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页
秦母道:“燕燕当初留下的一百两银子用来造房子,还剩下三十两,去年三月份,他们举办喜事的时候,燕燕给了十两银子,去年年底,他们捎信回来,也送来了十两银子……是银票。所以咱们家零零碎碎的不算,燕燕一共给的有五十两银子。今日阿爹要给传圣旨的官人红包,我便把燕燕去年捎信回来的十两银票给了。我也不晓得给多少,银子多了也装不进去,而且咱们家现在这情况,我所幸给了十两银票。”
听到十两银子,秦父也咬咬牙,一样肉疼。不过他安慰秦母:“所幸圣旨是好事,也不知道儿子立了多大的功,会换来两个诰命。”
秦母皱眉:“好事是好事,可我这没见到人,心里总是不上不下的,心跳的厉害,就怕儿子有危险。”
秦父道:“你别担心,我问过黄虎子,他说儿子这次的功劳是没有危险的,只是这件事是机密,不能说。”
秦母一听机密,却更加担心了:“我没见到人,总是不放心。”
转眼间,到了后天,秦家除了秦二婶和二丫之外,全都启程去云襄县了。大房一家、三房一家,二房是秦二叔带着牛蛋。
而百里村,一直流传着关于秦家的事情。
第146章
这都六月中旬了, 范婶还没有回来,如果范婶老家比较远的话,杨海燕也许还不会派人去, 但是范婶的老家就在隔壁县城, 到底是范婶跟他们生活了两年, 而且范婶工作期间表现很好,所以杨海燕对她还是关心的, 就派了孟平去邻县查看情况。
去查看情况的孟平没有那么快回来, 京城来的池总管已经走了, 魏霆带着工部的人住到了兽山道观里。兽山道观原本已经很破旧了, 但是道观不小,而且里面的设计也都是仔细琢磨出来的,当年梁王建造道观的时候, 也是费了心思的,毕竟这也是他要住的地方。
兽山道观已经修缮好了, 所以魏霆带着工部的人搬去了那里,因为他们要去研究火药了。
整座兽山被秦放封了, 东郊军营的千名士兵全都搬去了那里,不仅千名士兵,还有县衙的衙役。毕竟东郊军营比较大, 光是几百个士兵包围不过来。
同时,秦放几乎天天都在兽山道观。皇上的私信中授命他监视工部的人,免得他们把火药的消息泄露出去。
所以, 每天在兽山道观的秦放虽然不忙, 但是也要每天巡逻。
倒是铁链人搬离了兽山道观,搬去了将军府。将军府如此的大,随便整空一个院子出来, 安顿铁链人,都是方便的。
因为池总管走了,魏霆也搬去了兽山道观,家里的孩子嘛,秦守成每天去学院,秦思芽和孟秋每天去学女红,即便是要绣东西,也会在师傅的教坊里,所以杨海燕一时之间还很是空。她也就每天绣绣东西,提高一下自己的绣工,然后给秦放做做里衣里裤,尤其是贴身的裤子,秦放最不经穿。古时布没有现代的布结实,所以最容易破。
不过这两天她倒是有事情做了,番薯和土豆已经大量的采购来了,她叫了莲嬷嬷一起,两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琢磨土豆粉和番薯粉的事情。杨海燕没有做过土豆粉和番薯粉,但是这些常识还是有的。
不管是土豆粉还是番薯粉,都是把土豆和番薯切块,然后用石磨把土豆和番薯磨碎,从里面流出来的淀粉就是土豆份和番薯粉。但是,这个淡粉还需要和水搅拌一下,然后等淀粉沉淀。
今天一早,莲嬷嬷就去观察她们偷偷做的土豆粉和番薯粉了,当她看到一桶土豆粉和一桶番薯粉真的沉淀下去之后,莲嬷嬷赶忙去找杨海燕:“乡君,乡君……成功了……”
杨海燕正在吃早饭,听到莲嬷嬷的话,顿时放下碗筷,也颇有几分兴趣:“快去看看。”
主仆俩去了放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屋子,只见土豆淀粉和番薯淀粉已经沉下去了,上面是水。杨海燕道:“莲嬷嬷,咱们把水倒了,然后把这个拿到外面去晒着,等它半干了之后再倒出来,等它全部干了,再捣碎,那就是粉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她当然知道味道很好了,可是能说嘛?
莲嬷嬷听了,直夸道:“乡君您真是聪明。乡君,您是怎么想出来土豆和番薯可以做成粉的?”
