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页
相信令郎并不曾泄露机密,然王相国与刺史,又怎会疑虑殿下能否担当重任呢?十一娘当然能够洞悉王绩此时极想训子的心情,但她并不介意,毕竟瞒着尊长行为这等大事,太有可能让家族莫名其妙遭受灭顶之灾了,王绩心有余悸也是情理之中,她更加疑惑的是,王绩当闻晋王才是希望之光,虽说惊异,然而远远不及她预料当中的震诧,可王宁致守口如瓶,他的父祖又是怎么察觉贺烨可能暗怀野心,不,暗怀抱负呢?
是舍侄远致。王绩也坦然相告:相比小犬,远致才华更得家父看重,正是远致洞谙殿下并非蒙昧愚顽,笃信殿下必定心怀大志,只家父虽然采信,臣却依然犹疑。
十一娘对王远致尚有印象,但实在不明他是怎么看出贺烨的破绽,当然眼下也不是追究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她告诉王绩:蜀王与太后,即将图穷匕见,我欲向太后献策,谋除蜀王,当使其效仿罪庶淇,即为策动政变之罪,如此一来,即便天子位居正统,然行弑母不孝之恶,怎能治理臣民?太后应当不会立即废位处死天子,多数是将天子软禁宫苑之中,由她再度掌管军政,直到彻底慑服臣民人心,方会施以毒害,再立一傀儡操纵。
最合适的傀儡人选便是十一娘的儿子,不过晋王仍然活蹦乱跳,太后不会安心,她在废立之前,必须除掉晋王,还有十一娘这个更具威胁的晋王妃任氏事件,十一娘已经公示不愿加害晋王,更加不愿迟儿涉及权位之争,太后已经容不下十一娘了,在利用之后,必须将晋王夫妇二人斩草除根。
所以继蜀王之后,晋王与太后也必须图穷匕见。
如今姚潜掌管禁军,窦辅安统率宫卫,蜀王这些年虽然笼络不少党徒,多为文官,并无兵权,蜀王有何实力策动政变?对于晋王妃的计划,王绩大觉诧异。
策动政变乃逼不得已之下下策,蜀王当然不会优先选择,他起初考虑应是待突厥再度兵犯,鼓动舆论谴责太后懦弱误国,利用怀恩王及其旧部一案,收买忠臣之心,逼迫太后退居内闱,不过蜀王颇为急功近利,眼下,太后逼害齐侯,致使灵州军勇、百姓义愤填膺,蜀王应当自恃时机已到,等不到突厥兴兵了,但光靠蜀王党及部分正统派,还不能胜过太后党逼其退政,蜀王应当会先行拉拢王相国以为助力,而王相国,必须拒绝蜀王拉拢。十一娘继续阐述她的计划。
但王绩百思不得其解仍然在于,蜀王哪有底气策动政变。
同时,我也会授意太原四姓,率先支持太后,彻底断绝蜀王通过朝劾逼使太后退政之路,而蜀王,也并非没有策动政变实力,只是此计于他而言,更具风险而已,但当蜀王意识到别无选择,也只能行险。十一娘压低声量:元得志,虽为太后党,实则已经暗暗投诚蜀王,据我察获,姚潜这回之所以能够稳守甘州,抵御五部联军数轮猛攻,是因元得志私下推荐一奇士为他出谋划策,而此奇士,原本是听令于蜀王。
王绩被再度震惊到了:蜀王是想要胁姚潜助他起事?
十一娘颔首。
这应当也是蜀王起初答应议和的原因之一,安北休战,姚潜调回长安,他才有望威胁争取此人倒戈相向,对于击败太后更有保障。
可要是蜀王成功,之于殿下大业岂非
蜀王不会成功。十一娘笃断道:因为姚潜不可能助他,只会带他进入韦太后所布陷井。
王妃为何如此笃断?
因为我在内闱安插有耳目,所以能够笃断。十一娘点到即止。
王绩蹙眉思索一阵,方才恍然大悟,神色却变得极为尴尬,不得不干咳几声平定心情,却突然想到一事:王妃可留意过丽妃及其庶兄常植?
略知一二。十一娘道:丽妃之父乃常序,常序原为毛维党徒,后转投元得志,这人能力有限,无论是否倒戈蜀王,对太后而言实在不至影响。
王妃有所不知,丽妃与常植所图甚大,竭力离间天子与蜀王,天子疑心蜀王不过是想将太后取而代之,目的仍为操控霸权,故重用常植党,对蜀王大有压制之意,又那常植,甚至以为太后无足轻重,蜀王才是隐患,天子听信,大约不会赞同蜀王发动政变。
常植竟然已成一党?十一娘冷笑,丽妃这位庶兄,甚至无能通过明经之试,丽妃得宠之前,只知与纨绔声色犬马,短短两载而已,竟然也有能力结成党派?
尽为投机取巧之徒,不值一提,然而天子对常植却十分信重。
天子之所以信重常植,无非是因丽妃,只要太后针对丽妃打压,常植是否还觉得太后无足轻重呢?
