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页
但这宫廷女官就大大不同了。做了宫廷女官不但能得到从前只有“诰命夫人”才能拥有的头衔,还能长伴于君王左右,可谓是光耀门楣。而她们的父亲、丈夫更是削尖了脑袋想要把她们送到女皇身边,这样一来不但能从宫中探得消息,为自己的日后揣摩圣意凭添筹码。若是能一朝博得女皇的宠爱与信任,更能连带着全家都攀上富贵的高枝。一时间京师内外一班名媛才女,无不想通过这个途径来攀龙附凤,显耀门庭。
但这高枝也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攀得上的。如今的中华皇室成员实在是少得可怜,而南京皇城的规模也比北京的紫禁城小得多。如此一来,皇室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的女子入宫供职的。应征的人又如此之多,录取的条件自然随之苛刻异常。然而对于这些名媛才女来是说琴棋书画、弓马骑射之类的考核内容并不能难倒她们。真正让她们感到头痛的是女皇陛下亲自下达的一条规定——不许裹脚。
是的,不许裹脚!身为一个来自21世纪的女子,孙露对于裹脚这种陋习打从心底里就极其厌恶。而来到这个时代亲眼目睹过那些畸形的小脚后,更坚定了她想要废除这一陋习的决心。但是放脚一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广东、广西、福建、云贵等地还好,妇女裹脚的情况并不严重,只一些官宦小姐夫人中流行。这一来是因为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受中原汉族的影响较小。二来是因为西南、华南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需要妇女一同参与务农。但在江南地区裹脚在妇女当中是十分普遍的情况,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最贫穷的农妇、粗使丫头才会拥有锄头般大的脚。所以岭南财阀们的家眷往往会被人耻笑为“大脚蛮婆”。
因此在经过了一番调查与试探后,孙露知道要想废除裹脚这个陋习,光靠一纸圣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从观念上将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念给纠正过来。既然裹小脚是从宫廷中传出的,那放脚也就先从宫廷下手吧。只要上层的贵妇们肯放脚,底下的民妇自会跟着一同放脚了。而事实也正同孙露预计的一样,官宦缙绅们很快便揣摩上了圣意,纷纷让自的女眷放脚,以求能有资格参与女官的选拔。当然与孙露消除陋习的出发点不同,官宦缙绅们出发点则是出于对女皇的爱护。在他们看来拥有一双天足的女皇陛下必定十分忌讳小脚女子。若是因为自己妻女的一双小脚而触怒了龙颜那可是极其冤枉的一件事。因此很快便有大臣上书声称要“母子一体,禁止裹足”。一时间在京师内外的上流社会还真就刮起了一股放脚之风。
正如眼前的董小宛也将其的一双秀足给放开了。好在她年纪尚轻,假以时日双足还是能恢复正常的。董小宛是第一批被录取的女官。她虽是冒辟疆的小妾,又曾沦落风尘,但凭借她那过人的才华与不凡的气质,依旧还是在众多官宦名媛之中得以脱颖而出。并被女皇钦点为五品称宜人,允许其自由出入宫廷陪伴女皇。而冒辟疆的正妻苏元芳亦被授予了四品称恭人头衔。一妻一妾同时被招入宫,冒辟疆无疑成了全京城最幸运的人物。而董小宛为报答女皇的知遇之恩,自是尽心服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或许是摆放在案几上的折子太多了缘故,那女官在收拾时不小心把一本折子给弄落在了地上。眼尖的孙露一眼便望见了折子上所盖的红章,知那并不是寻常的道贺折子。于是她便指着那折子问道:“那是谁的折子?”
那女官这才低头望见了那折子,慌忙俯身拾起告罪道:“小臣该死,请陛下恕罪。”
谁知孙露却并不在意的颔首示意道:“你先起来吧。把这折子给朕念一念。”
“是,陛下。”女官赶忙起身翻开了折子。可待正要宣读时,却又突然楞住了,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难色。心细如发的董小宛在瞬间便看出了女官的这一变化。颇感纳闷的她起身渡到女官身旁接过了折子一看,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却见她对着女皇柔声建议道:“陛下,还是由臣妾来念吧。”说罢便接过奏折,温和地示意那女官退下。
见此情形,孙露不禁饶有兴趣的问道:“哦?冒夫人对这份折子很感兴趣吗。说来听听,是谁写的。”
“回陛下,这份是内务部右侍郎郭之奇上奏的折子,恳请陛下收回废除宦官制的成命。”董小宛微微歉身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第14节 废宦官朝野起波澜修女训女主彰女德
在一大堆歌功颂德的折子中突然出现这么一份碍眼的奏表,无疑是一件令人扫兴的事。事实上,有关废除宦官制的争论之前在朝堂之上已经持续多日了。虽说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对太监可谓是深恶痛觉,恨不得把那些阉人统统从皇帝的身边清除出去。可真的碰上皇帝要废除宦官制时,他们又开始万般阻扰起来。毕竟他们的女皇陛下是如此的年轻,而皇夫杨绍清又远赴了重洋。在这个时候让身体健全的男子在宫中服役势必会引来众多的流言飞语。一时间上书劝柬的奏折就像是雪片一般堆满了女皇的案几。
面对众臣的百般阻扰孙露表现出了她作为一个君王的威严与坦诚。她先是以开源节流、恢复古制为理由驳回了众臣的进言。要知在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从东汉开始,皇宫才全部启用阉人。这也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等原因而造成的。而如今的中华皇室成员稀少,更本就不需要招集如此多的劳动力入宫服侍。因此一定数量的御用女官加上少量的男侍足以应付整个皇宫的运转。象明朝宫廷那样动辄十万太监,无疑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而孙露本人也希望中华皇室在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中小规模的形式。继而她又以阉割之刑有违常伦,和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诲,对众臣动之于情晓之以礼。一番恩威并施之后孙露总算是将这事给顶了回去。而之后从云南传来的捷报也随即转移了众臣的注意力。但此刻郭之奇的折子又将这个问题摆在了孙露的面前。
