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李自成当然有这么自负的本钱。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他的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一路由先已进入山西的大将刘芳亮等率领,从平阳经阳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卫辉、彰德等地,然后经真定北上,以牵制明朝南路援军;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渡黄河,下太原,传檄各州县,揭露朱明种种罪状。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李自成遂率军北上,经大同、宣府南下。于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就这样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就此灭亡了。
明王朝如此快的灭亡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那些士人官绅虽然明白明王朝已经危如累卵,但却不曾想会覆灭的这么快。而崇祯皇帝之死,更是天下震动。许多士人官绅为此痛哭涕泣、如丧考妣者。更有甚者还“杀身成仁”、“殉主”、“殉国”。把李自成的农民军视为仇寇,念念不忘报所谓“君父之仇”。
当然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并不在乎这些士人官绅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的举动是顺应民心、替天行道的。在占领北京之后,李自成觉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开国登基、论功行赏、好好的享受了。于是他将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改内阁为天佑殿,牛金星继任首辅。开始接管政权,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则开始向南方地区派兵占据要地、委派地方官稳定地方。并调军南下,准备南征南明朝廷。当然按照义军的传统为了筹措军饷。也少不了清点府库,没收皇宫、宗室、勋戚、太监的财产,打击官僚来“追赃助饷”。
不过除了这些在李自成的心中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驻扎在山海关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三月初,明廷特封辽东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率边兵入关守卫北京。吴三桂统领数十万军民向关内进发,十六日入关,二十日至丰润。但当吴三桂得知北京已被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攻占后便开始犹豫不前。李自成当然知道此时安抚吴三桂的重要性。于是他让吴三桂之父安抚吴三桂,并且顺利交接了山海关。可是事情却临时发生了转变吴三桂突然背弃了约定拒绝投降。并在滦州击败了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领的大顺先遣部队,急归山海关。
吴三桂的这一举动极大的刺激了李自成。李自成并没有反省自己没收吴叁桂的大笔财产、将吴三桂的家人下狱、甚至默许刘宗敏抢走吴三桂的爱妾陈园园的错误举动。而是在四月十二日亲率大军经密云、永平东部攻山海关。又派唐通别领轻兵从一片石越关外,以阻截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关内,北自山南至海,对山海关的吴三桂形成包围态势。
以李自成现在的实力攻下山海关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在李自成的心中却总有一股不安的感觉。若说是为何不安李自成自己也说不上来。只能说是多年来征战的经验告诉他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忽然李自成听见了一阵隆隆的声音。这声音就象是潮水般袭来。李自成下意识的顺着这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却看见了一副让他终身难忘的情景。
地平线的上扬起一阵尘土,那隆隆声正是万马奔腾时发出的马蹄声。李自成甚至可以从望远镜中看见铁骑盔甲上闪着的寒光。此时的大顺军正与吴三桂军酣战正急。只见两股铁骑同时从他们的两翼驰入。一时间万马奔跃,矢石如雨。这两支骑兵就象两把钢刀在大顺军阵中间来回撕杀着。这些骑兵所过之处必定留下一片血雨。惨叫声不绝于耳。
就在李自成为眼前的景象惊讶得说不出话时。一个身负重伤的都尉上前报告道:“启禀陛下,唐将军已经在一片石被辫子兵打败了。现在,现在大队辫子兵正向山海关袭来。”
不错!眼前的这两股骑兵正是由满清英王阿济格和豫王多铎所率领的前锋部队。由于吴三桂被李自成困在了山海关。在权衡众多利弊之后吴三桂终于一咬牙向清朝乞师。而此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正领兵略取关外之地。得到吴三桂请求的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以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为前锋,带着几万清军星夜赶赴山海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进抵山海关外十五里处,先在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的边外兵。
但是眼前的这种震撼的情景却是多尔衮同吴三桂刻意制造的结果。此时的吴三桂早已带着亲信向多尔衮称臣迎降了。多尔衮利用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在吴三桂兵力接近崩溃的时候杀了出来。为的就是要在李自成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造成神兵天降的效果。给李自成带来极大的压力。
多尔衮的这一招心理战无疑是成功的。李自成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庞大数目辫子军。他并没有象以往面对明军时那么勇敢的迎击而选择了撤退。这一举动对于大顺军的士气来说是极大的打击。混乱的撤退行动造成了大量的大顺军士兵自相践踏而死。山海关之战最终以大顺军的败北而告终。虽然直到最后大顺军都掌握着人数上的优势。但在士气上当清骑兵出现时就已经丧失殆尽了。
站在山海关上看着底下四处逃窜的大顺军吴三桂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是转之而来的却是阵阵的寒意。吴三桂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旁的这个男子的可怕。多尔衮满清的摄政王。何为摄政王?说白了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自己既然发誓效忠于他那往后还得小心行事才是。效忠?是的。自己现在已经投降满清了。吴三桂摸了摸脑袋后面的那根短短的辫子。这是刚才才梳起的辫子。从这一刻起吴三桂知道自己成了真正的汉奸。当然他也有自我安慰的方法。毕竟万岁爷已经殉国了、毕竟明朝已经灭亡了。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能有多大的作为呢。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旁边的多尔衮自己都不是他们的对手。相比较而言投降满清压力还小些。大明刚刚被灭亡,不思报国犹自可,不报“君父之仇”,马上投奔“反贼”,必定会引起非议。况且先帝也有过要他放弃山海关破“贼”的旨意。
