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页
如此,兄长才真是死不瞑目,而他贺烨九泉之下也无颜以对。
贺烨自知顽劣不堪大器,辜负兄长寄望,可贺烨即便百无一用,也当牢记兄长临终嘱托,孝敬阿母,倘若有人胆敢对阿母不敬图谋不轨危我君国,贺烨即便豁出性命,也决不让其得逞。
这话说得异常沉冷,但太后却清清楚楚将贺烨的悲痛纳入眼底。
这一刻她相信贺烨已经完全臣服,因为她相信贺烨对天子的手足情深,这些年来,贺烨就算顽劣暴戾,却不曾对天子真正在意亲近者任何冒犯,无论是从前裴后,抑或后来贵妃,甚至对莹阳真人都是恭敬有加,连带着对柳十一娘也颇多容让,在自己跟前虽然不算乖巧有礼,到底也没有真正冒犯,谁让这些年来,便连天子这个亲生儿子,也对她多有逆反呢?可到底是血缘至亲,儿子临终之前,毕竟还是为她这母亲处处着想,既特意嘱托贺烨要代他尽孝,贺烨当然不会违逆天子遗令。
这么想着,太后心中竟然隐隐升起得意之情。
小崔氏,你若在天有灵,眼见你这儿子如今对我俯首贴耳,岂非要捶足顿胸?要怪就怪你咎由自取,当初想得太过简单,以为先帝顾惜崔氏一族就能为所欲为,殊不知先帝虽然对崔后念念不忘,却极其反感女人过于强势,而你又并非出自崔后嫡支,说到底,不过一族亲而已。
你死得太早,甚至没有时间与机会教导你这唯一骨肉,可我却生了一个孝顺友睦的好儿子,是他彻底恩服贺烨,如今才能为我所用。
我暂饶贺烨一时又能如何?他之生死始终在我一念之间,我要杀他,如同踩死蝼蚁而已。
你就好好看着罢,看我们如何母慈子孝,看我如何将贺烨利用一尽之后,再把你寄予所有希望的儿子弃之如履,他不会美满,也决不会长寿。
因为我知道你现在得意非常,因为眼看我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看我儿无嗣而终。
不要太高兴,我纵容贺烨,最多也是年近而立,我决不会,容他比我衍儿更加命长!
太后缓缓伸直手臂,朝向贺烨。
烨儿,你来,来阿母身边搂着这个虽然年少体魄却健如成年的儿子,太后不由又痛哭流涕:你阿兄,他临终前最为放心不下,唯有我母子二人,因此一切都是为咱们着想他知你历来厌倦礼矩规束,才打破礼法陈规不欲传位予你,可宗室王公虽有成年男丁,却无一能够放心交托咱们一双孤儿寡母,是以,才作决断,欲为先帝再过继一子,是你从弟贺洱,将来他便是你三弟,你要协助阿母教导幼弟,待他成人,继承你阿兄遗志剿灭潘逆克制北辽,复我大周兴盛之治!
贺烨谨遵兄长遗令!这一声应诺,越加沉哑。
被迫受困于妇人怀中的少年,眼中泪意渐褪,墨眸暗晦如夜。
这的确是我要做到的,当时未及向兄长允诺,此时虽晚,然势必铭刻于心。
做为君无明令依据礼法的第一继承人既然都已表示臣服,原本就以平息干戈为首要责任的南阳王自然再不会有任何质疑,紧跟着跪地口称遵令,那些尚有迟疑的宗室眼见汝阳王居然比义川王还要领先表示臣服时,自然也都心悦诚服,反而是某些早就习惯了贪图享乐不涉政务的宗室竟成为落后一拨醍醐灌顶者,匍匐称诺时显得手足无措慌里慌张。
太后终于长舒口气,直到这时才肯放开怀抱,于是贺烨也终于可以自由呼吸,只他低垂的眼眸看着自己紧握的拳头,血光一掠。
从今以后才是真正开始,韦太后,我会更加努力忍辱偷生,无论你再给予我多少耻辱,当我坐上那张宝座之前,我都会报以臣服姿态逐一笑纳,我不会死,至少不会死在你之指掌,也请你千万保重,因为我答应了阿兄,奉你颐养天年,好好等着我之善待,好好看我如何剿灭潘逆恢复盛世,我原本并不在意权位宝座,但那既是兄长之寄望,从此便是我之企图,我明白兄长真正想要达成之事,所以太后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你安于荣养,再不受朝政之累,到时,你应能真正体会兄长曾经是多么孝顺,又是多么痛苦。
眼看大局将定,太后正欲宣告治丧事宜,然而终于保得性命不受罪责的汝阳王这时却飞快冷静下来,明知贺洱继位虽然在所难免,可他却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争取。
太后,恕臣直言,圣上虽有遗令立三郎为君,嘱其大婚成年之前暂由太后主政,乃仿当年文宗托孤陈例,然,文皇后虽因圣嘱临朝听政辅佐幼帝,却亦有宗政堂决策辅政,三郎年幼,又无父祖在上,太后未免分心于教导,顾及军国大政难免有所耽怠,因而臣有谏言,当仿陈年之制,于政事堂之上再设宗政堂辅政。
当年文皇后临朝,特设宗室郡王以上组建宗政堂,职责与政事堂殊无二致,故宗政堂诸王皆称辅政王,这也是当年文武百官以及宗室王公信服遗令的根本,不疑文皇后有篡政之欲,眼下贺淇以旧制为据,当众提出再组宗政堂,不说太后难以反驳,实际上连义川郡王也大为赞同,反而唯有贺烨一脸懵懂,似乎弄不明白宗政堂设立与否有何厉害,只冷笑质询:贺淇,你项上人头能保多得阿母宽容,眼下又想再生是非?
