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页
弘武五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即是“殿试传胪”公布考试结果的日子。这一日女皇陛下依照惯例乘舆来到金銮殿。待到殿外奏起悠扬悦耳的中和韶乐,新科进士们便由午门进入太和殿广场,此时内务尚书在乐曲中大声朗读金榜,然后从状元、榜眼、探花到各位进士一一喝名,宣他们出班跪在殿前。中和韶乐再度奏起,王公百官和新进士一同行礼,皇帝回宫。内务部尚书手举金榜,状元郎跟随其后,由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和午门中门出宫,并张挂黄榜。与此同时,金陵府已在午门外为状元准备好了伞盖仪仗。待到黄榜张挂完毕,府尹便给状元披上红带,戴上大红花,并向状元、榜眼、探花各敬酒一杯,扶状元上马,送状元回府第。翌日,新科进士们按例到京师孔庙行礼并在孔庙大成门外刻“进士题名碑”留念。当晚,内务部便按女皇的旨意在皇城之内摆开了一场盛大的“鹿鸣宴”款待中华王朝的第一批新科进士。
华灯初上,明月当空,御花园中弘武女皇与皇夫并排端坐在宽敞的龙椅之上。杨禹轩和妹妹杨年华则紧紧依偎在父母身旁,瞪大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正在行跪拜礼的大人们。当然年幼皇子们并不知晓,那站在最前面带领一大帮人朝他们下跪的叔叔姐姐们个个都是帝国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不过端坐在龙椅上的孙露却十分清楚低下的这些人代表着什么。因此当新科进士们行完礼后,女皇陛下立刻便伸出手和蔼地微笑示意道:“诸位平身。”
“谢主龙恩。”底下的新科进士们齐声谢恩道。继而在场的数百人便以整齐划一的动作站起了身。显然这群帝国未来的栋梁在晋见女皇之前可没少下功夫来着。而龙椅上的女皇则心满意足地扫视一番众人之后,将目光停留在了为首的三名杰出俊杰身上。他们便是今科的状元、榜眼与探花。却见女皇率先向站在最前端身着大红袍的状元郎开口道:“这位想必就是新科状元郎了吧。”
“新科状元姚启圣参见女皇陛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被点到名的状元郎微微低着头上前行礼道。
虽然看不清对方的面目,但从其器宇轩昂的声线和从容自信的步伐来看,孙露觉得此人定是一个才气横溢,却傲气十足的年轻人。果然,女皇心中的判断才刚下,那状元郎竟然胆大妄为地抬起头瞻仰起女皇的圣容来。如此轻浮的举动自然是让周围的几个内阁司法重臣皱起了眉头。然而就这么一个看似无理的举动,却让孙露心头猛然一凌。似乎想起什么来的她,跟着欣然开口道:“听说状元郎是浙江会绍兴人。那可太巧了,朕曾听人说起过早年有个绍兴少年在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于是夺了佩刀杀了那些兵卒,把受害女子放走了。他好象也叫姚启圣啊。”
“回陛下,那少年正是臣下。”姚启圣毫不犹豫地承认道。
果然!此人就是那个历史上与施琅一起帮康熙收台湾的姚启圣!孙露在心中忍不住如此惊呼道。其实她刚才也只是灵光一闪随口试探了一下而已。须知那个有关姚启圣的故事本就是民间传言。况且历史早已被改变,谁又能保证姚启圣还能在萧山遇见那两个倒霉的兵痞呢。若非世上真有如此凑巧之事,那就是眼前这个姚启圣在糊弄自己。想到这里,脸皮早就连得比墙后的女皇陛下当即不动声色地猛然一道:“姚启圣!斩杀帝国兵卒你可知罪!”
然而底下的姚启圣却并没有被女皇的这一喝吓倒。却见他当下便当着众多文武大臣的面,与女皇据以力争道:“回陛下,臣下不知罪。启圣那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于陛下口中的受害女子。再说那两个兵卒并非帝国将士,乃是乡间军阀的散兵游勇。试问以义勇军自诩的帝国将士怎会做出如此令人不耻之事。”
本来孙露还想八卦一下问问姚启圣,他老婆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能轻易举起石臼如若无物。不过眼见对方这张招牌似的灵牙利嘴。再无怀疑的,女皇陛下当即爽朗的一笑道:“好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姚启圣!你是政科的吧?”
“回陛下,臣是政科头名。”姚启圣自信的回答道。
“恩,不错。陈爱卿啊,朕将此才俊交到你手上了,一定要为朝廷好好培养才是啊,”孙露满意的回头向陈邦彦点头道。
原来依照传统,历代的状元一般都要先到翰林院任修撰,榜眼、探花任编修,其他进士任庶吉士等。到三年任期,皇帝大考翰詹分别委任。这也算是一种对官僚的专业化实习。向来注重实践的中华朝自然也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只不过中华朝对官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远比之前的朝代要高得多。因此新科进士们的实习部门也就不仅限于翰林院这样的高文化机构。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加试成绩分配到相应的内阁行政部门进行实习。于是在心中迅速评估了一番姚启圣后,陈邦彦胸有成竹地拱手道:“遵命陛下。”
不过在场的其他内阁大臣可不是每个都像陈邦彦那般照顾新人的。至少在朱舜水看来,这个姚启圣俨然就是一个麻烦的刺头。况且据他所知,在众多进士当中姚启圣并不是文章写的最好的那个。他之所以被选拔为状元,而是因为他的综合评分名列榜首。说白了就是杂学涉猎得比较广泛罢了。这在注重文采的众多大臣们看来算不了什么。若是放在从前别说状元了,大概连进士的名次都会被排得十分靠后。因此相比之下,文采飞扬的榜眼郎傅以渐更符合传统意义的状元标准。当然这并不是说女皇在排名次时厚此薄彼,只不过在女皇看来综合素质的高低比文采的好坏对官员来说更重要。所以在赞扬了一番姚启圣后,孙露很快就将视线放在了榜眼郎身上道:“都说今年的状元、榜眼不分仲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呢!诸位卿家你们说是吗?”
