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他站了起来,指着大堂之上高高悬挂的《大明西南州府舆图》,厉声骂道,“这邱翰林书念得多了,被字迷了眼,怕是看不懂地形图了。诸位将领都是多年老将了,怎么能只看文章的表面功夫呢?”
“从这儿,到这儿……”
他指了指两广之间的距离,又点了点中间大藤峡所在的位置,大声说道,“绵延数千里,且都是山区。我军若是真的一路围剿,随着贼人入山。莫说什么三五年,就两广的天气,加上山林中的瘴气和热毒,只消一个夏季,就和之前的几次失败的围剿一样,将半数以上的力量都消耗殆尽。”
众将士闻言,皆是无语。
“我就不说别的。这合围需要多少人马?多少军粮?多少补给?这邱翰林可算出来了?”
韩雍双手一摊,冷笑道。
“现下已经四月,距离陛下正月里正式确定对广西用兵的决议以来,已经过了整整三个月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凑足粮草呢!”
若不是因为粮草迟迟未决,大军人数未满。他们早就从南京开拔往西去了。何至于都到了春末,还滞留在南京,整军不发。
夏天是西南最难熬的季节,多雨,潮湿,毒热。他们这群兵士,大部分都是北人,最害怕的就是西南的夏季。
此言一出,负责督办军饷和粮草的几位士官都低下了脑袋,默不吭声。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主要是新上任的户部右侍郎薛远在筹备军费这一块动作忒慢了些。
至今非但粮草有所缺口,连各级将领人马都还没有到位。南京兵部军营有三分之一的位子还空着呢。
只是这话,他们不能摆到台面上去说。
户部有户部的难处,前一任的马侍郎在任期间,亏空了那么多银子,还不是要继任给填补上去么。
薛侍郎想要在短期之内整饬那么大笔军费出来,也着实为难了些。
“那……其实我们还可以沿各州府县摊派军费,还可以沿路征抽壮丁,随时补充队伍。”
有个不怕死的提议道。
“随州摊派?真是好计策啊。”
韩雍嘴上说好,双眼却是怒气冲冲,“户部都抽不出来的银子和兵力,由行军的大军来抽?此次征发十六万大军,已然是‘举国之力’,还要怎么征调?本来这些州府都因为叛军的缘故,民生凋敝,百姓不安,我等不加以抚恤就罢了,还想着打扰民生?这是准备再进一步‘官逼民反’不成?!”
“永熙!你这话过了!”
永熙是韩雍的字。
斥责他的人,是征夷将军,主将赵辅。
这位赵将军祖籍凤阳,祖上是开国功臣,梁国公赵德胜。他世袭济宁左卫指挥使,参加过北京保卫战。
这位赵将军出身高贵,与皇室交情匪浅。而且他能文善辩,又善于交际。比起过于刚直的韩雍,要左右逢源的多。
虽然他心中已经隐隐认可韩雍的话语,面上却要做出驳斥的样子,以防他说的太过,被人猜忌。
毕竟这位右佥都御史,之前就因为遭人嫉恨被弹劾过不止一次。
好不容易这回在王尚书的推举下再度出仕,可不能因为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再度沉沙折戟了。
旁的不说,两位监军太监卢康和陈碹现在正在一旁听话。
韩雍自知失言,想到刚才头脑冲动脱口而出的话语,也顿时冷汗渍渍。他感激地朝赵辅抱了抱拳。
平复了心情后,再一次开口。
“此战必定要速战速决,半年之内必有结果……翰林院书生之流,做文章可以,只凭着下头的只言片语,做出这等《方略》,实在过于草率。”
在被弹劾丢官之前,韩雍曾经做过江西巡抚,还随军平定过浙江与福建省的叛军。有一线的战斗经验,体验过山区民情。
“之后,韩某会写一封折子,禀明圣上,告知此《方略》万万不可……”
听他这么说,赵辅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而坐在一边旁听的两位太监,则互视一眼,眉头紧锁。
话分两头,这边两京为了行军的具体方略还在争论不休。另一边,万达一行人已经带着梅千张等人,来到了桂林。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他们却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情。
因为在之前的小港被耽误了太长的时间,从桂林到原定的浔州,他们必须抓紧行程。
下了船,一行人到了港口,将货物寄存在港口的大栈行中,准备寻找去往浔州的客船。
看着熙熙攘攘的港口,闻着江风吹拂的味道,梅千张殷勤地表示桂林他熟的很。他有路子,认识跑船的人,可以马上就走,不用等待。
万达怀疑梅千张所谓的“路子”根本就是“野路子”,到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浔州,他们就已经被梅千张的朋友给下了黑手了。
“掌柜的,既然带了我出来,就该相信我,不是么?”
