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这两根竹子粗细不一,粗细竹子各取一截,正好就能制成一个杯子和杯盖。而今天他们要蒸馏水,就必须用细的放水加热,然后用粗竹盖子倒扣着,让水蒸气在盖子上凝结然后滴落下来。
虽然杨泓说他负责去找庇护所的事,但他砍竹子、做竹杯这种需要体力的事,他还是先帮着做了才离开了营地。
“杨泓人真好。”芳芳的感叹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方明雪更是道“长得也好看”,对此沈萧笑了笑,没说话。
有了竹杯,沈萧当即装了海水将杯子放在火堆旁边。因为之前两次煮金银花茶和鱼汤的经验,她比较容易的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靠火堆外面,再用一块石头稍微挡着,这样既能加热,又不会让竹杯迅速碳化,延长竹杯的使用寿命。
随着加热,杯子里的海水开始升温。一开始还只是有小气泡上升,随着温度越来越高,热气开始弥漫。看着这些升腾的雾气,火堆旁的几人都是精神一振,这就是她们的生命之源。
在第一滴水珠凝结出来,沈萧忍不住伸出手指将水珠一抹,放入嘴中。带有一丝淡淡竹香的液体很快在舌尖上晕开,没什么味道,但也不咸不涩。
“终于有水了!”沈萧脸上露出一丝欢喜来。
虽然这点水分根本无法缓解身体对水的渴求,但在心理却大大抚慰了她。
但很快大家发现个问题,杯盖四处都能滴水,水珠过于分散不好接。沈萧将杯盖稍微倾斜了一下,这回水珠在一个地方汇集了,可却不太好收。因为竹杯比较小,水蒸气有限,无法形成大量的水珠。这些水珠一从旁边落下,一受热又蒸发了不少,效率缓慢不说,还浪费了很多。
“水蒸气遇热凝结,难道我们要用竹杯替换着接水?一变热就换下一个?”
“这样太麻烦了。”
沈萧在周围看了看,让蒸馏水暴露在空气里,那水分浪费必不可免,她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浪费。
假如这会儿有个塑料袋子,那一切就都好办了。用塑料袋子盖着竹杯,中间挖出洞来,然后将竹盖罩着塑料袋子,袋子再包住盖子在头顶上打个结,到时候水蒸气就跑不掉。
可岛上没这种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她只能找个能代替塑料袋的东西。在周围看了一圈,她决定用芭蕉叶来试试。
芭蕉叶叶面宽长,就面积和柔软度来说,是目前她能用的里面最理想的,唯一不好的就是这是植物,容易被热气烫熟,但具体能不能行,还是得先上手试试再说。
沈萧摘了片芭蕉叶,又洗干净后,稍微用火烘了烘,这才在中间的位置戳了个比竹杯口稍微小一点的洞,然后将芭蕉叶盖在竹杯上,再用竹杯盖覆盖。因为竹杯盖压着,芭蕉叶外围以前就被压凹了下去,沈萧再把叶子两头用草绳捆着,静等这次试验结果。
几分钟后,围坐在火边的大家一看,芭蕉叶底部果然已经有水气汇聚,只是还不明显,但叶子表面已经有湿气。过了一会后,水气越来越浓,渐渐有水珠滴落。
芭蕉叶的叶面有一层膜,不会沾水。水珠从竹盖上滴下,渐渐就在叶低汇聚。等到第一口水在芭蕉叶的底部凝聚后,沈萧也顾不得温度高,当即就将里面的水倒进了准备好的竹杯里。与此同时,大家都伸头凑了过来,看着杯底那浅浅的半指甲盖清水,全都展开了眉。
“有水了。”几人无不欢欣,虽然现在就这么一点,但几个竹杯同时用火烘着,相信第一口水很快就会出来。
因为试验的成功,大家动力也就来了,装水的装水,采芭蕉叶的采芭蕉叶,做竹杯的做竹杯。水蒸气滴滴答答,每一滴都是他们活着的希望。
见蒸水的事已经初步见效,沈萧道:“这水只需要一个人看着就好,我们其他人去找藤条和树皮吧。看能不能今天就做出个鱼笼来,晚上下海捉鱼。”
“这事我来做吧。”英子主动道,“我已经好多了,只要去接水而已,应该问题不大。”
沈萧本想让她继续休息,但转念一想,还是答应了,“行,那就交给你了。”没有贡献的人容易被排斥,英子估计也是想做点什么好让自己心安。
岛上有植物,藤蔓之类的东西不少,沈萧她们几个找起来也不算多费劲,很快的,她们就搜集到了十多根藤蔓。
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沈萧还特意提前叮嘱了,藤蔓只折旁支,主干的部分得留着。现在是初夏,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候。植物编制的渔网在下水后,很容易被泡烂,她们想要长期发展,还是得要尽量可持续发展才行。
“我们是编渔网还是做鱼笼?”方明雪问道。
渔网的话,就得根据地理位置,需要有个凹字型的地方,然后用网封口。鱼笼的话,自然是无论哪里都行。但两者相对比,优缺点也很明显。渔网范围大,相对好编制一点;鱼笼的话,范围小,编制难度也高上一个层次。
“先编难度低一点的渔网吧。”沈萧道,“只做格子状交叉编制的话恐怕不行,到时候断了一根绳子,整个网就废了。我们可以尝试交叉打结的办法,这样做网会牢固很多,就算有一两处破损,我们也能修复,就是网洞会比较大,小杂鱼捉不了,只能网大鱼。”
