷信所左右,这或许就是迷信与古老帝国最为微妙的地方了吧。因此就算孙露本人并不相信迷信,也不屑使用迷信来忽悠老百姓,却也不得不直面迷信。
然而正当大人们长吁短叹之时,给撇在一旁的杨禹轩却突然又嘟囔了一句道:“母亲,要是有人深信预言,为实现预言而付诸行动,这又算不算呢?”
年幼皇子无心的一句询问,让一干君臣当场就楞在了那里。毫无疑问后一种情况才是上位者最为担心的事情。不过既然儿子提及了这一问题,孙露也觉得有必要同陈、黄二人谈一下。于是她随即回头向皇子嘱咐了一句道:“好了轩儿,时间也不早了。你还是快点去祖母那里吧。难得回来一次,别让老人家等久了。”
“是,母亲。”杨禹轩听罢顺从地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向在场的两位重臣一一道了别后,便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却不想刚走出书房,迎面就遇上了正在外头玩耍的妹妹。只见杨念华身穿杏黄小衫,抱着只花纹鲜艳的小皮球一路小跑着上来拉住他道:“哥,你陪我玩吧。”
刚刚被母亲撵出来的杨禹轩显然还有些闷闷不乐。眼看着又被妹妹给缠上了,于是他当即就撇起了小嘴说道:“我才不玩小孩子家的东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