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页
只要能够继续养尊处优,就算被休,又有什么要紧呢?
当下也不再泼闹了,而是飞快地盘算计划,再开口时,便连哽咽都不再有一声:王妃有所不知,民妇本为继室,外子并非二郎一个儿子,上头还有个元配所生大郎,民妇之所以不愿实话,其实也是一心为了二郎考虑,要是让外子得知二郎可能并非他亲生,将来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家产分予二郎,必定会将我母子扫地出门,身为人母,也是不愿看着子孙衣食无着王妃倘若是能够答应给予二郎钱宅安身立命,便是让民妇与唐迁那无耻之徒当庭对质,民妇也不会再有任何后顾之忧。
十一娘其实早已察知吴妻是继室,不过又听说吴大郎待二郎历来友睦,并不曾因为两人非一母同胞便心生隔阂,甚至吴大郎对待继母也是孝敬有加,又没想到吴妻竟是个这样的品性,故而也没有太过在意,然而现在听了这番话,却也觉得是在意料之中。
她虽鄙恶吴妻,倒也甚是怜惜吴二郎不易,虽说没想过真答应给予钱宅,却不抵触让吴二郎今后有安身立命之处。
但还不等十一娘表态,吴二郎只觉羞愤不已。
阿母不用说了!他的确没有细想过母亲那套奸污说法存在蹊跷,只因他也从不知道表面上柔弱善良的母亲原来竟然狡诈贪婪,再听这番卑劣无耻的讹诈,更觉悲愤难忍:阿母,难道要看儿子因为羞于见人而一死了之?阿母,因你从前作为,儿子已觉无颜再见父兄!若阿母不想逼死儿子,便再也休提这话!
二郎,我可都是为了你!
无论阿母从前做错多少事,你都是十月怀胎予我血肉之亲长,儿子不会弃阿母不顾,儿子手足俱全,蒙阿耶教导,既知稼穑,又晓算计,必能保得阿母与妻小饱暖。吴二郎下定决心,长揖一拜:王妃,待案件开审,小民必定会陈述实情,至于家母所提之事,王妃权当未说。
可当他一拜起身,却惊愕地看见对面那道花鸟屏风旁边,呆站着的人,却是他无比敬重的父亲。
吴妻此时当然也看见了丈夫从屏风后绕出,一时面无人色心如死灰,她知道一切都完了,她的好日子可算是到了尽头。
十一娘轻轻一叹。
今日她先请吴三好避于屏风之后,耳闻妻儿一番言辞,最初其实不存恶意。
唐迁不依不饶,这桩隐情必然是隐瞒不住的,吴三好迟早会知实情,十一娘起初其实想的是,要是吴三好听闻妻儿这番难言之隐,若心胸豁达,能够宽谅最好,这样也让母子二人再不会有旁余顾虑,要是吴三好不愿宽谅,那么十一娘也会对这母子两人妥善安排,总不至让他们衣食无着。
当然,既然吴三好听闻真相,是怎么也不会为唐迁开脱了,只要甄守律能够完好无损的回到太原,这件案子就不怕不会水落石出。
只是十一娘没想到的是,吴妻竟然是这样一副真性情,她现在这声叹息,一为同情吴三好,二为可怜吴二郎。
夫君,夫君!最先回过神来的人依然是吴妻,这回是真匍匐在地哭泣了:夫君,纵然妾身有错,但二郎并非一定便是唐迁骨肉,亦有可能是夫君亲生呀!看在二郎面上,夫君便饶恕妾身一回吧。
你给我住口!忠厚老实的吴三好还从来未觉这般恼怒过,可他喝出这一句话后,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又呆怔当场。
吴二郎也是无地自容,只能向父亲深深叩首,面颊涨红,连脖子耳朵竟也如充血。
