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真少爷只想走事业线[穿书]——春江阔(5
李开光听到这个区区百万的年薪,顿时酸得无法言语。
闲话少说, 待几人坐定之后,曾妮将打印好的剧本梗概交给他们观看。
这是第一个版本, 学校剧情版。
曾妮过去写的剧本大多是以自我表达为主, 很少涉猎这种社会现象相关的内容, 因此害怕写不好,就多写了几个版本。
好家伙,你不用睡觉吗?
李开光惊讶地望着手上一沓纸,加起来大概有几十页。
曾妮摸了一把自己愈发稀疏的头发,淡定地说:还好, 闲着也是闲着。
第一个版本学校剧情版是以学生为主角。
担心审核通过的原因,曾妮将人物设定为大学生。
大致剧情是一个女孩在学校里节俭度日,但某一天,学校的网络上曝光她从一辆豪车上下来,于是,校园中隐形的道德审判就开始了。
这一稿和莫莉姐的经历不大相似,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岑诀翻了一下剧本,发现了曾妮所说的有趣的点。
她将故事设置在一个大学宿舍中。
宿舍里,女主角是因为被曝光潜/规/则而受到歧视的女孩小A,有被消费主义洗脑,靠网贷维持光鲜靓丽外表的室友小B。
真正家境殷实,却常年被男朋友情感勒索,被动成为男朋友提款机的富家女小C。
以及中产阶级出生,一心为了更好的offer钻营进入学校会的小D。
宿舍里,四个人互相看不上对方,但是因为小A的遭遇被曝光,整个宿舍受到牵连,最终四个人都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
不错,这一看就是废墨的故事。岑诀评价道。
曾妮的故事中,总有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就算写校园暴力,最终写的也是各式各样身陷囹圄的人。
还有一个家长版本。
曾妮被岑诀夸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原本因为熬夜而萎靡的精神也振奋了起来。
显然,在她心中,岑诀的认可让她心情颇佳。
家长版本,就是曾妮按照莫莉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一句话概括,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去世,自己孤身查探真相的故事
几乎是将莫莉的经历原封不动地搬上了剧本。
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编剧有时候苦思冥想出来的内容、苦心孤诣制造出来的矛盾和转折,反倒是不如现实中一些真事来得曲折。
母亲、去世的孩子、凶手,光是这三个字,情节就自带张力。
除了这两个剧本之外,曾妮还准备了其他几个版本,但总体来说,都不如这两个来得精彩。
来投票吧。
第二个剧本,5票通过。
定了逻辑和框架之后,第二个剧本就进入了具体的讨论阶段。
虽然曾妮负责大的逻辑情节,但是具体的血肉还需要所有团队成员一起填充。
电影相关的文创工作在旁人看来光鲜亮丽,所造出来的梦璀璨光明,但具体的工作环节却是相当冗长无聊。
关于剧本中女主角身份的设定,几人就吵得不可开交。
现实中,莫莉是影后,是站在一个行业金字塔尖上的人,可是面对孩子的去世,仍然显得无助。
这样才是引人深思的地方,现在社会为什么卷成这样?还不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有更多的钱、更高的社会地位,就能减少社会大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平稳度日吗?
但是这个电影告诉无数的中产阶级们,被挣扎了没救的,哪怕是影后这样的名人,也会遭受社会的毒打。
李开光不同意曾妮的观点:可是,你这样写很难接地气。
在李开光的想象中,故事的女主角应当是社会底层,被丈夫抛弃,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是后来,儿子死了。
儿子的去世,不光是一个小生命的消失,还有女人所有希望的毁灭。
在儿子去世的同时,她也死了。
校园暴力所伤害的,是两条生命。
两方吵来吵去,最终李开光说服了曾妮,用了第二个人设。
人设做完,其他的细节也得磨。
故事发生在高中校园还是初中校园?
女主角做什么工作?
报仇的过程是什么样?
