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江面似乎浅了一些,等时间越久,这条人挖的江就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宽。
周牧之怔怔地看着江水,“这是成了?”
沈羲和拍拍手上的泥土,“不,还要看庐江中下游灾情如何。”
分流抗洪理论上行得通,有没有用要看中下游灾情有没有好转。祝修远松了口气,无论如何,这条河都分了不少水,就算效用微乎其微,但是豫州一带的百姓不愁水用了。
周牧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凭着一双手,也能挖出一条河来,行,挖出来的土建堤坝,这些日子辛苦了,回去歇歇。”
周牧之看着三个年轻人,心中喟叹,一甲进士不负其名,在翰林院是屈才了。
————
盛京翰林院一片轻松祥和。
翰林学士徐成周呷了口茶水,雨前龙井,是难得的好茶。他把茶杯放下,听同僚道:“徐大人,这都七月底了。”
徐成周:“莫非七月有什么讲究?”
“沈羲和他们三个都去了两个多月。”同僚一脸菜色,也不知是热的还是因为别的,“我听说周牧之治好晋阳水患。”
徐成周道:“赵大人莫要说笑了,古往今来水患年年有,哪儿有治好一说,还不是等过了雨季,洪涝自己消停。”
同僚摆摆手,“那可不是,往年朝廷赈灾无非是加固堤坝,发赈灾银子,这回好像是从青沔县分出一条河来,分流抗洪,解中下游百姓之患。”
“周牧之这回可是立下大功,就算沈羲和他们几个没帮上什么忙,也能跟着喝点汤不是。”
翰林院最大的官就是翰林学士,正五品,清闲活计,连个实权都没有,恐怕日后,沈羲和几人要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都说莫欺少年穷,保不准沈羲和升官发财了再回来计较挤兑他的小事。
徐成周茶都不喝了,今年殿试策论考的就是水患,皇上如果不是对沈羲和文章十分满意,也不会点他做状元。
如果真在晋阳水患中立了功,这可是庇护千秋后代。
“周大人何时回来?”
同僚道:“已经往回赶了,不然消息怎么会传过来?”
盖子落在茶杯上,叮当一声,徐成周心里也咯噔一声。
这事说到底怪康平侯,和他没什么关系。
康平侯这人,小心眼没本事,还把他拖下水。
“翰林院本就是个历练的地方,官多事少,他们待了一个多月,能有什么大作为。”徐成周咳了两声,“怪只能怪康平侯。”
……
水患之忧的解,嘉明帝龙颜大悦,“朕要亲自去城门口迎周大人。”
御前太监总管张宝忠道:“皇上还请三思,城门口鱼龙混杂,您得保重龙体啊。”
嘉明帝摆摆手,“朕意已决,周大人远赴晋阳,亲自挖河渠,与百姓同吃同睡,恩及百代。朕高坐庙堂,去城门口迎一迎功臣,是应当的,不必多言。”
张宝忠哎了一声,“皇上体恤民心,是百姓之福啊。”
城门口围了不少人,他们都听说了,周大人带人治水,引了一条河到豫州,使庐江水势减小,解了中下游水患之忧。
明年后年,往后几十年几百年都不会发洪水了。
真是大大的功劳。
世人只知周牧之,顾筱却知道沈羲和,她知道晋阳一行是沈羲和自己争来的,他在晋阳出了不少力,他是一个好官。
顾筱对着一旁的周氏道:“娘,一会儿三郎哥就回来了。”
周氏心里跟揣了兔子似的,她伸着脖子,“哎小小,你看是不是过来了。”
几匹高头大马,马背上坐着俊秀公子,为首的一身青灰色长袍,袖口绣着三片竹叶,他手勒着缰绳,目不斜视。
忽然间,他遥遥望过来,看进顾筱眼睛里。
是沈羲和。
他瘦了,经过两个多月风吹雨打,人沉稳不少,顾筱心里有点涩,又有点高兴,她笑笑道:“娘,就是三郎哥。”
第107章 赐婚 “皇上,从古至今……
周氏看见儿子着实欢喜, 拉着顾筱往前挤了挤,“三郎肯定能看见咱们。”
城门口有重兵把守,嘉明帝穿了一身常服, 往前走几步迎周牧之下马车。周牧之年纪不小,又干了几日重活,舟车劳顿, 脊背有些佝偻,倒是一双眼睛贼亮, 像是被晋阳的风雨洗过一般。
沈羲和收回投向人群的目光,翻身下马, 冲嘉明帝跪下行礼。
对沈羲和三人,嘉明帝还是有些印象的, 今日再见,却不及琼林宴那日异彩, 倒是沉稳了不少。
嘉明帝声音微沉,带着端重之气, “不必多礼,此去一路辛苦了。”
“为皇上分忧,是臣等之幸。”
“得此栋梁也是国家之幸。”嘉明帝虚扶一把, 然后走到周牧之面前,“爱卿辛苦了。”
周牧之摇摇头, “能解水患,也算了了老臣平生一大憾事。”
嘉明帝拉着周牧之的手回宫,沈羲和等人自然是各回各家。
沈羲和不停向人群中看, 宋昭清伸手拍拍他肩膀,“可算回来了,累死了。”
大夏天骑马, 又热又闷,晋阳一行收获颇丰,罪也没少受,“沈兄是回官舍还是……”
沈羲和立刻道:“我回家。”
他指了指人群,神色雀跃,“我娘和小小过来了,我回家。”
--
周牧之怔怔地看着江水,“这是成了?”