杨海燕道:“我倒也不是自己突然想到的,只是想着,大麦和玉米都可以磨成粉,那土豆和番薯吃起来也有粉的感觉,应该也可以磨成粉吧。等我们磨成粉之后,我看到粘乎乎的,于是我想起了硝石制冰中,硝石可以反复利用。皇上来信,奖励了我们两百斤的硝石,还告诉了将军,硝石可以反复利用。只要把水煮干,溶于水的硝石就会被煮出来。所以我想,这粉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是不是粉和水可以分开?于是我就想到了这样试试。”
这功劳不能说自己想的,恰好皇上感激于秦放的功劳,也知道封秦母和秦奶奶诰命对秦放的功劳来说,并不平等,所以皇上让池总管送来的信中,写了硝石可以反复利用的事情。
那么,她把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制作启发归功到皇上那边,也说得过去了。
不过通过此事,杨海燕再一次体会到了古人的聪明。火药,硝石反复利用,前后不过短短几天,古人就马上想到了,难怪古人三岁作诗什么的,放在现代,简直不可能。
莲嬷嬷不知道硝石可以反复制冰的事情,这会儿听杨海燕一说,而且还是皇上说的,顿时觉得主家不得了,想必将军很得皇上的看中,不然皇上也不会将此事告知。
--
听到十两银子,秦父也咬咬牙,一样肉疼。不过他安慰秦母:“所幸圣旨是好事,也不知道儿子立了多大的功,会换来两个诰命。”
秦母皱眉:“好事是好事,可我这没见到人,心里总是不上不下的,心跳的厉害,就怕儿子有危险。”
秦父道:“你别担心,我问过黄虎子,他说儿子这次的功劳是没有危险的,只是这件事是机密,不能说。”
秦母一听机密,却更加担心了:“我没见到人,总是不放心。”
转眼间,到了后天,秦家除了秦二婶和二丫之外,全都启程去云襄县了。大房一家、三房一家,二房是秦二叔带着牛蛋。
而百里村,一直流传着关于秦家的事情。
第146章
这都六月中旬了, 范婶还没有回来,如果范婶老家比较远的话,杨海燕也许还不会派人去, 但是范婶的老家就在隔壁县城, 到底是范婶跟他们生活了两年, 而且范婶工作期间表现很好,所以杨海燕对她还是关心的, 就派了孟平去邻县查看情况。
去查看情况的孟平没有那么快回来, 京城来的池总管已经走了, 魏霆带着工部的人住到了兽山道观里。兽山道观原本已经很破旧了, 但是道观不小,而且里面的设计也都是仔细琢磨出来的,当年梁王建造道观的时候, 也是费了心思的,毕竟这也是他要住的地方。
兽山道观已经修缮好了, 所以魏霆带着工部的人搬去了那里,因为他们要去研究火药了。
整座兽山被秦放封了, 东郊军营的千名士兵全都搬去了那里,不仅千名士兵,还有县衙的衙役。毕竟东郊军营比较大, 光是几百个士兵包围不过来。
同时,秦放几乎天天都在兽山道观。皇上的私信中授命他监视工部的人,免得他们把火药的消息泄露出去。
所以, 每天在兽山道观的秦放虽然不忙, 但是也要每天巡逻。
倒是铁链人搬离了兽山道观,搬去了将军府。将军府如此的大,随便整空一个院子出来, 安顿铁链人,都是方便的。
因为池总管走了,魏霆也搬去了兽山道观,家里的孩子嘛,秦守成每天去学院,秦思芽和孟秋每天去学女红,即便是要绣东西,也会在师傅的教坊里,所以杨海燕一时之间还很是空。她也就每天绣绣东西,提高一下自己的绣工,然后给秦放做做里衣里裤,尤其是贴身的裤子,秦放最不经穿。古时布没有现代的布结实,所以最容易破。
不过这两天她倒是有事情做了,番薯和土豆已经大量的采购来了,她叫了莲嬷嬷一起,两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琢磨土豆粉和番薯粉的事情。杨海燕没有做过土豆粉和番薯粉,但是这些常识还是有的。
不管是土豆粉还是番薯粉,都是把土豆和番薯切块,然后用石磨把土豆和番薯磨碎,从里面流出来的淀粉就是土豆份和番薯粉。但是,这个淡粉还需要和水搅拌一下,然后等淀粉沉淀。
今天一早,莲嬷嬷就去观察她们偷偷做的土豆粉和番薯粉了,当她看到一桶土豆粉和一桶番薯粉真的沉淀下去之后,莲嬷嬷赶忙去找杨海燕:“乡君,乡君……成功了……”
杨海燕正在吃早饭,听到莲嬷嬷的话,顿时放下碗筷,也颇有几分兴趣:“快去看看。”
主仆俩去了放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屋子,只见土豆淀粉和番薯淀粉已经沉下去了,上面是水。杨海燕道:“莲嬷嬷,咱们把水倒了,然后把这个拿到外面去晒着,等它半干了之后再倒出来,等它全部干了,再捣碎,那就是粉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她当然知道味道很好了,可是能说嘛?
莲嬷嬷听了,直夸道:“乡君您真是聪明。乡君,您是怎么想出来土豆和番薯可以做成粉的?”
杨海燕道:“我倒也不是自己突然想到的,只是想着,大麦和玉米都可以磨成粉,那土豆和番薯吃起来也有粉的感觉,应该也可以磨成粉吧。等我们磨成粉之后,我看到粘乎乎的,于是我想起了硝石制冰中,硝石可以反复利用。皇上来信,奖励了我们两百斤的硝石,还告诉了将军,硝石可以反复利用。只要把水煮干,溶于水的硝石就会被煮出来。所以我想,这粉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是不是粉和水可以分开?于是我就想到了这样试试。”
这功劳不能说自己想的,恰好皇上感激于秦放的功劳,也知道封秦母和秦奶奶诰命对秦放的功劳来说,并不平等,所以皇上让池总管送来的信中,写了硝石可以反复利用的事情。
那么,她把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制作启发归功到皇上那边,也说得过去了。
不过通过此事,杨海燕再一次体会到了古人的聪明。火药,硝石反复利用,前后不过短短几天,古人就马上想到了,难怪古人三岁作诗什么的,放在现代,简直不可能。
莲嬷嬷不知道硝石可以反复制冰的事情,这会儿听杨海燕一说,而且还是皇上说的,顿时觉得主家不得了,想必将军很得皇上的看中,不然皇上也不会将此事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