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有。
陆笛眼睛一亮。
是真的亮, 载体眼镜都跟着反了一次光。
但是后来我们遭遇了激光武器的攻击,数据块受到波及,报废了。晏龙的声音变低,听起来闷闷的。
啊!
陆笛十分遗憾,还有些心疼。
然后一想,视频拍下来的画面,只是普通画面,触发不了联觉。
仿佛看一幅不上色的画,模糊度很高的视频。
想到这里,陆笛的遗憾就小了很多。
不过后来,我又梦见了。
我也咦?
陆笛想说自己也梦到了,因为太好看,忘不掉。
随即他反应过来,惊问:你梦到了?
所以生物AI真的会做梦?
不止陆笛,就连朱祝都十分震惊。
其实朱祝知道晏龙在主体休眠的时候做梦了,毕竟这是一件惊动了整个科研团队的大事,夏教授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基地研究二号、三号仿生物神经元完成体的小组。
可无论是夏教授,还是科研小组的其他人,都倾向于晏龙可能不记得梦的内容。
仪器记录到的数据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拼凑不出任何东西。
晏龙的自我完善也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了主体的结构改变。
所以尽管大家对晏龙的梦境很好奇,可是晏龙只字不提,大家就默认了晏龙是没记住。
梦嘛,谁还没做过呢!别说一觉睡醒忘了,就连睁开眼的时候记得,洗完脸之后彻底忘了的事都有。
梦到极光?
朱祝迫不及待地问。
说起来,极光是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冲刷大气层之后产生的,同样算是能量粒子的碰撞,所以这一波是夜观星象心有所感,然后顿悟提升境界?
听起来像武侠小说。
武侠爱好者朱祝眨了眨眼,抛开了那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只等着确认消息之后转告夏教授。
倒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陆笛,没有在做梦这个问题上多纠结,毕竟在他的感觉里,晏龙跟人没有差别,虽然生物AI做梦听起来很离奇,但是发生在晏龙身上就没问题了。
梦里的极光跟现实中一样吗?陆笛兴致勃勃地问。
嗯。
晏龙想了想,又补充说:还更好看一点。
因为在梦里,他与陆笛并肩看极光,能碰到彼此。
哪怕不交谈。
那种静谧美好的氛围,晏龙醒来之后也久久无法忘却,甚至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其实我回来之后,在网络上搜索了所有的极光视频,然后又根据对极光成因的科学研究,看了一些实验室制作人造极光的视频结果休息的时候做了一场梦,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根据记忆在补全丢失的极光数据,就是补得有点过头,太完美了,不好模拟。
晏龙慢吞吞地说,我正在研究怎样用主体元件,在带电的溶液里模拟产生极光,如果成功了,你可以来看。
陆笛:
硬核做梦,服了服了。
咸鱼听完觉得自己不配做梦。
戴着眼镜站在笔记本电脑前的朱祝也在倒吸冷气,这已经不是自动升级程序了,这是自主研究新式的发光结构啊!
虽然朱祝想不明白,发光模式有什么好研究的,但是从科研的角度看,有想法还能执行就是好事!让二号、三号研发小组看看,我们这边的晏龙能文能武!不做科学家是不想做,不是在这方面比不上季厘!
呜、呜
急促的声音传来,在甲板上分开工作的人顿时精神一振。
前方三百米,船舷左侧二十度,发现可疑目标!
朱祝拿起笔记本电脑往前跑。
各国科考团分头行动,已经在这片海域搜寻了整整两天,类似的情况报告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十几次,但没有一次是真正的陨石。
安达曼海的情况比较复杂,最深的水域在四千多米左右,航道众多,沿岸浅水区域又都是风景区,这里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海域之一。虽然生态不错,但海床上还是有不少来自人类社会的垃圾。
这些垃圾往前数,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沉船残骸。
一些含有金属成分的垃圾,严重影响了探测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造成二次误报,大家只能把这些导致误报的垃圾打捞上来。
以至于陆笛有种大家开着军舰来保护环境,清扫海底垃圾的错觉。
在做了两天无用功之后,各国专家团队不得不通过视频,重新划分了搜查区域,交换着进行第二轮详细排查。今天这艘属于华夏的小型军舰,就来到了前两天没到过的水域。
很像这次真的很像。
众人看着声呐的反馈与探测仪给出的数据结果,十分兴奋。
陆笛也来了精神。
每天看海虽然轻松愉快,但是任务没有丝毫变化啊!