连续一周,几个人都在小房间里加班写剧本,写到最后,都恨不得撞墙。
后来,曾妮实在不行了,岑诀接过来写。
他一写曾妮就惊了:岑导,功力不错啊。
岑诀水平竟然相当在线。
连续熬夜三天,岑诀仍然颜值在线,喝了一杯咖啡,继续淡定地写稿。
他上辈子可是黑泽明的拥护者,按照偶像的说法,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就算每天写一两页,一年加起来也有几百页。
说自己没时间的,那是地道的懒汉。
哪个导演不是从写剧本开始的呢?
剧本搞好的那一天,团队的其他几个人都不行了,来不及欢呼,先是去睡了一觉。
一觉醒来,发现岑诀已经精神奕奕地联系剧本送审。
这剧本肯定没问题。
说着没问题,没过几天,主管部门就通知岑诀剧本审核的结果:修改后重新送审。
电影局的评审与论文评审的模式差不多,都是专家匿名盲审。
五个专家,要是有一个不通过,就打回去重新修改。
岑诀他们这个剧本就是毙于一名杠精专家。
对方评价道:该剧本有宣扬社会负面情绪之嫌,应当宣扬正能量。
岑诀:?
岑诀不信邪,又修了修,重新递上去。
这次仍然是修改。
一名评委评价道:剧本试图挖掘一些社会现象,但是挖掘力度不够,浮于表面,应当更加深入。
岑诀:?
那他到底该怎么办?
万幸的是,岑诀与同行交流,发现好几个人的本子都被卡了,所获得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
这些专家到底是有什么病病。
还好这件事岑诀有主意。
作为一个与规则共舞多年的、经验丰富的导演,岑诀的办法准确又及时。
他们没有去麻烦电影协会的领导,而是安排莫莉上了几个访谈节目。
随着这波访谈节目,媒体乘势曝光了不少校园暴力的案例,几番下来,竟然形成了一波不小的声势。
由于不少妇女儿童权益的微博转发,引起了相关官方的关注。
官媒发声,自然与众不同,趁着这一股风潮,他们连忙将剧本递了上去。
这一次,专家们全部不再对选题有异议。
被一而再、再而三卡住的立项审核很快一致通过。
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剧本还都卡着呢。
光从时间上,我们就赢了一大截。
根据李开光的查探,其他参加A城影展的小伙计们,不是剧本没有写完,就是被卡着审核没有通过。
这就是一骑绝尘的滋味吗?
定下了剧本,岑诀团队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他们前一部戏合作的摄影团队被撬走了。
抱歉啊岑导,这实在是欠了人家的人情了。摄影指导尴尬地说。
原来,因为上一部戏合作愉快,摄影团队等着岑诀开机呢。
哪知道,这位摄影指导的恩师发来请求,说需要还一个人情,麻烦徒弟帮忙。
师父都说到这份上了,摄影自然无法拒绝。
结果去了一看,发现还是个也要参加A城影展的新导演。
这个导演说是叫黎源,不知道岑导认不认识?
李开光拳头硬了。
但事已至此,岑诀也不得不表示理解。
没关系,都在行业里,早晚有再次合作的机会。
将满怀歉意的摄影指导安抚走,新的问题摆在了岑诀面前。
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团队。
这事说来简单,做起来难。
水平稍微在线的摄影师们早早被其他团队预订更何况,秋天本来就是各剧组赶工的高峰期。
摄影师找不到,自然影响剧组接下来的堪景和筹备。
在此时,他们收到了黎源团队的最新消息他们的剧本也过了。
说是拍的是王思远的《乡愁》。
王思远是谁?大名鼎鼎的传统文学作家,若干文学奖的获得者。
他们怎么买到的剧本啊?
王思远性格执拗孤僻,版权很少售出,能说服他本人出售版权,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
李开光踌躇了一下,回道:你不知道吗,王思远是岑家的远亲。黎源又签了岑林染的公司。
岑林染借着岑家的名号,求岑双峰出面,三顾茅庐,借用亲戚的便利,磨来了王思远的剧本。
岑诀愣了:还能这样?
