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页
任瑶光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逾越,拉了一把姐姐,两人这才委委屈屈改为膝跪。
老身也知道,官员多犯刑罪,老身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皇后体恤民情,改革法制鼓励百姓举告不法并无过错,但积弊已久,又岂能急于求成?如发展至今,罪官为求宽赦,竟争相检举,狗急跳墙之辞,必难免毁谤陷害,致使内斗党争,岂不延怠政务?
说完长叹一声,韦太后竟为贺湛开脱:如澄台,从未行为仗势欺民之恶,只他论来也算宗室之后,言行未免有失谨慎,从前又因难却流俗,小有疏失而已,如今却也成为众矢之的,再这么下去,只怕连满朝文武,都没个清白无辜之人了。
这当然也仅是看似为贺湛开脱而已,实际却坐实了贺湛确犯言官弹劾之罪!
故而依老身看来,改革法制固然要清除暴厉恣睢,还无辜平民以公道,让百姓对朝廷敬服顺应,亦当掌握分寸,如积弊之时,不犯杀伤无辜之罪,朝廷可以警诫,但仍当宽免,如此才更加利于稳定,否则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谁还能专心职务?如今圣上远征西疆,朝堂却哄乱不止,圣上若知,岂能不担忧,岂能不分心?老身还望皇后以大局为重,切忌浮躁。
这是韦海池的求和,也是威胁。
她可以不在意折失部份党徒,也并不是一定要将贺湛置之死地,她甚至默许皇后继续推进变法,但皇后也必须放过谢饶平与韦元平。
但真能化干戈为玉帛?
十一娘若然半途而废,仍让谢、韦二人留任执宰,以此保留自己的臂膀,那么岂不坐实私心?法制改革便会成为一句笑话,官场积弊更不可能肃清,而且十一娘仍然会遭受冯继峥等所谓正统派的质疑,这场清算运动便会被打上排除异己的标签。
韦海池只要再引舆论,不难误导杜渐知、陶葆仪等官员,确断十一娘根本便是意欲弄权,而不顾江山社稷。
十一娘面临着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是牺牲贺湛,还是妥协退让!
第1351章 不让退辞
袁夫人心事重重回家,遣仆从数回打听,好容易得知杜渐知总算归来,直闯外宅书房,也不顾夫主正与子侄议事,喝令晚辈们回避,方才将今日宫中经历细述,又补充自己的见解。
妾身无意干预政事,然今日经历,却也醒悟韦太后是欲利用妾身,准确说是欲利用夫主向皇后施压!辞宫途中,潘夫人邀妾身共乘,又再游说,声称太后担忧不无道理,皇后就算改革法制,手段也太急躁了些,且大有可能真正目的,是排除异己意欲弄权,否则对于贺侍郎为何区别众人,纵然这多弹劾,也迟迟不肯将其免职察办。
袁夫人深吸一口气:我等后宅妇人,因浅薄短见,原本不该议论政局,潘夫人今日言行,怕是授意于冯侍郎,夫主忽怪妾身猜疑,或许夫主真该听从陶侍郎提警,对冯侍郎用心,多加提防,否则妾身实在担忧夫主被人利用,行为有损社稷之事。
那么皇后可曾答应太后嘱谕?对于冯继峥的忠奸,杜渐知仍然避而不谈。
皇后未置可否,只答应三思后行。
杜渐知颔首道:冯公早料断皇后不会轻易妥协,皇后目的,无非排除异己,为达**,根本不会在意党徒荣辱。
见丈夫仍然执迷不悟,袁夫人大感焦急:可若皇后答应妥协,冯侍郎又会质疑皇后因私废公了!连妾身都看得分明,夫主怎能不明,太后用此手段,无论皇后如何抉择,都会引发物议?!
冯公于我有救命之恩,夫人怎能如此揣度恩公用心?话虽如此,杜渐知的信心却也已经动摇了。
知夫莫若妻,袁夫人叹道:夫主竟也只言私情,足见心中早有动摇。
杜渐知大觉疲惫,挥一挥手:皇后究竟有无擅国之心,还待看如何处置贺澄台,罢了,夫人苦心,老夫感念铭记,也请夫人莫要太过担忧,老夫还不至于冥顽不化,因私废公,愧负我杜姓一门,先祖忠义教谕。
十一娘的确为难,因为她心知肚明,虽说言官罗列之罪多为夸大不实,但贺湛的确收受了贿赂。
那时贺湛为了取信韦海池,必须走权术之途,不可能独清于浊流,虽一直小心规避祸国殃民,但如他人主动行贿,贺湛不可能拒绝。
但贺湛从无举荐奸歹,他所收贿赂,一部份孝敬给韦元平,绝大多数都用于接济贫苦,但这两条理由,都不能用来为贺湛辩护。
贺湛原本不求声誉,只求心安,他行为善事不可能留下证据,就连那些受到接济的贫苦,其实也不知原来功归贺湛,此时用来辩护,无法让朝堂信服。
就更不提转手孝敬给韦元平的钱财了。
但这不是贺湛的错,责任其实在于十一娘,因为若非贺湛相助于她,又何至于攀附韦党,走权奸捷径?
十一娘当然不愿让贺湛蒙受毁谤,然而她如今面临的抉择只有两个,而保全贺湛,就要废止新法,这非但不利江山社稷,更加不利于裴郑昭雪。
这样的抉择何其艰难?