名义上各国展开联合行动,可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大家都在自己国家的船上,在所有船都开齐了雷达探测的情况下,陆笛作为幽灵也没办法潜入别国船只,所以任务不是定在打捞陨石的过程中,而是陨石捞上来之后,负责捞陨石的国家留下一部分做样品,剩余陨石送到地球联邦科考船上的时候。
为了确定这是平安夜造访地球的陨石,各国必然要使用仪器,对捞上来的石头进行鉴定。
那涉及到的技术就多了。
美杜莎号科考团还要主持分析这块陨石的成分,目的是让大家拿着结果报告单回国想要拦截这类密度比较大的陨石,首先要有个标准跟努力方向吧?
按照陆笛的理解,就是等到陨石捞上来之后,大家在美杜莎科考船上合宿的那两天,间谍们才会各使手段,想尽办法刺探别国机密。
作为一个普通人,陆笛只在电影电视剧里见过特工。
现在要亲身见识,还有点小紧张。
紧张是真的,兴奋也是真的。
咸鱼不干活,干就干大活。
这就是陆笛的性格。
所以他看到这次很可能就是陨石时,那种欲欲跃试的情绪,完全表达在了声音里。
总算来了!
朱祝一愣,有些意外。
普通人在这种时候难免患得患失,既想捞上陨石赶紧做完任务回国,又害怕任务艰难不能完成,在这种压力面前表现都不会太好。朱祝还以为自己与晏龙需要给陆笛做做思想工作,才能在接下来的任务里打好配合呢!
结果完全不用?
晏龙心想,陆笛跟普通人这三字完全不沾边。
这种不好战、但敢战的脾气性格,晏龙早就看出来了。
普通人遇到压力就缩,这是人之常情。
而陆笛呢,别看他躺在那里懒得动,可要是抬眼看到压力从天而降,他能一脚把压力踢飞了。
晏龙从特别执行队的陈岩那边学到一个词,叫做脸骗,用来形容看起来不厉害,却很有实力的对手。
晏龙觉得陆笛就有那个味,外表懒懒散散,又年轻脸嫩,一副拉不动拽不起的样子,可真要打起仗,估计冲起来比自己还快。
加上陆笛总是喜欢自称咸鱼。
晏龙最初不理解,后来特意连上外部网查了什么叫咸鱼。
然后晏龙感觉,陆笛大概就是脸骗的升级版咸鱼骗。
附近海床上的礁石有部分损毁的迹象,就是这里!符合陨石坠落时产生的冲击波影响,还有这边看声呐图,很像是一条小海沟,地球联邦提供的海底地形图上没有!2051G3与G4陨石在坠落后引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地震,记得吗?
大家兴奋地伸头张望着,摩拳擦掌,马上就要开始准备打捞了。
甲板吊车拖来一个集装箱,里面是一个半透明的球形舱。
有最先进的水下拍摄装备、定位探测系统,外壳附带挖掘工具与存放标本的装置。
目标所在位置,水深862米,比预计的更深一点
众人一边忙着检查装备,一边商量由谁下去。
因为原本计划里的操作员,从昨天开始出现了感冒迹象,大概是从寒冷地带到热带海域产生的不良影响,今天的症状加重还有头痛的迹象,所以不适合下去了。
预备操作员看起来很紧张,而且也需要一个协助他的人。
我来。
朱祝自告奋勇,操作并不难,看手册就行。
但他主动请缨,其实是陆笛与晏龙商量之后提出的。
还记得刘博士的话吗?晏龙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带上陆笛,如果在海底有异常情况,他比探测仪器知道得还快。
而且是通讯保险。陆笛强调说,如果深潜工作舱的通讯中断或者出现意外,我能脱离载体,回海面求援。
第70章 下潜
天气晴好, 气象雷达显示,两个小时之内都不会下雨
几个人一前一后地帮助潜水舱驾驶员穿上简易的维生装备,检查身上的定位仪。
虽然潜水舱非常安全, 但是按照华夏的习惯, 会对意外情况有另外一套方案设计。
这是气囊救生设备,只要海水深度不超过一千米都有效,如果出现意外, 建议尽量操纵驾驶舱来到六百米以上的位置再使用, 这样生还的几率更大。
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给朱祝解释, 这个设备是怎么用的。
朱祝听得非常认真。
他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吉利, 或者害怕立FLAG。