还是十一娘说道:吴翁请坐,虽为吴翁家事,但我有一言,倒是不吐不快。
吴三好讷讷上前,举揖行了一礼,又呆呆落座,他因早被薛少尹询问过,知道唐迁告举甄七郎之事,今日被请来晋王府,其实是做好了为好友作证的准备,却没想到,竟然听闻了这样一番真相,他怎么也想不到唐迁竟然是人面兽心,妻子也是淫/荡无耻。
吴翁忠厚,令郎亦是品行端方,虽血缘不明,总有这近二十载父子情份,今后就算只望吴翁不要因此迁怒二郎,纵然不能再将二郎视为亲出,好歹也给予二郎偿还这二十载养育之恩机会。
一个血缘不明的儿子,要求吴三好待其一如既往显然是强人所难,但十一娘也的确不忍见他们就此如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吴三好良久不语,只一直盯着二郎,目光渐从痛苦转变为温情,终是长长一叹:二郎是我之子,无论谁说什么闲话,我也认定你是我亲生儿子。
这话竟让吴二郎痛哭失声,又重重向父亲磕了几个响头。
十一娘也不再多说什么,更加不会关注吴妻会落得什么下场。
倒是碧奴和阿禄唏嘘不已,阿禄大觉不愤:吴家父子皆为好人,只唐迁太过可恶,那妇人也卑鄙无耻,亏婢子一度还觉得她可怜,暗暗为这样一个无耻之人担心!可苦了吴二郎,经过今日,其母嘴脸暴露,吴翁再怎么宽厚善良,也容不得这么个妻子,吴二郎岂不左右为难?
碧奴也叹道:是呀,吴二郎总不能不顾生母,可也不能阻止父亲休妻。
我倒是认为,吴二郎虽然深肖其父,品性端方,却并非善恶不分一味姑息之人,当不会反对父亲休妻,只是经此一事后,吴二郎应当更加坚决自立之心了,总不会让其母孤苦无依,吴三好虽然鄙恶那妇人,应当也不会阻挠吴二郎在食用上给予照顾,妇人若真有悔改之心,纵然日子过得不如从前富足,却也不至于受饥寒之苦,可她要还是不知悔改,最终只能自食苦果。
--
当下也不再泼闹了,而是飞快地盘算计划,再开口时,便连哽咽都不再有一声:王妃有所不知,民妇本为继室,外子并非二郎一个儿子,上头还有个元配所生大郎,民妇之所以不愿实话,其实也是一心为了二郎考虑,要是让外子得知二郎可能并非他亲生,将来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家产分予二郎,必定会将我母子扫地出门,身为人母,也是不愿看着子孙衣食无着王妃倘若是能够答应给予二郎钱宅安身立命,便是让民妇与唐迁那无耻之徒当庭对质,民妇也不会再有任何后顾之忧。
十一娘其实早已察知吴妻是继室,不过又听说吴大郎待二郎历来友睦,并不曾因为两人非一母同胞便心生隔阂,甚至吴大郎对待继母也是孝敬有加,又没想到吴妻竟是个这样的品性,故而也没有太过在意,然而现在听了这番话,却也觉得是在意料之中。
她虽鄙恶吴妻,倒也甚是怜惜吴二郎不易,虽说没想过真答应给予钱宅,却不抵触让吴二郎今后有安身立命之处。
但还不等十一娘表态,吴二郎只觉羞愤不已。
阿母不用说了!他的确没有细想过母亲那套奸污说法存在蹊跷,只因他也从不知道表面上柔弱善良的母亲原来竟然狡诈贪婪,再听这番卑劣无耻的讹诈,更觉悲愤难忍:阿母,难道要看儿子因为羞于见人而一死了之?阿母,因你从前作为,儿子已觉无颜再见父兄!若阿母不想逼死儿子,便再也休提这话!
二郎,我可都是为了你!
