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那么这件本来真的非常单纯的淘金之旅,到了庆王眼中,也许就是另外一副样子了。
白泉是京城人,他的口音也是京城的,他在外行走,一般不打侯府招牌,但既然没存坏心做坏事,也不会十分掩藏来历,以庆王的势力,想追查他一定不难,追查之后——
庆王不会相信这只是个巧合。
异位而处,许融扪心自问,她也不会相信。她一定会想:长兴侯府派出下仆打着做生意的幌子跑到平凉来想做什么?还隐藏来历,还以儿媳的名义,越是拐弯抹角,越是可疑加倍。
这之后,林信身世公诸于众,但一来没有明面上与萧侯爷撕破脸,二来后来林信又被委派了钦差,从哪个角度来说,庆王都仍有继续扣留白泉的必要,并且连后续的小柳也不能幸免。许融在这一刻明白到了庆王的脑回路:倒要看看你能派多少人,来一个,扣一个,来一双,扣一双。
……
许融诚恳地道:“郡主,这真的是个误会。”
淑安郡主冷笑:“你继续编。真当本郡主是傻子?”
许融无奈:“……”
她说真话还没人听了。
淑安郡主胜利地瞥了她一眼,往后仰到椅中:“你也知道哑口无言了。本郡主这会儿心情好,就不要你赔罪了。你也别想再从本郡主这里讨什么便宜,去罢!”
她端茶送客,许融不能相抗,只好告辞出来。
沿来时一路走出角门,只见林信倒比她完事得还早些,已经在府门外等着她了。
许融一见他面色,就知他有所得,笑道:“王爷答应卖给我们粮食了?”
林信微一颔首,露出一点笑意:“五千石。”
缺口在一万两千石,如此约莫解决了一半,这是很不错的成果了,另一半,郑知府已经在手,到撑不下去时,拿他填进去就行了。
“外头太阳大,我们上车说吧。”林信示意她。
两人便上了车,林信先说了他见庆王的经过。还在那个静心堂,还是那幅字下,庆王还是那副深沉莫测的模样,林信先提出来常荣时的供词,庆王对此的反应比淑安郡主淡定许多,只是嗤笑了一声。
“他是在意料之中?”
林信点头:“有一点,更多的是没将常荣时放在眼中,我听他的口气,像很了解常荣时的为人,笃定他唱了一出空城计。”
许融目光闪了闪:“庆王知道他没有派出什么随从。”
所谓上书,不过是自导自演给自己脱罪预先打的一个埋伏。至于最终书没到京里,那不难解释,或随从自身意外、或被劫走——特指庆王,庆王承不承认也不要紧,这本就是难对证的事,只要周佥宪这边留有笔录,证明曾经有这么一封“奏本”就够了。
“常将军也非一般人呀,我们从他家中把郑知府抓了来,倒算给他解了套,怪不得他那么痛快投案。”
许融赞叹,不然,一直收留着这么一个烫手山芋,才是件麻烦事。她只见过常荣时一次,当时的注意力被常姝音的反应吸引了去,没多留意他,如今看,不是厉害角色,也不会被派到平凉来。
林信摇头:“只怕他是反被聪明误。”
许融感兴趣地直起身:“怎么说?”
“从他收留郑知府的那一刻起,他就脱不了身了。”林信解释,“庆王提起他来,语气和蔼,毫无怒色。”
许融:“……”
她油然而生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论心计,这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她低声道:“不,还要更早,从他受常姝音的请托,调查萧珊身世那一刻起。”
从那时候起,他就脱不了身了,他为边将,还是与庆王曾有关系的世家后人,这两个身份的任意一个都太敏感了,他收留郑知府是被迫,那之前介入庆王府行事不谨致使庆王妃病倒又是为了什么?那可没人逼他罢。
庆王没有必要怪罪他,因为,他越不怪罪,越会有别人怪罪。
“世子,”帘外忽然有家将靠近过来,声音里透着紧张,“后面形势不对,有些守在王府外的灾民跟上来了。”
林信一怔,掀帘看去,许融也忙凑过去,只见马车后面果然不知何时缀了些满面土色的灾民,这些灾民许融第一次来庆王府时就见到了,只是当时她也无法可想,唯叹息而已。
“向头耳力好,听见他们叨咕,说世子得了大批粮食,要问世子讨饭吃。”
这倒无妨,林信确实和庆王谈妥了一笔买卖——虽不知这些灾民如何得知的,也许只是饿极了乱猜测,他点头道:“停车,我下去告诉他们,叫他们略等一等,粮食买来,就发与他们。”
家将快速摇头:“不行,他们样子不对,属下跟世子在平凉这么久,见过的灾民多了,他们不像讨粮食的,像要闹事的。”
这种人,也是有的,还不少,乘着乱局□□,林信刚来时都亲身处理过好几起。他这时也看出来了,这些灾民的形容确实不一般,面容看着是麻木的,又从麻木里透出亢奋来,有的走路都软绵绵,眼神里却闪着凶光。
他当机立断:“走,先回府衙。”
若他一人还能强行下车弹压,但车上还有许融,他冒不起这个险。
只这一句话的工夫,那些灾民的步子已经在加快,奔跑着追了上来。
--
白泉是京城人,他的口音也是京城的,他在外行走,一般不打侯府招牌,但既然没存坏心做坏事,也不会十分掩藏来历,以庆王的势力,想追查他一定不难,追查之后——
庆王不会相信这只是个巧合。
异位而处,许融扪心自问,她也不会相信。她一定会想:长兴侯府派出下仆打着做生意的幌子跑到平凉来想做什么?还隐藏来历,还以儿媳的名义,越是拐弯抹角,越是可疑加倍。
这之后,林信身世公诸于众,但一来没有明面上与萧侯爷撕破脸,二来后来林信又被委派了钦差,从哪个角度来说,庆王都仍有继续扣留白泉的必要,并且连后续的小柳也不能幸免。许融在这一刻明白到了庆王的脑回路:倒要看看你能派多少人,来一个,扣一个,来一双,扣一双。
……
许融诚恳地道:“郡主,这真的是个误会。”
淑安郡主冷笑:“你继续编。真当本郡主是傻子?”
