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页
夕照斜晖里,男子目送着车與渐去渐远,他分明是想冷笑的,然而却抬起手臂挡住了眼睛。
涩痛汹涌,他有一种想要落泪的错觉。
可他明明是打算质问她的,嘲讽与辱骂,当众让她难堪。
十年过去,他对她的恨意却从来不曾消减,可是今日一时冲动上前,他却不知为何又生犹豫与迟疑,甚至直到这一刻,他几乎怀疑自己的目的是想要再看她一眼,果然是喝醉了么?那样一个女人,为那样一个辜负背叛他的女人
围观的好事者渐渐散去了,男人却依然愣在大道正中。
车壁上那一朵玉雕芙蓉,终于也渐渐地看不清了。
中秋过后,重阳近在眼前。
十一娘已经得了允假,准备次日返家,却在辞宫前的这个午后,被徐修能以公务为由请去了他那间值舍。
韦缃已经回家待嫁,整理奏章的任务再度落在十一娘身上,太后也交待过她当与徐修能多多沟通,两人合作无隙,才更加有助于辅佐文书职事,故而十一娘前往值舍,大可不必避人耳目。
只是她一见徐修能那张别有深意的笑脸,就猜到这位此回相邀并非是因为奏文职事。
果不其然,徐修能一开口,提及的便是上昼时太后询问之事。
那时十一娘并不在太后跟前,那么这一件事便属禁秘,论理徐修能不应泄露,但这位既存结盟之意,又颇有进展,至少十一娘并没有直言推拒,那么无关利害之事当然就会利用来成为收买人心的礼信。
太后下令表彰衡州刺史平盗有功一事,小娘子当有印象罢?却并不待十一娘作答,徐修能便往下说道:可今日上昼,太后却又召我询问,是否认为衡州刺史先犯错失导致盗贼劫狱,再因疏漏致使匪首被劫,即便这回再捕要犯,也属功过相抵,以平盗有功为名擢为观察处置使于规制不符。
见十一娘起初还不以为然,待听完后却蹙眉沉思起来,徐修能便明白她是想通了其中关节,虽不算特别意外,却依然忍不住再生诚服,暗赞此女当真机智识广,仅凭这一番话,就能准确把握要害。
他这时却不急着说了,坐等着十一娘主动询问。
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
毛维为衡州刺史郑雄请功一事实在已经拖延了一段不短的时日,可是太后却因为半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劫狱事件,以及匪首在黄龙驿被劫不知所踪一事心存恼怒,要不是毛维为郑雄一再求情,再兼紧跟着郑雄遭遇刺杀,再次捕获了一名急公会重要人物,将衡州余匪一网打尽,说不定太后就要追究郑雄失职之罪。
也就是数日之前,毛维才终于说服太后论功行赏,可表彰郑雄平盗有功的诏书并没有正式下发,太后却忽然询问徐修能擢升郑雄是否不符规制,这当然不会是因为太后心存迟疑,这位在于处理政务上还是相当果决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瞻前顾后,那么韦太后究竟是为何有此一问呢?
十一娘迅速想到是因朝中官员对这一诏书存在异议。
可徐修能奉太后之令草拟的诏书如今还在走规制程序,诸相以外,除拾遗补厥官员应当并不详知,甚至连宗政堂都无权过问,毕竟地方官员升降算不上首要军政,只要诸相认同,太后决意,并不需要经宗政堂审议签章,那么得知此事并心存异议的范围也就只有那么些人。
几大相国都是韦后党,必定不会违逆太后意旨,剩余唯有拾遗补厥了。
然而这一类官员当中,大多不会因为与己无关的政令违逆太后,除了贺湛与陆离。
十一娘当然心知肚明,徐修能必定也是想到了这层关联。
可十一娘又并没接收中书省批驳交返的文书,否则也不需要徐修能多此一举的提醒了。
这当中必然还有事故,可眼看次日就有机会与盟友碰面,缘由一问便知,十一娘这时也不废心猜测,但她也不能全然不顾徐修能的示好,故而干脆利落地让讨好者趁愿:徐舍人如何应对?
