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到战乱年代后

第197页

    几乎在这个消息从山下传上来后,公?子奭就下令下山,这段期间他在山林中住了半月左右,身体养好了差不多?,可终日思虑过多?,脸上终是有些?压不住的苍白和病色。
    在这段期间陈仓的章王府不断发来急函,战事将起恐,陈仓有急,希望公?子奭回去救援出良策,可是案桌上的急函已经高高垒起,竹简成了一?个小山,马累死了一?匹又一?匹,公?子奭依旧待在郑家老宅,足不出户,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山下的搜寻中。
    在听到?那个车队是接送汉中王夫人去南郑后,他立马让齐奚准备了人马,当天便带着人下了山。
    为了赶路,公?子奭甚至大多?时间都待在马背上,等快要到?达南郑时,身体因?为长途跋涉受不了了,他才回到?了马车上,不过速度依旧很快,让齐奚在车中点了安神香,大多?时间都在休息中,一?行人向南郑城中快速地赶去。
    而郑文他们这边在大约一?个月后总算入了汉中,到?达了汉中的都城南郑,看见了城墙,刘夫人等一?行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一?路上他们就怕遇到?其他的乱兵,途中有好几次遇到?危险,还是郑文突然提醒才勉强避过,就算这样的他们这队人马也交战数次,才终于在一?个月后到?达了南郑。
    现?如今三秦大地和三齐大地皆是战场,三秦主要攻方为汉中王,而三齐则主要为齐王,不断的吞并造成大小战争而起,而刘夫人他们走的路正处于交接处,大大小小的兵祸和贼人让刘夫人手下的那些?兵士们不敢小觑。
    路途中,郑文很少与那些?兵士交谈,她做的最多?的事是带着郑林和惠小郎君两个孩子坐在马车上看过往的那些?流民,郑林是郑文从流民中捡回来的,因?此郑文这一?举动主要针对着是跟在她切那好像学习的惠小郎君,而且,有意无意地,她开始培养郑林和惠小郎君的感情?。
    等到?了南郑时,刘夫人对于郑文的态度变化?再明显不过,在路途中自从听闻郑文收下的那个孩子姓郑名?林后,她对待郑文便更?加尊敬了一?些?,甚至对于郑林她态度也友善了许多?。
    关于清陵山丘收弟子传闻甚多?,但世间有一?条传闻便是山中弟子皆为流民或庶民出生,于是才能自幼从学,从郑姓,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清陵山丘行事风格,择主并不看中身份。
    于是原来惠小郎君只有半天跟在郑文身旁,现?如今一?整天都跟在郑文身旁,完全?把她这里当成了托儿所,郑文到?也不托辞,自从听到?了郑林告诉她清陵山丘的缘由后,她便变了态度。
    南郑位于陕西西南边陲,是周代一?处古邑,处在汉中盆地中,此处地势低矮,但土壤肥沃,北临汉水,南依巴山。整个都城的构造延续了周代古邑的建筑风格,十分讲究对称简朴之美,黄色的夯土垒起来的高墙巍峨耸立在这片盆地上。
    刘夫人在兵士的护送下很快就进?入城中,汉中王入汉中时间并不久,也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于是南郑城中王府汉台的有些?地方还未完全?修葺完,仍在动工中,只有平时的宅院部分已经大致完成。
    整个王府宫殿建在高台上,中间还有不少高楼,比郑文模糊记忆中的镐京城中的宅院明显高了不少,用的瓦当也精致多?样了一?些?。
    王府中仆从一?应俱全?皆在府中候着,应该早就接到?了刘夫人入城的消息,马车一?路未停,她们一?行人直接在军士的带领下入了王府。
    郑文没有住处,在刘夫人的邀请下带着郑林一?同入了王府,不过府中后宅乃是汉中王女眷的住所,郑文并不合适住在里面,于是刘夫人问过了府中的管家把郑文安排在了一?个稍微有一?些?偏僻靠近前院的一?处屋子,这里一?侧就是王府的一?处侧门?,对于郑文来说如果要外?出十分方便,于是她就带着郑林在这里住下了。
    现?在已经五月,气温已经有些?炎热,刘夫人在入府了五天后就带着一?行奴婢来到?了郑文的小院,身旁还带着惠小郎君,如果不出错的话,惠小郎君为汉中王嫡子,虽不是长子,可以后太子身份应该不会变。
    刘夫人是一?位手段利落,且有见识的女人,她应该不会让属于她孩子的东西旁落他人手中。
    刘夫人和惠小郎君来的时候,郑文正在教导郑林使剑,这少年?不知从何?处听说她剑术高超,硬是缠了好几日说要习剑,当世名?家子弟皆学六艺,基本都会腰带配剑,也怪不得?郑林想学。
    与她相熟以后,郑林性情?也露了出来,就是一?匹小狼,性情?比之惠小郎君更?加刚硬,爱好耍刀弄剑,与相熟的人会卸下心中的防备,不过一?月左右,他就对着郑文先生短先生长,完全?没了在汉水旁那般警戒之心。
    在郑林使剑时,刘夫人手牵着惠小郎君站在院子门?口并未出声,等到?郑林停下来后才带着人走了进?来。
    身后的奴婢们手中拿着托盘,上面是叠放好的春衣,还有一?些?姑娘家的用物,就连郑林的衣裳刘夫人都准备了一?些?,可谓十分周到?。
    郑文其实早已经发现?了走到?院门?处的刘夫人,不过她看着院中的郑林,并未出声,等到?刘夫人走了进?来,她才站了起来。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