借由这事,岑诀不由得问,自己能否有亲戚抱大腿。
这问题李开光回答不了,倒是戚管家给了解答:我们戚家倒是真出了不少文人。
然后,岑诀就听到了几个历史书上出现的名字。
第69章
星期天, 某个影视交流版块的帖子悄悄开了起来。
《有没有人关注,圈内某知名导演的摄影师被另外一位抢了,现在找不到摄影团队, 开不了机》
影视交流板块多得是吃瓜闲人,平日里看到的多是演员流量们的瓜,突然冒出一个导演瓜来,顿时心中产生几分好奇。
抢不抢摄影团队的我不在乎, 我只在乎这个知名导演是谁。
圈里面的导演也分各种类别, 有早早成名成家奖项傍身的大导, 有默默产出的好剧的中层导演, 还有演员转型而成的知名导演。
以上都是知名导演,也不知道楼主说的是哪一个。
关键词:A城电影节。
有了楼主的补充信息, 楼里面的吃瓜群众们懂了大半。
知道了知道了。
是他们那就不奇怪了。
由于电影节奖项pk事关电影协会扶持计划中的后续资源分配,导演圈虽然是个小圈,但也因为这件事充满了□□味。
这次又是谁和谁battle起来了?
之前, 已经有人因为其他原因在微博上吵架,被搬运到了论坛上,众人已经吃过一次瓜。
抢摄影团队,肯定是剧本已经审核通过的, 不然也到不了拍摄这个层面。
现在官网上公布, 剧本审核备案的一共就三个:岑诀、黎源和周梦, 你们自己看吧。
三个导演的姓名公布出来, 吃瓜群众们先将周梦的名字pass掉。
这是一位结婚了的女导演, 摄影师就是她的丈夫, 前不久还在微博上秀过恩爱,要说挖角,怎么着也挖不到她的身上。
那就只剩下岑诀和黎源了。
猜到这里, 自然没有什么好质疑。只不过,大家目前好奇的是,到底是岑诀被挖,还是挖别人。
不会有人不愿意和岑诀合作吧?
经过《饕餮》的票房战,许多人也看出来了,岑诀不但拍摄功力了得,而且背后资本也颇为雄厚。
与他合作,打工人们至少不会在工资上吃亏。
内部消息,黎源不但买下了《乡愁》的版权,还快开机了,所以,你们懂吗。
话已至此,吃瓜群众们瞳孔大震,不由得疯狂跑去百度黎源的资料。
这家伙是什么来头?
竟然能挖走岑诀的墙角?
论坛上消息灵通,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李开光近日里一直在与各种摄影团队联系。
联系得多了,消息自然传了出去,被人拿去到网络上讨论。
找摄影团队的困境自然不在于找不到,而是找不到合适的那一款。
普通的摄影师当然也能用,但是岑诀精益求精,通不过他的面试,自然就不能用。
要不我去找景哥问问。
李开光刚刚担任制片人,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到底还是有限。他找不来合适的人选,心中颇为愧疚。
再看看。岑诀说,下午不是还有一个?
景元白本身即是黎源的学长,又是岑诀的朋友,对方之所以选择去忙别的工作,就是因为不愿意夹在中间。
若是因为摄影师的缘故去找对方帮忙,便相当于再次将人拉进了战局。
这是岑诀不愿意看到的。
下午的摄影师面试果然又如之前的那般面试失败。
来的摄影师是一位之前在电视圈里的成熟摄影,入行已经有十余年了,用他在简历上的话来说,是熟悉各种镜头语言。
但是,这样的摄影师只要一聊,就能发现对方的局限。
常年高强度的拍摄过程,让对方积存了丰富的经验,高兴怎么拍,悲伤怎么拍,各种景别怎么使用,说得头头是道。
面试的时候,岑诀礼貌性地将发挥的空间留给对方,因此,面试者滔滔不绝,越说越高兴,自认为是胜利在望。
面试结束,李开光将人送出门去,客气地请对方回去等消息。
将人送走,李开光回来问:这次又是哪里不对?