--
华灯初上,明月当空,御花园中弘武女皇与皇夫并排端坐在宽敞的龙椅之上。杨禹轩和妹妹杨年华则紧紧依偎在父母身旁,瞪大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正在行跪拜礼的大人们。当然年幼皇子们并不知晓,那站在最前面带领一大帮人朝他们下跪的叔叔姐姐们个个都是帝国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不过端坐在龙椅上的孙露却十分清楚低下的这些人代表着什么。因此当新科进士们行完礼后,女皇陛下立刻便伸出手和蔼地微笑示意道:“诸位平身。”
“谢主龙恩。”底下的新科进士们齐声谢恩道。继而在场的数百人便以整齐划一的动作站起了身。显然这群帝国未来的栋梁在晋见女皇之前可没少下功夫来着。而龙椅上的女皇则心满意足地扫视一番众人之后,将目光停留在了为首的三名杰出俊杰身上。他们便是今科的状元、榜眼与探花。却见女皇率先向站在最前端身着大红袍的状元郎开口道:“这位想必就是新科状元郎了吧。”
“新科状元姚启圣参见女皇陛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被点到名的状元郎微微低着头上前行礼道。
虽然看不清对方的面目,但从其器宇轩昂的声线和从容自信的步伐来看,孙露觉得此人定是一个才气横溢,却傲气十足的年轻人。果然,女皇心中的判断才刚下,那状元郎竟然胆大妄为地抬起头瞻仰起女皇的圣容来。如此轻浮的举动自然是让周围的几个内阁司法重臣皱起了眉头。然而就这么一个看似无理的举动,却让孙露心头猛然一凌。似乎想起什么来的她,跟着欣然开口道:“听说状元郎是浙江会绍兴人。那可太巧了,朕曾听人说起过早年有个绍兴少年在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于是夺了佩刀杀了那些兵卒,把受害女子放走了。他好象也叫姚启圣啊。”
“回陛下,那少年正是臣下。”姚启圣毫不犹豫地承认道。
果然!此人就是那个历史上与施琅一起帮康熙收台湾的姚启圣!孙露在心中忍不住如此惊呼道。其实她刚才也只是灵光一闪随口试探了一下而已。须知那个有关姚启圣的故事本就是民间传言。况且历史早已被改变,谁又能保证姚启圣还能在萧山遇见那两个倒霉的兵痞呢。若非世上真有如此凑巧之事,那就是眼前这个姚启圣在糊弄自己。想到这里,脸皮早就连得比墙后的女皇陛下当即不动声色地猛然一道:“姚启圣!斩杀帝国兵卒你可知罪!”
然而底下的姚启圣却并没有被女皇的这一喝吓倒。却见他当下便当着众多文武大臣的面,与女皇据以力争道:“回陛下,臣下不知罪。启圣那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于陛下口中的受害女子。再说那两个兵卒并非帝国将士,乃是乡间军阀的散兵游勇。试问以义勇军自诩的帝国将士怎会做出如此令人不耻之事。”
本来孙露还想八卦一下问问姚启圣,他老婆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能轻易举起石臼如若无物。不过眼见对方这张招牌似的灵牙利嘴。再无怀疑的,女皇陛下当即爽朗的一笑道:“好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姚启圣!你是政科的吧?”
“回陛下,臣是政科头名。”姚启圣自信的回答道。
“恩,不错。陈爱卿啊,朕将此才俊交到你手上了,一定要为朝廷好好培养才是啊,”孙露满意的回头向陈邦彦点头道。
原来依照传统,历代的状元一般都要先到翰林院任修撰,榜眼、探花任编修,其他进士任庶吉士等。到三年任期,皇帝大考翰詹分别委任。这也算是一种对官僚的专业化实习。向来注重实践的中华朝自然也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只不过中华朝对官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远比之前的朝代要高得多。因此新科进士们的实习部门也就不仅限于翰林院这样的高文化机构。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加试成绩分配到相应的内阁行政部门进行实习。于是在心中迅速评估了一番姚启圣后,陈邦彦胸有成竹地拱手道:“遵命陛下。”
不过在场的其他内阁大臣可不是每个都像陈邦彦那般照顾新人的。至少在朱舜水看来,这个姚启圣俨然就是一个麻烦的刺头。况且据他所知,在众多进士当中姚启圣并不是文章写的最好的那个。他之所以被选拔为状元,而是因为他的综合评分名列榜首。说白了就是杂学涉猎得比较广泛罢了。这在注重文采的众多大臣们看来算不了什么。若是放在从前别说状元了,大概连进士的名次都会被排得十分靠后。因此相比之下,文采飞扬的榜眼郎傅以渐更符合传统意义的状元标准。当然这并不是说女皇在排名次时厚此薄彼,只不过在女皇看来综合素质的高低比文采的好坏对官员来说更重要。所以在赞扬了一番姚启圣后,孙露很快就将视线放在了榜眼郎身上道:“都说今年的状元、榜眼不分仲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呢!诸位卿家你们说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