“那就先试试渔网吧。”大家都有些跃跃欲试。
--
虽然杨泓说他负责去找庇护所的事,但他砍竹子、做竹杯这种需要体力的事,他还是先帮着做了才离开了营地。
“杨泓人真好。”芳芳的感叹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方明雪更是道“长得也好看”,对此沈萧笑了笑,没说话。
有了竹杯,沈萧当即装了海水将杯子放在火堆旁边。因为之前两次煮金银花茶和鱼汤的经验,她比较容易的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靠火堆外面,再用一块石头稍微挡着,这样既能加热,又不会让竹杯迅速碳化,延长竹杯的使用寿命。
随着加热,杯子里的海水开始升温。一开始还只是有小气泡上升,随着温度越来越高,热气开始弥漫。看着这些升腾的雾气,火堆旁的几人都是精神一振,这就是她们的生命之源。
在第一滴水珠凝结出来,沈萧忍不住伸出手指将水珠一抹,放入嘴中。带有一丝淡淡竹香的液体很快在舌尖上晕开,没什么味道,但也不咸不涩。
“终于有水了!”沈萧脸上露出一丝欢喜来。
虽然这点水分根本无法缓解身体对水的渴求,但在心理却大大抚慰了她。
但很快大家发现个问题,杯盖四处都能滴水,水珠过于分散不好接。沈萧将杯盖稍微倾斜了一下,这回水珠在一个地方汇集了,可却不太好收。因为竹杯比较小,水蒸气有限,无法形成大量的水珠。这些水珠一从旁边落下,一受热又蒸发了不少,效率缓慢不说,还浪费了很多。
“水蒸气遇热凝结,难道我们要用竹杯替换着接水?一变热就换下一个?”
“这样太麻烦了。”
沈萧在周围看了看,让蒸馏水暴露在空气里,那水分浪费必不可免,她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浪费。
假如这会儿有个塑料袋子,那一切就都好办了。用塑料袋子盖着竹杯,中间挖出洞来,然后将竹盖罩着塑料袋子,袋子再包住盖子在头顶上打个结,到时候水蒸气就跑不掉。
可岛上没这种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她只能找个能代替塑料袋的东西。在周围看了一圈,她决定用芭蕉叶来试试。
芭蕉叶叶面宽长,就面积和柔软度来说,是目前她能用的里面最理想的,唯一不好的就是这是植物,容易被热气烫熟,但具体能不能行,还是得先上手试试再说。
沈萧摘了片芭蕉叶,又洗干净后,稍微用火烘了烘,这才在中间的位置戳了个比竹杯口稍微小一点的洞,然后将芭蕉叶盖在竹杯上,再用竹杯盖覆盖。因为竹杯盖压着,芭蕉叶外围以前就被压凹了下去,沈萧再把叶子两头用草绳捆着,静等这次试验结果。
几分钟后,围坐在火边的大家一看,芭蕉叶底部果然已经有水气汇聚,只是还不明显,但叶子表面已经有湿气。过了一会后,水气越来越浓,渐渐有水珠滴落。
芭蕉叶的叶面有一层膜,不会沾水。水珠从竹盖上滴下,渐渐就在叶低汇聚。等到第一口水在芭蕉叶的底部凝聚后,沈萧也顾不得温度高,当即就将里面的水倒进了准备好的竹杯里。与此同时,大家都伸头凑了过来,看着杯底那浅浅的半指甲盖清水,全都展开了眉。
“有水了。”几人无不欢欣,虽然现在就这么一点,但几个竹杯同时用火烘着,相信第一口水很快就会出来。
因为试验的成功,大家动力也就来了,装水的装水,采芭蕉叶的采芭蕉叶,做竹杯的做竹杯。水蒸气滴滴答答,每一滴都是他们活着的希望。
见蒸水的事已经初步见效,沈萧道:“这水只需要一个人看着就好,我们其他人去找藤条和树皮吧。看能不能今天就做出个鱼笼来,晚上下海捉鱼。”
“这事我来做吧。”英子主动道,“我已经好多了,只要去接水而已,应该问题不大。”
沈萧本想让她继续休息,但转念一想,还是答应了,“行,那就交给你了。”没有贡献的人容易被排斥,英子估计也是想做点什么好让自己心安。
岛上有植物,藤蔓之类的东西不少,沈萧她们几个找起来也不算多费劲,很快的,她们就搜集到了十多根藤蔓。
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沈萧还特意提前叮嘱了,藤蔓只折旁支,主干的部分得留着。现在是初夏,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候。植物编制的渔网在下水后,很容易被泡烂,她们想要长期发展,还是得要尽量可持续发展才行。
“我们是编渔网还是做鱼笼?”方明雪问道。
渔网的话,就得根据地理位置,需要有个凹字型的地方,然后用网封口。鱼笼的话,自然是无论哪里都行。但两者相对比,优缺点也很明显。渔网范围大,相对好编制一点;鱼笼的话,范围小,编制难度也高上一个层次。
“先编难度低一点的渔网吧。”沈萧道,“只做格子状交叉编制的话恐怕不行,到时候断了一根绳子,整个网就废了。我们可以尝试交叉打结的办法,这样做网会牢固很多,就算有一两处破损,我们也能修复,就是网洞会比较大,小杂鱼捉不了,只能网大鱼。”
“那就先试试渔网吧。”大家都有些跃跃欲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