面试几次,李开光已经对岑诀的反应了如指掌,如果说面试结束一派风平浪静的话,就说明这次面试失败了。
恋耽美
闲话少说, 待几人坐定之后,曾妮将打印好的剧本梗概交给他们观看。
这是第一个版本, 学校剧情版。
曾妮过去写的剧本大多是以自我表达为主, 很少涉猎这种社会现象相关的内容, 因此害怕写不好,就多写了几个版本。
好家伙,你不用睡觉吗?
李开光惊讶地望着手上一沓纸,加起来大概有几十页。
曾妮摸了一把自己愈发稀疏的头发,淡定地说:还好, 闲着也是闲着。
第一个版本学校剧情版是以学生为主角。
担心审核通过的原因,曾妮将人物设定为大学生。
大致剧情是一个女孩在学校里节俭度日,但某一天,学校的网络上曝光她从一辆豪车上下来,于是,校园中隐形的道德审判就开始了。
这一稿和莫莉姐的经历不大相似,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岑诀翻了一下剧本,发现了曾妮所说的有趣的点。
她将故事设置在一个大学宿舍中。
宿舍里,女主角是因为被曝光潜/规/则而受到歧视的女孩小A,有被消费主义洗脑,靠网贷维持光鲜靓丽外表的室友小B。
真正家境殷实,却常年被男朋友情感勒索,被动成为男朋友提款机的富家女小C。
以及中产阶级出生,一心为了更好的offer钻营进入学校会的小D。
宿舍里,四个人互相看不上对方,但是因为小A的遭遇被曝光,整个宿舍受到牵连,最终四个人都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
不错,这一看就是废墨的故事。岑诀评价道。
曾妮的故事中,总有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就算写校园暴力,最终写的也是各式各样身陷囹圄的人。
还有一个家长版本。
曾妮被岑诀夸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原本因为熬夜而萎靡的精神也振奋了起来。
显然,在她心中,岑诀的认可让她心情颇佳。
家长版本,就是曾妮按照莫莉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一句话概括,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去世,自己孤身查探真相的故事
几乎是将莫莉的经历原封不动地搬上了剧本。
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编剧有时候苦思冥想出来的内容、苦心孤诣制造出来的矛盾和转折,反倒是不如现实中一些真事来得曲折。
母亲、去世的孩子、凶手,光是这三个字,情节就自带张力。
除了这两个剧本之外,曾妮还准备了其他几个版本,但总体来说,都不如这两个来得精彩。
来投票吧。
第二个剧本,5票通过。
定了逻辑和框架之后,第二个剧本就进入了具体的讨论阶段。
虽然曾妮负责大的逻辑情节,但是具体的血肉还需要所有团队成员一起填充。
电影相关的文创工作在旁人看来光鲜亮丽,所造出来的梦璀璨光明,但具体的工作环节却是相当冗长无聊。
关于剧本中女主角身份的设定,几人就吵得不可开交。
现实中,莫莉是影后,是站在一个行业金字塔尖上的人,可是面对孩子的去世,仍然显得无助。
这样才是引人深思的地方,现在社会为什么卷成这样?还不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有更多的钱、更高的社会地位,就能减少社会大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平稳度日吗?
但是这个电影告诉无数的中产阶级们,被挣扎了没救的,哪怕是影后这样的名人,也会遭受社会的毒打。
李开光不同意曾妮的观点:可是,你这样写很难接地气。
在李开光的想象中,故事的女主角应当是社会底层,被丈夫抛弃,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是后来,儿子死了。
儿子的去世,不光是一个小生命的消失,还有女人所有希望的毁灭。
在儿子去世的同时,她也死了。
校园暴力所伤害的,是两条生命。
两方吵来吵去,最终李开光说服了曾妮,用了第二个人设。
人设做完,其他的细节也得磨。
故事发生在高中校园还是初中校园?
女主角做什么工作?
报仇的过程是什么样?