沈羲和拍拍手上的泥土,“不,还要看庐江中下游灾情如何。”
分流抗洪理论上行得通,有没有用要看中下游灾情有没有好转。祝修远松了口气,无论如何,这条河都分了不少水,就算效用微乎其微,但是豫州一带的百姓不愁水用了。
周牧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凭着一双手,也能挖出一条河来,行,挖出来的土建堤坝,这些日子辛苦了,回去歇歇。”
周牧之看着三个年轻人,心中喟叹,一甲进士不负其名,在翰林院是屈才了。
————
盛京翰林院一片轻松祥和。
翰林学士徐成周呷了口茶水,雨前龙井,是难得的好茶。他把茶杯放下,听同僚道:“徐大人,这都七月底了。”
徐成周:“莫非七月有什么讲究?”
“沈羲和他们三个都去了两个多月。”同僚一脸菜色,也不知是热的还是因为别的,“我听说周牧之治好晋阳水患。”
徐成周道:“赵大人莫要说笑了,古往今来水患年年有,哪儿有治好一说,还不是等过了雨季,洪涝自己消停。”
同僚摆摆手,“那可不是,往年朝廷赈灾无非是加固堤坝,发赈灾银子,这回好像是从青沔县分出一条河来,分流抗洪,解中下游百姓之患。”
“周牧之这回可是立下大功,就算沈羲和他们几个没帮上什么忙,也能跟着喝点汤不是。”
翰林院最大的官就是翰林学士,正五品,清闲活计,连个实权都没有,恐怕日后,沈羲和几人要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都说莫欺少年穷,保不准沈羲和升官发财了再回来计较挤兑他的小事。
徐成周茶都不喝了,今年殿试策论考的就是水患,皇上如果不是对沈羲和文章十分满意,也不会点他做状元。
如果真在晋阳水患中立了功,这可是庇护千秋后代。
“周大人何时回来?”
同僚道:“已经往回赶了,不然消息怎么会传过来?”
盖子落在茶杯上,叮当一声,徐成周心里也咯噔一声。
这事说到底怪康平侯,和他没什么关系。
康平侯这人,小心眼没本事,还把他拖下水。
“翰林院本就是个历练的地方,官多事少,他们待了一个多月,能有什么大作为。”徐成周咳了两声,“怪只能怪康平侯。”
……
水患之忧的解,嘉明帝龙颜大悦,“朕要亲自去城门口迎周大人。”
御前太监总管张宝忠道:“皇上还请三思,城门口鱼龙混杂,您得保重龙体啊。”
嘉明帝摆摆手,“朕意已决,周大人远赴晋阳,亲自挖河渠,与百姓同吃同睡,恩及百代。朕高坐庙堂,去城门口迎一迎功臣,是应当的,不必多言。”
张宝忠哎了一声,“皇上体恤民心,是百姓之福啊。”
城门口围了不少人,他们都听说了,周大人带人治水,引了一条河到豫州,使庐江水势减小,解了中下游水患之忧。
明年后年,往后几十年几百年都不会发洪水了。
真是大大的功劳。
世人只知周牧之,顾筱却知道沈羲和,她知道晋阳一行是沈羲和自己争来的,他在晋阳出了不少力,他是一个好官。
顾筱对着一旁的周氏道:“娘,一会儿三郎哥就回来了。”
周氏心里跟揣了兔子似的,她伸着脖子,“哎小小,你看是不是过来了。”
几匹高头大马,马背上坐着俊秀公子,为首的一身青灰色长袍,袖口绣着三片竹叶,他手勒着缰绳,目不斜视。
忽然间,他遥遥望过来,看进顾筱眼睛里。
是沈羲和。
他瘦了,经过两个多月风吹雨打,人沉稳不少,顾筱心里有点涩,又有点高兴,她笑笑道:“娘,就是三郎哥。”
第107章 赐婚 “皇上,从古至今……
周氏看见儿子着实欢喜, 拉着顾筱往前挤了挤,“三郎肯定能看见咱们。”
城门口有重兵把守,嘉明帝穿了一身常服, 往前走几步迎周牧之下马车。周牧之年纪不小,又干了几日重活,舟车劳顿, 脊背有些佝偻,倒是一双眼睛贼亮, 像是被晋阳的风雨洗过一般。
沈羲和收回投向人群的目光,翻身下马, 冲嘉明帝跪下行礼。
对沈羲和三人,嘉明帝还是有些印象的, 今日再见,却不及琼林宴那日异彩, 倒是沉稳了不少。
嘉明帝声音微沉,带着端重之气, “不必多礼,此去一路辛苦了。”
“为皇上分忧,是臣等之幸。”
“得此栋梁也是国家之幸。”嘉明帝虚扶一把, 然后走到周牧之面前,“爱卿辛苦了。”
周牧之摇摇头, “能解水患,也算了了老臣平生一大憾事。”
嘉明帝拉着周牧之的手回宫,沈羲和等人自然是各回各家。
沈羲和不停向人群中看, 宋昭清伸手拍拍他肩膀,“可算回来了,累死了。”
大夏天骑马, 又热又闷,晋阳一行收获颇丰,罪也没少受,“沈兄是回官舍还是……”
沈羲和立刻道:“我回家。”
他指了指人群,神色雀跃,“我娘和小小过来了,我回家。”
--