无论阿母从前做错多少事,你都是十月怀胎予我血肉之亲长,儿子不会弃阿母不顾,儿子手足俱全,蒙阿耶教导,既知稼穑,又晓算计,必能保得阿母与妻小饱暖。吴二郎下定决心,长揖一拜:王妃,待案件开审,小民必定会陈述实情,至于家母所提之事,王妃权当未说。
可当他一拜起身,却惊愕地看见对面那道花鸟屏风旁边,呆站着的人,却是他无比敬重的父亲。
吴妻此时当然也看见了丈夫从屏风后绕出,一时面无人色心如死灰,她知道一切都完了,她的好日子可算是到了尽头。
十一娘轻轻一叹。
今日她先请吴三好避于屏风之后,耳闻妻儿一番言辞,最初其实不存恶意。
唐迁不依不饶,这桩隐情必然是隐瞒不住的,吴三好迟早会知实情,十一娘起初其实想的是,要是吴三好听闻妻儿这番难言之隐,若心胸豁达,能够宽谅最好,这样也让母子二人再不会有旁余顾虑,要是吴三好不愿宽谅,那么十一娘也会对这母子两人妥善安排,总不至让他们衣食无着。
当然,既然吴三好听闻真相,是怎么也不会为唐迁开脱了,只要甄守律能够完好无损的回到太原,这件案子就不怕不会水落石出。
只是十一娘没想到的是,吴妻竟然是这样一副真性情,她现在这声叹息,一为同情吴三好,二为可怜吴二郎。
夫君,夫君!最先回过神来的人依然是吴妻,这回是真匍匐在地哭泣了:夫君,纵然妾身有错,但二郎并非一定便是唐迁骨肉,亦有可能是夫君亲生呀!看在二郎面上,夫君便饶恕妾身一回吧。
你给我住口!忠厚老实的吴三好还从来未觉这般恼怒过,可他喝出这一句话后,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又呆怔当场。
吴二郎也是无地自容,只能向父亲深深叩首,面颊涨红,连脖子耳朵竟也如充血。
还是十一娘说道:吴翁请坐,虽为吴翁家事,但我有一言,倒是不吐不快。
吴三好讷讷上前,举揖行了一礼,又呆呆落座,他因早被薛少尹询问过,知道唐迁告举甄七郎之事,今日被请来晋王府,其实是做好了为好友作证的准备,却没想到,竟然听闻了这样一番真相,他怎么也想不到唐迁竟然是人面兽心,妻子也是淫/荡无耻。
吴翁忠厚,令郎亦是品行端方,虽血缘不明,总有这近二十载父子情份,今后就算只望吴翁不要因此迁怒二郎,纵然不能再将二郎视为亲出,好歹也给予二郎偿还这二十载养育之恩机会。
一个血缘不明的儿子,要求吴三好待其一如既往显然是强人所难,但十一娘也的确不忍见他们就此如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吴三好良久不语,只一直盯着二郎,目光渐从痛苦转变为温情,终是长长一叹:二郎是我之子,无论谁说什么闲话,我也认定你是我亲生儿子。
这话竟让吴二郎痛哭失声,又重重向父亲磕了几个响头。
十一娘也不再多说什么,更加不会关注吴妻会落得什么下场。
倒是碧奴和阿禄唏嘘不已,阿禄大觉不愤:吴家父子皆为好人,只唐迁太过可恶,那妇人也卑鄙无耻,亏婢子一度还觉得她可怜,暗暗为这样一个无耻之人担心!可苦了吴二郎,经过今日,其母嘴脸暴露,吴翁再怎么宽厚善良,也容不得这么个妻子,吴二郎岂不左右为难?
碧奴也叹道:是呀,吴二郎总不能不顾生母,可也不能阻止父亲休妻。
我倒是认为,吴二郎虽然深肖其父,品性端方,却并非善恶不分一味姑息之人,当不会反对父亲休妻,只是经此一事后,吴二郎应当更加坚决自立之心了,总不会让其母孤苦无依,吴三好虽然鄙恶那妇人,应当也不会阻挠吴二郎在食用上给予照顾,妇人若真有悔改之心,纵然日子过得不如从前富足,却也不至于受饥寒之苦,可她要还是不知悔改,最终只能自食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