--
但这高枝也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攀得上的。如今的中华皇室成员实在是少得可怜,而南京皇城的规模也比北京的紫禁城小得多。如此一来,皇室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的女子入宫供职的。应征的人又如此之多,录取的条件自然随之苛刻异常。然而对于这些名媛才女来是说琴棋书画、弓马骑射之类的考核内容并不能难倒她们。真正让她们感到头痛的是女皇陛下亲自下达的一条规定——不许裹脚。
是的,不许裹脚!身为一个来自21世纪的女子,孙露对于裹脚这种陋习打从心底里就极其厌恶。而来到这个时代亲眼目睹过那些畸形的小脚后,更坚定了她想要废除这一陋习的决心。但是放脚一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广东、广西、福建、云贵等地还好,妇女裹脚的情况并不严重,只一些官宦小姐夫人中流行。这一来是因为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受中原汉族的影响较小。二来是因为西南、华南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需要妇女一同参与务农。但在江南地区裹脚在妇女当中是十分普遍的情况,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最贫穷的农妇、粗使丫头才会拥有锄头般大的脚。所以岭南财阀们的家眷往往会被人耻笑为“大脚蛮婆”。
因此在经过了一番调查与试探后,孙露知道要想废除裹脚这个陋习,光靠一纸圣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从观念上将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念给纠正过来。既然裹小脚是从宫廷中传出的,那放脚也就先从宫廷下手吧。只要上层的贵妇们肯放脚,底下的民妇自会跟着一同放脚了。而事实也正同孙露预计的一样,官宦缙绅们很快便揣摩上了圣意,纷纷让自的女眷放脚,以求能有资格参与女官的选拔。当然与孙露消除陋习的出发点不同,官宦缙绅们出发点则是出于对女皇的爱护。在他们看来拥有一双天足的女皇陛下必定十分忌讳小脚女子。若是因为自己妻女的一双小脚而触怒了龙颜那可是极其冤枉的一件事。因此很快便有大臣上书声称要“母子一体,禁止裹足”。一时间在京师内外的上流社会还真就刮起了一股放脚之风。
正如眼前的董小宛也将其的一双秀足给放开了。好在她年纪尚轻,假以时日双足还是能恢复正常的。董小宛是第一批被录取的女官。她虽是冒辟疆的小妾,又曾沦落风尘,但凭借她那过人的才华与不凡的气质,依旧还是在众多官宦名媛之中得以脱颖而出。并被女皇钦点为五品称宜人,允许其自由出入宫廷陪伴女皇。而冒辟疆的正妻苏元芳亦被授予了四品称恭人头衔。一妻一妾同时被招入宫,冒辟疆无疑成了全京城最幸运的人物。而董小宛为报答女皇的知遇之恩,自是尽心服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或许是摆放在案几上的折子太多了缘故,那女官在收拾时不小心把一本折子给弄落在了地上。眼尖的孙露一眼便望见了折子上所盖的红章,知那并不是寻常的道贺折子。于是她便指着那折子问道:“那是谁的折子?”
那女官这才低头望见了那折子,慌忙俯身拾起告罪道:“小臣该死,请陛下恕罪。”
谁知孙露却并不在意的颔首示意道:“你先起来吧。把这折子给朕念一念。”
“是,陛下。”女官赶忙起身翻开了折子。可待正要宣读时,却又突然楞住了,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难色。心细如发的董小宛在瞬间便看出了女官的这一变化。颇感纳闷的她起身渡到女官身旁接过了折子一看,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却见她对着女皇柔声建议道:“陛下,还是由臣妾来念吧。”说罢便接过奏折,温和地示意那女官退下。
见此情形,孙露不禁饶有兴趣的问道:“哦?冒夫人对这份折子很感兴趣吗。说来听听,是谁写的。”
“回陛下,这份是内务部右侍郎郭之奇上奏的折子,恳请陛下收回废除宦官制的成命。”董小宛微微歉身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第14节 废宦官朝野起波澜修女训女主彰女德
在一大堆歌功颂德的折子中突然出现这么一份碍眼的奏表,无疑是一件令人扫兴的事。事实上,有关废除宦官制的争论之前在朝堂之上已经持续多日了。虽说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对太监可谓是深恶痛觉,恨不得把那些阉人统统从皇帝的身边清除出去。可真的碰上皇帝要废除宦官制时,他们又开始万般阻扰起来。毕竟他们的女皇陛下是如此的年轻,而皇夫杨绍清又远赴了重洋。在这个时候让身体健全的男子在宫中服役势必会引来众多的流言飞语。一时间上书劝柬的奏折就像是雪片一般堆满了女皇的案几。
面对众臣的百般阻扰孙露表现出了她作为一个君王的威严与坦诚。她先是以开源节流、恢复古制为理由驳回了众臣的进言。要知在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从东汉开始,皇宫才全部启用阉人。这也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等原因而造成的。而如今的中华皇室成员稀少,更本就不需要招集如此多的劳动力入宫服侍。因此一定数量的御用女官加上少量的男侍足以应付整个皇宫的运转。象明朝宫廷那样动辄十万太监,无疑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而孙露本人也希望中华皇室在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中小规模的形式。继而她又以阉割之刑有违常伦,和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诲,对众臣动之于情晓之以礼。一番恩威并施之后孙露总算是将这事给顶了回去。而之后从云南传来的捷报也随即转移了众臣的注意力。但此刻郭之奇的折子又将这个问题摆在了孙露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