科研是不能怀有侥幸心理的。
就算要赌,也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再赌。
事先知道可能有风险,那怎么认真准备都不为过。就像华夏这次接到海啸的预警,最后除了商都跟蚌港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有人说是白忙活一场,影响了生产生活还引发恐慌,这个想法对吗?肯定不对。
总之跟谁赌都行,千万不能负气,想跟大自然赌。
团队负责人亲自走过来给他们鼓劲, 外加做个介绍工作。
虽说出国三天了,但是团队人太多, 再加军舰上的服役军人,于是没在工作方面打过交道的人,也就是混了个脸熟,根本不清楚对方的来历与姓名。
这是朱祝,上头调过来的;这是姚平, 潜水舱的预备操作员。
朱祝的名字念起来有点好笑,但是加上后面一句话,大家立刻收了笑意。
华夏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话有很多种意思,既然主动请缨进潜水舱,负责人又很快同意,说明朱祝不是走后门的,可能有别的任务,也可能非常靠谱,反正不是普通同事。
这就不方便开玩笑了。
潜水舱驾驶员姚平甚至有些局促,跟朱祝握了握手。
负责人拍着他们的肩膀,继续交代说:
一切按照手册进行,保持通讯,由小姚主控。朱祝是来协助你的,他带了比较先进的探测设备。
姚平疑惑地看了一眼朱祝,发现大家穿的装备差不多。
至于推在额头上的扫描眼镜,团队里是人手一个,从外表是绝对看不出差异的。
朱祝也不解释,冲临时搭档姚平笑笑就算了。
这次水下作业,朱祝只能带陆笛。
笔记本电脑交给了袁仲夏。
目标水域地形图已经传送到了潜水舱的电脑上,声呐探测设备没有发现异常。晏龙不断地检查、监视着各种数据结果,他借着电脑屏幕的摄像头,看着朱祝与姚平进了潜水舱,然后甲板上吊车抓起潜水舱,然后缓缓挪移到船舷侧面,带着潜水舱进入三十米左右的深度,确定潜水舱不会撞到船底之后,这才松开了抓扣。
游龙号,你已脱离,祝一切顺利。
游龙号已收到,推进器正在工作,一切正常,谢谢。
水下作业摄像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舱外的,一个是舱内的,可以记录操作过程,同时也能及时帮助操作人员发现意外情况。
陆笛知道船上能看到这边的情况,加上潜水舱里还有一个姚平,所以他没出来,继续保持着沉默。
潜水舱在缓缓下降。
起初海水是近乎透明的碧蓝色,在日光渲染下像一块通透的翡翠。
随着深度增加,阳光仿佛变成了头顶上挂着的一面镜子,晃啊晃的,让人有些眼晕。
又像是掉进了一口上小下大的深井。
逐渐变暗的海水带来了压抑的感觉。
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噩梦,这种失真又脱离实际的感觉让人无法自控,不断产生紧张的情绪。
嗨,第一次下海?姚平适时地开启聊天模式。
这是为了缓解内心的情绪,也是两个人进行水下作业的好处。
如果没有朱祝,他会用通讯跟海面上聊几句放松。
姚平看到朱祝眉头越皱越紧,还是决定先打开话匣子。
不适应吧?过会儿就好了,不要往海面上看,会头晕。
嗯,没尝试过,不过下海这词吧,是不是有点
朱祝话还没说完,舱内与海面船上都是一片笑声。
现在跑到海上搞科研的,普遍年纪会小一轮,最大的带队负责人也才五十岁,基本都是新世纪之后出生的人,听得懂这个笑话。好吧,没潜过水?
几年前在三亚度假的时候潜过,那才七八米。
浮潜能看到珊瑚礁与热带鱼群,享受灿烂的阳光与美丽的海水,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朱祝扶住眼镜,拉下来看扫描过的视野。
舱外是一条条难以形容的线条状物体,有些粗,有些细,还有的像旋涡一样打转,看似乱七八糟,仔细一琢磨还有某种规律穿插其中,仿佛身陷毕加索的名画。
恋耽美
陆笛眼睛一亮。
是真的亮, 载体眼镜都跟着反了一次光。
但是后来我们遭遇了激光武器的攻击,数据块受到波及,报废了。晏龙的声音变低,听起来闷闷的。
啊!