--
明王朝如此快的灭亡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那些士人官绅虽然明白明王朝已经危如累卵,但却不曾想会覆灭的这么快。而崇祯皇帝之死,更是天下震动。许多士人官绅为此痛哭涕泣、如丧考妣者。更有甚者还“杀身成仁”、“殉主”、“殉国”。把李自成的农民军视为仇寇,念念不忘报所谓“君父之仇”。
当然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并不在乎这些士人官绅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的举动是顺应民心、替天行道的。在占领北京之后,李自成觉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开国登基、论功行赏、好好的享受了。于是他将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改内阁为天佑殿,牛金星继任首辅。开始接管政权,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则开始向南方地区派兵占据要地、委派地方官稳定地方。并调军南下,准备南征南明朝廷。当然按照义军的传统为了筹措军饷。也少不了清点府库,没收皇宫、宗室、勋戚、太监的财产,打击官僚来“追赃助饷”。
不过除了这些在李自成的心中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驻扎在山海关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三月初,明廷特封辽东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率边兵入关守卫北京。吴三桂统领数十万军民向关内进发,十六日入关,二十日至丰润。但当吴三桂得知北京已被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攻占后便开始犹豫不前。李自成当然知道此时安抚吴三桂的重要性。于是他让吴三桂之父安抚吴三桂,并且顺利交接了山海关。可是事情却临时发生了转变吴三桂突然背弃了约定拒绝投降。并在滦州击败了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领的大顺先遣部队,急归山海关。
吴三桂的这一举动极大的刺激了李自成。李自成并没有反省自己没收吴叁桂的大笔财产、将吴三桂的家人下狱、甚至默许刘宗敏抢走吴三桂的爱妾陈园园的错误举动。而是在四月十二日亲率大军经密云、永平东部攻山海关。又派唐通别领轻兵从一片石越关外,以阻截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关内,北自山南至海,对山海关的吴三桂形成包围态势。
以李自成现在的实力攻下山海关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在李自成的心中却总有一股不安的感觉。若说是为何不安李自成自己也说不上来。只能说是多年来征战的经验告诉他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忽然李自成听见了一阵隆隆的声音。这声音就象是潮水般袭来。李自成下意识的顺着这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却看见了一副让他终身难忘的情景。
地平线的上扬起一阵尘土,那隆隆声正是万马奔腾时发出的马蹄声。李自成甚至可以从望远镜中看见铁骑盔甲上闪着的寒光。此时的大顺军正与吴三桂军酣战正急。只见两股铁骑同时从他们的两翼驰入。一时间万马奔跃,矢石如雨。这两支骑兵就象两把钢刀在大顺军阵中间来回撕杀着。这些骑兵所过之处必定留下一片血雨。惨叫声不绝于耳。
就在李自成为眼前的景象惊讶得说不出话时。一个身负重伤的都尉上前报告道:“启禀陛下,唐将军已经在一片石被辫子兵打败了。现在,现在大队辫子兵正向山海关袭来。”
不错!眼前的这两股骑兵正是由满清英王阿济格和豫王多铎所率领的前锋部队。由于吴三桂被李自成困在了山海关。在权衡众多利弊之后吴三桂终于一咬牙向清朝乞师。而此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正领兵略取关外之地。得到吴三桂请求的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以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为前锋,带着几万清军星夜赶赴山海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进抵山海关外十五里处,先在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的边外兵。
但是眼前的这种震撼的情景却是多尔衮同吴三桂刻意制造的结果。此时的吴三桂早已带着亲信向多尔衮称臣迎降了。多尔衮利用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在吴三桂兵力接近崩溃的时候杀了出来。为的就是要在李自成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造成神兵天降的效果。给李自成带来极大的压力。
多尔衮的这一招心理战无疑是成功的。李自成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庞大数目辫子军。他并没有象以往面对明军时那么勇敢的迎击而选择了撤退。这一举动对于大顺军的士气来说是极大的打击。混乱的撤退行动造成了大量的大顺军士兵自相践踏而死。山海关之战最终以大顺军的败北而告终。虽然直到最后大顺军都掌握着人数上的优势。但在士气上当清骑兵出现时就已经丧失殆尽了。
站在山海关上看着底下四处逃窜的大顺军吴三桂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是转之而来的却是阵阵的寒意。吴三桂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旁的这个男子的可怕。多尔衮满清的摄政王。何为摄政王?说白了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自己既然发誓效忠于他那往后还得小心行事才是。效忠?是的。自己现在已经投降满清了。吴三桂摸了摸脑袋后面的那根短短的辫子。这是刚才才梳起的辫子。从这一刻起吴三桂知道自己成了真正的汉奸。当然他也有自我安慰的方法。毕竟万岁爷已经殉国了、毕竟明朝已经灭亡了。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能有多大的作为呢。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旁边的多尔衮自己都不是他们的对手。相比较而言投降满清压力还小些。大明刚刚被灭亡,不思报国犹自可,不报“君父之仇”,马上投奔“反贼”,必定会引起非议。况且先帝也有过要他放弃山海关破“贼”的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