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告白初冬时的你

第124页

    如果小朋友需要她的帮助,通常都会主动开口。
    在颜初告诉她这个决定之前,她其实也以为颜初可能会选择邶大。
    颜初抿了口碎冰,斟酌一会儿才回答:“苏姐姐,你应该还不知道,我有一个妹妹,她叫颜未,比我小三岁。”
    这倒是头一回听说,苏辞的确不知道颜初有个妹妹。
    “我们家管得严,从小我和未未互相扶持,如果成绩考差了遭受父母责备,她就会默默陪在我身边。”颜初说着,情绪低落地踢开地上的石子。
    “这次我从家里出来,意味着以后她都要独自面对来自父母的压力,她还在念初中,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会如何对待她,但至少她在大学之前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必定会受到严格的限制留在省内读书。”
    “我选择追寻自由一走了之,其实也算是一种逃避,将本该由我自己承担的压力转嫁给她,在这一点上,我对她多有亏欠。”
    苏辞默默听着,闻言叹息:“所以,你想留在省内,虽然不能带她走,但可以私下照应。”
    “嗯。”颜初点头,“至少,在她考上大学之前,如果我能照顾她,能多陪陪她,我想看着她长大,已经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我不奢求她谅解我,但她永远是我的妹妹。”
    她说话时低头看着脚尖,没注意到身旁女人温柔的视线。
    小姑娘的发顶被阳光照亮,一丝丝柔软的头发染成浅浅的褐色,苏辞凝望她许久,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对她说:“你也是一个小朋友。”
    也需要被陪伴,步子可以再小一些,不用着急独当一面。
    她或许明白了为什么颜初有别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家中有兄弟姐妹,又最为年长,总习惯于照顾别人,长此以往,自然就更成熟一些。
    女人主动牵起颜初的手,在颜初转头看向她时,朝小姑娘微微一笑。
    颜初握紧她的手,扬起笑脸说:“还有一个理由。”
    苏辞捧场,追问她:“什么?”
    “因为苏姐姐。”女孩儿笑容明媚,“你说喜欢阜都,那我也喜欢阜都,我能在阜都遇见苏姐姐,是这个城市带给我的幸运。”
    她说这话的时候,与苏辞四目相对,一双莹润的眼睛黑得发亮。
    几秒钟后,女人笑出声,点评道:“有点肉麻。”
    “哈哈哈哈!”颜初抱着苏辞的胳膊,笑得前仰后合。
    等两人到家已经又过去半个小时,苏辞要去洗手间,领着颜初从厨房外经过,见秦钰英和周阿姨都在厨房忙活,便问了句:“妈,周阿姨,你们在弄什么?”
    “晚上吃饺子,得提前备馅儿。”秦钰英回答了她,又转头问她身边的颜初,“小颜有什么忌口的没有?”
    颜初没来得及应,苏辞已经十分自然地开口:“没有,小初好养活,给什么吃什么。”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秦钰英瞪她,“你当养小猫小狗呢这么随便?再说了,我问你了吗?我问的是小颜,你别说话。”
    女人又在自家妈妈面前吃瘪,无奈极了:“秦女士,您能不能别老挑我刺,小初面前给我留点面子行吗?”
    “你还有面子呀?”秦钰英才不理她,再问了一遍颜初,“小颜想吃什么?有忌口吗?”
    颜初抿起唇,想笑又不敢笑,斜眸偷偷瞥了眼苏辞,这才回答:“没有的,阿姨,我都可以。”
    “这么乖啊,现在年轻人像你这样不挑食的太少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家阿辞挑食得很,菠菜不吃,芹菜不吃,油菜不吃,茄子也不吃,肉肥了不吃,鱼刺多不吃……”
    “妈!”苏辞一跺脚,牵起颜初就走,“怕了怕了,快溜。”
    颜初忍不住了,边跑边哈哈大笑。
    她顺着秦钰英的话回想一下,好像确实没见苏辞买过这几样。
    不过,秦钰英对颜初和蔼可亲,对着苏辞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可见她仍对苏辞不肯回首都一事耿耿于怀。
    虽然秦钰英没明说,但苏辞心里肯定也明白,颜初没当面提这件事,却在心里偷偷记了一笔,就算她们以后留在阜都,也要经常回来看看父母。
    苏辞带颜初熟悉客房,这间卧室和苏辞住的那间斜对门,空间大小差不多,陈设一应俱全。
    周阿姨已经提前替颜初收拾好床铺,衣柜里还有好几套崭新的衣服,就算颜初什么都不带,也可以直接入住。
    “现在时间还早,没什么事,你可以先休息一会儿。”苏辞替颜初抻了抻被单,“晚上吃过饭想不想去哪儿玩?”
    颜初想了想,问:“叔叔阿姨晚上有什么安排?”
    “秦女士应该会在家看电视,我爸可能带叁仟一块儿去找朋友下棋。”
    “那我不出去玩,我陪阿姨聊聊天。”
    颜初说完,苏辞像愣住了似的,好一会儿没应。
    又过了几秒,女人倏然笑开:“好。”
    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颜初确实有些累了,稍稍洗漱一下,躺在床上,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她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忘了时间,等她迷迷糊糊醒过来,已经下午五点半。
    穿好衣服从卧室出来,颜初有点口渴,但屋子太大了,还没摸到客厅,先经过厨房,听见里边隐隐传来两个人说话的声音。
    “你跟之前那个,叫夏什么的。”说这话的是秦钰英。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