陆笛十分遗憾,还有些心疼。
然后一想,视频拍下来的画面,只是普通画面,触发不了联觉。
仿佛看一幅不上色的画,模糊度很高的视频。
想到这里,陆笛的遗憾就小了很多。
不过后来,我又梦见了。
我也咦?
陆笛想说自己也梦到了,因为太好看,忘不掉。
随即他反应过来,惊问:你梦到了?
所以生物AI真的会做梦?
不止陆笛,就连朱祝都十分震惊。
其实朱祝知道晏龙在主体休眠的时候做梦了,毕竟这是一件惊动了整个科研团队的大事,夏教授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基地研究二号、三号仿生物神经元完成体的小组。
可无论是夏教授,还是科研小组的其他人,都倾向于晏龙可能不记得梦的内容。
仪器记录到的数据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拼凑不出任何东西。
晏龙的自我完善也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了主体的结构改变。
所以尽管大家对晏龙的梦境很好奇,可是晏龙只字不提,大家就默认了晏龙是没记住。
梦嘛,谁还没做过呢!别说一觉睡醒忘了,就连睁开眼的时候记得,洗完脸之后彻底忘了的事都有。
梦到极光?
朱祝迫不及待地问。
说起来,极光是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冲刷大气层之后产生的,同样算是能量粒子的碰撞,所以这一波是夜观星象心有所感,然后顿悟提升境界?
听起来像武侠小说。
武侠爱好者朱祝眨了眨眼,抛开了那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只等着确认消息之后转告夏教授。
倒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陆笛,没有在做梦这个问题上多纠结,毕竟在他的感觉里,晏龙跟人没有差别,虽然生物AI做梦听起来很离奇,但是发生在晏龙身上就没问题了。
梦里的极光跟现实中一样吗?陆笛兴致勃勃地问。
嗯。
晏龙想了想,又补充说:还更好看一点。
因为在梦里,他与陆笛并肩看极光,能碰到彼此。
哪怕不交谈。
那种静谧美好的氛围,晏龙醒来之后也久久无法忘却,甚至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其实我回来之后,在网络上搜索了所有的极光视频,然后又根据对极光成因的科学研究,看了一些实验室制作人造极光的视频结果休息的时候做了一场梦,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根据记忆在补全丢失的极光数据,就是补得有点过头,太完美了,不好模拟。
晏龙慢吞吞地说,我正在研究怎样用主体元件,在带电的溶液里模拟产生极光,如果成功了,你可以来看。
陆笛:
硬核做梦,服了服了。
咸鱼听完觉得自己不配做梦。
戴着眼镜站在笔记本电脑前的朱祝也在倒吸冷气,这已经不是自动升级程序了,这是自主研究新式的发光结构啊!
虽然朱祝想不明白,发光模式有什么好研究的,但是从科研的角度看,有想法还能执行就是好事!让二号、三号研发小组看看,我们这边的晏龙能文能武!不做科学家是不想做,不是在这方面比不上季厘!
呜、呜
急促的声音传来,在甲板上分开工作的人顿时精神一振。
前方三百米,船舷左侧二十度,发现可疑目标!
朱祝拿起笔记本电脑往前跑。
各国科考团分头行动,已经在这片海域搜寻了整整两天,类似的情况报告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十几次,但没有一次是真正的陨石。
安达曼海的情况比较复杂,最深的水域在四千多米左右,航道众多,沿岸浅水区域又都是风景区,这里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海域之一。虽然生态不错,但海床上还是有不少来自人类社会的垃圾。
这些垃圾往前数,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沉船残骸。
一些含有金属成分的垃圾,严重影响了探测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造成二次误报,大家只能把这些导致误报的垃圾打捞上来。
以至于陆笛有种大家开着军舰来保护环境,清扫海底垃圾的错觉。
在做了两天无用功之后,各国专家团队不得不通过视频,重新划分了搜查区域,交换着进行第二轮详细排查。今天这艘属于华夏的小型军舰,就来到了前两天没到过的水域。
很像这次真的很像。
众人看着声呐的反馈与探测仪给出的数据结果,十分兴奋。
陆笛也来了精神。
每天看海虽然轻松愉快,但是任务没有丝毫变化啊!
