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4页
当然,志能便亦有落网者,但立时服毒自尽,而就算他们贪生怕死,内察卫也无法从他们口中逼问出贺湛来,因为志能便根本不知是什么人施予威胁。
他们取得身分不易,建立据点也甚艰难,倘若被人一锅端,多年苦心枉废,回国无法交待,只能是牺牲少数以全大局。
而调虎离山之后,另一队志能紧跟着袭击怀恩王府,吸引了多数看护,摆脱耳目盯梢的贺湛,便在内应的配合下顺利潜入王府。
但营救计划也没有成功。
因为得知十万士勇已经遇害的贺珝,不肯随贺湛离开。
心如死灰已绝生志是一大原因,不愿让贺湛承担风险才更关键。
他只交给贺湛一枚玉印,一句暗语,以此可以支使西妩、罗叔等仅剩的心腹部众。
无奈之下,贺湛只能逃离现场,而因为营救计划失败,无论西妩抑或作为内应的宫卫,均未受到怀疑。
怀恩王,却被处死。
怀恩王直到临死,也没有承认所谓罪行,故而并未被压赴刑场,是秘密/处决。十一娘宣布这一噩耗,沉重的心情让她再度失语。
自从十一妹拒绝与岭南王联手,岭南王称降那一刻,我已经料到会是如此结局。萧渐入冷冷一笑:我没有料到则是,连那十万士勇韦太后竟也不肯放过,岭南王一片苦心白废不说,反而将十万士勇送上绝路,他又怎能苟且偷安,岭南王当然不肯接受十一妹之好意,因为岭南王若是逃匿,十万忠勇,坐实谋逆之罪,英魂如何得以安息?!
十一娘无言以对。
她游说贺珝罢止内乱,的确是存了利益的心机,虽说她并没想到贺珝会做得如此狠绝,但这不能成为她为自己分辩的理由。
贺珝完全是为了十万士勇的平安,才甘愿自投罗网,可舍身取义换来的,仍然是全军覆没一败涂地。
十一娘必须承认贺珝的高尚,与自己的卑鄙。
九郎,王妃已然尽力。陆离却不忍十一娘遭受责难。
是,我不应该埋怨十一妹,十一妹与岭南王,立场原就两异。萧渐入也很快平息情绪:那么,岭南王与十万士勇换来了什么?可换来突厥称臣纳贡,可换来安北自此太平?
并无。陆离淡淡说道:只能换来韦太后人心向背、自掘坟墓。
第1104章 年号何滑稽
当韦太后终于剿杀怀恩王及其旧部,突厥使臣却忽而反悔,不肯正式签订称臣纳贡等协议不说,甚至得寸进尺,提出突厥五部虽可退军安北,原州、灵州等六地治权亦可交还周国,然突厥仍享此六州郡赋税,且周国必须开放灵州易市,而大治条约由吐蕃割据鄯州、松州等地,不予归还,恢复大亲王参政制,对三大亲王周国必须给予礼待,为防亲王再度遇刺,允三大亲王府各有一万亲兵防卫。
数十万大军尚未撤回京城,突厥使竟敢出尔反尔,韦太后勃然大怒,虽说她并觉得这些条件会给她的统治带来多少实际性的损害,然而又怎甘心被突厥一再愚弄?却不料突厥使面对她的盛怒不慌不忙,冷笑着提起韦太后私下与之签订的协约。
倘若太后为除怀恩王及其部众一党隐患,私通我国妥协让步一事广为张扬,贵国臣民会如何看待太后这一言行?蜀王殿下与贵国君帝是否还会容忍太后继续把控朝政?我国倘若不肯修和,贵国数十万禁军不能调返长安,太后仅凭京城巡卫及宫卫,能否震服蜀王及臣民?贵国历来以德义治天下,军事震压可不能收服天下归心,只能造成祸乱四起,相信这一点,太后比我等夷狄小国更加明白太后可别以为将臣灭口就能隐瞒机密,加印太后玺宝之书证,臣早已遣人送予可汉。
韦太后当然可以干脆发动血腥震压,灭蜀王废天子力保不受胁迫还政交权,但她也当然明白,一旦采取极端方式,正统派、中立派必然不服,她没有办法将这些人统统杀光,她更无法担保地方世贵是否会发动战乱,而一旦与突厥反目,甘州再度面临威胁,内忧外患四起,她的权位根本无法稳固。
若此路可行,她早就对蜀王、贺洱痛下杀手,哪里还用得着这么多年隐而不发,楚心积虑于明正言顺将其处死?
所以尽管心头愠怒,韦太后除了妥协,竟然没有其余选择。
她只能向韦元平、谢饶平、元得志授意,主张答应突厥提出多项屈辱的条件。
而这些隐情,十一娘并不能察获,但议和一事竟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她不需察实,猜也能猜到暗中名堂。
征平年已经结束了,如今年号改为共治,此时,共治元年。十一娘语气冷沉。
萧渐入哈哈大笑:好个共治,谁与谁共治?突厥称降,非但没有半点损伤,反而与大周共治天下?韦太后何不干脆迎阿史那奇桑入京,将龙椅拱手相送?
无论是悲愤抑或讥鄙,这时已然毫无意义了。
依十一妹推断,韦太后是被突厥胁迫,那么蜀王呢,天子呢,难道他们也能容忍如此屈辱?