看到那个姓杨的大官带着书呆子去往市舶司方向去了,故意留着冷面大个子来监视他,梅千张没好气地冲着万达翻了个白眼。
“寿宴”之后的第二天一早,在干娘蓝大娘子的央求下,这群人还是带着自己上路了——还带上了那块被他偷走的花布,回到了船上。
花布突然出现在甲板上,教众人都吓了一跳。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失而复得,不过东西回来了总是好的,那广东客商也就从衙门里将状子给撤了回来。
--
“从这儿,到这儿……”
他指了指两广之间的距离,又点了点中间大藤峡所在的位置,大声说道,“绵延数千里,且都是山区。我军若是真的一路围剿,随着贼人入山。莫说什么三五年,就两广的天气,加上山林中的瘴气和热毒,只消一个夏季,就和之前的几次失败的围剿一样,将半数以上的力量都消耗殆尽。”
众将士闻言,皆是无语。
“我就不说别的。这合围需要多少人马?多少军粮?多少补给?这邱翰林可算出来了?”
韩雍双手一摊,冷笑道。
“现下已经四月,距离陛下正月里正式确定对广西用兵的决议以来,已经过了整整三个月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凑足粮草呢!”
若不是因为粮草迟迟未决,大军人数未满。他们早就从南京开拔往西去了。何至于都到了春末,还滞留在南京,整军不发。
夏天是西南最难熬的季节,多雨,潮湿,毒热。他们这群兵士,大部分都是北人,最害怕的就是西南的夏季。
此言一出,负责督办军饷和粮草的几位士官都低下了脑袋,默不吭声。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主要是新上任的户部右侍郎薛远在筹备军费这一块动作忒慢了些。
至今非但粮草有所缺口,连各级将领人马都还没有到位。南京兵部军营有三分之一的位子还空着呢。
只是这话,他们不能摆到台面上去说。
户部有户部的难处,前一任的马侍郎在任期间,亏空了那么多银子,还不是要继任给填补上去么。
薛侍郎想要在短期之内整饬那么大笔军费出来,也着实为难了些。
“那……其实我们还可以沿各州府县摊派军费,还可以沿路征抽壮丁,随时补充队伍。”
有个不怕死的提议道。
“随州摊派?真是好计策啊。”
韩雍嘴上说好,双眼却是怒气冲冲,“户部都抽不出来的银子和兵力,由行军的大军来抽?此次征发十六万大军,已然是‘举国之力’,还要怎么征调?本来这些州府都因为叛军的缘故,民生凋敝,百姓不安,我等不加以抚恤就罢了,还想着打扰民生?这是准备再进一步‘官逼民反’不成?!”
“永熙!你这话过了!”
永熙是韩雍的字。
斥责他的人,是征夷将军,主将赵辅。
这位赵将军祖籍凤阳,祖上是开国功臣,梁国公赵德胜。他世袭济宁左卫指挥使,参加过北京保卫战。
这位赵将军出身高贵,与皇室交情匪浅。而且他能文善辩,又善于交际。比起过于刚直的韩雍,要左右逢源的多。
虽然他心中已经隐隐认可韩雍的话语,面上却要做出驳斥的样子,以防他说的太过,被人猜忌。
毕竟这位右佥都御史,之前就因为遭人嫉恨被弹劾过不止一次。
好不容易这回在王尚书的推举下再度出仕,可不能因为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再度沉沙折戟了。
旁的不说,两位监军太监卢康和陈碹现在正在一旁听话。
韩雍自知失言,想到刚才头脑冲动脱口而出的话语,也顿时冷汗渍渍。他感激地朝赵辅抱了抱拳。
平复了心情后,再一次开口。
“此战必定要速战速决,半年之内必有结果……翰林院书生之流,做文章可以,只凭着下头的只言片语,做出这等《方略》,实在过于草率。”
在被弹劾丢官之前,韩雍曾经做过江西巡抚,还随军平定过浙江与福建省的叛军。有一线的战斗经验,体验过山区民情。
“之后,韩某会写一封折子,禀明圣上,告知此《方略》万万不可……”
听他这么说,赵辅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而坐在一边旁听的两位太监,则互视一眼,眉头紧锁。
话分两头,这边两京为了行军的具体方略还在争论不休。另一边,万达一行人已经带着梅千张等人,来到了桂林。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他们却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情。
因为在之前的小港被耽误了太长的时间,从桂林到原定的浔州,他们必须抓紧行程。
下了船,一行人到了港口,将货物寄存在港口的大栈行中,准备寻找去往浔州的客船。
看着熙熙攘攘的港口,闻着江风吹拂的味道,梅千张殷勤地表示桂林他熟的很。他有路子,认识跑船的人,可以马上就走,不用等待。
万达怀疑梅千张所谓的“路子”根本就是“野路子”,到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浔州,他们就已经被梅千张的朋友给下了黑手了。
“掌柜的,既然带了我出来,就该相信我,不是么?”
看到那个姓杨的大官带着书呆子去往市舶司方向去了,故意留着冷面大个子来监视他,梅千张没好气地冲着万达翻了个白眼。
“寿宴”之后的第二天一早,在干娘蓝大娘子的央求下,这群人还是带着自己上路了——还带上了那块被他偷走的花布,回到了船上。
花布突然出现在甲板上,教众人都吓了一跳。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失而复得,不过东西回来了总是好的,那广东客商也就从衙门里将状子给撤了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