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白姨娘恨不得伸手在柳姨娘脸上狠掐一下。论容貌,柳姨娘不如已经死了的吴姨娘;论风情,自然更不能与她相比;可是柳姨娘今年才十九岁,正是一朵花儿刚开的时候,怎么也不是她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可比的了。
四姑娘早,白姐姐早。柳姨娘娇怯怯的行了个礼,声音里带点儿慵懒,顿时又把白姨娘勾得心火直蹿,撇了撇嘴:柳妹妹没看见二姑娘也在么?别看二姑娘不得宠,那也是姑娘,柳妹妹眼里这么没上没下的可不行。既进了府,也得守着规矩才好。
瞧瞧这煽风点火的本事哟,一边踩着这边,一边还要挑拨着那边,哪家有了白姨娘这种人,必然天下大乱。
沈宜织一边腹诽,一边对柳姨娘先点头笑了笑:姨娘来了?她也是第一次见柳姨娘,昨天不知怎么的,两位姨娘齐齐的报了头疼,都没来请安呢。
第三章
柳姨娘没把沈宜织放在心上。她进沈家时间虽然不长,也知道这位二小姐在府里简直就像个影子一样,别说王氏,就连沈老爷这亲爹也没将她放在心上,从前见面就是点个头,现下也仍旧如此就是了。倒是白姨娘的举动有些奇怪,居然挑拨起她和二姑娘来,难道还指望着二姑娘来对付她不成?好笑!
谁在外头呢?闹得我头疼!屋子里传出王氏的声音,一股子不耐烦的劲儿。
接着就是沈宜春的声音:左不过是那些不懂规矩的奴才,母亲何必理她们。这胭脂米熬的粥是养脾胃的,女儿叫丫鬟提早一个时辰就熬上了,母亲尝尝。
沈宜织悄悄地活动了一下双脚,青石板地也是又湿又冷的,多亏她这双鞋是宝兰特意加厚了底子做的,里头又衬了一块狐皮,否则准得落下关节炎。唉,人家在里头喝粥,她在外头吃风,这待遇差别太大了。而且今天比较倒霉,王氏显然看见两个姨娘心情不畅,是准备把她们丢在外头冻一冻了,只可怜她又要遭池鱼之殃。
哎呀,姨娘,姨娘你怎么了?扶着柳姨娘的一个小丫鬟忽然惊呼起来,沈宜织一转头,就见柳姨娘软软地靠着人,双眼紧闭,竟是晕过去了。
屋子里传来一声碎瓷响,王氏怒气冲冲:晕过去了?好呀,抬进来,立刻去给我请大夫,倒要看看她是什么病,站一站都能晕过去!
两个管事媳妇出来抬人,沈宜织赶紧跟着扶了一把,终于能进了屋子。扑面而来的暖气让她舒服得几乎要叹息出来王氏屋子里笼了两个炭盆呢。
柳姨娘被放到椅子上,倒嘤咛一声醒了过来,只仍旧没骨头一样靠着丫鬟。王氏看她这样子更是大怒:瞧你这轻狂样儿!来人,去请老爷回来,就说柳姨娘突然晕倒了,再请个高明郎中来,给柳姨娘诊诊这身上的病!
沈宜春接口道:是得好好诊诊。若姨娘真得了什么绝症,也好早些备下发送的东西。可若姨娘没病么冷笑两声,其意不言而喻。
白姨娘掩口而笑:绝症倒未必,说不定是昨儿晚上服侍老爷辛苦了一句话,就挑拨得王氏两道眉毛几乎吊到额角上去,更加连着声儿的叫人去请郎中。
沈宜织早悄悄带着宝兰站到屋角里最不招人注意的地方去了,一面享受着屋子里的暖气,一边等着看戏。根据她的观察,柳姨娘面色红润有光泽,绝对没有气虚血虚之类的症状,身上包得又严实,在院子里站那么一会儿根本不会晕倒,也就是说,她是装晕!
都不是省油的灯啊沈宜织感叹,聚精会神地观察柳姨娘。装晕虽然可以免得挨冻,但王氏也是剽悍人士,且一肚子醋劲儿正没处发呢,加上一个煽风点火的白姨娘,一旦被揭穿了,沈老爷保得住她吗?
王氏在沈府的地位有其来由。当初沈老爷不过是个普通小盐贩子,王家却是本地的药材商人,家境殷实。最主要的,王家有个女儿,被送到当时的知府大人家里去做了妾。知府大人虽然娶了妻,可没生出儿子来,王家这个女儿进门生了儿子,于是虽然是妾,地位却也尊贵,连带着娘家都得好处,生意越做越大。
王氏当初看上沈老爷,实乃因沈老爷生了一副好皮相,而王氏却净拣爹娘的缺点长,人说郎才女貌,到了沈家就是女财郎貌了。
不过王氏的眼力还是不错的,沈老爷拿了妻子的陪嫁银子,又借了点岳父家的势力,立刻就把生意做大,没几年就从小盐贩子变成了中等盐商,近几年知府大人升了官,王家的势力就更大,沈家的生意也就更好做,如此滚雪球一般,终于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因为沈家的发家史得到了王家极大的助力,所以王氏虽然并不美貌又一直没生儿子,仍旧在沈家内宅有不可动摇的位置。即使白姨娘当年独宠一时,一旦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是个女儿,立刻气焰就倒了。这些年也只敢背后跟王氏添点儿堵,并不敢当面跟她硬抗。
那么柳姨娘呢?难道是无知者无畏吗?不对劲儿啊,她抬进门也几个月了,难道不了解沈家的历史?
沈宜织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柳姨娘的手自始至终都轻轻覆盖在自己肚子上!
