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4页
又怎比得如今,还有选择的余地?
任遥光忽然又想起了前夫雷仰棣,她的确没想到这个对她千依百顺的表兄,一度被她评为不图上进的夫君,居然还具备果毅的一面,多得他痛下决断在关键时候站定阵营,助晋王夺回长安,虽说舅舅雷霆死于政变,雷家却因为表兄的功勋未被新帝追究,纵然不再风光显赫,却避免了灭门之祸。
又庆幸表兄果然重情重义,虽说前途一片光明,对她却仍如当初。
但是她因为一场奇遇,再不能甘心做为一个普通的官家命妇,宫廷对她而言实在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只有进入宫廷,她才能真正展开暗藏的壮志,帝王心?她并不稀罕,甚至不限于母仪天下,她至少要效仿韦太后,但韦太后并不值得她尊为楷榜,她很早之前便认识到,韦太后是没有能力超越文皇后的,骨子里的短见与浅薄注定会一败涂地,如果她有韦太后的幸运,这片江山,应当不再归属贺姓了。
但如此远大的志向,注定不能宣之于口,任瑶光一度以为世间不可能有人理解并赞同她的志向,不曾想当她几乎要绝望之时,竟然会发生那场奇遇,她的志向得到了肯定,故而她坚信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她的志向也从来不是异想天开。
虽公之于众,必然会引天下人嘲笑,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于是斗志昂扬的任瑶光,就这么迈入长安殿,但她当然明白远大志向的开端,不得不从在太后面前奴颜卑微开始,太后就算是一颗垫脚石,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垫脚石,她要想通往锦绣大道,就务必需要淌过面前的鸿沟,据盟友所言,当今天子可不是智令色昏之辈,她纵然有倾国倾城之貌,也难以立即争获圣宠,她必须要成为对天子而言大有用处的筹码,正好比当年的柳皇后一般。
吸引天子注意,美貌不是必胜武器,任瑶光的打算,是要剑走偏锋。
而对于韦太后而言,早已把任瑶光抛之脑后,她打心眼里厌恶这一类自以为是的女子,仗着美貌和几分小聪明便野心勃勃,以为天下人理所当然都要匍匐跪拜在她那袭石榴裙底下,听凭驱使,也正是因为识破了任瑶光的野心,而且深谙这个女人心机智计甚至不如谢莹,韦太后对任瑶光从来没有半点兴趣。
不过情势逼人,更何况任瑶光透露的机密对韦太后至关重要,太后当然明白不是喜恶取人的时候,谢饶平举荐任氏当然是为顾全大局,她必须利用这些蝼蚁的野心,更加有望反败为胜。
交谈的开端,听来却如离题万里。
听说,你被雷仰棣厌弃,不想沦为弃妇,故而才答应和离?韦太后的开端显得并不那么友好。
任瑶光却心平气和,甚至还带着几分夸耀的口吻:这只是妾身有心散布说辞而已,事实上表兄对妾身情深义重,非但不以妾身为累赘,更许诺终生不离不弃,然而妾身心怀志向,并不甘如芸芸众生,故而坚持和离,表兄不愿勉强,无奈应允,但妾身却不能曝露欲望,恳请表兄配合,表兄又再答应担当无情无义之名。
韦太后的唇角抽了几抽,打量任瑶光的气色神韵,见比数年之前果然再增妩媚风情,心中越发不喜,强忍住,虚靠着榻栏,淡淡问道:你说你手中握有凭证,能够证实皇后早存叛逆之意,究竟是什么凭证?
是一个故人。任氏嫣然一笑:长平公主,谢莹。
这个答案大出韦太后意料,她终于不再漫不经心,甚至将身边的心腹宫女也打发出去,这下当真成为两人之间的密谈,但她努力不让神情显得急切,她闭眼足有十余息,又再缓缓张开,目光突显冷厉:莹儿?你知道她现今身在何处?
潼关之战,长平公主留守长安,宇文盛、贺湛等人起事那晚,公主为奸逆所擒,被当作人质,要胁突厥将领伊力弃守玄武门,数万宫卫束手就擒,长平公主亲眼目睹妾身表兄相随袁葆响应起事,后公主在伊力拼死护卫下,饶幸逃出禁苑,然而那时兵荒马乱,谢公等等又不在城中,公主无处藏身,所幸公主想起妾身,深知妾身对太后一贯耿耿忠心,必不肯附逆,冒险来投,又庆幸表兄身负重伤,一时不能顾及妾身行踪,妾身冒险将公主、伊力收留,后转移至安全之处,至今未被察觉。说着话便取出一物,上呈太后过目:此乃长平公主贴身信物,为太后当年赏赐。
韦太后并不验证信物的真伪,事实上谢莹是死是活对她而言根本无关紧要,一枚自身难保的棋子,太后当然不指望谢莹还能助她东山再起,她关注的仍是十一娘的忠奸。
莹儿难道有凭证,证实当今皇后早怀不臣之心?
太后可知,英国公世子早已怀疑天子在潜邸时便图谋不轨?长平公主当年,正是因为徐世子提醒,方才怀疑柳皇后与天子早便暗通款曲,两人也曾经提醒太后干脆斩草除根,但太后因为信重柳皇后,以为长平公主与徐世子乃杞人忧天,一直不曾引以为重。
任氏这话道破太后过度自大以至于执迷不悟终于养虎为患的心病,让太后大是懊恼,怒道:他们之猜疑均为揣测,何曾拿出真凭实据?更何况徐修能,首鼠两端小人耳,他若真是耿耿忠心,岂会见风使舵,若非他举荐姜导,贺烨怎么能如此顺利兵出潼关!
