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回万岁,首批十万石粮食目前已经运抵京城了。至于剩余的粮食由于数量庞大,加之蜀道难行估计要晚些日子。按照南京那边的说法下一批人道主义援助要到三个月后才能运抵。”吴继善小心翼翼的回答道。虽然接受了明朝“蜀王”的封号,但在四川人们还是要称张献忠为万岁,称成都为京城。隆武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大西使用自己的年号,拥有自己的军队,任命自己的官员。只要在名义上还承认授命于隆武王朝就行。
人道主义援助?张献忠听罢眉头不由一皱。粮食就粮食了。还搞这么些道道。不过被吴继善这么一提醒张献忠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一脸严肃的问道:“吴爱卿,朕听说这南京给的粮袋上还打有隆武朝的年号?可有此事啊?”
“回万岁,确有此事。明军在麻袋上打上年号是为了记录粮食入仓的时间。”吴继善低着头连忙解释道。他这次虽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可回来后却差一点儿掉了脑袋。因为有人向张献忠进言说他吴继善早已勾结了明军出卖了大西。若不是还有这50万石的救济粮未到四川吴继善估计自己这次真的会被多疑的张献忠给砍了脑袋。如今听张献忠突然这么一问他心中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哼,果然没错。还真的犹如左丞相所言那女人在粮袋做了手脚想要收买人心。小样的,我不会换口袋吗。要发也是发我大西朝的救济粮而不是你们明朝的粮食。要不怎么体现我大西爱民如子呢。想到这儿张献忠轻蔑的一笑然后命令道:“传旨,将所有的麻袋都换成印有我大西朝年号的麻袋再分发下去。记住绝不能让百姓看到印有明朝年号的麻袋。违旨者斩无赦!”
“臣尊旨。”吴继善恭敬的令命道。背后却已经不自觉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是为了年号的事啊。不过这种事该不会是张献忠这样的大老粗想得到的。吴继善不禁在心中盘算起会在这种事情上做文章的人是谁。
就在此时一个内侍走了进来恭敬的禀告道:“启禀万岁,大将军孙可望、左丞相汪兆龄求见。”
“哦?我儿可望来了吗?还有汪丞相。好,宣他们进殿。”张献忠一听孙可望来了立刻有了精神。孙可望同李定国等人既是张献忠的爱将又是他的养子。堪称张献忠的左膀与右臂。一直以来李定国在蜀东与明军相对峙。而孙可望则帅军在四川与云贵的交界处活动。往往一段时间下来都能有不小的收获。只听内侍以尖锐的声音传令道:“宣孙可望、汪兆龄进见。”
不一回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和一个年长的文官便一前一后的走进了大殿。只见两人齐声行礼道:“臣孙可望、臣汪兆龄参见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两人应声起身后。汪兆龄这才发现吴继善也在大殿之中不由冷冷的瞥了他一言。而孙可望也同张献忠互换了一下眼神。心领神会的张献忠轻咳了一声向吴继善说道:“吴爱卿,若没别的什么事你可以退下了。”
“是万岁,”吴继善连忙行了个礼在汪兆龄冰冷的目光护送下退出了大典。汪兆龄直到见吴继善渐渐远去这才露出了满脸的媚笑向张献忠进言道:“恭喜万岁,文韬武略镇住了南明。如今南明献上岁贡乃是我朝之福啊。”
虽然明知汪兆龄这是胡诌但一句“岁贡”还是听得张献忠浑身舒服。丞相就是丞相比刚才的吴继善会讲话多了。什么人道主义援助。援助,援助的。听上去多难听啊。好象大西受人接济一般。“岁贡”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于是张献忠立刻眉开眼笑的说道:“不知汪爱卿找朕所谓何事啊?”
“回万岁,臣今天前来可是为了咱大西的江山着想啊。只不过忠言逆耳,恐冲撞了万岁。”汪兆龄忽然一脸严肃的说道。
“哦?朕深知汪爱卿一向为大西呕心沥血。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张献忠大度的回道。
“谢万岁,那臣就斗胆吐一吐真言了。启禀万岁,我大西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了啊。若再不加以防范。那到时候我等均将死无葬身之地啊。”汪兆龄说罢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连一旁的孙可望也随之跪倒在地。
张献忠见状不由一惊连忙伸手道:“两位爱卿快快起身。这是从何说起啊?”
“起奏万岁,如今天下已成汉末三足鼎立之势。万岁顺应民心进驻蜀中堪比那刘皇叔。关外的满清趁我中原大乱窃我中原大片故土。南明女主乱政败坏朝纲。无论是多尔衮,还是那孙露均是以臣子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可见万岁才是天下汉人的中兴之主。肩负着复兴汉室的重任。”汪兆龄说到这里不禁脸孔都兴奋地涨得通红。仿佛张献忠就是那刘玄德,而他汪兆龄便是武侯诸葛亮。
被人称为刘玄德当然是件舒服的事。可是张献忠自各儿心里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量。于是摆了摆手说道:“呵,爱卿所言太过了吧。朕怎可比得上当年的刘皇叔。再说我大西地处偏远如何能同明和清斗。”
“万岁万万不可妄自菲薄。这三国之势微妙之处就在于三国之间互相牵制。一方若是进攻其中一方就会遭到另外两方势力的联手回击。当年曹操是何等威风还不是败于蜀、吴联军的手上。”汪兆龄连忙进言道。
--
人道主义援助?张献忠听罢眉头不由一皱。粮食就粮食了。还搞这么些道道。不过被吴继善这么一提醒张献忠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一脸严肃的问道:“吴爱卿,朕听说这南京给的粮袋上还打有隆武朝的年号?可有此事啊?”
