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成真千金的偏心眼姑姑

第271页

    “那也得人家自己会搭配啊,她的头发比之前长了,今天扎了个马尾,头发真多啊,真好看。”
    “对了,我刚才进去的时候,看到她好像在毛衣上绣文字。”
    “连这个也会?太厉害了吧。”
    ……
    被秘书室的小姐姐们夸成一朵花的阮艺这个时候确实正在绣文字,这是她之前做任务的时候学会的一点小技能,当初也是下了苦功的。
    等陆宣朗下班的时候,就看见了四件绣了字的毛衣,整整齐齐摆在长沙发上。
    “你这是打算让我们俩跟爷爷奶奶穿一样的毛衣?”陆宣朗在阮艺的身边坐下。
    “对啊,我想了想,光送礼物,老人家只能普通开心。但要是可以跟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是不是就更开心了?”阮艺说:“平时听你介绍,你爷爷奶奶都是特别有童心的人,所以这种礼物应该可以让他们高兴一下吧?”
    “我觉得,他们可能不只是高兴一下,而是会高兴很久,估计还会拿出去炫耀的。”陆宣朗很肯定地说道。
    第二天傍晚,当阮艺跟陆宣朗脱掉外衣,穿着同款不同色的绣文字毛衣坐下来后,陆奶奶就非常好奇地询问起了毛衣的事情。
    “你们俩这是穿情侣装吗?”陆奶奶笑着说。
    阮艺拿出了包装袋:“不是情侣装,是家族装,一家人都可以穿的。我给爷爷奶奶也准备了一份,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
    陆开跟陆奶奶同时愣住了,好一会儿,陆奶奶笑着接过了包装袋:“好孩子,你真是有心了。”
    她打开包装袋,看到里面的两件毛衣,果然跟阮艺、陆宣朗身上的是同一个款式,只是颜色不一样。
    阮艺穿的是米白色,陆宣朗是浅灰色,但是她送给陆开跟陆奶奶的,却是浅蓝色跟浅粉色的。
    因为她听人说过,年纪大的人其实更喜欢穿鲜艳的衣服。
    果然,陆奶奶非常喜欢浅粉色,不停地夸阮艺眼光好。
    “哎呀,这上面还有文字呢。我这件是‘美丽’,老头子的是‘开心’,哎呀,怎么会这么凑巧,居然能买到刚好跟我们俩名字一样的毛衣!”陆奶奶非常惊喜。
    陆宣朗说:“毛衣是买来的,但上面的字都是小艺自己绣上去的。”
    “自己绣的?”陆奶奶让人拿来了老花镜,然后对着毛衣上的文字仔细看了一会儿,道:“这个针脚,看来是练过的。小艺啊,你一个年轻人,还喜欢这些吗?”
    “谈不上喜欢,不过确实练过。”阮艺说:“奶奶喜欢吗?”
    “非常喜欢,真的太谢谢你了。”陆奶奶站了起来,“老头子啊,难得孩子们过来看我们,我们也去换上这个毛衣,让老李给咱们拍个合影。”
    陆开立刻站了起来:“好,那就去换上。”
    两位老人过去换毛衣,陆宣朗从桌子上拿了一颗龙眼,剥开喂给阮艺。
    “我没有说错吧?我爷爷奶奶都是特别和蔼的老人家。”
    阮艺说:“确实,你爷爷虽然看起来很严肃,但眼神其实非常温和,跟我想象的根本不一样。”
    很快,两位老人就换上了同样的毛衣走了出来,那个叫老李的人也抱着一个相机跑了出来。
    “小艺,到这边来拍照。”陆奶奶朝阮艺招招手,“我们家的家庭照,都是在这边拍的。”
    阮艺走过去,让陆奶奶挽住自己的手,然后一起过去了拍了一张家庭照。
    陆开跟陆奶奶坐在椅子上,陆宣朗跟阮艺站在后面,等摆好姿势,打好灯光,老李就帮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等照片洗出来了,就挂在这个墙上。”陆奶奶拉着阮艺过去看照片墙,“这些啊,都是家里人在一起拍的照片。我们家人丁兴旺,男孩子特别多,奶奶啊,就喜欢你这样漂亮的小姑娘。你来看,这就是宣朗小时候。”
    一楼楼梯下的那一整面墙上,挂了好几十个相框,大大小小的。
    这里有陆家整体的大全家福,也有一些三三两两拍出来的小合影,照片的色调都是暖色调,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大家族。
    阮艺从这个照片墙上找到了陆宣朗长大的踪迹,他的相貌几乎没怎么变过,从小团子时代起就挺冷漠的,少年时代大概是冷酷的巅峰,一直到最近两年的照片,虽然越长越帅,但表情是一如既往的冷淡。
    “宣朗是这一代最小的孩子,刚好呢,他们这一代竞争最激烈。他啊,丁点大的时候就被伯伯们拿去跟几个堂哥比。可是年纪都不一样,你说怎么比吗?可是这个孩子啊,气性大,别人说他比不过,他就背后偷偷的练,偷偷的学。”陆奶奶挽着阮艺的手,突然说起了陆宣朗的事情。
    阮艺很感兴趣地听着,事实上,这些事情她也从肖颖跟陆千山那边听说过,但就算已经很熟悉了,但阮艺还是很喜欢听。
    陆奶奶继续说:“那会儿,他爸爸外派到偏远地区去工作,他妈妈跟过去了,但是把俩孩子留在我们这里,说是要接受本市的教育。我啊,是看着这个孩子长大的,那么丁点大的人,就非常有主意了。为了比堂哥们更优秀,他读小学就开始跳级了,之后十五岁考上大学,就差一分,就是当年的高考状元了。按理说,这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了。可就是那一分,这孩子啊,耿耿于怀了好久。”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