贺湛却请见,仍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情态:五姐现在总算体会到,位于权位巅峰多么艰难了罢?大局与情义,有时当真无法两全,但十四不得不说,五姐你是在庸人自扰,其实五姐,我与你才是心心相印好不?我才是一直懒惰经济仕途,志向在于游山玩水寻欢作乐,若非蒋师教嘱,后又发觉轮回者竟是五姐,我根本不愿涉深朝堂。
--
老身也知道,官员多犯刑罪,老身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皇后体恤民情,改革法制鼓励百姓举告不法并无过错,但积弊已久,又岂能急于求成?如发展至今,罪官为求宽赦,竟争相检举,狗急跳墙之辞,必难免毁谤陷害,致使内斗党争,岂不延怠政务?
说完长叹一声,韦太后竟为贺湛开脱:如澄台,从未行为仗势欺民之恶,只他论来也算宗室之后,言行未免有失谨慎,从前又因难却流俗,小有疏失而已,如今却也成为众矢之的,再这么下去,只怕连满朝文武,都没个清白无辜之人了。
这当然也仅是看似为贺湛开脱而已,实际却坐实了贺湛确犯言官弹劾之罪!
故而依老身看来,改革法制固然要清除暴厉恣睢,还无辜平民以公道,让百姓对朝廷敬服顺应,亦当掌握分寸,如积弊之时,不犯杀伤无辜之罪,朝廷可以警诫,但仍当宽免,如此才更加利于稳定,否则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谁还能专心职务?如今圣上远征西疆,朝堂却哄乱不止,圣上若知,岂能不担忧,岂能不分心?老身还望皇后以大局为重,切忌浮躁。
这是韦海池的求和,也是威胁。
她可以不在意折失部份党徒,也并不是一定要将贺湛置之死地,她甚至默许皇后继续推进变法,但皇后也必须放过谢饶平与韦元平。
但真能化干戈为玉帛?
十一娘若然半途而废,仍让谢、韦二人留任执宰,以此保留自己的臂膀,那么岂不坐实私心?法制改革便会成为一句笑话,官场积弊更不可能肃清,而且十一娘仍然会遭受冯继峥等所谓正统派的质疑,这场清算运动便会被打上排除异己的标签。
韦海池只要再引舆论,不难误导杜渐知、陶葆仪等官员,确断十一娘根本便是意欲弄权,而不顾江山社稷。
十一娘面临着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是牺牲贺湛,还是妥协退让!
第1351章 不让退辞
袁夫人心事重重回家,遣仆从数回打听,好容易得知杜渐知总算归来,直闯外宅书房,也不顾夫主正与子侄议事,喝令晚辈们回避,方才将今日宫中经历细述,又补充自己的见解。
妾身无意干预政事,然今日经历,却也醒悟韦太后是欲利用妾身,准确说是欲利用夫主向皇后施压!辞宫途中,潘夫人邀妾身共乘,又再游说,声称太后担忧不无道理,皇后就算改革法制,手段也太急躁了些,且大有可能真正目的,是排除异己意欲弄权,否则对于贺侍郎为何区别众人,纵然这多弹劾,也迟迟不肯将其免职察办。
袁夫人深吸一口气:我等后宅妇人,因浅薄短见,原本不该议论政局,潘夫人今日言行,怕是授意于冯侍郎,夫主忽怪妾身猜疑,或许夫主真该听从陶侍郎提警,对冯侍郎用心,多加提防,否则妾身实在担忧夫主被人利用,行为有损社稷之事。
那么皇后可曾答应太后嘱谕?对于冯继峥的忠奸,杜渐知仍然避而不谈。
皇后未置可否,只答应三思后行。
杜渐知颔首道:冯公早料断皇后不会轻易妥协,皇后目的,无非排除异己,为达**,根本不会在意党徒荣辱。
见丈夫仍然执迷不悟,袁夫人大感焦急:可若皇后答应妥协,冯侍郎又会质疑皇后因私废公了!连妾身都看得分明,夫主怎能不明,太后用此手段,无论皇后如何抉择,都会引发物议?!
冯公于我有救命之恩,夫人怎能如此揣度恩公用心?话虽如此,杜渐知的信心却也已经动摇了。
知夫莫若妻,袁夫人叹道:夫主竟也只言私情,足见心中早有动摇。
杜渐知大觉疲惫,挥一挥手:皇后究竟有无擅国之心,还待看如何处置贺澄台,罢了,夫人苦心,老夫感念铭记,也请夫人莫要太过担忧,老夫还不至于冥顽不化,因私废公,愧负我杜姓一门,先祖忠义教谕。
十一娘的确为难,因为她心知肚明,虽说言官罗列之罪多为夸大不实,但贺湛的确收受了贿赂。
那时贺湛为了取信韦海池,必须走权术之途,不可能独清于浊流,虽一直小心规避祸国殃民,但如他人主动行贿,贺湛不可能拒绝。
但贺湛从无举荐奸歹,他所收贿赂,一部份孝敬给韦元平,绝大多数都用于接济贫苦,但这两条理由,都不能用来为贺湛辩护。
贺湛原本不求声誉,只求心安,他行为善事不可能留下证据,就连那些受到接济的贫苦,其实也不知原来功归贺湛,此时用来辩护,无法让朝堂信服。
就更不提转手孝敬给韦元平的钱财了。
但这不是贺湛的错,责任其实在于十一娘,因为若非贺湛相助于她,又何至于攀附韦党,走权奸捷径?
十一娘当然不愿让贺湛蒙受毁谤,然而她如今面临的抉择只有两个,而保全贺湛,就要废止新法,这非但不利江山社稷,更加不利于裴郑昭雪。
这样的抉择何其艰难?
贺湛却请见,仍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情态:五姐现在总算体会到,位于权位巅峰多么艰难了罢?大局与情义,有时当真无法两全,但十四不得不说,五姐你是在庸人自扰,其实五姐,我与你才是心心相印好不?我才是一直懒惰经济仕途,志向在于游山玩水寻欢作乐,若非蒋师教嘱,后又发觉轮回者竟是五姐,我根本不愿涉深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