许融无奈:“……”
她说真话还没人听了。
淑安郡主胜利地瞥了她一眼,往后仰到椅中:“你也知道哑口无言了。本郡主这会儿心情好,就不要你赔罪了。你也别想再从本郡主这里讨什么便宜,去罢!”
她端茶送客,许融不能相抗,只好告辞出来。
沿来时一路走出角门,只见林信倒比她完事得还早些,已经在府门外等着她了。
许融一见他面色,就知他有所得,笑道:“王爷答应卖给我们粮食了?”
林信微一颔首,露出一点笑意:“五千石。”
缺口在一万两千石,如此约莫解决了一半,这是很不错的成果了,另一半,郑知府已经在手,到撑不下去时,拿他填进去就行了。
“外头太阳大,我们上车说吧。”林信示意她。
两人便上了车,林信先说了他见庆王的经过。还在那个静心堂,还是那幅字下,庆王还是那副深沉莫测的模样,林信先提出来常荣时的供词,庆王对此的反应比淑安郡主淡定许多,只是嗤笑了一声。
“他是在意料之中?”
林信点头:“有一点,更多的是没将常荣时放在眼中,我听他的口气,像很了解常荣时的为人,笃定他唱了一出空城计。”
许融目光闪了闪:“庆王知道他没有派出什么随从。”
所谓上书,不过是自导自演给自己脱罪预先打的一个埋伏。至于最终书没到京里,那不难解释,或随从自身意外、或被劫走——特指庆王,庆王承不承认也不要紧,这本就是难对证的事,只要周佥宪这边留有笔录,证明曾经有这么一封“奏本”就够了。
“常将军也非一般人呀,我们从他家中把郑知府抓了来,倒算给他解了套,怪不得他那么痛快投案。”
许融赞叹,不然,一直收留着这么一个烫手山芋,才是件麻烦事。她只见过常荣时一次,当时的注意力被常姝音的反应吸引了去,没多留意他,如今看,不是厉害角色,也不会被派到平凉来。
林信摇头:“只怕他是反被聪明误。”
许融感兴趣地直起身:“怎么说?”
“从他收留郑知府的那一刻起,他就脱不了身了。”林信解释,“庆王提起他来,语气和蔼,毫无怒色。”
许融:“……”
她油然而生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论心计,这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她低声道:“不,还要更早,从他受常姝音的请托,调查萧珊身世那一刻起。”
从那时候起,他就脱不了身了,他为边将,还是与庆王曾有关系的世家后人,这两个身份的任意一个都太敏感了,他收留郑知府是被迫,那之前介入庆王府行事不谨致使庆王妃病倒又是为了什么?那可没人逼他罢。
庆王没有必要怪罪他,因为,他越不怪罪,越会有别人怪罪。
“世子,”帘外忽然有家将靠近过来,声音里透着紧张,“后面形势不对,有些守在王府外的灾民跟上来了。”
林信一怔,掀帘看去,许融也忙凑过去,只见马车后面果然不知何时缀了些满面土色的灾民,这些灾民许融第一次来庆王府时就见到了,只是当时她也无法可想,唯叹息而已。
“向头耳力好,听见他们叨咕,说世子得了大批粮食,要问世子讨饭吃。”
这倒无妨,林信确实和庆王谈妥了一笔买卖——虽不知这些灾民如何得知的,也许只是饿极了乱猜测,他点头道:“停车,我下去告诉他们,叫他们略等一等,粮食买来,就发与他们。”
家将快速摇头:“不行,他们样子不对,属下跟世子在平凉这么久,见过的灾民多了,他们不像讨粮食的,像要闹事的。”
这种人,也是有的,还不少,乘着乱局□□,林信刚来时都亲身处理过好几起。他这时也看出来了,这些灾民的形容确实不一般,面容看着是麻木的,又从麻木里透出亢奋来,有的走路都软绵绵,眼神里却闪着凶光。
他当机立断:“走,先回府衙。”
若他一人还能强行下车弹压,但车上还有许融,他冒不起这个险。
只这一句话的工夫,那些灾民的步子已经在加快,奔跑着追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