太后党如此主张,俨然会饱受质疑,蜀王当然不会据理力争,他料定就算太后力排众议一再妥协,突厥亦不会与大周维持和平,一旦突厥毁约再起争战,就到了他集合力量给予太后置命一击之时,蜀王坐视旁观,天子固然反对,哪里敌得过太后党人多势众,蜀王、太后鹬蚌相争,突厥坐享渔翁得利,已成定局。陆离做出解释。
--
他们取得身分不易,建立据点也甚艰难,倘若被人一锅端,多年苦心枉废,回国无法交待,只能是牺牲少数以全大局。
而调虎离山之后,另一队志能紧跟着袭击怀恩王府,吸引了多数看护,摆脱耳目盯梢的贺湛,便在内应的配合下顺利潜入王府。
但营救计划也没有成功。
因为得知十万士勇已经遇害的贺珝,不肯随贺湛离开。
心如死灰已绝生志是一大原因,不愿让贺湛承担风险才更关键。
他只交给贺湛一枚玉印,一句暗语,以此可以支使西妩、罗叔等仅剩的心腹部众。
无奈之下,贺湛只能逃离现场,而因为营救计划失败,无论西妩抑或作为内应的宫卫,均未受到怀疑。
怀恩王,却被处死。
怀恩王直到临死,也没有承认所谓罪行,故而并未被压赴刑场,是秘密/处决。十一娘宣布这一噩耗,沉重的心情让她再度失语。
自从十一妹拒绝与岭南王联手,岭南王称降那一刻,我已经料到会是如此结局。萧渐入冷冷一笑:我没有料到则是,连那十万士勇韦太后竟也不肯放过,岭南王一片苦心白废不说,反而将十万士勇送上绝路,他又怎能苟且偷安,岭南王当然不肯接受十一妹之好意,因为岭南王若是逃匿,十万忠勇,坐实谋逆之罪,英魂如何得以安息?!
十一娘无言以对。
她游说贺珝罢止内乱,的确是存了利益的心机,虽说她并没想到贺珝会做得如此狠绝,但这不能成为她为自己分辩的理由。
贺珝完全是为了十万士勇的平安,才甘愿自投罗网,可舍身取义换来的,仍然是全军覆没一败涂地。
十一娘必须承认贺珝的高尚,与自己的卑鄙。
九郎,王妃已然尽力。陆离却不忍十一娘遭受责难。
是,我不应该埋怨十一妹,十一妹与岭南王,立场原就两异。萧渐入也很快平息情绪:那么,岭南王与十万士勇换来了什么?可换来突厥称臣纳贡,可换来安北自此太平?
并无。陆离淡淡说道:只能换来韦太后人心向背、自掘坟墓。
第1104章 年号何滑稽
当韦太后终于剿杀怀恩王及其旧部,突厥使臣却忽而反悔,不肯正式签订称臣纳贡等协议不说,甚至得寸进尺,提出突厥五部虽可退军安北,原州、灵州等六地治权亦可交还周国,然突厥仍享此六州郡赋税,且周国必须开放灵州易市,而大治条约由吐蕃割据鄯州、松州等地,不予归还,恢复大亲王参政制,对三大亲王周国必须给予礼待,为防亲王再度遇刺,允三大亲王府各有一万亲兵防卫。
数十万大军尚未撤回京城,突厥使竟敢出尔反尔,韦太后勃然大怒,虽说她并觉得这些条件会给她的统治带来多少实际性的损害,然而又怎甘心被突厥一再愚弄?却不料突厥使面对她的盛怒不慌不忙,冷笑着提起韦太后私下与之签订的协约。
倘若太后为除怀恩王及其部众一党隐患,私通我国妥协让步一事广为张扬,贵国臣民会如何看待太后这一言行?蜀王殿下与贵国君帝是否还会容忍太后继续把控朝政?我国倘若不肯修和,贵国数十万禁军不能调返长安,太后仅凭京城巡卫及宫卫,能否震服蜀王及臣民?贵国历来以德义治天下,军事震压可不能收服天下归心,只能造成祸乱四起,相信这一点,太后比我等夷狄小国更加明白太后可别以为将臣灭口就能隐瞒机密,加印太后玺宝之书证,臣早已遣人送予可汉。
韦太后当然可以干脆发动血腥震压,灭蜀王废天子力保不受胁迫还政交权,但她也当然明白,一旦采取极端方式,正统派、中立派必然不服,她没有办法将这些人统统杀光,她更无法担保地方世贵是否会发动战乱,而一旦与突厥反目,甘州再度面临威胁,内忧外患四起,她的权位根本无法稳固。
若此路可行,她早就对蜀王、贺洱痛下杀手,哪里还用得着这么多年隐而不发,楚心积虑于明正言顺将其处死?
所以尽管心头愠怒,韦太后除了妥协,竟然没有其余选择。
她只能向韦元平、谢饶平、元得志授意,主张答应突厥提出多项屈辱的条件。
而这些隐情,十一娘并不能察获,但议和一事竟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她不需察实,猜也能猜到暗中名堂。
征平年已经结束了,如今年号改为共治,此时,共治元年。十一娘语气冷沉。
萧渐入哈哈大笑:好个共治,谁与谁共治?突厥称降,非但没有半点损伤,反而与大周共治天下?韦太后何不干脆迎阿史那奇桑入京,将龙椅拱手相送?
无论是悲愤抑或讥鄙,这时已然毫无意义了。
依十一妹推断,韦太后是被突厥胁迫,那么蜀王呢,天子呢,难道他们也能容忍如此屈辱?
太后党如此主张,俨然会饱受质疑,蜀王当然不会据理力争,他料定就算太后力排众议一再妥协,突厥亦不会与大周维持和平,一旦突厥毁约再起争战,就到了他集合力量给予太后置命一击之时,蜀王坐视旁观,天子固然反对,哪里敌得过太后党人多势众,蜀王、太后鹬蚌相争,突厥坐享渔翁得利,已成定局。陆离做出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