连续一周,几个人都在小房间里加班写剧本,写到最后,都恨不得撞墙。
后来,曾妮实在不行了,岑诀接过来写。
他一写曾妮就惊了:岑导,功力不错啊。
岑诀水平竟然相当在线。
连续熬夜三天,岑诀仍然颜值在线,喝了一杯咖啡,继续淡定地写稿。
他上辈子可是黑泽明的拥护者,按照偶像的说法,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就算每天写一两页,一年加起来也有几百页。
说自己没时间的,那是地道的懒汉。
哪个导演不是从写剧本开始的呢?
剧本搞好的那一天,团队的其他几个人都不行了,来不及欢呼,先是去睡了一觉。
一觉醒来,发现岑诀已经精神奕奕地联系剧本送审。
这剧本肯定没问题。
说着没问题,没过几天,主管部门就通知岑诀剧本审核的结果:修改后重新送审。
电影局的评审与论文评审的模式差不多,都是专家匿名盲审。
五个专家,要是有一个不通过,就打回去重新修改。
岑诀他们这个剧本就是毙于一名杠精专家。
对方评价道:该剧本有宣扬社会负面情绪之嫌,应当宣扬正能量。
岑诀:?
岑诀不信邪,又修了修,重新递上去。
这次仍然是修改。
一名评委评价道:剧本试图挖掘一些社会现象,但是挖掘力度不够,浮于表面,应当更加深入。
岑诀:?
那他到底该怎么办?
万幸的是,岑诀与同行交流,发现好几个人的本子都被卡了,所获得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
这些专家到底是有什么病病。
还好这件事岑诀有主意。
作为一个与规则共舞多年的、经验丰富的导演,岑诀的办法准确又及时。
他们没有去麻烦电影协会的领导,而是安排莫莉上了几个访谈节目。
随着这波访谈节目,媒体乘势曝光了不少校园暴力的案例,几番下来,竟然形成了一波不小的声势。
由于不少妇女儿童权益的微博转发,引起了相关官方的关注。
官媒发声,自然与众不同,趁着这一股风潮,他们连忙将剧本递了上去。
这一次,专家们全部不再对选题有异议。
被一而再、再而三卡住的立项审核很快一致通过。
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剧本还都卡着呢。
光从时间上,我们就赢了一大截。
根据李开光的查探,其他参加A城影展的小伙计们,不是剧本没有写完,就是被卡着审核没有通过。
这就是一骑绝尘的滋味吗?
定下了剧本,岑诀团队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他们前一部戏合作的摄影团队被撬走了。
抱歉啊岑导,这实在是欠了人家的人情了。摄影指导尴尬地说。
原来,因为上一部戏合作愉快,摄影团队等着岑诀开机呢。
哪知道,这位摄影指导的恩师发来请求,说需要还一个人情,麻烦徒弟帮忙。
师父都说到这份上了,摄影自然无法拒绝。
结果去了一看,发现还是个也要参加A城影展的新导演。
这个导演说是叫黎源,不知道岑导认不认识?
李开光拳头硬了。
但事已至此,岑诀也不得不表示理解。
没关系,都在行业里,早晚有再次合作的机会。
将满怀歉意的摄影指导安抚走,新的问题摆在了岑诀面前。
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团队。
这事说来简单,做起来难。
水平稍微在线的摄影师们早早被其他团队预订更何况,秋天本来就是各剧组赶工的高峰期。
摄影师找不到,自然影响剧组接下来的堪景和筹备。
在此时,他们收到了黎源团队的最新消息他们的剧本也过了。
说是拍的是王思远的《乡愁》。
王思远是谁?大名鼎鼎的传统文学作家,若干文学奖的获得者。
他们怎么买到的剧本啊?
王思远性格执拗孤僻,版权很少售出,能说服他本人出售版权,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
李开光踌躇了一下,回道:你不知道吗,王思远是岑家的远亲。黎源又签了岑林染的公司。
岑林染借着岑家的名号,求岑双峰出面,三顾茅庐,借用亲戚的便利,磨来了王思远的剧本。
岑诀愣了:还能这样?