沈宜织很想过去给她把一下脉,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十之八九是在表示柳姨娘,怀孕了!难怪她敢在王氏院子里装晕!哎呀,这一下有好戏看了。
--
四姑娘早,白姐姐早。柳姨娘娇怯怯的行了个礼,声音里带点儿慵懒,顿时又把白姨娘勾得心火直蹿,撇了撇嘴:柳妹妹没看见二姑娘也在么?别看二姑娘不得宠,那也是姑娘,柳妹妹眼里这么没上没下的可不行。既进了府,也得守着规矩才好。
瞧瞧这煽风点火的本事哟,一边踩着这边,一边还要挑拨着那边,哪家有了白姨娘这种人,必然天下大乱。
沈宜织一边腹诽,一边对柳姨娘先点头笑了笑:姨娘来了?她也是第一次见柳姨娘,昨天不知怎么的,两位姨娘齐齐的报了头疼,都没来请安呢。
第三章
柳姨娘没把沈宜织放在心上。她进沈家时间虽然不长,也知道这位二小姐在府里简直就像个影子一样,别说王氏,就连沈老爷这亲爹也没将她放在心上,从前见面就是点个头,现下也仍旧如此就是了。倒是白姨娘的举动有些奇怪,居然挑拨起她和二姑娘来,难道还指望着二姑娘来对付她不成?好笑!
谁在外头呢?闹得我头疼!屋子里传出王氏的声音,一股子不耐烦的劲儿。
接着就是沈宜春的声音:左不过是那些不懂规矩的奴才,母亲何必理她们。这胭脂米熬的粥是养脾胃的,女儿叫丫鬟提早一个时辰就熬上了,母亲尝尝。
沈宜织悄悄地活动了一下双脚,青石板地也是又湿又冷的,多亏她这双鞋是宝兰特意加厚了底子做的,里头又衬了一块狐皮,否则准得落下关节炎。唉,人家在里头喝粥,她在外头吃风,这待遇差别太大了。而且今天比较倒霉,王氏显然看见两个姨娘心情不畅,是准备把她们丢在外头冻一冻了,只可怜她又要遭池鱼之殃。
哎呀,姨娘,姨娘你怎么了?扶着柳姨娘的一个小丫鬟忽然惊呼起来,沈宜织一转头,就见柳姨娘软软地靠着人,双眼紧闭,竟是晕过去了。
屋子里传来一声碎瓷响,王氏怒气冲冲:晕过去了?好呀,抬进来,立刻去给我请大夫,倒要看看她是什么病,站一站都能晕过去!
两个管事媳妇出来抬人,沈宜织赶紧跟着扶了一把,终于能进了屋子。扑面而来的暖气让她舒服得几乎要叹息出来王氏屋子里笼了两个炭盆呢。
柳姨娘被放到椅子上,倒嘤咛一声醒了过来,只仍旧没骨头一样靠着丫鬟。王氏看她这样子更是大怒:瞧你这轻狂样儿!来人,去请老爷回来,就说柳姨娘突然晕倒了,再请个高明郎中来,给柳姨娘诊诊这身上的病!
沈宜春接口道:是得好好诊诊。若姨娘真得了什么绝症,也好早些备下发送的东西。可若姨娘没病么冷笑两声,其意不言而喻。
白姨娘掩口而笑:绝症倒未必,说不定是昨儿晚上服侍老爷辛苦了一句话,就挑拨得王氏两道眉毛几乎吊到额角上去,更加连着声儿的叫人去请郎中。
沈宜织早悄悄带着宝兰站到屋角里最不招人注意的地方去了,一面享受着屋子里的暖气,一边等着看戏。根据她的观察,柳姨娘面色红润有光泽,绝对没有气虚血虚之类的症状,身上包得又严实,在院子里站那么一会儿根本不会晕倒,也就是说,她是装晕!
都不是省油的灯啊沈宜织感叹,聚精会神地观察柳姨娘。装晕虽然可以免得挨冻,但王氏也是剽悍人士,且一肚子醋劲儿正没处发呢,加上一个煽风点火的白姨娘,一旦被揭穿了,沈老爷保得住她吗?
王氏在沈府的地位有其来由。当初沈老爷不过是个普通小盐贩子,王家却是本地的药材商人,家境殷实。最主要的,王家有个女儿,被送到当时的知府大人家里去做了妾。知府大人虽然娶了妻,可没生出儿子来,王家这个女儿进门生了儿子,于是虽然是妾,地位却也尊贵,连带着娘家都得好处,生意越做越大。
王氏当初看上沈老爷,实乃因沈老爷生了一副好皮相,而王氏却净拣爹娘的缺点长,人说郎才女貌,到了沈家就是女财郎貌了。
不过王氏的眼力还是不错的,沈老爷拿了妻子的陪嫁银子,又借了点岳父家的势力,立刻就把生意做大,没几年就从小盐贩子变成了中等盐商,近几年知府大人升了官,王家的势力就更大,沈家的生意也就更好做,如此滚雪球一般,终于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因为沈家的发家史得到了王家极大的助力,所以王氏虽然并不美貌又一直没生儿子,仍旧在沈家内宅有不可动摇的位置。即使白姨娘当年独宠一时,一旦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是个女儿,立刻气焰就倒了。这些年也只敢背后跟王氏添点儿堵,并不敢当面跟她硬抗。
那么柳姨娘呢?难道是无知者无畏吗?不对劲儿啊,她抬进门也几个月了,难道不了解沈家的历史?
沈宜织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柳姨娘的手自始至终都轻轻覆盖在自己肚子上!
沈宜织很想过去给她把一下脉,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十之八九是在表示柳姨娘,怀孕了!难怪她敢在王氏院子里装晕!哎呀,这一下有好戏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