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望族权后

第1518页

    显明就是要迷惑安东王,让他将夹击之事信以为真,下令安东军固守居庸关,放任武威侯部收复常山以东众多州县!
    少将王横始与晋王妃交好一事,在云州城可不算什么机密了,王横始配合晋王妃之计,在佃作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不比得董旗风,明显是被瞒在鼓里。
    但如若云州部真有出军计划,董旗风当然不可能一点音讯不闻!
    随着林林总总的消息汇集递传营州的同时,乔装成为秦八郎的贺烨,率领先锋军在保定城外,作势要攻夺这个进军幽州的要塞之一,不过先锋军当然未尽全力,而因其牵制,武威侯亲自领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常山以东诸多州县收复,并驻兵防守,俨然谨防安东军反扑之势。
    再兼裴子建,非但拒绝了潘博召见,甚至还派遣一名死士,潜入营州,意图重金行贿潘博一员近臣,说服其谏言潘博采信固守幽州之计,那近臣虽说早就得了裴子建不少好处,一度还企图游说潘博将屡屡质疑裴子建的林昔弃之不用,可这个贪财的近臣却并不愚笨,看出潘博已然对裴子建起疑,当然不会轻信裴子建的收买,故佯作中计,立即检举了行贿者,潘博虽说亲自对行贿者施以严刑拷打,那人却铁口钢牙,死死咬定裴百万的确效忠安东王,与大周韦太后势不两立!
    这无疑让潘博更加笃断,裴子建一直是假意投诚,实为大周间诱!
    因为裴子建倘若真是效忠于安东部,就算被晋王妃约束,无法离开晋阳城,也没有必要派遣这么一个宁死不屈的属从暗中贿买安东近臣,企图诱骗自己继续固守幽州。
    承德八年九月,潘博终于痛下决断,令幽州都督刘洪元率领主力部队,出幽州,赴保定,与广阳部展开决战!
    贺烨率领的先锋军一度被逼退数百里外,才终于得到武威侯率主力军队解围,大战眼看一触即发。
    刘洪元这时万万没有料到,秦八郎率领的先锋军却悄无声息端掉了他自以为隐密,却早已暴露的各路斥候,两万人马,集中在了居庸关外。
    九月,北风已烈,早将酷暑刮得不见踪影,但立于蓑草原上,寒风呼啸之中,远望着那座雄据要塞的关隘,面覆青铜的贺烨却觉心中烦躁不已因据他了解,刘洪元确为潘部第一大将,以骁勇善战著称,然而这回虽说奉令出战,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却并没齐集主力与广阳部展开决战,而是极其谨慎地先遣数千锋锐骑兵,意图引诱周军踏入埋伏。
    他如此警慎,说明仍然没有疏忽居庸关及幽州城中防守,又根据一些间报,贺烨估计刘洪元至少留有十万防军,以防万一云州部出兵配合广阳部,居庸关及幽州不保。
    而他,仅仅率领两万人,必须迅速攻下居庸关,莫说敌众我寡胜算甚微,就算成功,也不可能没有伤亡,靠这两万人马击溃敌方五倍之多兵力,简直就好比以卵击石。
    但计划进行到这一步,当然不能再畏缩不前,贺烨需要快速决策,否则便可能会惊动刘洪元,要是安东军主力撤回幽州,云州部面临的困难无疑更大,而十一娘的一番努力显然也是白废心机,裴子建及林昔两名敌诱相继作废,却是一无所获。
    但这个决断却并不易下,然而贺烨现在甚至无法镇定心头的焦躁。
    他突然想到十一娘送别时交给他的沉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取出一小块焚烧,在那缭缭香息中,贺烨盘膝闭目,尝试着运息凝神。
    有接近两刻时间,他脑子里一片空白,而在睁眼之时,眸光显然已经恢复了往常的深寂。
    此时已是夜深了。
    为防惊动敌哨,两万人马并未扎营,当然也不能燃点篝火,士兵们是用干粮果腹,那又冷又硬的粟饼当然远远称不上美味,而入夜后的幽林,更让人觉得森冷刺骨,士兵们大多三、五倚靠着,半坐小憩,还有很多人并不能入睡,低声交谈着,贺烨听见有人说起家中的妻女,也算身经百战的勇士竟然口吻温柔,但紧跟着便是壮志豪情:恨不能立马收复幽州,再杀入渝关,将安东部剿灭,便有望尽快与妻女团圆,赶回去为女儿送嫁。
    年轻的亲王,不由将目光牢牢锁定那个迫不及待的士兵。
    这一刻他无比体谅这位士兵的归心似箭,因为贺烨也在想念他的妻子。
    十一娘,我不会让你等待太久,更不会让你,一切努力白废!
    第990章 秦八郎杀到
    承德八年九月十九,一场暴风雨趁夜袭来,三更时分,那夹杂着碎雹的雨势才有所减小,北风却依然呼啸如兽吼,奉令镇守在此的安东建功侯姚忠百,这时却仍未歇息,他站在西岭一处置高的烽堠,顶着疾风凛凛,俯看向底下一片浓郁的夜色,他已过花甲之龄,健壮当然已经远远不如当年了,故而这回并没能够跟随主将刘洪元前往保定,而是留在相对安全的后方,他当然明白刘洪元在居庸关外布下十数处斥候,谨防周军夺关,其实大可不必在这样风雨加交的寒夜值守烽堠,然而十日以来,关城之外多处哨所相继被不知来路的敌军袭击,损失虽然不算严重,但当然也让姚忠百不能安心。
    自从第一处哨所被袭,其实他就怀疑是大周云州部有所异动,可拿不准的是,那十数路斥候竟无一来报,姚忠百不敢吊以轻心,遣出一队探马共两百人搜巡居庸关外,而这两百人竟然遭遇伏杀,无一生还!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