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到战乱年代后

第145页

    七娘子点了点头,唔了一声。
    郑文这才躺在?七娘子身旁,对?着她低声说道:“不要脱外衣,直接就这样睡,等?到了时辰,我再唤你起来。”
    七娘子有些不安地侧了侧头。
    郑文看着黑黢黢的屋内,摸了摸七娘子的头,压低的声音明显柔和了一些,“不要担心,睡吧。”
    在?一片黑暗中,七娘子虽然还有些不安,可听到这话竟奇异地静了下来。起初,她还因为郑文的话而紧绷着,以防万一,后来睡意上涌,她也就睡了过去。
    等?到再次醒来,已经是深夜,她睁眼时是一片黑暗,也辨别不出现在?是夜里什么时辰了,只觉得周围的一切极静。
    郑文已经从床榻上下来,站在?床边,旁边还站着一个黑影,七娘子先?是被吓了一跳才认出来是阿苓。
    她有些茫然地下了床榻,摸索着穿好鞋袜。
    郑文把七娘子叫醒后,让对?方小点声,她才按了一下床榻一侧的一个小凸起点,床板被打开,出现了一个容纳一人进出的大口子。
    这一切都在?极为压抑的安静中进行,看见开口后,郑文就让七娘子和阿苓先?下去,她把屋内熄灭的油灯盏拿了一盏在?手?中,看了屋内一圈后,就也跟着进入了地道,在?床板合上时,把床铺恢复原样。
    这里到达粮仓的通道是郑文在?前段时间?让郑泽他们暗地里挖掘的,从外面向她内室中挖掘,这样挖地道中产生的土也都被郑泽他们从地道中运了出去。
    下了地道后,七娘子明显很害怕,她紧紧地抓着郑文的一只胳膊。但?其实郑文也是第一次从这里走,她也不太确??,不过她相信郑泽他们行事稳妥。下面比上面明显黑了许多,地道并不是很宽,反而有些低矮,郑文点了油灯,三个人只能弯腰向外面走。    这些墙面还带着一些泥土才有的腥气,而且空气有些憋闷,郑文手?中的油灯光芒摇曳了几下,说明这里透气虽不太好,但?是空气是流通的。
    她们加快了步伐,又?走了片刻,就看见了粮仓,里面隐隐约约的火光和说话声。
    郑文谨慎地熄灭了手?中的灯火,慢慢走了过去,确??是郑泽他们才带着阿苓她们两个人快步走了出去。
    霍仲一行人看见郑文后也赶紧迎了上来,一直紧绷的神经明显松了很多,“女公子,七娘子。”
    郑文看了一眼人,都到齐了,才说:“别浪费时间?,我们先?出去再说。”
    一行人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地道郑文就熟悉了许多,在?过去一段时间?,她为了确??方位,走过不少次。
    一路还算顺利,他们出地道入口时,天还暗地很,不过天空中布满了星星,月亮的光辉清冷而又?皎洁,可以看见远处一片片山林的轮廓,在?黑夜中像沉默的怪兽。
    入口不远处停着两辆马车还有几批马,不知道郑泽他们怎么弄来的,郑文也来不及多问,直接让一行人上了车,因为这两辆马车都很狭窄,她和七娘子一人一车,阿苓随着她挤在?一辆车中。
    在?清寂的月光下,两辆马车和数匹马朝着一个方向奔去。    那是去卫地城濮的方向,而城濮正是郑家族人所?居之地。
    第78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请支持正版[1]
    善善者不来?
    卫地城濮位于河冲平原地带,这里多沼泽,不过气候温暖,处于黄河下游,适合居住。
    它?其实是一块很大的区域,其中黄河和?济水的支流濮水也留经此?处区域,造成此?地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耕,从很久之前就一直有部落居住于此?,在这里物事农耕,而庶民居住之地也被称为濮阳,是濮水之阳的意思。
    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还有他的族人就在这里生活,当时他们的居住之地也就是濮阳被称为帝丘,夏王朝时这里被称为昆吾,殷商时又为帝丘,后来?以屈姓王族为核心形成的统治阶层成立了周王朝,建立了宗周统治,从而分封了帝丘一带为卫国,为康叔封地,后来?就一直是屈姓王族的封国。
    这样独特的地势也造成它?是黄河要津、中原腹地,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在这个周天子式微,诸侯强势时的特殊阶段,卫地这么一块地方就成了香饽饽,估计是谁都想要把这个咬下来?。
    郑文她们上了车后,连夜沿着去?往卫地的畿道行驶,一夜未眠不停地赶路。
    郑泽他们给郑文和?七娘子在马车上都准备了一身小郎君的服饰,毕竟在这个时代,男子身份在外行走总是更容易一些。这两套衣都是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不过郑文身材高挑,倒是刚刚合适。
    在天亮时,郑文已经换好了衣裳,脸上的妆容也变了,比此?之前还白了一些,不过透露出一股苍白的病弱感?,声?音也沙哑了一些,为了让容貌英气一些,她还把眉毛也描粗了,看?着更像一位十?五六岁身体有些不好的病弱少年,多亏在这两年的相处中,公?子奭给她提供了不少易容的灵感?。
    至于七娘子,在赶了一夜路停下马车在一旁稍作休息时,郑文下了马车看?见对方的装扮后赶紧让小姑娘把身上的男式衣裳又换了下来?,穿着这般不伦不类还不如不穿,明眼人一眼便可以看?出这是位小女公?子。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