王绩颔首:王妃之计确然可行,臣立即便令家人归去长安,转告家父务必配合。
有劳王刺史,转告令尊,若遇疑难,可与我十四兄贺澄台商议。十一娘提醒道。
她在太原,与京兆王联系当然不便,应对紧急事故,往往鞭长莫及,但贺湛人在朝堂,与王相国碰面商量当然更加便利。
虽说她也得贺湛通报,高玉祥不知为何忽然对贺湛动疑,下令内察卫盯梢跟踪了一段时间,不过自从怀恩王遇难,高玉祥又打消了怀疑,再者因为这段时间,太后需得利用晋王妃一系逼迫蜀王与天子狗急跳墙,贺湛即便上蹿下跳,也是出于太后的授意,与京兆王等中立派来往,属情理之中,太后并不会阻止,也不会动疑。
--
是舍侄远致。王绩也坦然相告:相比小犬,远致才华更得家父看重,正是远致洞谙殿下并非蒙昧愚顽,笃信殿下必定心怀大志,只家父虽然采信,臣却依然犹疑。
十一娘对王远致尚有印象,但实在不明他是怎么看出贺烨的破绽,当然眼下也不是追究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她告诉王绩:蜀王与太后,即将图穷匕见,我欲向太后献策,谋除蜀王,当使其效仿罪庶淇,即为策动政变之罪,如此一来,即便天子位居正统,然行弑母不孝之恶,怎能治理臣民?太后应当不会立即废位处死天子,多数是将天子软禁宫苑之中,由她再度掌管军政,直到彻底慑服臣民人心,方会施以毒害,再立一傀儡操纵。
最合适的傀儡人选便是十一娘的儿子,不过晋王仍然活蹦乱跳,太后不会安心,她在废立之前,必须除掉晋王,还有十一娘这个更具威胁的晋王妃任氏事件,十一娘已经公示不愿加害晋王,更加不愿迟儿涉及权位之争,太后已经容不下十一娘了,在利用之后,必须将晋王夫妇二人斩草除根。
所以继蜀王之后,晋王与太后也必须图穷匕见。
如今姚潜掌管禁军,窦辅安统率宫卫,蜀王这些年虽然笼络不少党徒,多为文官,并无兵权,蜀王有何实力策动政变?对于晋王妃的计划,王绩大觉诧异。
策动政变乃逼不得已之下下策,蜀王当然不会优先选择,他起初考虑应是待突厥再度兵犯,鼓动舆论谴责太后懦弱误国,利用怀恩王及其旧部一案,收买忠臣之心,逼迫太后退居内闱,不过蜀王颇为急功近利,眼下,太后逼害齐侯,致使灵州军勇、百姓义愤填膺,蜀王应当自恃时机已到,等不到突厥兴兵了,但光靠蜀王党及部分正统派,还不能胜过太后党逼其退政,蜀王应当会先行拉拢王相国以为助力,而王相国,必须拒绝蜀王拉拢。十一娘继续阐述她的计划。
但王绩百思不得其解仍然在于,蜀王哪有底气策动政变。
同时,我也会授意太原四姓,率先支持太后,彻底断绝蜀王通过朝劾逼使太后退政之路,而蜀王,也并非没有策动政变实力,只是此计于他而言,更具风险而已,但当蜀王意识到别无选择,也只能行险。十一娘压低声量:元得志,虽为太后党,实则已经暗暗投诚蜀王,据我察获,姚潜这回之所以能够稳守甘州,抵御五部联军数轮猛攻,是因元得志私下推荐一奇士为他出谋划策,而此奇士,原本是听令于蜀王。
王绩被再度震惊到了:蜀王是想要胁姚潜助他起事?
十一娘颔首。
这应当也是蜀王起初答应议和的原因之一,安北休战,姚潜调回长安,他才有望威胁争取此人倒戈相向,对于击败太后更有保障。
可要是蜀王成功,之于殿下大业岂非
蜀王不会成功。十一娘笃断道:因为姚潜不可能助他,只会带他进入韦太后所布陷井。
王妃为何如此笃断?
因为我在内闱安插有耳目,所以能够笃断。十一娘点到即止。
王绩蹙眉思索一阵,方才恍然大悟,神色却变得极为尴尬,不得不干咳几声平定心情,却突然想到一事:王妃可留意过丽妃及其庶兄常植?
略知一二。十一娘道:丽妃之父乃常序,常序原为毛维党徒,后转投元得志,这人能力有限,无论是否倒戈蜀王,对太后而言实在不至影响。
王妃有所不知,丽妃与常植所图甚大,竭力离间天子与蜀王,天子疑心蜀王不过是想将太后取而代之,目的仍为操控霸权,故重用常植党,对蜀王大有压制之意,又那常植,甚至以为太后无足轻重,蜀王才是隐患,天子听信,大约不会赞同蜀王发动政变。
常植竟然已成一党?十一娘冷笑,丽妃这位庶兄,甚至无能通过明经之试,丽妃得宠之前,只知与纨绔声色犬马,短短两载而已,竟然也有能力结成党派?
尽为投机取巧之徒,不值一提,然而天子对常植却十分信重。
天子之所以信重常植,无非是因丽妃,只要太后针对丽妃打压,常植是否还觉得太后无足轻重呢?
王绩颔首:王妃之计确然可行,臣立即便令家人归去长安,转告家父务必配合。
有劳王刺史,转告令尊,若遇疑难,可与我十四兄贺澄台商议。十一娘提醒道。
她在太原,与京兆王联系当然不便,应对紧急事故,往往鞭长莫及,但贺湛人在朝堂,与王相国碰面商量当然更加便利。
虽说她也得贺湛通报,高玉祥不知为何忽然对贺湛动疑,下令内察卫盯梢跟踪了一段时间,不过自从怀恩王遇难,高玉祥又打消了怀疑,再者因为这段时间,太后需得利用晋王妃一系逼迫蜀王与天子狗急跳墙,贺湛即便上蹿下跳,也是出于太后的授意,与京兆王等中立派来往,属情理之中,太后并不会阻止,也不会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