名义上各国展开联合行动,可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大家都在自己国家的船上,在所有船都开齐了雷达探测的情况下,陆笛作为幽灵也没办法潜入别国船只,所以任务不是定在打捞陨石的过程中,而是陨石捞上来之后,负责捞陨石的国家留下一部分做样品,剩余陨石送到地球联邦科考船上的时候。
为了确定这是平安夜造访地球的陨石,各国必然要使用仪器,对捞上来的石头进行鉴定。
那涉及到的技术就多了。
美杜莎号科考团还要主持分析这块陨石的成分,目的是让大家拿着结果报告单回国想要拦截这类密度比较大的陨石,首先要有个标准跟努力方向吧?
按照陆笛的理解,就是等到陨石捞上来之后,大家在美杜莎科考船上合宿的那两天,间谍们才会各使手段,想尽办法刺探别国机密。
作为一个普通人,陆笛只在电影电视剧里见过特工。
现在要亲身见识,还有点小紧张。
紧张是真的,兴奋也是真的。
咸鱼不干活,干就干大活。
这就是陆笛的性格。
所以他看到这次很可能就是陨石时,那种欲欲跃试的情绪,完全表达在了声音里。
总算来了!
朱祝一愣,有些意外。
普通人在这种时候难免患得患失,既想捞上陨石赶紧做完任务回国,又害怕任务艰难不能完成,在这种压力面前表现都不会太好。朱祝还以为自己与晏龙需要给陆笛做做思想工作,才能在接下来的任务里打好配合呢!
结果完全不用?
晏龙心想,陆笛跟普通人这三字完全不沾边。
这种不好战、但敢战的脾气性格,晏龙早就看出来了。
普通人遇到压力就缩,这是人之常情。
而陆笛呢,别看他躺在那里懒得动,可要是抬眼看到压力从天而降,他能一脚把压力踢飞了。
晏龙从特别执行队的陈岩那边学到一个词,叫做脸骗,用来形容看起来不厉害,却很有实力的对手。
晏龙觉得陆笛就有那个味,外表懒懒散散,又年轻脸嫩,一副拉不动拽不起的样子,可真要打起仗,估计冲起来比自己还快。
加上陆笛总是喜欢自称咸鱼。
晏龙最初不理解,后来特意连上外部网查了什么叫咸鱼。
然后晏龙感觉,陆笛大概就是脸骗的升级版咸鱼骗。
附近海床上的礁石有部分损毁的迹象,就是这里!符合陨石坠落时产生的冲击波影响,还有这边看声呐图,很像是一条小海沟,地球联邦提供的海底地形图上没有!2051G3与G4陨石在坠落后引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地震,记得吗?
大家兴奋地伸头张望着,摩拳擦掌,马上就要开始准备打捞了。
甲板吊车拖来一个集装箱,里面是一个半透明的球形舱。
有最先进的水下拍摄装备、定位探测系统,外壳附带挖掘工具与存放标本的装置。
目标所在位置,水深862米,比预计的更深一点
众人一边忙着检查装备,一边商量由谁下去。
因为原本计划里的操作员,从昨天开始出现了感冒迹象,大概是从寒冷地带到热带海域产生的不良影响,今天的症状加重还有头痛的迹象,所以不适合下去了。
预备操作员看起来很紧张,而且也需要一个协助他的人。
我来。
朱祝自告奋勇,操作并不难,看手册就行。
但他主动请缨,其实是陆笛与晏龙商量之后提出的。
还记得刘博士的话吗?晏龙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带上陆笛,如果在海底有异常情况,他比探测仪器知道得还快。
而且是通讯保险。陆笛强调说,如果深潜工作舱的通讯中断或者出现意外,我能脱离载体,回海面求援。
第70章 下潜
天气晴好, 气象雷达显示,两个小时之内都不会下雨
几个人一前一后地帮助潜水舱驾驶员穿上简易的维生装备,检查身上的定位仪。
虽然潜水舱非常安全, 但是按照华夏的习惯, 会对意外情况有另外一套方案设计。
这是气囊救生设备,只要海水深度不超过一千米都有效,如果出现意外, 建议尽量操纵驾驶舱来到六百米以上的位置再使用, 这样生还的几率更大。
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给朱祝解释, 这个设备是怎么用的。
朱祝听得非常认真。
他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吉利, 或者害怕立FLAG。