--
贺烨自知顽劣不堪大器,辜负兄长寄望,可贺烨即便百无一用,也当牢记兄长临终嘱托,孝敬阿母,倘若有人胆敢对阿母不敬图谋不轨危我君国,贺烨即便豁出性命,也决不让其得逞。
这话说得异常沉冷,但太后却清清楚楚将贺烨的悲痛纳入眼底。
这一刻她相信贺烨已经完全臣服,因为她相信贺烨对天子的手足情深,这些年来,贺烨就算顽劣暴戾,却不曾对天子真正在意亲近者任何冒犯,无论是从前裴后,抑或后来贵妃,甚至对莹阳真人都是恭敬有加,连带着对柳十一娘也颇多容让,在自己跟前虽然不算乖巧有礼,到底也没有真正冒犯,谁让这些年来,便连天子这个亲生儿子,也对她多有逆反呢?可到底是血缘至亲,儿子临终之前,毕竟还是为她这母亲处处着想,既特意嘱托贺烨要代他尽孝,贺烨当然不会违逆天子遗令。
这么想着,太后心中竟然隐隐升起得意之情。
小崔氏,你若在天有灵,眼见你这儿子如今对我俯首贴耳,岂非要捶足顿胸?要怪就怪你咎由自取,当初想得太过简单,以为先帝顾惜崔氏一族就能为所欲为,殊不知先帝虽然对崔后念念不忘,却极其反感女人过于强势,而你又并非出自崔后嫡支,说到底,不过一族亲而已。
你死得太早,甚至没有时间与机会教导你这唯一骨肉,可我却生了一个孝顺友睦的好儿子,是他彻底恩服贺烨,如今才能为我所用。
我暂饶贺烨一时又能如何?他之生死始终在我一念之间,我要杀他,如同踩死蝼蚁而已。
你就好好看着罢,看我们如何母慈子孝,看我如何将贺烨利用一尽之后,再把你寄予所有希望的儿子弃之如履,他不会美满,也决不会长寿。
因为我知道你现在得意非常,因为眼看我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看我儿无嗣而终。
不要太高兴,我纵容贺烨,最多也是年近而立,我决不会,容他比我衍儿更加命长!
太后缓缓伸直手臂,朝向贺烨。
烨儿,你来,来阿母身边搂着这个虽然年少体魄却健如成年的儿子,太后不由又痛哭流涕:你阿兄,他临终前最为放心不下,唯有我母子二人,因此一切都是为咱们着想他知你历来厌倦礼矩规束,才打破礼法陈规不欲传位予你,可宗室王公虽有成年男丁,却无一能够放心交托咱们一双孤儿寡母,是以,才作决断,欲为先帝再过继一子,是你从弟贺洱,将来他便是你三弟,你要协助阿母教导幼弟,待他成人,继承你阿兄遗志剿灭潘逆克制北辽,复我大周兴盛之治!
贺烨谨遵兄长遗令!这一声应诺,越加沉哑。
被迫受困于妇人怀中的少年,眼中泪意渐褪,墨眸暗晦如夜。
这的确是我要做到的,当时未及向兄长允诺,此时虽晚,然势必铭刻于心。
做为君无明令依据礼法的第一继承人既然都已表示臣服,原本就以平息干戈为首要责任的南阳王自然再不会有任何质疑,紧跟着跪地口称遵令,那些尚有迟疑的宗室眼见汝阳王居然比义川王还要领先表示臣服时,自然也都心悦诚服,反而是某些早就习惯了贪图享乐不涉政务的宗室竟成为落后一拨醍醐灌顶者,匍匐称诺时显得手足无措慌里慌张。
太后终于长舒口气,直到这时才肯放开怀抱,于是贺烨也终于可以自由呼吸,只他低垂的眼眸看着自己紧握的拳头,血光一掠。
从今以后才是真正开始,韦太后,我会更加努力忍辱偷生,无论你再给予我多少耻辱,当我坐上那张宝座之前,我都会报以臣服姿态逐一笑纳,我不会死,至少不会死在你之指掌,也请你千万保重,因为我答应了阿兄,奉你颐养天年,好好等着我之善待,好好看我如何剿灭潘逆恢复盛世,我原本并不在意权位宝座,但那既是兄长之寄望,从此便是我之企图,我明白兄长真正想要达成之事,所以太后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你安于荣养,再不受朝政之累,到时,你应能真正体会兄长曾经是多么孝顺,又是多么痛苦。
眼看大局将定,太后正欲宣告治丧事宜,然而终于保得性命不受罪责的汝阳王这时却飞快冷静下来,明知贺洱继位虽然在所难免,可他却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争取。
太后,恕臣直言,圣上虽有遗令立三郎为君,嘱其大婚成年之前暂由太后主政,乃仿当年文宗托孤陈例,然,文皇后虽因圣嘱临朝听政辅佐幼帝,却亦有宗政堂决策辅政,三郎年幼,又无父祖在上,太后未免分心于教导,顾及军国大政难免有所耽怠,因而臣有谏言,当仿陈年之制,于政事堂之上再设宗政堂辅政。
当年文皇后临朝,特设宗室郡王以上组建宗政堂,职责与政事堂殊无二致,故宗政堂诸王皆称辅政王,这也是当年文武百官以及宗室王公信服遗令的根本,不疑文皇后有篡政之欲,眼下贺淇以旧制为据,当众提出再组宗政堂,不说太后难以反驳,实际上连义川郡王也大为赞同,反而唯有贺烨一脸懵懂,似乎弄不明白宗政堂设立与否有何厉害,只冷笑质询:贺淇,你项上人头能保多得阿母宽容,眼下又想再生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