借由这事,岑诀不由得问,自己能否有亲戚抱大腿。
这问题李开光回答不了,倒是戚管家给了解答:我们戚家倒是真出了不少文人。
然后,岑诀就听到了几个历史书上出现的名字。
第69章
星期天, 某个影视交流版块的帖子悄悄开了起来。
《有没有人关注,圈内某知名导演的摄影师被另外一位抢了,现在找不到摄影团队, 开不了机》
影视交流板块多得是吃瓜闲人,平日里看到的多是演员流量们的瓜,突然冒出一个导演瓜来,顿时心中产生几分好奇。
抢不抢摄影团队的我不在乎, 我只在乎这个知名导演是谁。
圈里面的导演也分各种类别, 有早早成名成家奖项傍身的大导, 有默默产出的好剧的中层导演, 还有演员转型而成的知名导演。
以上都是知名导演,也不知道楼主说的是哪一个。
关键词:A城电影节。
有了楼主的补充信息, 楼里面的吃瓜群众们懂了大半。
知道了知道了。
是他们那就不奇怪了。
由于电影节奖项pk事关电影协会扶持计划中的后续资源分配,导演圈虽然是个小圈,但也因为这件事充满了□□味。
这次又是谁和谁battle起来了?
之前, 已经有人因为其他原因在微博上吵架,被搬运到了论坛上,众人已经吃过一次瓜。
抢摄影团队,肯定是剧本已经审核通过的, 不然也到不了拍摄这个层面。
现在官网上公布, 剧本审核备案的一共就三个:岑诀、黎源和周梦, 你们自己看吧。
三个导演的姓名公布出来, 吃瓜群众们先将周梦的名字pass掉。
这是一位结婚了的女导演, 摄影师就是她的丈夫, 前不久还在微博上秀过恩爱,要说挖角,怎么着也挖不到她的身上。
那就只剩下岑诀和黎源了。
猜到这里, 自然没有什么好质疑。只不过,大家目前好奇的是,到底是岑诀被挖,还是挖别人。
不会有人不愿意和岑诀合作吧?
经过《饕餮》的票房战,许多人也看出来了,岑诀不但拍摄功力了得,而且背后资本也颇为雄厚。
与他合作,打工人们至少不会在工资上吃亏。
内部消息,黎源不但买下了《乡愁》的版权,还快开机了,所以,你们懂吗。
话已至此,吃瓜群众们瞳孔大震,不由得疯狂跑去百度黎源的资料。
这家伙是什么来头?
竟然能挖走岑诀的墙角?
论坛上消息灵通,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李开光近日里一直在与各种摄影团队联系。
联系得多了,消息自然传了出去,被人拿去到网络上讨论。
找摄影团队的困境自然不在于找不到,而是找不到合适的那一款。
普通的摄影师当然也能用,但是岑诀精益求精,通不过他的面试,自然就不能用。
要不我去找景哥问问。
李开光刚刚担任制片人,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到底还是有限。他找不来合适的人选,心中颇为愧疚。
再看看。岑诀说,下午不是还有一个?
景元白本身即是黎源的学长,又是岑诀的朋友,对方之所以选择去忙别的工作,就是因为不愿意夹在中间。
若是因为摄影师的缘故去找对方帮忙,便相当于再次将人拉进了战局。
这是岑诀不愿意看到的。
下午的摄影师面试果然又如之前的那般面试失败。
来的摄影师是一位之前在电视圈里的成熟摄影,入行已经有十余年了,用他在简历上的话来说,是熟悉各种镜头语言。
但是,这样的摄影师只要一聊,就能发现对方的局限。
常年高强度的拍摄过程,让对方积存了丰富的经验,高兴怎么拍,悲伤怎么拍,各种景别怎么使用,说得头头是道。
面试的时候,岑诀礼貌性地将发挥的空间留给对方,因此,面试者滔滔不绝,越说越高兴,自认为是胜利在望。
面试结束,李开光将人送出门去,客气地请对方回去等消息。
将人送走,李开光回来问:这次又是哪里不对?
面试几次,李开光已经对岑诀的反应了如指掌,如果说面试结束一派风平浪静的话,就说明这次面试失败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