科研是不能怀有侥幸心理的。
就算要赌,也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再赌。
事先知道可能有风险,那怎么认真准备都不为过。就像华夏这次接到海啸的预警,最后除了商都跟蚌港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有人说是白忙活一场,影响了生产生活还引发恐慌,这个想法对吗?肯定不对。
总之跟谁赌都行,千万不能负气,想跟大自然赌。
团队负责人亲自走过来给他们鼓劲, 外加做个介绍工作。
虽说出国三天了,但是团队人太多, 再加军舰上的服役军人,于是没在工作方面打过交道的人,也就是混了个脸熟,根本不清楚对方的来历与姓名。
这是朱祝,上头调过来的;这是姚平, 潜水舱的预备操作员。
朱祝的名字念起来有点好笑,但是加上后面一句话,大家立刻收了笑意。
华夏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话有很多种意思,既然主动请缨进潜水舱,负责人又很快同意,说明朱祝不是走后门的,可能有别的任务,也可能非常靠谱,反正不是普通同事。
这就不方便开玩笑了。
潜水舱驾驶员姚平甚至有些局促,跟朱祝握了握手。
负责人拍着他们的肩膀,继续交代说:
一切按照手册进行,保持通讯,由小姚主控。朱祝是来协助你的,他带了比较先进的探测设备。
姚平疑惑地看了一眼朱祝,发现大家穿的装备差不多。
至于推在额头上的扫描眼镜,团队里是人手一个,从外表是绝对看不出差异的。
朱祝也不解释,冲临时搭档姚平笑笑就算了。
这次水下作业,朱祝只能带陆笛。
笔记本电脑交给了袁仲夏。
目标水域地形图已经传送到了潜水舱的电脑上,声呐探测设备没有发现异常。晏龙不断地检查、监视着各种数据结果,他借着电脑屏幕的摄像头,看着朱祝与姚平进了潜水舱,然后甲板上吊车抓起潜水舱,然后缓缓挪移到船舷侧面,带着潜水舱进入三十米左右的深度,确定潜水舱不会撞到船底之后,这才松开了抓扣。
游龙号,你已脱离,祝一切顺利。
游龙号已收到,推进器正在工作,一切正常,谢谢。
水下作业摄像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舱外的,一个是舱内的,可以记录操作过程,同时也能及时帮助操作人员发现意外情况。
陆笛知道船上能看到这边的情况,加上潜水舱里还有一个姚平,所以他没出来,继续保持着沉默。
潜水舱在缓缓下降。
起初海水是近乎透明的碧蓝色,在日光渲染下像一块通透的翡翠。
随着深度增加,阳光仿佛变成了头顶上挂着的一面镜子,晃啊晃的,让人有些眼晕。
又像是掉进了一口上小下大的深井。
逐渐变暗的海水带来了压抑的感觉。
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噩梦,这种失真又脱离实际的感觉让人无法自控,不断产生紧张的情绪。
嗨,第一次下海?姚平适时地开启聊天模式。
这是为了缓解内心的情绪,也是两个人进行水下作业的好处。
如果没有朱祝,他会用通讯跟海面上聊几句放松。
姚平看到朱祝眉头越皱越紧,还是决定先打开话匣子。
不适应吧?过会儿就好了,不要往海面上看,会头晕。
嗯,没尝试过,不过下海这词吧,是不是有点
朱祝话还没说完,舱内与海面船上都是一片笑声。
现在跑到海上搞科研的,普遍年纪会小一轮,最大的带队负责人也才五十岁,基本都是新世纪之后出生的人,听得懂这个笑话。好吧,没潜过水?
几年前在三亚度假的时候潜过,那才七八米。
浮潜能看到珊瑚礁与热带鱼群,享受灿烂的阳光与美丽的海水,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朱祝扶住眼镜,拉下来看扫描过的视野。
舱外是一条条难以形容的线条状物体,有些粗,有些细,还有的像旋涡一样打转,看似乱七八糟,仔细一琢磨还有某种规律穿插其中,仿佛身陷毕加索的名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