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页
翎山距京师尚有三百里远,万一他们再不幸遇着了“紫星教”……呵,都是老套路了!
虽说荒谬了些,但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毕竟皇上如今瞧着是个疯的。
人一旦疯了,什么匪夷所思的幺蛾子都闹得出来。
谁知其提出祭祖之事,是否就是为了支开他们?
故而,让太子殿下独自前往翎山,断不可取!
解首辅警惕非常。
江太傅看穿他的心思,遂又道:“陛下既是想去,又何妨成全了他……有你我伴于圣驾之侧,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
言下之意,纵然皇上要作妖,那也能给他按得死死的。
解首辅闻言思索着。
这倒也是。
片刻后,却又道:“可外面各处……恐会有变故发生。”
内阁大学士余广思开了口:“当下局面还算稳固,退一万步说,燕军已退守沧州以北,再如何没个一年两载也殃及不到京师来……至于吴家,历来不是冒进的性子,更不可能于此时攻来,更何况宁阳距京师足有两千里之遥。若说临元许家军,也尚在八百里外,其间隔着三城及西南两大营在,纵然当真有何异动,总归也能及时应对。”
另有官员道:“去往翎山,来回不过十日而已。”
这些话,并非是粉饰太平,刻意忽略危险,存侥幸之心,而是明晃晃摆在眼前的事实正是如此。
解首辅也清楚这一切。
祭个祖而已,横竖又非是如前朝那般还须浩浩荡荡赶往旧都,来回耗时大半年之久,若说变故,那的确是要当心提防——
按说他确实不该如此草木皆兵,畏首畏尾,反倒失了朝廷该有的气势。
可他总觉得有些不安心……
虽自听闻燕王出事起,至今已有数月光景,可他还是觉得这转机来得太过突然,突然的叫人觉得不真实。就仿佛人飘浮在半空中,双脚始终未能着地一般。
接着,又听众人细说了些有关此行有可能出现的变故,谈到最后,也的确都在足以应对的范畴之内。
江太傅最后说了一句——
“祖制规矩是轻易破不得的,否则败坏的终究还是朝廷的威信……”
这并不是所谓死守规矩,当规矩深入人心时,最大的得利者永远都是朝廷。无规矩不成方圆,此乃亘古不变的治国之根本。
说到底,这仍是在维护朝廷的威信与利益。
越是如此关头,越不能小看这区区祭祖之事。
解首辅一时未语。
他又岂会不知这些道理。
“此事容我再细思数日……”
若只是说出来的这些变故,自是不足为惧,怕只怕尚有他们未曾想到的可能。
到底先皇的忌辰还在下月,并不急于这一时做决定,这期间恰也能再多留意一番四下各处的动作。
而纵是接下来所观所闻,一切也皆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
他亦设想了诸多可能——
但正如同僚们所言,这些皆是可以应对的,而绝无条件可以促生出足以翻覆局面的大事。
解首辅心有思量之际,一名内监来禀,道是明御史过来了。
又来了?
内阁官员们闻言便觉如临大敌。
而后下意识地看向坐在那里的解首辅——
不消去想,也可知这明效之定是为了祭祖之事,摆明了是冲着首辅大人来的。
解首辅坐在那里纹丝未动,面色平静从容地端起了茶盏。
然这一派从容之下,那吞咽茶水的动作却略微急了一些。
该准备的赶紧准备上,总不能吵到一半找水喝,再叫人看轻了去。
首辅大人这厢已经做好了不得不应战的准备,然而明御史此番前来,却非是找他骂架的——
虽也是带着分歧而来,然而言辞间却少了直白的尖锐和指责。
眼睛是通红的,语气是痛心的。
“……今日陛下昏迷半日,昏昏沉沉间,还念着要去先皇陵前奉一炷香,说两句话,最后尽一尽为人子的孝道!身为一国之君,何至于连这微不足道的愿想都不被成全!最后的体面都无人肯给!纵然只是身为人子,他难道竟连去往父亲坟前祭拜的资格都没有吗?!”
“诸位如此行事,良心可会安宁吗!”
他的声音悲愤而沙哑,叫一应官员听得心情复杂。
据说人在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去之前,总会频繁地念叨着同一桩心事……
皇上这是……真的不行了吗?
而明御史这些话虽有些冤枉了他们,但有一句说得倒是没错——到底是一国之君,大行之前,理应要给予其体面的。
皇帝的体面,也是朝廷的体面。
明御史眼中几乎要有泪水溢出,语气坚决有力:“纵然你们一意要反对到底,却还自有本官在,本官便是背,也会将陛下背去祖陵!”
这话听得众人心头一颤。
怎么还背上了!
偏偏还真信对方能干得出来这等事!
这不是明摆着打他们的脸吗?
真让他将陛下背去祖陵,那他们成了什么人?言官又要在史书上如何来留存他们的悖逆之举?——哦,更绝的是,言官就是背皇帝的那个!
这路……它不就走得窄狠了吗?