“回万岁,确有此事。明军在麻袋上打上年号是为了记录粮食入仓的时间。”吴继善低着头连忙解释道。他这次虽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可回来后却差一点儿掉了脑袋。因为有人向张献忠进言说他吴继善早已勾结了明军出卖了大西。若不是还有这50万石的救济粮未到四川吴继善估计自己这次真的会被多疑的张献忠给砍了脑袋。如今听张献忠突然这么一问他心中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哼,果然没错。还真的犹如左丞相所言那女人在粮袋做了手脚想要收买人心。小样的,我不会换口袋吗。要发也是发我大西朝的救济粮而不是你们明朝的粮食。要不怎么体现我大西爱民如子呢。想到这儿张献忠轻蔑的一笑然后命令道:“传旨,将所有的麻袋都换成印有我大西朝年号的麻袋再分发下去。记住绝不能让百姓看到印有明朝年号的麻袋。违旨者斩无赦!”
“臣尊旨。”吴继善恭敬的令命道。背后却已经不自觉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是为了年号的事啊。不过这种事该不会是张献忠这样的大老粗想得到的。吴继善不禁在心中盘算起会在这种事情上做文章的人是谁。
就在此时一个内侍走了进来恭敬的禀告道:“启禀万岁,大将军孙可望、左丞相汪兆龄求见。”
“哦?我儿可望来了吗?还有汪丞相。好,宣他们进殿。”张献忠一听孙可望来了立刻有了精神。孙可望同李定国等人既是张献忠的爱将又是他的养子。堪称张献忠的左膀与右臂。一直以来李定国在蜀东与明军相对峙。而孙可望则帅军在四川与云贵的交界处活动。往往一段时间下来都能有不小的收获。只听内侍以尖锐的声音传令道:“宣孙可望、汪兆龄进见。”
不一回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和一个年长的文官便一前一后的走进了大殿。只见两人齐声行礼道:“臣孙可望、臣汪兆龄参见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两人应声起身后。汪兆龄这才发现吴继善也在大殿之中不由冷冷的瞥了他一言。而孙可望也同张献忠互换了一下眼神。心领神会的张献忠轻咳了一声向吴继善说道:“吴爱卿,若没别的什么事你可以退下了。”
“是万岁,”吴继善连忙行了个礼在汪兆龄冰冷的目光护送下退出了大典。汪兆龄直到见吴继善渐渐远去这才露出了满脸的媚笑向张献忠进言道:“恭喜万岁,文韬武略镇住了南明。如今南明献上岁贡乃是我朝之福啊。”
虽然明知汪兆龄这是胡诌但一句“岁贡”还是听得张献忠浑身舒服。丞相就是丞相比刚才的吴继善会讲话多了。什么人道主义援助。援助,援助的。听上去多难听啊。好象大西受人接济一般。“岁贡”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于是张献忠立刻眉开眼笑的说道:“不知汪爱卿找朕所谓何事啊?”
“回万岁,臣今天前来可是为了咱大西的江山着想啊。只不过忠言逆耳,恐冲撞了万岁。”汪兆龄忽然一脸严肃的说道。
“哦?朕深知汪爱卿一向为大西呕心沥血。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张献忠大度的回道。
“谢万岁,那臣就斗胆吐一吐真言了。启禀万岁,我大西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了啊。若再不加以防范。那到时候我等均将死无葬身之地啊。”汪兆龄说罢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连一旁的孙可望也随之跪倒在地。
张献忠见状不由一惊连忙伸手道:“两位爱卿快快起身。这是从何说起啊?”
“起奏万岁,如今天下已成汉末三足鼎立之势。万岁顺应民心进驻蜀中堪比那刘皇叔。关外的满清趁我中原大乱窃我中原大片故土。南明女主乱政败坏朝纲。无论是多尔衮,还是那孙露均是以臣子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可见万岁才是天下汉人的中兴之主。肩负着复兴汉室的重任。”汪兆龄说到这里不禁脸孔都兴奋地涨得通红。仿佛张献忠就是那刘玄德,而他汪兆龄便是武侯诸葛亮。
被人称为刘玄德当然是件舒服的事。可是张献忠自各儿心里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量。于是摆了摆手说道:“呵,爱卿所言太过了吧。朕怎可比得上当年的刘皇叔。再说我大西地处偏远如何能同明和清斗。”
“万岁万万不可妄自菲薄。这三国之势微妙之处就在于三国之间互相牵制。一方若是进攻其中一方就会遭到另外两方势力的联手回击。当年曹操是何等威风还不是败于蜀、吴联军的手上。”汪兆龄连忙进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