--
任遥光忽然又想起了前夫雷仰棣,她的确没想到这个对她千依百顺的表兄,一度被她评为不图上进的夫君,居然还具备果毅的一面,多得他痛下决断在关键时候站定阵营,助晋王夺回长安,虽说舅舅雷霆死于政变,雷家却因为表兄的功勋未被新帝追究,纵然不再风光显赫,却避免了灭门之祸。
又庆幸表兄果然重情重义,虽说前途一片光明,对她却仍如当初。
但是她因为一场奇遇,再不能甘心做为一个普通的官家命妇,宫廷对她而言实在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只有进入宫廷,她才能真正展开暗藏的壮志,帝王心?她并不稀罕,甚至不限于母仪天下,她至少要效仿韦太后,但韦太后并不值得她尊为楷榜,她很早之前便认识到,韦太后是没有能力超越文皇后的,骨子里的短见与浅薄注定会一败涂地,如果她有韦太后的幸运,这片江山,应当不再归属贺姓了。
但如此远大的志向,注定不能宣之于口,任瑶光一度以为世间不可能有人理解并赞同她的志向,不曾想当她几乎要绝望之时,竟然会发生那场奇遇,她的志向得到了肯定,故而她坚信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她的志向也从来不是异想天开。
虽公之于众,必然会引天下人嘲笑,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于是斗志昂扬的任瑶光,就这么迈入长安殿,但她当然明白远大志向的开端,不得不从在太后面前奴颜卑微开始,太后就算是一颗垫脚石,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垫脚石,她要想通往锦绣大道,就务必需要淌过面前的鸿沟,据盟友所言,当今天子可不是智令色昏之辈,她纵然有倾国倾城之貌,也难以立即争获圣宠,她必须要成为对天子而言大有用处的筹码,正好比当年的柳皇后一般。
吸引天子注意,美貌不是必胜武器,任瑶光的打算,是要剑走偏锋。
而对于韦太后而言,早已把任瑶光抛之脑后,她打心眼里厌恶这一类自以为是的女子,仗着美貌和几分小聪明便野心勃勃,以为天下人理所当然都要匍匐跪拜在她那袭石榴裙底下,听凭驱使,也正是因为识破了任瑶光的野心,而且深谙这个女人心机智计甚至不如谢莹,韦太后对任瑶光从来没有半点兴趣。
不过情势逼人,更何况任瑶光透露的机密对韦太后至关重要,太后当然明白不是喜恶取人的时候,谢饶平举荐任氏当然是为顾全大局,她必须利用这些蝼蚁的野心,更加有望反败为胜。
交谈的开端,听来却如离题万里。
听说,你被雷仰棣厌弃,不想沦为弃妇,故而才答应和离?韦太后的开端显得并不那么友好。
任瑶光却心平气和,甚至还带着几分夸耀的口吻:这只是妾身有心散布说辞而已,事实上表兄对妾身情深义重,非但不以妾身为累赘,更许诺终生不离不弃,然而妾身心怀志向,并不甘如芸芸众生,故而坚持和离,表兄不愿勉强,无奈应允,但妾身却不能曝露欲望,恳请表兄配合,表兄又再答应担当无情无义之名。
韦太后的唇角抽了几抽,打量任瑶光的气色神韵,见比数年之前果然再增妩媚风情,心中越发不喜,强忍住,虚靠着榻栏,淡淡问道:你说你手中握有凭证,能够证实皇后早存叛逆之意,究竟是什么凭证?
是一个故人。任氏嫣然一笑:长平公主,谢莹。
这个答案大出韦太后意料,她终于不再漫不经心,甚至将身边的心腹宫女也打发出去,这下当真成为两人之间的密谈,但她努力不让神情显得急切,她闭眼足有十余息,又再缓缓张开,目光突显冷厉:莹儿?你知道她现今身在何处?
潼关之战,长平公主留守长安,宇文盛、贺湛等人起事那晚,公主为奸逆所擒,被当作人质,要胁突厥将领伊力弃守玄武门,数万宫卫束手就擒,长平公主亲眼目睹妾身表兄相随袁葆响应起事,后公主在伊力拼死护卫下,饶幸逃出禁苑,然而那时兵荒马乱,谢公等等又不在城中,公主无处藏身,所幸公主想起妾身,深知妾身对太后一贯耿耿忠心,必不肯附逆,冒险来投,又庆幸表兄身负重伤,一时不能顾及妾身行踪,妾身冒险将公主、伊力收留,后转移至安全之处,至今未被察觉。说着话便取出一物,上呈太后过目:此乃长平公主贴身信物,为太后当年赏赐。
韦太后并不验证信物的真伪,事实上谢莹是死是活对她而言根本无关紧要,一枚自身难保的棋子,太后当然不指望谢莹还能助她东山再起,她关注的仍是十一娘的忠奸。
莹儿难道有凭证,证实当今皇后早怀不臣之心?
太后可知,英国公世子早已怀疑天子在潜邸时便图谋不轨?长平公主当年,正是因为徐世子提醒,方才怀疑柳皇后与天子早便暗通款曲,两人也曾经提醒太后干脆斩草除根,但太后因为信重柳皇后,以为长平公主与徐世子乃杞人忧天,一直不曾引以为重。
任氏这话道破太后过度自大以至于执迷不悟终于养虎为患的心病,让太后大是懊恼,怒道:他们之猜疑均为揣测,何曾拿出真凭实据?更何况徐修能,首鼠两端小人耳,他若真是耿耿忠心,岂会见风使舵,若非他举荐姜导,贺烨怎么能如此顺利兵出潼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