“明御史当真是言重了,解首辅也是为了陛下的龙体思虑,二位有事好商议,当以解决问题为上……”
--
虽说荒谬了些,但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毕竟皇上如今瞧着是个疯的。
人一旦疯了,什么匪夷所思的幺蛾子都闹得出来。
谁知其提出祭祖之事,是否就是为了支开他们?
故而,让太子殿下独自前往翎山,断不可取!
解首辅警惕非常。
江太傅看穿他的心思,遂又道:“陛下既是想去,又何妨成全了他……有你我伴于圣驾之侧,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
言下之意,纵然皇上要作妖,那也能给他按得死死的。
解首辅闻言思索着。
这倒也是。
片刻后,却又道:“可外面各处……恐会有变故发生。”
内阁大学士余广思开了口:“当下局面还算稳固,退一万步说,燕军已退守沧州以北,再如何没个一年两载也殃及不到京师来……至于吴家,历来不是冒进的性子,更不可能于此时攻来,更何况宁阳距京师足有两千里之遥。若说临元许家军,也尚在八百里外,其间隔着三城及西南两大营在,纵然当真有何异动,总归也能及时应对。”
另有官员道:“去往翎山,来回不过十日而已。”
这些话,并非是粉饰太平,刻意忽略危险,存侥幸之心,而是明晃晃摆在眼前的事实正是如此。
解首辅也清楚这一切。
祭个祖而已,横竖又非是如前朝那般还须浩浩荡荡赶往旧都,来回耗时大半年之久,若说变故,那的确是要当心提防——
按说他确实不该如此草木皆兵,畏首畏尾,反倒失了朝廷该有的气势。
可他总觉得有些不安心……
虽自听闻燕王出事起,至今已有数月光景,可他还是觉得这转机来得太过突然,突然的叫人觉得不真实。就仿佛人飘浮在半空中,双脚始终未能着地一般。
接着,又听众人细说了些有关此行有可能出现的变故,谈到最后,也的确都在足以应对的范畴之内。
江太傅最后说了一句——
“祖制规矩是轻易破不得的,否则败坏的终究还是朝廷的威信……”
这并不是所谓死守规矩,当规矩深入人心时,最大的得利者永远都是朝廷。无规矩不成方圆,此乃亘古不变的治国之根本。
说到底,这仍是在维护朝廷的威信与利益。
越是如此关头,越不能小看这区区祭祖之事。
解首辅一时未语。
他又岂会不知这些道理。
“此事容我再细思数日……”
若只是说出来的这些变故,自是不足为惧,怕只怕尚有他们未曾想到的可能。
到底先皇的忌辰还在下月,并不急于这一时做决定,这期间恰也能再多留意一番四下各处的动作。
而纵是接下来所观所闻,一切也皆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
他亦设想了诸多可能——
但正如同僚们所言,这些皆是可以应对的,而绝无条件可以促生出足以翻覆局面的大事。
解首辅心有思量之际,一名内监来禀,道是明御史过来了。
又来了?
内阁官员们闻言便觉如临大敌。
而后下意识地看向坐在那里的解首辅——
不消去想,也可知这明效之定是为了祭祖之事,摆明了是冲着首辅大人来的。
解首辅坐在那里纹丝未动,面色平静从容地端起了茶盏。
然这一派从容之下,那吞咽茶水的动作却略微急了一些。
该准备的赶紧准备上,总不能吵到一半找水喝,再叫人看轻了去。
首辅大人这厢已经做好了不得不应战的准备,然而明御史此番前来,却非是找他骂架的——
虽也是带着分歧而来,然而言辞间却少了直白的尖锐和指责。
眼睛是通红的,语气是痛心的。
“……今日陛下昏迷半日,昏昏沉沉间,还念着要去先皇陵前奉一炷香,说两句话,最后尽一尽为人子的孝道!身为一国之君,何至于连这微不足道的愿想都不被成全!最后的体面都无人肯给!纵然只是身为人子,他难道竟连去往父亲坟前祭拜的资格都没有吗?!”
“诸位如此行事,良心可会安宁吗!”
他的声音悲愤而沙哑,叫一应官员听得心情复杂。
据说人在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去之前,总会频繁地念叨着同一桩心事……
皇上这是……真的不行了吗?
而明御史这些话虽有些冤枉了他们,但有一句说得倒是没错——到底是一国之君,大行之前,理应要给予其体面的。
皇帝的体面,也是朝廷的体面。
明御史眼中几乎要有泪水溢出,语气坚决有力:“纵然你们一意要反对到底,却还自有本官在,本官便是背,也会将陛下背去祖陵!”
这话听得众人心头一颤。
怎么还背上了!
偏偏还真信对方能干得出来这等事!
这不是明摆着打他们的脸吗?
真让他将陛下背去祖陵,那他们成了什么人?言官又要在史书上如何来留存他们的悖逆之举?——哦,更绝的是,言官就是背皇帝的那个!
这路……它不就走得窄狠了吗?
“明御史当真是言重了,解首辅也是为了陛下的龙体思虑,二位有事好商议,当以解决问题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