徐郎心满意足,笑意显而易见地渗透了眼睛,没有再故弄玄虚,直接点明厉害:郑刺史功过如何,太后已然心有决断,可太后最为重视之事便是盗匪邪帮日益壮大,鼓动民众逆悖朝廷,清剿急公会之诏令下达已久,唯衡州治下最见成效,三月捕获盗贼数百,虽被劫狱,但多数无非乌合之众,不比得这回虽然不足百人,然而却是急公会担当联络关要事宜者,郑刺史也算是将功补过,太后擢其为观察处置使节制湖南诸州官员,也是为了鼓励匪盛之地官员以为楷榜,毕竟如今北有潘逆作乱,南境必须安平,才能杜防大乱。
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下,虽然擢升郑雄与规制不符,但规制从来都是为政局服务,受规制所拘显然是有舍本逐末之谬。
薛拾遗熟知经史,更谙通规律,论来就算封驳诏令亦属他应当之责,可这回却也当以大局为重,不应纠缠微末,损及剿匪政令。
这句话就尤其明显了,徐修能是确定陆离见诏封驳,只不过被韦元平这位上司扣呈,是以并没返呈再议,但太后显然知道了陆离封驳的举动,不应是韦元平告小状,但中书省内必然还有太后耳目,就连韦元平都没有察觉。
徐修能看来,太后对薛绚之还是颇有器重的,故而才会这般在意区区拾遗的心怀异见,但太后又极为重视平盗,自然不会希望非议多生,如若能通过十一娘之口告诫薛绚之大局为重,也不违背他站在太后阵营的基准。
--
涩痛汹涌,他有一种想要落泪的错觉。
可他明明是打算质问她的,嘲讽与辱骂,当众让她难堪。
十年过去,他对她的恨意却从来不曾消减,可是今日一时冲动上前,他却不知为何又生犹豫与迟疑,甚至直到这一刻,他几乎怀疑自己的目的是想要再看她一眼,果然是喝醉了么?那样一个女人,为那样一个辜负背叛他的女人
围观的好事者渐渐散去了,男人却依然愣在大道正中。
车壁上那一朵玉雕芙蓉,终于也渐渐地看不清了。
中秋过后,重阳近在眼前。
十一娘已经得了允假,准备次日返家,却在辞宫前的这个午后,被徐修能以公务为由请去了他那间值舍。
韦缃已经回家待嫁,整理奏章的任务再度落在十一娘身上,太后也交待过她当与徐修能多多沟通,两人合作无隙,才更加有助于辅佐文书职事,故而十一娘前往值舍,大可不必避人耳目。
只是她一见徐修能那张别有深意的笑脸,就猜到这位此回相邀并非是因为奏文职事。
果不其然,徐修能一开口,提及的便是上昼时太后询问之事。
那时十一娘并不在太后跟前,那么这一件事便属禁秘,论理徐修能不应泄露,但这位既存结盟之意,又颇有进展,至少十一娘并没有直言推拒,那么无关利害之事当然就会利用来成为收买人心的礼信。
太后下令表彰衡州刺史平盗有功一事,小娘子当有印象罢?却并不待十一娘作答,徐修能便往下说道:可今日上昼,太后却又召我询问,是否认为衡州刺史先犯错失导致盗贼劫狱,再因疏漏致使匪首被劫,即便这回再捕要犯,也属功过相抵,以平盗有功为名擢为观察处置使于规制不符。
见十一娘起初还不以为然,待听完后却蹙眉沉思起来,徐修能便明白她是想通了其中关节,虽不算特别意外,却依然忍不住再生诚服,暗赞此女当真机智识广,仅凭这一番话,就能准确把握要害。
他这时却不急着说了,坐等着十一娘主动询问。
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
毛维为衡州刺史郑雄请功一事实在已经拖延了一段不短的时日,可是太后却因为半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劫狱事件,以及匪首在黄龙驿被劫不知所踪一事心存恼怒,要不是毛维为郑雄一再求情,再兼紧跟着郑雄遭遇刺杀,再次捕获了一名急公会重要人物,将衡州余匪一网打尽,说不定太后就要追究郑雄失职之罪。
也就是数日之前,毛维才终于说服太后论功行赏,可表彰郑雄平盗有功的诏书并没有正式下发,太后却忽然询问徐修能擢升郑雄是否不符规制,这当然不会是因为太后心存迟疑,这位在于处理政务上还是相当果决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瞻前顾后,那么韦太后究竟是为何有此一问呢?
十一娘迅速想到是因朝中官员对这一诏书存在异议。
可徐修能奉太后之令草拟的诏书如今还在走规制程序,诸相以外,除拾遗补厥官员应当并不详知,甚至连宗政堂都无权过问,毕竟地方官员升降算不上首要军政,只要诸相认同,太后决意,并不需要经宗政堂审议签章,那么得知此事并心存异议的范围也就只有那么些人。
几大相国都是韦后党,必定不会违逆太后意旨,剩余唯有拾遗补厥了。
然而这一类官员当中,大多不会因为与己无关的政令违逆太后,除了贺湛与陆离。
十一娘当然心知肚明,徐修能必定也是想到了这层关联。
可十一娘又并没接收中书省批驳交返的文书,否则也不需要徐修能多此一举的提醒了。
这当中必然还有事故,可眼看次日就有机会与盟友碰面,缘由一问便知,十一娘这时也不废心猜测,但她也不能全然不顾徐修能的示好,故而干脆利落地让讨好者趁愿:徐舍人如何应对?
徐郎心满意足,笑意显而易见地渗透了眼睛,没有再故弄玄虚,直接点明厉害:郑刺史功过如何,太后已然心有决断,可太后最为重视之事便是盗匪邪帮日益壮大,鼓动民众逆悖朝廷,清剿急公会之诏令下达已久,唯衡州治下最见成效,三月捕获盗贼数百,虽被劫狱,但多数无非乌合之众,不比得这回虽然不足百人,然而却是急公会担当联络关要事宜者,郑刺史也算是将功补过,太后擢其为观察处置使节制湖南诸州官员,也是为了鼓励匪盛之地官员以为楷榜,毕竟如今北有潘逆作乱,南境必须安平,才能杜防大乱。
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下,虽然擢升郑雄与规制不符,但规制从来都是为政局服务,受规制所拘显然是有舍本逐末之谬。
薛拾遗熟知经史,更谙通规律,论来就算封驳诏令亦属他应当之责,可这回却也当以大局为重,不应纠缠微末,损及剿匪政令。
这句话就尤其明显了,徐修能是确定陆离见诏封驳,只不过被韦元平这位上司扣呈,是以并没返呈再议,但太后显然知道了陆离封驳的举动,不应是韦元平告小状,但中书省内必然还有太后耳目,就连韦元平都没有察觉。
徐修能看来,太后对薛绚之还是颇有器重的,故而才会这般在意区区拾遗的心怀异见,但太后又极为重视平盗,自然不会希望非议多生,如若能通过十一娘之口告诫薛绚之大局为重,也不违背他站在太后阵营的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